楊國樞文集第十二冊:時論(一)
商品資訊
ISBN13:9789864371693
出版社:Airiti Press
作者:楊國樞
出版日:2019/10/01
裝訂/頁數:平裝/486頁
規格:23cm*16.8cm*2.5cm (高/寬/厚)
定價
:NT$ 850 元優惠價
:90 折 765 元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22 點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楊國樞教授聲稱「我過去即是本著想做知識分子的熱誠,做過一些言論的工作。第一類的言論工作是時論的寫作。我除了心理學專業論文的撰寫以外,有暇也在報章雜誌發表時論性的文章。」從1972年起到1999年,楊先生在報上一共發表了146篇專欄,本冊精選121篇收錄,並經編校整併為106篇刊出。就專欄發表的年代而言,楊先生的專欄有33%在1970年代發表,在1980年代發表的有47%,顯示先生在1970至1980年代鼓吹臺灣民主社會改革的努力。
作者簡介
楊國樞教授(1932-2018)一生致力學術研究、倡導政治社會改革與民主化。曾任教臺大、香港中文大學、佛光及中原大學心理學系,擔任生命線協會、心理學會、心理衛生學會、亞洲社會心理學會理事長、中央研究院副院長。1998年當選中央研究院院士,2003年擔任教育部國家講座主持人。先生曾主編《大學雜誌》,參與國民黨與黨外公政會協商,創立澄社、擔任大學改革協會理事長、行政院教育改革諮詢委員兼教育理念與目標組召集人。
瞿海源(主編):曾任中央研究院民族所及社會所研究員、社會所所長、臺大社會系教授、澄社社長、報社主筆、民間司改會董事長、公視董事。
瞿海源(主編):曾任中央研究院民族所及社會所研究員、社會所所長、臺大社會系教授、澄社社長、報社主筆、民間司改會董事長、公視董事。
目次
時論集序(十二 ~ 十五冊)
時論:報紙專欄
青年關心國是的幾個原則
革新選舉與徵聘大學生服務
革心與革新請勿因私而害公——也論私中、私小改為代用國中、國小的計畫
我們的一點心願——由科際合作促進社會科學在國內發展
怎樣走向「全民團結」—全民團結有三大礎石:容忍差異、機會均等、社會意識
人人都能成龍成鳳嗎?
塔裡塔外:為拒絕聯考的小子喝釆
聯考之後——給考生與家長的一封信
管教態度與子女性格
讀我大學生活面面觀
從心理學的觀點談社會風氣的改革
幾項基本觀念的商榷
新孝道與新慈道
惡補與平等
開來重於繼往
從中國人的立場來瞭解中國人
地方選舉引起的感想
從大學青年的一些心態談起
社會變遷中的青少年問題
中國必須統一於「臺灣模式」
沉潛致遠.以小化大——當前幾項基本觀念的檢討
中國青年與青年中國——從當前青年的一些文化意識與思想動向談起
兩種典型.不同模式——心理評析.各具意義
肯定理性價值.民主是為愛國——由中泰賓館事件談若干政治人物言行的偏差
幾位教師闡釋現代師道
「大家關心生活素質」專文之三:生活水準與生活品質並重
從中國的歷史文化看臺灣的現在與未來
贏取安定和諧:以真正公平的選舉
元旦的願望
「瞻望民國七十年代」專文之八——開放的多元化社會
從張曼濤教授的逝世談起
以三民主義統一中國應自政府做起
衝動性凶殺案的特徵與對策
保持文武分治的優良政治傳統
社會情緒與政治活動——從一個心理學的角度談起
克服現代生活的適應困難我們需要什麼樣的民意代表——談良好民意代表的「守」與「為」
我們需要人文化的科技
臺灣還不是一個多元社會嗎
青年的人際關係
讓選舉成為:歡歡喜喜快快樂樂的事
提名輔選因勢利導.選民望治克盡全功:楊國樞分析候選人成敗.認為選罷法宜酌量放寬當前倫理的危機
教育部「二桃殺三士」
邁向民有民治民享的真正多元社會
心理病態與暴戾行為
我們需要銳意開創的新內閣
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試談黨外今後應有的一些作法
既要掃黑.也應漂白
理想化的防弊主義——剖析時下「防弊重於做事」的偏頗心態
青少年的心路歷程
防止青年價值觀念的軟化
從劉宜良案擷取教訓
涉嫌洩漏「軍機」案所洩漏的問題
如何適應資訊化社會
唯才是用落實法治
為蔣總統最近的談話喝采
中國人真不配實行民主嗎
革故鼎新.開創新局:人才的培育與起用
黨內外處理組黨問題的上策、中策及下策
兩性社會的展望——兩性再教育
充實中央民意機構的基本觀念
從理性溝通邁向民主政治的坦途——訪楊國樞教授談當前政治情勢
從一封來信看國中教育
知識分子不可做政治幫閒
再談知識分子及其相關問題
民主風範與政治參與
三談知識分子及其相關問題自立救濟與社會運動何其多
概念人.思想人或行動人——楊國樞、葉啟政對談知識分子應扮演的角色
迎接政治蛻化的新紀元:解嚴後所面臨的三大政治習題
譴責暴力.探究背景
從「強人政治」到「常人政治」
運用民間力量增強統一基礎——對大陸政策的檢討
獨裁者是不需要民主女神的!
我們為什麼要組織「澄社」——試談個人的一些認知與體驗
大陸局勢未來的可能發展
去留非個人問題.應勇於面對司法
對待臺獨問題應有的態度與作法
選民打抱不平刺激改革
期望是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學生靜坐抗議活動的觀察與省思
我們需要什麼樣的「第三黨」?
政爭聲中談兩大願望
這次國是會議不是雞肋
兩性性別角色差異與形成——從心理、社會、人文學看兩性的差異
我們沒有灰心的本錢——知識分子應繼續為促進民主發展而努力
胡適百年誕辰談此間知識分子的容忍精神
如何邁向充滿挑戰的民國八十年代——為中國時報「回顧與前瞻」系列而作
朝野政黨應堅持民主法治的道路——「四一七」遊行抗爭事件所引發的省思
辭職是明智的選擇
理性和平遊行之後:知識界仍應努力保持清流角色
對「李郝體制」的期望
談二二八事件善後問題的幾個觀念
寧為觀念人:談知識分子的角色、功能——開明保守之辨與省籍情節解決之道
從新《大學法》到新大學課堂探索生死:透過對死亡的理解 積極瞭解生命可貴
「應讓培育人才體系翻個大身了」——「四一○」前夕我們的主張
超然.理性.致遠.篤學——澄社五週年的回顧與前瞻
加入新興宗教 務須睜亮眼睛
臺大哲學系事件 不是孤立事件高等教育應以學程制取代學系制
本土與西方的反思 學統與政統的抗衡:談學術與政治的關係,及中央研究院未來的展望
新臺灣社會的跨世紀願景——從當前四大問題的省思談起
知識分子與社會良知
培育人文與科技並重的新人類
時論:報紙專欄
青年關心國是的幾個原則
革新選舉與徵聘大學生服務
革心與革新請勿因私而害公——也論私中、私小改為代用國中、國小的計畫
我們的一點心願——由科際合作促進社會科學在國內發展
怎樣走向「全民團結」—全民團結有三大礎石:容忍差異、機會均等、社會意識
人人都能成龍成鳳嗎?
塔裡塔外:為拒絕聯考的小子喝釆
聯考之後——給考生與家長的一封信
管教態度與子女性格
讀我大學生活面面觀
從心理學的觀點談社會風氣的改革
幾項基本觀念的商榷
新孝道與新慈道
惡補與平等
開來重於繼往
從中國人的立場來瞭解中國人
地方選舉引起的感想
從大學青年的一些心態談起
社會變遷中的青少年問題
中國必須統一於「臺灣模式」
沉潛致遠.以小化大——當前幾項基本觀念的檢討
中國青年與青年中國——從當前青年的一些文化意識與思想動向談起
兩種典型.不同模式——心理評析.各具意義
肯定理性價值.民主是為愛國——由中泰賓館事件談若干政治人物言行的偏差
幾位教師闡釋現代師道
「大家關心生活素質」專文之三:生活水準與生活品質並重
從中國的歷史文化看臺灣的現在與未來
贏取安定和諧:以真正公平的選舉
元旦的願望
「瞻望民國七十年代」專文之八——開放的多元化社會
從張曼濤教授的逝世談起
以三民主義統一中國應自政府做起
衝動性凶殺案的特徵與對策
保持文武分治的優良政治傳統
社會情緒與政治活動——從一個心理學的角度談起
克服現代生活的適應困難我們需要什麼樣的民意代表——談良好民意代表的「守」與「為」
我們需要人文化的科技
臺灣還不是一個多元社會嗎
青年的人際關係
讓選舉成為:歡歡喜喜快快樂樂的事
提名輔選因勢利導.選民望治克盡全功:楊國樞分析候選人成敗.認為選罷法宜酌量放寬當前倫理的危機
教育部「二桃殺三士」
邁向民有民治民享的真正多元社會
心理病態與暴戾行為
我們需要銳意開創的新內閣
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試談黨外今後應有的一些作法
既要掃黑.也應漂白
理想化的防弊主義——剖析時下「防弊重於做事」的偏頗心態
青少年的心路歷程
防止青年價值觀念的軟化
從劉宜良案擷取教訓
涉嫌洩漏「軍機」案所洩漏的問題
如何適應資訊化社會
唯才是用落實法治
為蔣總統最近的談話喝采
中國人真不配實行民主嗎
革故鼎新.開創新局:人才的培育與起用
黨內外處理組黨問題的上策、中策及下策
兩性社會的展望——兩性再教育
充實中央民意機構的基本觀念
從理性溝通邁向民主政治的坦途——訪楊國樞教授談當前政治情勢
從一封來信看國中教育
知識分子不可做政治幫閒
再談知識分子及其相關問題
民主風範與政治參與
三談知識分子及其相關問題自立救濟與社會運動何其多
概念人.思想人或行動人——楊國樞、葉啟政對談知識分子應扮演的角色
迎接政治蛻化的新紀元:解嚴後所面臨的三大政治習題
譴責暴力.探究背景
從「強人政治」到「常人政治」
運用民間力量增強統一基礎——對大陸政策的檢討
獨裁者是不需要民主女神的!
我們為什麼要組織「澄社」——試談個人的一些認知與體驗
大陸局勢未來的可能發展
去留非個人問題.應勇於面對司法
對待臺獨問題應有的態度與作法
選民打抱不平刺激改革
期望是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學生靜坐抗議活動的觀察與省思
我們需要什麼樣的「第三黨」?
政爭聲中談兩大願望
這次國是會議不是雞肋
兩性性別角色差異與形成——從心理、社會、人文學看兩性的差異
我們沒有灰心的本錢——知識分子應繼續為促進民主發展而努力
胡適百年誕辰談此間知識分子的容忍精神
如何邁向充滿挑戰的民國八十年代——為中國時報「回顧與前瞻」系列而作
朝野政黨應堅持民主法治的道路——「四一七」遊行抗爭事件所引發的省思
辭職是明智的選擇
理性和平遊行之後:知識界仍應努力保持清流角色
對「李郝體制」的期望
談二二八事件善後問題的幾個觀念
寧為觀念人:談知識分子的角色、功能——開明保守之辨與省籍情節解決之道
從新《大學法》到新大學課堂探索生死:透過對死亡的理解 積極瞭解生命可貴
「應讓培育人才體系翻個大身了」——「四一○」前夕我們的主張
超然.理性.致遠.篤學——澄社五週年的回顧與前瞻
加入新興宗教 務須睜亮眼睛
臺大哲學系事件 不是孤立事件高等教育應以學程制取代學系制
本土與西方的反思 學統與政統的抗衡:談學術與政治的關係,及中央研究院未來的展望
新臺灣社會的跨世紀願景——從當前四大問題的省思談起
知識分子與社會良知
培育人文與科技並重的新人類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