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的課程課外讀本系列5:博納與蒂娜(三) 入門 古埃及女祭司的靈魂旅程
商品資訊
系列名:光的課程課外讀本系列
ISBN13:9789868591776
出版社:光的課程資訊中心
作者:光的課程資訊中心編輯部 編譯
出版日:2019/06/01
裝訂/頁數:平裝/560頁
規格:21cm*14.8cm*2.9cm (高/寬/厚)
重量:730克
商品簡介
序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入門」不僅是一本極具啟蒙性的自傳小說,也因它交織著二十世紀的歐洲生活,與古埃及廟宇中的玄祕教導,使這本書在迷人的故事中隱含著令人驚嘆深省的故事,作者透過這些故事,巨細靡遺地描繪了自身靈魂呂成的生命經驗。
這本書描述一個在古埃及時代的廟宇中習修密髮的年輕女子,如何在大祭司普塔霍特普的指導與協助下,在宇宙真知中逐步展開對靈性的認知。作者Elisabeth Haich深奧的內在洞見,貫穿在書中所描述的微妙的輪迴與因果,以及個人生命的選擇與靈性的進展之中。Elisabeth Haich所分享,在任何一個時代中,都只是少數追尋者所探索與交流的。然而,她的分享卻喚醒許多讀者向內在的靈性本質覺醒,無論外在生命呈現著甚麼樣的形式,這種覺醒是通往明心見性不可或缺的要素。
這本書描述一個在古埃及時代的廟宇中習修密髮的年輕女子,如何在大祭司普塔霍特普的指導與協助下,在宇宙真知中逐步展開對靈性的認知。作者Elisabeth Haich深奧的內在洞見,貫穿在書中所描述的微妙的輪迴與因果,以及個人生命的選擇與靈性的進展之中。Elisabeth Haich所分享,在任何一個時代中,都只是少數追尋者所探索與交流的。然而,她的分享卻喚醒許多讀者向內在的靈性本質覺醒,無論外在生命呈現著甚麼樣的形式,這種覺醒是通往明心見性不可或缺的要素。
序
序
鄭石岩
前些日子我拜讀了杜恒芬女士的譯作「邊緣外」一書,覺得它對於人們追尋置根和宇宙觀的心理需求,具有很好的啟發性。那本書有些玄想,幾分神秘,能給人些許不同角度的啟示。我所說的啟示,並非意謂著它即是真理,而是說它具有引導我們去思考生活裏會合多重宇宙觀的砥礪性。有好幾位朋友讀了那本書,也有相似的看法。
人只有在林林總總的生活現象中有清楚的發現,醒悟到它的本來面目,心靈才會自由,才會有智慧,在擾攘的世態裏能有得宜的應對進退。當然,這也就是要從種種貪婪與佔有中解放出來,才能品觸到生活的喜悅和自在。
那本「邊緣外」讀起來確有幾分引人傾聽這方面幽美的弦外之音。於是我鼓勵她有空多譯些類似的好書。
半年前杜女士把這本智慧的河流部分譯稿影印送來,要聽聽我的意見。我在先讀為快的心情下,一口氣讀完了,覺得它很像一本散文集,又很像一本發人深思的寓言。於是我更鼓勵她譯下去。
接著我很快看到她的全部譯稿,拜讀之餘也記下一些心得筆記,頗有收穫。現在這本書就要出版了,邀我寫序,害在盛情難卻。一時不知從何說起,謹塗上幾點閱讀心得供讀者參考:
一.心理生活是一人不斷醒悟的歷程,如果我們能在平常生活中發現事事物物的意義,對自己來說就是一種成長,一種覺悟,一種喜悅。反之,就是懵懵懂懂,無明的黑暗會閉塞自己的心靈世界。那時災難、錯誤、不幸和痛苦就會隨伴著發生。
二.對神的信仰是人類心靈生活的自然傾向,但信仰並非建立在對權威的懼怕與屈服,而是與祂把手同歡,共契永恆的存在。
三.心靈的自由是在追尋完美時消失的。人不可能十全十美,因此追求完美無異虐待自己,招致苦悶。自由之道在於瞭解自己和周遭的事事物物,接納它,並發揮其光明面。
四.我們把自己區分為外在與內在,執著其中之一,往往造成對立與失調。於是想的和做的發生了割裂,感情和理智分了家,自己和宇宙失離,墮入了無盡的矛盾和敵意的淵藪。
五.助人和愛人可以使生活變得充實和喜悅。助人與愛人可以使生活變得充實和喜悅。助人與愛人最好的途徑是接納、贊同和支持。因為這樣可使對方堅強起來,成為能助人和有能力的人。同情與惋惜徒增對方的軟弱和失意的情緒。
六.生活是否愉快,工作是否順遂,要看自己如何「用心」。內心充滿敵意和憎恨,一切都會變得違逆;如果宅心仁厚,熱心負責,就會事事如意心裏所想的就是日常生活所表現的;有了不善之念,邪惡表露無遺,有了純良的思慮,就有光明喜悅的人生。
七.不要讓自己生活在刻板的枷鎖裏,要從成見和知識中解脫出來。這樣才有創意,才能運用智慧去待人處事,否則就會成為池中之物。
這本書所談的點點滴滴,對於我們日常生活很有啟發的作用。當你為著什麼而煩悶時,翻翻它,確能給你一些寧靜與省發。閒來無事或入夜清靜時,讀一兩篇,也能帶給你一些心靈成長的資糧。讀這本書不必一口氣讀完,而宜慢慢的細嚼品味,這樣更能引起你的共鳴與爭身的體驗。
鄭石岩
前些日子我拜讀了杜恒芬女士的譯作「邊緣外」一書,覺得它對於人們追尋置根和宇宙觀的心理需求,具有很好的啟發性。那本書有些玄想,幾分神秘,能給人些許不同角度的啟示。我所說的啟示,並非意謂著它即是真理,而是說它具有引導我們去思考生活裏會合多重宇宙觀的砥礪性。有好幾位朋友讀了那本書,也有相似的看法。
人只有在林林總總的生活現象中有清楚的發現,醒悟到它的本來面目,心靈才會自由,才會有智慧,在擾攘的世態裏能有得宜的應對進退。當然,這也就是要從種種貪婪與佔有中解放出來,才能品觸到生活的喜悅和自在。
那本「邊緣外」讀起來確有幾分引人傾聽這方面幽美的弦外之音。於是我鼓勵她有空多譯些類似的好書。
半年前杜女士把這本智慧的河流部分譯稿影印送來,要聽聽我的意見。我在先讀為快的心情下,一口氣讀完了,覺得它很像一本散文集,又很像一本發人深思的寓言。於是我更鼓勵她譯下去。
接著我很快看到她的全部譯稿,拜讀之餘也記下一些心得筆記,頗有收穫。現在這本書就要出版了,邀我寫序,害在盛情難卻。一時不知從何說起,謹塗上幾點閱讀心得供讀者參考:
一.心理生活是一人不斷醒悟的歷程,如果我們能在平常生活中發現事事物物的意義,對自己來說就是一種成長,一種覺悟,一種喜悅。反之,就是懵懵懂懂,無明的黑暗會閉塞自己的心靈世界。那時災難、錯誤、不幸和痛苦就會隨伴著發生。
二.對神的信仰是人類心靈生活的自然傾向,但信仰並非建立在對權威的懼怕與屈服,而是與祂把手同歡,共契永恆的存在。
三.心靈的自由是在追尋完美時消失的。人不可能十全十美,因此追求完美無異虐待自己,招致苦悶。自由之道在於瞭解自己和周遭的事事物物,接納它,並發揮其光明面。
四.我們把自己區分為外在與內在,執著其中之一,往往造成對立與失調。於是想的和做的發生了割裂,感情和理智分了家,自己和宇宙失離,墮入了無盡的矛盾和敵意的淵藪。
五.助人和愛人可以使生活變得充實和喜悅。助人與愛人可以使生活變得充實和喜悅。助人與愛人最好的途徑是接納、贊同和支持。因為這樣可使對方堅強起來,成為能助人和有能力的人。同情與惋惜徒增對方的軟弱和失意的情緒。
六.生活是否愉快,工作是否順遂,要看自己如何「用心」。內心充滿敵意和憎恨,一切都會變得違逆;如果宅心仁厚,熱心負責,就會事事如意心裏所想的就是日常生活所表現的;有了不善之念,邪惡表露無遺,有了純良的思慮,就有光明喜悅的人生。
七.不要讓自己生活在刻板的枷鎖裏,要從成見和知識中解脫出來。這樣才有創意,才能運用智慧去待人處事,否則就會成為池中之物。
這本書所談的點點滴滴,對於我們日常生活很有啟發的作用。當你為著什麼而煩悶時,翻翻它,確能給你一些寧靜與省發。閒來無事或入夜清靜時,讀一兩篇,也能帶給你一些心靈成長的資糧。讀這本書不必一口氣讀完,而宜慢慢的細嚼品味,這樣更能引起你的共鳴與爭身的體驗。
目次
目 錄 一
序 9
譯者序 13
鑽出牛角尖 15
摒除依賴 19
揮別憂傷 23
一切唯心造 27
一念之間 31
自我的變貌 33
面具之後 37
為自己而活 41
逆境與超越 45
無私的愛 49
心靈的功課 53
正直與篤實 57
改造人際關係 59
成長的喜悅 63
愛的贈與 67
感恩的心情 71
自我實現的歷程 75
光明的覺醒 77
積極思想的力量 79
和諧人生 81
健康之道 87
突破身心障礙 91
打開心結 95
智慧的泉源 99
擇善固執 103
擁抱生命 105
萬物皆有時序 107
美境重尋 111
智慧的河流讀者分享 115
目 錄 二
原序 123
回歸中道的喜悅(代序) 游祥洲 125
壹、生活篇
一、初入道門 133
二、學習 139
三、工作 145
四、遊戲 151
五、金錢 155
六、親密關係 163
七、家庭 171
八、性愛 177
九、內在指引 185
十、道途上的險境 193
十一、大地 197
十二、新紀元能量與新紀元法則 201
十三、生活篇後記 211
十四、附錄 空與生活 圖敦耶席喇嘛 著 213
游祥洲 譯
貳、調癒篇
一、調整身體 229
二、治癒你的身體 241
三、靜心 251
四、靈力治癒 253
五、光能 255
六、顏色治癒 261
七、聲音的力量 265
八、調癒篇後記 杜恆芬 267
如蓮的喜悅讀者分享 271
序 9
譯者序 13
鑽出牛角尖 15
摒除依賴 19
揮別憂傷 23
一切唯心造 27
一念之間 31
自我的變貌 33
面具之後 37
為自己而活 41
逆境與超越 45
無私的愛 49
心靈的功課 53
正直與篤實 57
改造人際關係 59
成長的喜悅 63
愛的贈與 67
感恩的心情 71
自我實現的歷程 75
光明的覺醒 77
積極思想的力量 79
和諧人生 81
健康之道 87
突破身心障礙 91
打開心結 95
智慧的泉源 99
擇善固執 103
擁抱生命 105
萬物皆有時序 107
美境重尋 111
智慧的河流讀者分享 115
目 錄 二
原序 123
回歸中道的喜悅(代序) 游祥洲 125
壹、生活篇
一、初入道門 133
二、學習 139
三、工作 145
四、遊戲 151
五、金錢 155
六、親密關係 163
七、家庭 171
八、性愛 177
九、內在指引 185
十、道途上的險境 193
十一、大地 197
十二、新紀元能量與新紀元法則 201
十三、生活篇後記 211
十四、附錄 空與生活 圖敦耶席喇嘛 著 213
游祥洲 譯
貳、調癒篇
一、調整身體 229
二、治癒你的身體 241
三、靜心 251
四、靈力治癒 253
五、光能 255
六、顏色治癒 261
七、聲音的力量 265
八、調癒篇後記 杜恆芬 267
如蓮的喜悅讀者分享 271
書摘/試閱
摒除依賴
一個露營的夜晚,在那寂靜的山谷間,我注視著熊熊營火,向老師訴說內心的困擾:有兩個致力精神意識教育,攜手並肩、一起努力的好朋友,為了一些令人不解的理由而分道揚鑣,我為他們的決裂而難過。
「坐下來談談吧!」老師的語氣帶著深深的瞭解,並溫和地擁著我的肩膀。
「由別人的言行所決定的快樂,不是真正的快樂。如果你把快樂建築在這世事多變的人生之上,你將永無真正的安寧。」
我們意識裏無止盡的慾念,使我們一再回到這繁華塵世,並幻想著這世間自有可以滿足我們靈魂的綺麗瑰寶。我們相信,只要有所愛的男人、或女人作伴,一分好工作,以及一些私有產業,便可以滿足我們的慾望。可笑的是,這一切需要,不過是世俗的過眼雲煙,而非出自我們靈魂真正的渴求。我們必須一再地在失望與痛苦中煎熬,直到真正瞭解:至高無上的靈魂是無慾無念、無所牽絆為止。
幻滅的過程往往殘酷而令人難以接受。但若想成熟成長,便不能避免現實生活裏的創傷。釋迦牟尼說:「苦海無邊。」只有當我們不貪戀、不執著,痛苦才能免除。
有個女人到釋迦尊前,請求祂挽回逝去兒子的生命,佛陀給了她一個空碗,告訴她說:「如果妳能從一個不曾經歷過死亡的家庭,化緣到一碗米,我便使妳兒子復活。」
婦人沿門一家家乞討,卻沒有任何一個家庭,不曾經歷過死亡的悲劇。
佛陀並非缺乏誠意或悲觀,只是要我們瞭解到:世間沒有不滅的物質。
無論是悲哀是喜悅,我們都必須有著幾近乎殘忍的明確體認,識別空幻的酖醉與真實的喜悅。某些人、事、物與經驗,往往會使我們痴迷神往,但這種痴迷虛浮仍而有所欠缺。
如果相信天堂可以用金錢換得,或用迷幻藥製造,那麼天堂便成為我們永遠無法企及的夢想,因為我們否定了自性裡的神聖本質。就像活在世間,清新豐足的空氣便屬於你,不必向任何人買。
向外攀緣固然不能解決我們內在的問題,過於追求內在生命,也可能成為我們前進的絆腳石。我們會依賴智者的教導,依賴靜坐冥想,甚至以特定的飲食方式求取快樂,忘了我們所追求的是內心的平安和樂,而非固定的生活模式。
一味追求靜坐冥想的最高境界,就像佇足在人行道上,而忘了前行的目標一樣。一切定律與方法,只是幫助我們達到目的的工具,最終還是必須放下工具。不拘泥任何形式,才能找到真正的自在。
如果我們真有需要,接受別人的指引仍有相當大的助益。無論是良師益友、或尋求內在生命體認的團體,都能從旁幫助我們成長。就像腿部受了傷,枴杖更是克服障礙的必需品。但康復以後,枴杖便反而成為多餘的障礙。
尋求成長的過程,緊隨著良師益友的教導,有規律地練習瑜珈、靜坐冥想,或實行素食,都有助於我們身心平衡。在這些富於啟發的扶持下,我們得以從自我毀滅傷害的苦悶裏,得到解脫。然而一無執著與依賴,才是我們生命的最終目標。
生命歷鍊的報償,是身心的解放和自由。瞭解到造物主無所不在,愛充滿在大千世界,真理遍布在每個角落,我們自然能放棄狹隘的執著,熱切擁抱宇宙整體。
一個露營的夜晚,在那寂靜的山谷間,我注視著熊熊營火,向老師訴說內心的困擾:有兩個致力精神意識教育,攜手並肩、一起努力的好朋友,為了一些令人不解的理由而分道揚鑣,我為他們的決裂而難過。
「坐下來談談吧!」老師的語氣帶著深深的瞭解,並溫和地擁著我的肩膀。
「由別人的言行所決定的快樂,不是真正的快樂。如果你把快樂建築在這世事多變的人生之上,你將永無真正的安寧。」
我們意識裏無止盡的慾念,使我們一再回到這繁華塵世,並幻想著這世間自有可以滿足我們靈魂的綺麗瑰寶。我們相信,只要有所愛的男人、或女人作伴,一分好工作,以及一些私有產業,便可以滿足我們的慾望。可笑的是,這一切需要,不過是世俗的過眼雲煙,而非出自我們靈魂真正的渴求。我們必須一再地在失望與痛苦中煎熬,直到真正瞭解:至高無上的靈魂是無慾無念、無所牽絆為止。
幻滅的過程往往殘酷而令人難以接受。但若想成熟成長,便不能避免現實生活裏的創傷。釋迦牟尼說:「苦海無邊。」只有當我們不貪戀、不執著,痛苦才能免除。
有個女人到釋迦尊前,請求祂挽回逝去兒子的生命,佛陀給了她一個空碗,告訴她說:「如果妳能從一個不曾經歷過死亡的家庭,化緣到一碗米,我便使妳兒子復活。」
婦人沿門一家家乞討,卻沒有任何一個家庭,不曾經歷過死亡的悲劇。
佛陀並非缺乏誠意或悲觀,只是要我們瞭解到:世間沒有不滅的物質。
無論是悲哀是喜悅,我們都必須有著幾近乎殘忍的明確體認,識別空幻的酖醉與真實的喜悅。某些人、事、物與經驗,往往會使我們痴迷神往,但這種痴迷虛浮仍而有所欠缺。
如果相信天堂可以用金錢換得,或用迷幻藥製造,那麼天堂便成為我們永遠無法企及的夢想,因為我們否定了自性裡的神聖本質。就像活在世間,清新豐足的空氣便屬於你,不必向任何人買。
向外攀緣固然不能解決我們內在的問題,過於追求內在生命,也可能成為我們前進的絆腳石。我們會依賴智者的教導,依賴靜坐冥想,甚至以特定的飲食方式求取快樂,忘了我們所追求的是內心的平安和樂,而非固定的生活模式。
一味追求靜坐冥想的最高境界,就像佇足在人行道上,而忘了前行的目標一樣。一切定律與方法,只是幫助我們達到目的的工具,最終還是必須放下工具。不拘泥任何形式,才能找到真正的自在。
如果我們真有需要,接受別人的指引仍有相當大的助益。無論是良師益友、或尋求內在生命體認的團體,都能從旁幫助我們成長。就像腿部受了傷,枴杖更是克服障礙的必需品。但康復以後,枴杖便反而成為多餘的障礙。
尋求成長的過程,緊隨著良師益友的教導,有規律地練習瑜珈、靜坐冥想,或實行素食,都有助於我們身心平衡。在這些富於啟發的扶持下,我們得以從自我毀滅傷害的苦悶裏,得到解脫。然而一無執著與依賴,才是我們生命的最終目標。
生命歷鍊的報償,是身心的解放和自由。瞭解到造物主無所不在,愛充滿在大千世界,真理遍布在每個角落,我們自然能放棄狹隘的執著,熱切擁抱宇宙整體。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