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三民出版.新書搶先報|最速、最優惠的新鮮貨報給你知!
少年世界(共二冊)
滿額折
少年世界(共二冊)
少年世界(共二冊)
少年世界(共二冊)
少年世界(共二冊)
少年世界(共二冊)
少年世界(共二冊)
少年世界(共二冊)
少年世界(共二冊)
少年世界(共二冊)
少年世界(共二冊)
少年世界(共二冊)
少年世界(共二冊)
少年世界(共二冊)
少年世界(共二冊)
少年世界(共二冊)
少年世界(共二冊)
少年世界(共二冊)
少年世界(共二冊)
少年世界(共二冊)
少年世界(共二冊)
少年世界(共二冊)
少年世界(共二冊)
少年世界(共二冊)
少年世界(共二冊)
少年世界(共二冊)

少年世界(共二冊)

商品資訊

定價
:NT$ 6000 元
優惠價
905400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162 點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本書特色
1.《少年世界》全套12期,完整復刻穿線精裝。
2.少年中國學會,繼發行《少年中國》後,另一影響深遠的月刊,五四運動時代主要刊物之一。序
【「五四」百年:從復刻《少年世界》月刊談起/陳正茂】

今年(二○一九)是「五四」百年,海峽兩岸三地諒必會有一些紀念活動,台灣這邊因著「去中國化」的氣氛,國人普遍對中國史不感興趣,甚至某種程度還懷有敵意和偏見,所以猜想紀念活動不會太熱絡。大陸彼岸可能會有些大型的追思紀念活動,但應該議題會有選擇性的。基本上,中共對「五四」的定調是局部的,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是受「五四」新文化運動影響而催生的,這點中共不否認且常刻意大肆宣揚;但問題重點是,「五四」精神的核心價值──德先生(民主)與賽先生(科學),中共就避重就輕了,尤其對「民主」這塊更是噤聲,這不能不說是對「五四」絕大的反諷。
平情說來,兩岸三地直面「五四」的態度,台灣的冷漠與大陸的偏頗,都非正常的做法。台灣的沈寂,不願多談「五四」,固然有其目前兩岸政治氛圍所致,當然與台灣過去並無「五四」那段歷史記憶也有關;至於中共對「五四」的矛盾情結,主因在於中共自己背離了「五四」精神,一個脆弱的強權,在一九四九年前,為對抗推翻國民黨,將民主當利器,喊得瞞天價響,一旦掌權執政,瞬間華麗轉身,把自己置於民主的對立面,這是何其弔詭與諷刺啊!
所以說,任何儀式的紀念追思「五四」,都僅是表象的,「五四」雖已百年,但「五四」的幽魂未曾離去,中國還需要再經一次「五四」的洗禮,台灣也仍需要深化「五四」的價值。為「五四」招魂,具體的是,讓我們再回望「五四」時代的那批知識份子,透過報章雜誌,他們如何去大聲疾呼、聲嘶力竭地提出其救國主張與訴求,百年後,當我們閱讀其充滿熱情鏗鏘有力之文時,仍被那一代的知識菁英所深深撼動。是以,個人認為,重溫「五四」時期的書籍,復刻「五四」前後的期刊雜誌,仍有其價值和歷史意義之所在,此為復刻「五四」時期,最具影響力的「少年中國學會」(以下簡稱「少中」)之《少年世界》月刊之緣由。
《少年世界》月刊,是「少中」繼發行《少年中國》月刊後,另一份影響深遠的刊物,而提到「少中」,則需從近代中國學會的演變談起。清末民初,是中國新思想、新文化孕育、啟蒙、發芽的重要時期,由於受到西方列強的欺凌,晚清以降,自「強學會」始,民間學術團體,有如雨後春筍般的蓬勃發展,其數目不在千百之下。此種思圖以組織學會、團體力量以達救國目的之結社方式,迄於「五四」時代幾臻於高峰。在這千百個學會中,「少中」無疑是其中最具特色與影響力的一個,因為它不僅是「五四」時期歷史最久、會員最多、分布最廣的一個學會;且是象徵「五四」悲劇精神,分化意識最明顯的一個社團。
「少中」發起於一九一八年六月三十日,經過一年的醞釀與籌備,於一九一九年七月一日正式成立。從發起至一九二五年底的無疾而終,總共存在了七年餘,時間雖然不長,但所經過的卻是中國一個新政治孕育的時期,同時也是一個大變動的時期。如所周知,「五四」的前後數年,可說是中國新舊社會嬗遞中,思想最分歧、衝突最為劇烈尖銳的時代,在外來各種思潮的猛烈衝擊下,傳統的一切文化制度逐漸解體,取而代之的是經由文學革命所帶來的一連串改革運動。在此改革的風潮中,一群懷抱崇高理想,純潔有為的青年,提出了「本科學之精神,為社會之活動,以創造少年中國」的宗旨,對當時暮氣沈沈的中國社會,灌注了一股新生的力量,它就是「少中」。
而與此同時,中國近代青年運動史上,最具石破天驚壯舉的「五四」運動也適時爆發了,它的起因,導源於抵抗列強的欺凌,尤以日本的侵略為最;它的影響,造成了國人真正的覺醒。至於它真正的催生者,我們不得不提「留日學生救國團」以及「少中」。一九一八年,留日學生為反對「中日軍事協定」,紛紛罷學歸國以示抗議。他們回國後,雖聲嘶力竭的奔走呼號,遊行請願,可是在言者諄諄,聽者藐藐的情況下,反而遭到政府解散的命運。儘管如此,一些留日歸國的學生,仍矢志不渝的致力於反帝救國的運動。他們經過此次解散的教訓後,深感必須組織堅固的團體,始能發揮力量。
一九一八年六月間,由曾琦、陳淯、張尚齡、雷寶菁、王光祈、周無等六人發起了「少中」。這個學會的影響,不僅促成了是年十月「學生救國會」的召開;且引發了次年「五四」反日愛國運動的導火線。所以說其與「五四」運動的關係是相當密切的,因為它不但是「五四」以後的一個新興團體,也是當時青年運動的中心。它的會員不少來自「五四」的重心「北大」,而所編輯出版的《少年中國》與《少年世界》,亦是「五四」時代的主要刊物之一,在當時的影響也很大。
「少中」與「五四」的關係,誠如張葆恩所言:「五四運動雖發生於民國八年,但事前的確經過一度潛伏醞釀的時期,而「少中」之成立於民七,展開活動於民八,也正與五四運動有相因相成的關係。也可以說因有少年中國學會若干會員之潛力的推動,始展開五四運動;因五四運動的刺激和影響,更促成了「少中」的積極活動,蓋「少中」和五四運動之所由來,在當時正有著共同的政治因素與社會背景也。」而這也就是左舜生所說的「相因相成,淵源有自」。
「少中」正式成立後,所積極從事的活動計有兩方面:一為出版書刊、輿論宣傳,介紹並研討新思潮;二為倡導社會活動,主要的是辦理「工讀互助團」和推展「新村運動」。在出版書刊方面,「少中」先後編印的書刊頗多,除籌備期間的《會務報告》外,最主要的是《少年中國》月刊、《少年世界》月刊、《少年社會》和《星期日》週刊,其中尤以前二者的影響最大。由於「五四」時代知識份子強烈的「學問飢渴」,使得「少中」出版物甫一問世,立即洛陽紙貴,引起全國有志青年熱烈的反響,當時北大校長蔡元培即讚美「少中」道:「現在各種集會中,我覺得最有希望的是少年中國學會。因為他的言論、他的舉動、都質實得很,沒有一點浮動與誇張的態度。」由此可見,秉持「奮鬥、實踐、堅忍、簡樸」為信條的「少中」,一出道即受到如此高的稱許與期望。
「少中」所發行的刊物中,最有名的除《少年中國》月刊外,另一姐妹刊物《少年世界》月刊,其知名度與影響力也不遑多讓。「少中」之所以要另行創辦《少年世界》,原因在於《少年中國》月刊體例的限制,僅側重理論性的探討,只刊登有關於哲學、文學、純粹科學的文章。而會員中不少專習工農、應用科學者,則以體裁不宜,而苦無門徑在月刊中發表;且平情言之,《少年中國》月刊專載理論文字而無實際調查之記錄,亦為一大缺點,所以由會員提議通過,決定再發行第二種月刊,此即《少年世界》月刊,這份刊物是由「少中」南京分會負責編輯的。
《少年世界》月刊創刊於一九二○年一月一日,終刊於同年十二月,共一卷十二期。一九二一年四月,又增刊〈日本號〉一期,於日本之政治、經濟、教育、軍事、社會現況及民族性格和思想等,均有詳實的介紹,對國人了解此侵略我之近鄰強敵深有裨益。《少年世界》為一份注重實際調查,敘述事實和應用科學的月刊,其內容闢有〈學生世界〉、〈教育世界〉、〈兒童世界〉、〈婦女世界〉、〈學術世界〉、〈勞動世界〉、〈學校調查〉、〈工廠調查〉、〈地方調查〉、〈森林調查〉、〈農村生活〉、〈華僑消息〉、〈社會批評〉、〈世界大勢〉、〈讀書錄〉、〈出版界〉、〈遊記〉、〈雜錄〉等欄。
內容統計分析除〈發刊詞〉和另增〈日本號〉一期外,計有:學術思想動態(十九篇)、學校調查(十七篇)、報導「國內外學生動態」(十篇)、文教述評(十六篇)、婦女問題(十四篇)、蘇俄介紹(八篇)、國際工人運動與社會主義運動(十一篇)、工廠企業調查與工人生活(八篇)、留法勤工儉學(四篇)、農林問題(八篇)、地方調查與遊記(十四篇)、南洋介紹與華僑動態(九篇)、科學技術(五篇)、其他(九篇),合計一五三篇文章。
對於這種編排方式,於〈發刊詞〉中,該刊曾有清楚的說明:「我們以為改造中國──即是改造世界的一部份──應有三種的步驟:第一步,本科學的精神,研究現代思潮,使中國人對於現代思潮的趨勢有一個明確的觀念。第二步,詳細記載由現代思潮演成的事實,給中國人一種更深的刺激。第三步,根據思潮和事實的趨勢,草一個具體的改造中國的方案。少年中國月刊是做的第一步工夫。少年世界月刊便是要做這第二步工夫。這第三步工夫要讓中國全體青年去做。我們學會的宗旨是:本科學的精神,為社會的活動,以創造「少年中國」。值此,這本月刊所記載的,便是各種「社會的活動」,而且他的範圍永遠限於「社會的活動」,決不會談政治。我們學會的第一個朋友便是學生,所以我們對於學生的消息特別注意。其中尤注重國內外各學校的詳細調查,給現在的中學生一個「入學指南」。我們學會的第二個朋友便是勞動家,所以我們對於華工消息、工廠調查、農村生活特別注意。我們學會第三個朋友便是華僑,所以我們對於華僑消息特闢一欄。其餘各欄的記載,或是社會上的黎明運動,或是關於各種科學的專論,可以使我們青年的參考資料。」
從上述引文所標舉的旨趣來看,《少年世界》似是比《少年中國》,在精神上更富於本土化與通俗化的一個「社會運動」的刊物。惜因人力財力所限,此一刊物未能持久編印,然對「少中」其後思潮取向的發展,還是有影響的。最明顯的一點是,倡導的社會活動,從此因缺乏實際材料的印證,於是逐漸走上理論化的道路,拋棄了本土化的社會活動之目標,而開始以接受與整理外來文化為方向。其後,並表現了強烈的干政慾,這不能不說是一種不幸的轉變。
歷史是流動的,每一件歷史大事的發生,都可能帶來深遠的影響和發展,「五四」運動有如一支火種,它點燃了民族的火燄,繼續不斷地向國家示警,中國要免於滅亡的命運,只有在經濟上、社會上、政治上做徹底的改革,國家才有希望,而此種改革的基本架構,唯一之道,則只有從思想根本做起。一般而言,「五四」時代的知識份子領袖們,他們在意識的改革上,多半具有一種不妥協的態度,也因如此,他們在試圖藉思想文化以解決問題的方法上,亦顯得混淆不清。雖然大家要求創造新中國,渴求以新思想代替舊傳統的目的同一,但這種表面的一致,旋即被思想的分歧所搗碎。換言之,在知識份子間興起的聯合精神是短暫的、不鞏固的,其所以能暫時的一致,是因為他們在面對一個共同的敵人下才如此,除了同心協力於重估傳統和提倡新學外,他們之間的見解顯然從頭就不一致,且那時傳入中國的種種西方觀念都非常分歧,當傳統的中國思想制度呈現出動搖的時候,各式各樣的西方思潮,如民主主義、科學主義、自由主義、實驗主義、人道主義、無政府主義、社會主義等,都在思想的自由市場中競賽,蔚為一股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壯觀景象。
不僅如此,那時的中國問題也非常複雜,知識份子為了要解決這些問題,非關心實驗政治和爭端不可,但當他們把注意力由對傳統制度的共同敵視,轉移到尋求積極解答的時候,他們就面臨了如何選擇各式各樣的社會哲學或社會型式的困擾。因此,在一九一九年後,知識份子之間的不和日增,先是思想上的分歧,後來成為行動上的分裂,隨後整個運動的方向就四分五裂分崩離析了。作為「五四」時代社團會員最多、分布最廣、名聲最著的「少中」,便是此一悲劇的歷史圖像之最佳註腳。「少中」的離合多少反映了「五四」的盛衰;「少中」的動向多少透示了「五四」的功過;而「少中」在理想與現實的衝突下掙扎追求,乃至分裂解體的情形,更可以呈現出「五四」時代知識份子共同遭遇的悲劇命運。這個命運象徵著中國一代知識份子為探求救國救民之真理,所走過的艱難曲折的路程,也是作為一個中國秀異份子,處在國家與人民間之悲劇地位。所以誠如宗白華所說的:「研究少年中國學會這一段歷史,可以具體地、生動地見到五四以來青年思想及活動方面的一個側影,見到它們的複雜性與矛盾性,反映著這一時期中國社會的複雜性和內在的矛盾。」
「少中」雖然風流雲散了,然其會員間彼此對救國路線的歧異,理想與現實衝突的結果,最終演變成社會運動與政治運動之爭,而政治運動又分化成極左的中國共產黨,如李大釗、毛澤東、張聞天等;與極右之中國青年黨,如曾琦、左舜生、李璜等之兩條路線的分道揚鑣。爾後這兩黨,在現代中國政治史上,都發揮舉足輕重的影響力,尤其中國共產黨更是取代國民黨執政至今。至於主張社會運動者,如王光祈、方東美、田漢、康白情等,他們在學術、教育、文化各領域,亦獨領風騷,貢獻至大。
基本上,「少中」和「五四」的關係,可說是桴鼓相應的,說它是「五四」的先驅未嘗不可,說它是受「五四」的衝擊而催生亦合乎史實。總之,它與「五四」是分不開的,它的發展和分裂過程,清楚地說明了「五四」時期,中國知識份子所受各種新思想、新潮流的衝擊和反應,而它的分化與寂滅,也構成了一幅悲劇性的歷史圖像,象徵著「五四」時代的趨近結束。撫今追昔,這個距今正值百年的學會雖已寂滅,且漸為世人所遺忘,但這個虎虎生風的學會,確曾是「五四」時代最輝煌燦爛的社團,它本是一個偏重友誼與學術的團體,只因為時代政治的衝擊而解體,這實在是件頗為無奈之事。今值「五四」與「少中」百年,復刻《少年世界》月刊,一則紀念「五四」;再則追思那已消逝的知識份子之典範。


陳正茂序於士林
二○一九年書籍簡介
《少年世界》月刊創刊於一九二○年一月一日,終刊於同年十二月,共一卷十二期。《少年世界》月刊是少年中國學會,繼發行《少年中國》月刊後,另一影響深遠的刊物。《少年中國》月刊因體例的限制,僅側重理論性的探討,只刊登有關於哲學、文學、純粹科學的文章。而《少年世界》月刊,則是富本土化與通俗化的一個社會運動刊物,注重實際調查、敘述事實和應用科學,其內容闢有〈學生世界〉、〈教育世界〉、〈兒童世界〉、〈婦女世界〉、〈學術世界〉、〈勞動世界〉、〈學校調查〉、〈工廠調查〉、〈地方調查〉、〈森林調查〉、〈農村生活〉、〈華僑消息〉、〈社會批評〉、〈世界大勢〉、〈讀書錄〉、〈出版界〉、〈遊記〉、〈雜錄〉等欄。
《少年世界》月刊發行的時間,是中國的「五四運動」前後,是一個新政治孕育的時期,同時也是一個大變動的時期,可說是中國新舊社會嬗遞中,思想最分歧、衝突最為劇烈尖銳的時代,在外來各種思潮的猛烈衝擊下,傳統的一切文化制度逐漸解體,取而代之的是經由文學革命所帶來的一連串改革運動。《少年世界》,更是「五四運動」時代的主要刊物之一,影響相當深遠。

作者簡介

原發行者/少年中國學會

一九一八年六月,由曾琦、陳淯、張尚齡、雷寶菁、王光祈、周無等六人發起了「少年中國學會」,會員包含李大釗、毛澤東、張聞天、曾琦、左舜生、李璜、王光祈、方東美、田漢、康白情等人。他們秉持愛國救國的熱情,希冀挽救國力虛弱的中國於列強環伺中,創辦《少年中國》、《少年世界》等刊物傳播新思想、新文化。


主編/陳正茂

台灣澎湖縣人,一九五九年生,私立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系畢業,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曾任大學講師,現為台北城市科技大學觀光事業系專任教授。研究方向為中國現代政黨史、第三勢力運動史、台灣史、台灣文化資產及民國人物傳記等。
著作有《理想與現實的衝突──「少年中國學會史」》、《曾琦先生年譜》、《左舜生年譜》、《在野的聲音》、《傳記與思想》、《中國青年黨研究論集》、《醒獅精神──青年黨人物群像》、《各擅風騷──民國人和事》、《台灣早期政黨史略(一九○○-一九六○)》、《敝帚自珍──陳正茂教授論文自選集》、《逝去的虹影──現代人物述評》等書。另編有《曾琦先生文集》、《左舜生先生晚期言論集》、《五○年代香港第三勢力運動史料蒐秘》、《被遺忘的學者──常燕生教育政治論文集》、《聯合評論》、《新路周刊》、《自由人》等。此外,亦在國內外期刊報章雜誌發表論文七十餘篇。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5400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
(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