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二十四節氣的生活智慧
滿額折

二十四節氣的生活智慧

定  價:NT$ 380 元
優惠價:90342
領券後再享88折
團購優惠券A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38元
庫存:2
可得紅利積點:10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與你我緊緊相連的二十四節氣 一年有十二月,每月有一節一氣,
春分要豎蛋(立蛋)、芒種有梅雨、寒露喝菊花酒、冬至吃湯圓。

每年到了特定的時節,就會知道該做什麼事,
但這些只是吃吃喝喝、感受一下季節而已嗎?
對於二十四節氣你究竟了解多少呢?

◎關於二十四節氣的「為什麼」
二十四節氣是怎麼來的?
跟地球公轉與自轉的關係為何?
對農業的運作、民生日常進行、身體調養又有何影響?

◎二十四節氣,原來如此
原來,古代有太多太多作品都跟二十四節氣有關。
原來,台灣在二十四節氣裡也有特別又有趣的文化活動。
原來,從氣候變化、農事活動、傳統習俗,到飲食養生都離不開二十四節氣。

二十四節氣是時間,
是古人推斷天候與各項作業進行的依據,
而這些造就了文化,成了中華民族的珍貴結晶。

打開此書,一同探究老祖宗的生活智慧,了解順應天時的節氣美學。

作者簡介

邱丙軍 中國山東人,北京理工大學資深漢語教師,曾在泰國、印尼任教。長期研究中國傳統文化,尤其熱中博大精深又獨具風味的傳統民俗,透過風趣、通俗的語言傳播中華文明之精華,使越來越多人成為民族文化的「好之者」、「樂之者」。

齊白石(1864──1957)
中國湖南湘潭人,早年做過木匠,後專心於繪畫並以賣圖為生,擅畫花鳥、蟲魚、山水及人物,是中國近現代著名的國畫大師,曾任中國中央美術學院名譽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等職,代表作有《墨蝦》、《石門二十四景圖》、《蛙聲十里出山泉》等。

前言
二十四節氣是以中國北方黃河流域的氣候、物候為依據建立起來的,歷史上中華文明的主要政治、文化、經濟中心多集中在這些地區,為適應農業生產等的需要,當地的人們通過對太陽、月亮、天氣、物候等的長期觀察,總結出一套適合該地區的「自然曆法」,指導生活和從事農業生產。
中華民族的節氣文化源遠流長。二十四節氣中「二至」、「二分」的概念已經見於《尚書‧堯典》;戰國後期成書的《呂氏春秋》的《十二月紀》篇中也有了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等八個節氣的名稱;到秦漢年間,遂有了二十四節氣的名目,《淮南子‧天文訓》一書就有了和現在完全一樣的二十四節氣名稱。到了漢武帝太初元年(西元前104年),由鄧平等人制定的《太初曆》,明確了二十四節氣的天文位置,正式把二十四節氣定於曆法。由此,經過歷朝歷代的演繹補充,二十四節氣的內涵更加豐富。
2016年11月30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經過評審,正式將中國申報的「二十四節氣—中國人通過觀察太陽周年運動而形成的時間知識體系及其實踐」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二十四節氣的「申遺」成功,這影響中國幾千年農業文明的傳統文化再次成為熱議話題。為了讓年輕人更好地瞭解二十四節氣知識,特編寫了本書。本書圍繞不同季節、不同節氣的自然變化,分別介紹每個節氣的氣候變化、農事活動、傳統習俗、飲食養生等內容。
由於二十四節氣基本上是根據黃河流域的物候建立起來的,而且中國地域遼闊,南北跨緯度大,因此有時可能較難全面兼顧,還望廣大讀者體諒。

目次


立春
雨水
驚蟄
春分
清明
穀雨

立夏
小滿
芒種
夏至
小暑
大暑 秋
立秋
處暑
白露
秋分
寒露
霜降

立冬
小雪
大雪
冬至
小寒
大寒

書摘/試閱

立春
氣候變化
立春時節,「陽和起蟄,品物皆春」。此時的陽光不像之前那樣清冷了,而逐漸變得溫暖,讓人覺得「春日烘烘」,俗語即有「立春一日,水熱三分」之說。
║春天的前奏║
立春並不意味著春天真正到來,春的氣息還不算濃厚。立春期間,氣溫、日照、降雨,開始趨於上升、增多。但這一切對全中國大多數地方來說僅僅是春天的前奏。
從現代氣候學標準看,以「立春」作為春季的開始,不能和當時全中國各地的自然物候現象吻合。常年來看,2月上旬,真正進入花紅柳綠的春季只有華南地區,華北大地卻仍是大雪紛飛。現在比較科學的劃分,是把候(5天為一候)平均氣溫在10℃以上的始日,作為春季開始。
║氣溫仍寒║
立春時節冷暖空氣交替頻頻出現,氣溫忽高忽低,氣壓變化也大,氣候仍以風寒為主,因為當陽氣和陰氣勢均力敵且進行交流的時候,便會出現風,尤其初春,更是多風。而在北方,冷空氣還是佔據著主導地位,甚至有的年份還會有強冷空氣向南侵襲,造成較大範圍的雨雪、大風和降溫天氣。
此時,東亞南支西風急流開始減弱,隆冬嚴寒天氣快要結束。但北支西風急流強度和位置基本沒有變化,蒙古冷高壓和阿留申低壓仍然比較強大,大風降溫仍是盛行的主要天氣。但在強冷空氣影響的間隙期,偏南風頻數增加,並伴有明顯的氣溫回升過程。因此這一時節的天氣總是乍暖還寒,忽冷忽熱,讓人摸不著頭腦,俗話說「早春孩兒面,一日兩三變」。
║春雷、春雨║
由於氣流影響,這一季節各地會普遍出現雷電現象,溫度在0℃以上時則會下起淅淅瀝瀝的小雨。古諺語中就有「立春一聲雷,一月不見天」、「立春雨淋淋,陰陰濕濕到清明」等。
農事活動
立春後氣溫回升,春耕大忙季節就要在大部分地區陸續開始了。農作物長勢加快,油菜和小麥生長需水量增加,應及時灌溉,中耕鬆土,追施返青肥,促進作物生長。
║防寒、防凍、防蟲害║
冬小麥除草也要適時而行,同時仍要做好防凍工作,預防寒潮低溫和雨雪天氣的不利影響,謹防「倒春寒」天氣對農作物造成危害,做好防凍保苗的工作。可採取放煙霧避凍、凍害發生後及早水肥齊攻等措施補救,將災害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程度。也要加強小麥銹病等病蟲害的監測與防治,預防春季病蟲害的發生與流行。
║農耕║
南方地區則要抓緊耕翻早稻秧田,做好選種、曬種,以及夏收作物的田間管理。春耕春種要全面展開,「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覺」,南方早稻將陸續播種,要密切關注天氣變化,及時下種。
傳統習俗
║占春║
古時立春日有占春的習俗。占春就是在立春這一天依照一定的事物占驗全年的天氣和收成。據說古時立春前幾日,縣令會帶著當地的知名人士在地上挖一個坑,然後把羽毛等重量較輕的東西放在坑裡,等到了某個時辰,坑裡的羽毛會飄上來,這個時刻就是立春時辰。當這個時刻到來時就開始放鞭炮慶祝,祈求此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迎春║
立春之日迎春的習俗已有三千多年歷史。在周代,立春之日天子親率三公九卿、諸侯大夫去東郊迎春,並有祭祀太皞、青帝句芒的儀式,以祈求豐收。回來之後,要賞賜群臣,布德令以施惠兆民。立春之日祭祀二神表達了人們渴望美好春天的強烈願望,這種活動影響到民間,使之成為世世代代的全民迎春活動。
║遊春、探春║
立春節氣民間有遊春、探春的活動。此時,人們紛紛裝扮起來,組成長長的隊伍遊行。隊伍先是報春人打扮成公雞的樣子走在最前面,之後一群人抬著巨大春牛形象,有的人打扮成牧童牽牛,而打扮成大頭娃娃送春桃、打扮成燕子的應有盡有。這次遊春之後就是可以開始踏青的信號,一直到端午之間都是遊春的好時候。
║送春牛帖║
古時立春日還有送春牛帖、送春牛圖的習俗。古時縣裡立春前一日要派報春的人送春牛帖子和立春帖子:由兩名藝人頂冠飾帶,稱春吏。沿街高喊「春來了」,俗稱「報春」。春吏站在田間敲鑼打鼓,唱著迎春的贊詞,到每家去報春,挨家挨戶送上一張春牛圖或迎春帖子。在這紅紙印的春牛圖上,印有一年二十四個節氣和人牽著牛耕地,人們稱其為「春帖子」。此日,無論士、農、工、商,見到春吏都要作揖禮謁。
║吊春穗║
吊春穗流傳在陝西澄城一帶。每年立春日,當地婦女用各色布編成布穗,或用彩色線纏成各種形態的「麥穗」,然後吊在小孩或青年人的身上,也可掛在牲口如驢、馬、牛的身上,藉以祝福來年風調雨順,五穀豐收。
║躲春、禁戊║
立春日不僅要迎太歲,而且還不能沖犯歲君。《寧鄉縣誌》載:「立春……多按時刻燃香燭,奉迎太歲。間有聽星士言年命沖犯歲君,或行運沖犯者,是日杜門不出,謂之『躲春』。」
此外還有「禁戊」之俗,立春以後的一連五個戊日都不能動土。《寧鄉縣誌》載:「自後逢戊日,家家輟土鋤不動土,謂之『禁戊』,五戊皆然。或謂戊為陽,土其數為五,木主事則土休囚,故於春首禁五戊以培之,亦通。」
「躲春」和「禁戊」的禁忌與民間的太歲信仰和擇日習俗有關,但是也說明人們對於春神和春陽的重視。
║鞭春牛║
古時立春日都要舉行鞭春之禮,引春牛而擊之曰「打春」,意在鼓勵農耕,發展生產。楊萬裡《觀小兒戲打春牛》詩寫道:「小兒著鞭鞭土牛,學翁打春先打頭。⋯⋯兒聞年登喜不饑,牛聞年登愁不肥。麥穗即看雲作帚,稻米亦複珠盈鬥。大田耕盡卻耕山,黃牛從此何時閑?」在幽默詼諧的筆調中勸課農桑。
民間立春日要把春天和句芒神接回來,並設春官,然後由郡縣太守等象徵性耕種,鞭打春牛,代表民間可以進行耕種了。這些習俗意在催促人們,一年之計在於春,要抓緊務農,莫誤大好春光。
║吃春餅║
春餅是立春時節的一大美食。《北平風俗類征‧歲時》載:「是月如遇立春⋯⋯富家食春餅,備醬熏及爐燒鹽醃各肉,並各色炒菜,如菠菜、韭菜、豆芽菜、乾粉、雞蛋等,且以麵粉烙薄餅卷而食之,故又名薄餅。」如今中國南北方都有吃春餅的食俗,但也有所區別。
南方地區通常將麵粉搓揉成麵皮,包入餡心做成團狀的薄餅,用油兩面煎至金黃。北方吃法則比較講究,將麵糰擀成圓形的非常薄的麵皮,然後放入平底鍋內攤熟,成薄圓片備用。另用豆芽菜、胡蘿蔔絲、乾粉絲、火腿絲、韭菜芽、雞蛋絲、肉絲等和在一起炒熟(所有的餡心原料均要切成絲狀,並且不得少於7種),然後將炒好的餡心放入麵皮中卷而食之,另備一鍋湯作輔食。
也可以把各種果品、糖果、豆芽、蘿蔔、韭菜、菠菜、生菜、豆子、雞蛋、馬鈴薯絲等擺在盤子裡拼成「春盤」,好吃又好看。
║祭春神║
民間立春要祭祀春神。相傳太皞,即伏羲氏,是司春之神;句芒是木神,他的形象是人面鳥身,主管樹木的發芽生長。在江南一些地區,每家每戶都於立春日在門口放一張桌子,桌上貼著寫有「迎春接福」四個字的紅紙,桌子中間放一個飯甑,飯盛得極滿,以「飯飯年」表示「春神萬萬年」。
在飯甑的左右兩邊各放些新鮮青菜和豆腐,豆腐上插有梅花、松柏和竹枝,象徵潔淨、長青和富足,也有的在大碗中栽白菜和插小旗。等立春時刻一到,鳴放爆竹,行禮祭拜,然後把青菜移栽到菜地或者大花盆中,以示春到。
飲食養生
立春後人體內陽氣開始生發,新陳代謝增強,如能在春季大自然「發陳」之時,借陽氣上升、人體新陳代謝旺盛之機,採用科學的養生方法,對全年的健身防病都是十分有利的,甚至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立春護肝║
立春時節在養生上主要是護肝。春屬木,與肝相應。木的物性是生發,肝臟也具有這樣的特性。在生理特點上,肝主疏泄,性喜條達而惡抑鬱。春季肝陽亢盛,人的情緒易急躁。
心情抑鬱會導致肝氣鬱滯,影響肝氣的疏泄,容易引起神經內分泌系統功能紊亂,免疫力下降,進而引發精神病、肝病、心腦血管疾病等,所以除了進食護肝養肝的食物外,還要注意保持心胸開闊,心境愉悅,避免情緒波動。
║宜食辛甘,不宜食酸║
飲食方面要考慮春季陽氣初生,宜食辛甘發散之品,不宜食酸收之味。因為在五臟與五味的關係中,酸味入肝,具收斂之性,不利於陽氣的生發和肝氣的疏泄,因此這一時節要忌食酸收之味,適當多吃補肝養肝的食物,如動物肝臟、鴨血、烏梅、豆製品、雞蛋等,靈活地進行配方選膳。
║宜食生發食物║
飲食調養應從進食清爽綠色蔬菜、提升陽氣出發,進而達到調養身體的目的。可適當多吃辛甘的蔬菜,如大蔥、香菜、韭菜、芹菜、豌豆等,胡蘿蔔、菜花、白菜及青椒等新鮮蔬菜,也有提升陽氣之效。
蘿蔔和芽菜是春季常見的生發性食物。芽菜在古代被稱為「種生」,常見的有豆芽、香椿芽、薑芽等。如果人體的陽氣發散不出來,可適當吃些這樣的食物來幫助發散。
特殊的立春日
║撞春║
在民間,如果立春和一些特殊的日子重合,則被賦予特殊的寓意。例如江蘇《黃埭志》載:「元旦立春最佳。」、《饒陽縣誌》載:「元旦立春,人民安,蠶麥十倍。」、古資料載:「百年難遇歲朝春。」意思就是說正月初一能與立春日撞在一天是百年難遇的,所以是吉祥的象徵。
║無春年║
年年有春天,但並不是每年都有立春這一日。「無春年」是指農曆全年都沒有立春的年份,如2005年的雞年、2008年的鼠年、2010年的虎年、2013年的蛇年都沒有立春這一日。沒有立春是正常的曆法現象,其實是完全和凶吉無關的。
古時人們又把無春年叫作「寡婦年」,被視為有凶煞。民間盛傳寡婦年無春「不宜結婚」,這是沒有科學依據的。
之所以會出現「無春年」,這是因為農曆年長度有的年份短於回歸年、有的年份長於回歸年。回歸年的長度為365.2422天,這就是相鄰兩個立春節氣之間的時間間隔。西曆年平均長度是365.2425天,與回歸年相差無幾。而農曆年情況就不一樣了,農曆無閏月的年份為353至355天,比回歸年少11天左右;有閏月的年份為383至385天,比回歸年多19天左右。農曆有閏月的年份(每19年中有7年),因年長長於回歸年,故年初年末都有立春日,即「兩頭春」;無閏月的年份(每19年中有12年),因年長短於回歸年,「無春年」最多,剩下的立春日在年初和在年末的大約各占一半。
這種規律以19年為週期,循環往復,個別年份稍有出入。於是立春在農曆年中的位置呈現4種情況:年初、年末、年初年末兩頭春、全年無立春日。
║雙立春║
雙立春指一年有兩個立春日。如果年前立春,也就是說,一年兩個立春,那麼也主吉利。吉林《磐石縣鄉土志》載:「一年打兩春,黃土變成金。」認為一年兩春,預示農業豐收。在河北則認為牲畜會漲價,河北《昌黎縣誌》載:「春見春,四蹄貴如金。」並解釋說:「凡一年節氣有二立春,六畜多昂貴。」
河南也有類似的傳統,河南《淮陽鄉村風土記》載:「一年打兩春,黃牛貴似金。」浙江有的地方認為一年兩春主冬春氣候溫暖,《雲和縣誌》載:「兩春夾一冬,無被暖烘烘。」
在這些民間傳統中,都視春為吉祥,春為溫暖。而在中國古老的象徵系統中,春為陽,而陽主生,主暖。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342
庫存:2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