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人類學概論(第三版)(簡體書)
滿額折

人類學概論(第三版)(簡體書)

人民幣定價:58 元
定  價:NT$ 348 元
優惠價:87303
缺貨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本書定位于大學人類學專業課和公共課使用。其特點有三:一是涵蓋了國內外人類學 研究的*成果,例如,重新梳理人類學理論進程,對體質、考古、語言、影視和應用等 分支的*發展進行了詳細介紹,突出田野工作研究取向和類別選擇的指導。介紹者多為身處該領域的親歷者,具有較高的可信度。二是突破一般教材純文字靜態講述的傳統,利用文字、圖片、影視資料等多種手段展示當代人類學概貌。例如12位著名人類學家 的素描(雲南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雙一流”合作專家林建壽繪),7部出色的人類 學紀錄片佳作等,使學生真正體認到人類學的博大內涵。三是講授時難易結合,深入淺 出。重要概念、術語深度解說並呈點狀分佈,既相對獨立又前後貫通,便於教師授課時取 舍;理論分析概括性強,行文清晰,並配以“實例解讀”,有利於學生深化理解。

作者簡介

莊孔韶 人類學博士,美國華盛頓大學弗裡茨基金人類學博士後研究(1990—1992); 歷任中央民族大學民族學系系主任兼民族學人類學研究所所長、教授和博士生導師,中國 人民大學人類學研究所建所所長、責任教授和博士生導師,浙江大學講座教授、複建浙江大學人類學研究所並擔任所長;現任雲南大學“魁閣”學者、人類學民族學研究首席專家,以及中國人類 學民族學研究會宗教人類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和中國影視人類學學會副會長。著有《教育人 類學》(1989)、《銀翅———中國的地方社會與文化變遷(1920—1990)》(1996)、《行旅悟 道》(2009)、《來自中國的影視文化視角:方法論、分析與電影呈現》(英文版,2012)、 《時空穿行———中國鄉村人類學世紀回訪》(合著,2004),主編《人類學通論》(2002)和 《人類學概論》(2006),在美國出版英文版《銀翅》(2018)和英文版影視人類學作品《端 午節》(1992)等。

目次

第一編
第一章人類學要義
第一節何為人類學
第二節人類學的領域
第三節認識論與方法論主題

第二章人類學的理論發展過程(一)
第一節進化論
第二節傳播與社會、文化
第三節功能論

第三章人類學的理論發展過程(二)
第一節自然、結構與符號
第二節結構馬克思主義與實踐理論
第三節後現代主義與人類學的重構

第四章人類體質的屬性
第一節什麼是體質人類學
第二節生命起源與人類進化
第三節人體差異與人類文化

第五章考古與博物
第一節考古學、考古史和考古人類學
第二節博物的研究

第六章田野研究的特徵
第一節田野工作的研究取向
第二節田野研究的類別選擇
第三節研究性質和田野倫理

第七章田野調查方法
第一節進入田野工作地點
第二節田野調查方法舉要
第三節田野資料與整理

第八章溝通的意義
第一節理解語言
第二節語言的社會文化關聯
第三節交際民族志

第九章游獵、游耕與游牧
第一節游獵
第二節游耕
第三節游牧

第十章鄉村與城市
第一節精耕農業與鄉村人類學
第二節城市社會

第十一章婚姻、家庭與親屬制度
第一節性別與社會性別
第二節婚姻與家庭

第十二章濡化、社會化與涵化
第一節人性與人格
第二節濡化、社會化與涵化
第三節文化中斷與文化適應

第十三章族性與社會分層
第一節族群與族性
第二節族群認同與族群關係
第三節社會分層

第十四章政治組織與社會控制
第一節政治組織
第二節社會控制

第十五章宗教與儀式
第一節人類學視野下的宗教
第二節儀式與巫術
第三節社會中的宗教

第十六章文化展示
第一節人類學與口述
第二節文化撰寫
第三節影視人類學
第四節藝術解讀

第十七章人類學的應用
第一節人類學的應用歷程
第二節人類學應用實例


第二編影視教材

第一部《酋長的第五位新娘》

第二部《我妻我女》

第三部《仲巴昂仁》

第四部《長江沿岸田野紀行》

第五部《蘭嶼觀點》

第六部《用第五個手指演奏薩朗長笛:來自西蘇門答臘島派酷布哈的抒情歌曲》

第七部《虎日》


重要術語小詞典

書摘/試閱

第一章人類學要義





第一節何為人類學
人類學究竟是一門什麼樣的學問?許多詞典、教科書給出了相近但不相同的界定和解說。除卻不夠專業的理解的因素,人類學內涵難以簡述的主要原因在於學科發展進程中學問交叉的關聯性與複雜性。

一、人類學的原初概念

在英文中,指代人類學的是“anthropology”一詞,它源於希臘語“人的學問”的複合含義。然而僅僅是關於人的研究的古老界說太過寬泛,而且千百年來(特別是近現代以來),世界性人文社會科學的分化過程中關於人的研究的學科也不在少數。例如:傳統的哲學就涉及始終如一的重要主題?D?D人論(包括人性、人的本質等),早期的哲學家柏拉圖(Plato)和亞里斯多德(Aristotle)都注意到有關人的特徵的論辯;新興的社會學、心理學等,也把人的社會化、個體與集體的心理分析當作重要的人文與文化論題。在人類學的發軔期,它關注人在自然界的位置、人的體質特徵、人類和其他動物(如靈長類)的差別,以及人類進化與變異的機制、人的體質同文化的聯結性關係。例如,19世紀的人類學就吸收了生物進化論而獲得進一步的發展。因此,人論哲學的討論構成了人類學發端時期人的學問的主旨,而人的體質與生物性的研究則是當時人類學相容自然科學的標誌。顯然,人類學這門學問很早就具有跨學科考察的特徵。

二、“文化”是關鍵術語

(一)“文化”詞源

讓我們繼續嘗試整理人類學的一些重要內涵和概念。首先,最核心的概念是“文化”(culture)。然而,這又是一個具有原初含義與引申意義的術語。最初,英文的“culture”源於拉丁文的“耕耘/種植”之意,而且“耕耘/種植”除了含有照料土地、飼養家畜之意以外,還有照料家庭和培養道德與心智之意。其中顯然的寓意是文化與自然生成的區分。中世紀晚期的歐洲,“culture”逐漸指道德與心智完美或藝術成就。18世紀的歐洲,“culture”的集合意義強調對精神觀念領域的內向性理想主義的推崇。
“Culture”的原初概念在亞洲的傳播譯介以日本為早,他們選擇漢字“文化”對譯各類西文中的“culture”,意指不動用權力或刑罰,而是依靠文德進行教化。日本的一些著名辭典明確標示“文化”一詞來自中國古典文獻多處:如《易經?賁卦》的“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如西漢劉向的《說苑?指武》的“凡武之興,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後加誅”;如《後漢書?荀悅傳》的“宣文教以章其化,立武備以秉其威”。顯然,漢語“文化”這一術語帶有人類學啟蒙(enlightenment)、覺悟和日後濡化(enculturation)的精神意義和教化方式的意義。到了19世紀末20世紀初,“culture”成了人類學最核心的概念,它的複合含義更為複雜起來。然而,即使到了經歷了人類學豐富理論洗禮的今天,漢字“文化”的含義也在相應發生轉換。正是圍繞著“文化”這一重要術語,歷代人類學家以不同的理論與觀察視角,創造和積累了“文化”數以百計的著名定義,以利於人們對文化內涵的理解。

(二)“文化”諸定義舉要

例如,早期人類學家泰勒(Edward B. Tylor)對文化的整體性看法是,“文化……是一個複合的整體,它包括知識、信仰、藝術、道德、法律、風俗以及作為社會成員的人所獲得的其他任何能力和習慣”。
馬林諾斯基(Bronislaw Malinowski,又譯馬林諾夫斯基)首創功能主義的文化理論,認為“一種特質的功能,就在於滿足該群體成員的基本需要和次生需要”。這些基本需要大致有三個層次,即生物需要、工具需要以及整合需要。及至格爾茲(Glifford Geertz),他的思路則轉換為“將文化視為一種象徵體系”,其考察象徵符號的目的不是去尋求某種文化規律或法則,而是尋求該符號是如何模塑社會行動者看待、感覺和思考這個世界的,以及探索其意義並加以闡釋。近年來,後現代主義又將文化轉換為一個“建構性的”過程。文化的展示是形成文化的核心行為之一,也是被稱作“文化的環程”(circuit of culture)的關鍵點。如果意義(meaning)是因互動而成的,那麼我們的文化便具有“被分享的意義”(shared meanings)。於是在文化的展示中,說者和聽者、作者和讀者都處在同一個“文化的環程”之中,而參與者之間的差異及權力因素促進了文化交流。
通過以上數例可知,在人類學理論發展的進程中,許多重要的人類學階段性理論和方法在某種意義上說就是文化觀察的理論和方法,只不過文化的內涵被重整了,這種說法並不為過。漢字“文化”和英文“culture”的綜合性過程含義,是在人類學處於文化研究的尋求法則、詮釋與建構的長期探索中獲得的。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303
缺貨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