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三民出版.新書搶先報|最速、最優惠的新鮮貨報給你知!
風暴之子:失落的臺灣古文明
滿額折
風暴之子:失落的臺灣古文明
風暴之子:失落的臺灣古文明
風暴之子:失落的臺灣古文明
風暴之子:失落的臺灣古文明
風暴之子:失落的臺灣古文明

風暴之子:失落的臺灣古文明

商品資訊

定價
:NT$ 299 元
優惠價
90269
庫存:1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8 點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書摘/試閱
得獎作品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 入選「好書大家讀」
★ 文化部中小學生讀物選介「精選之星」特別推薦書

想像臺灣,從三千年前開始⋯⋯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 奇幻作家葛葉 ✕ 知名繪師nofi 聯手打造臺灣史前新世界。
★「這些史前遺物,似乎被真實地拿起來使用,擁有一分證據一分論述的情節,卻也同時大膽帶出一個比起學術資料更為生動、全貌的史前世界想像。」——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王長華館長


Vali,是風的古語,也曾是一名少年與一頭雲豹的名字。
狂風暴雨中,一條獨木舟劇烈起伏,卻始終不曾沉沒。船上什麼都沒有,只有一個昏迷的小孩,喃喃唸著兩個字——瓦利。這個在風暴中存活的奇蹟男孩,在踏上海境的土地後,將以風為名,在異族部落裡蛻變重生,開啟屬於他的遠古冒險長征。

以臺灣國寶「人獸形玉玦」作為故事發想的起點,輔以卑南遺址出土的大量考古資料。女神、祖靈、海境勇士;神靈般的動物、淚水化成的巨石河、圈囿朽屍的死亡谷……仔細考證諮詢加上豐沛的想像,塵埋三千年的臺灣新石器時代奇幻世界,破土而出。

作者簡介

葛葉
小小小作者一枚。

名人/編輯推薦

推薦
 
在葛葉的筆下,這些過去僅陳列在展示櫃或學術報告與文物圖錄中的史前遺物,似乎被真實地拿起來使用,擁有一分證據一分論述的情節,卻也同時大膽帶出一個比起學術資料更為生動、全貌的史前世界想像。——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王長華館長
以臺灣國寶「人獸形玉玦」作為故事發想的起點,編織出不同於考古學術報告的平面資料。整個故事中,非常巧妙地結合史前人群的文化行為、自然環境的影響與土地資源的掌握,猶如一份考古學中強調天、地、人關係的地景理論研究成果。——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葉長庚博士


推薦序
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館長 王長華
一九八○年卑南遺址因臺東火車站新建工程而啟動搶救發掘,至一九八八年間總共進行了十三梯次的搶救發掘工作,出土記錄至少一千五百二十三具石板棺,以及全臺灣數量最多的玉器陪葬品與大量的陶、石質考古遺物。卑南遺址所出土大量考古資料讓我們對臺灣在距今三千五百年至兩千三百年前新石器時代中晚
期豐盛的聚落格局、生業型態、玉器裝飾,以及埋葬習俗等面向的議題有更深的認識,對於過去生活在這塊土地上的人群故事能有新的理解。
史前館的籌建乃是建基於卑南遺址的發掘成果,當年考古出土及其研究讓世界得以重新認知埋藏地下、臺灣珍貴的的歷史,也啟發了史前館考古廳的展示主軸,涵蓋自舊石器時代的長濱文化至當代原住民文化長達三萬年的歷史深度,其中更以臺灣各地所發現距今六千年至兩千三百年間的新石器時代重要史前文化內
容為主要核心。
史前館成立以來,奠基於過往考古學家的成果,也長期致力於投入當代考古學研究的發展,在卑南遺址的研究上,我們藉由持續對卑南遺址的探勘與發掘,提出卑南遺址三和文化的論述,引入地球物理探測技術,以科技掌握三千多年前所建構卑南聚落的可能範圍,館內研究同仁也投入植物矽酸體分析,進一步瞭解
當時已有相當產量的稻作能力,在公眾推廣上,更藉由3D技術與網路公共化開放卑南遺址大量史前文物的3D模型,下一階段的研究發展同時也持續規劃中。
今年適逢卑南遺址搶救發掘四十週年,史前館開幕營運也即將邁入二十年,在這彷彿成年的過程中,我們藉著博物館角色努力呈現臺灣考古的成果,訴說著點點滴滴考古學者們累積自這個土地發掘與研究的內容。這次,我們為當代考古學普及與推廣的工作展開另一個創新的嘗試就是與蓋亞出版社合作,推出《風暴
之子》新書,作家葛葉以卑南遺址考古資料作為創作元素,試著以奇幻小說手法,轉譯臺灣考古資料,帶領讀者進入一個虛實交錯的的新石器時代社會。
《風暴之子》在葛葉的筆下,似乎讓我們進到了史前人群的生活中,隨著主角瓦利、小黛、卡修、亞沃等人的互動與冒險旅程的展開,讓過去似乎僅陳列在展示櫃或學術報告與文物圖錄中的史前遺物,被真實地拿起來使用,也依稀跟著這些器物回到了過去。
除了考古遺物使用的詮釋外,葛葉的書寫中也帶入考古學者對史前環境與社群的研究,從海境部落的生業型態呈現史前人群的生產能力、由工藝技術能力談當時人群如何製作器物與利用自然資源,也進一步由巨石部落與海境部落的關係以及玉器或玉料的取得,暗示著臺灣史前社群間可能的互動,或許這是一分證據
一分論述的考古學者會保留的情節,然而卻大膽帶出一個比起學術資料更為生動、全貌的史前世界想像,這也是轉譯故事魅力之所在。
在臺灣這塊土地上,考古學家在兩萬多年前的地層中發掘出最早人群生活的遺留,從舊石器時代、新石器時代、鐵器時代,到原住民時期與近現代,隨著時間的流動,都有著不同的故事開始與結束。藉由考古學家的努力,讓我們可以看到在沒有農業時的人群藉由採集與漁獵維生,看到新石器時代人群在豐衣足食後
,在臺灣各地發展出不同的文化型態與工藝技術。固然考古學需從謹慎的學術資料來建構對史前文化的認識,我們期盼卑南遺址百年學術累積的基礎,藉著當代關於IP轉譯運用的努力,讓更多人重新看到屬於臺灣這塊土地特有的故事。
這本書是在文化部推動國家文化記憶庫總體計畫支持之下的成果,也是本館近年來考古資料詮釋與轉譯的階段性展現之一,我們期待生冷的考古學可以更普及地與社會連結,這個博物館的考古資料、研究成果為貢獻給這個社會而努力。

導讀
史前館助理研究員 葉長庚
二○○三年暑假,筆者在師長的安排下,有幸前往卑南遺址進行實習,當時雀躍與緊張的心情猶然在心。對於當時剛接觸考古不久的筆者而言,因為瞭解一九八○年代卑南遺址搶救發掘出土豐富的史前遺留與考古資料,所以能到卑南遺址實習考古發掘工作是非常難得的機會,因此抱著戰戰兢兢的心態面對複雜考古
工作的挑戰。
當年在卑南遺址考古現場兩個月的實習過程,奠定筆者考古田野的基本作業能力,卑南遺址出土豐富的石器類型與史前人運用各類石材的特性,在工作過程中彷彿一位有著充足教具的老師指導著對石器的判斷與石材的認識;而卑南遺址地層堆積的複雜性與史前建築遺構都再三地磨練發掘者的細心與能力,後來,再
 
 
回到考古現場,最常指著當年發掘的位置述說著兩個月才下挖二十公分的成果(唉,這通常是其他考古遺址一天發掘的深度)。
鳥居龍藏先生在一八九六年即記錄了卑南遺址石柱的影像,當時月形石柱旁還佇立著另一件較完整的石柱,在歷經鹿野忠雄等多位日本學者的調查,一九四五年由金關丈夫與國分直一先生在王宅後方最大的石柱旁進行考古發掘,認為石柱可能是史前房屋建築的一部分。一九八○年代由臺大考古隊共計進行十三梯次
的搶救發掘,連照美名譽教授在其整個學術生涯針對卑南遺址的文化層內涵、史前聚落型態、玉器研究、技齒習俗、人身裝飾及許多墓葬相關議題,提出相當豐富與完整的論述,使得卑南遺址可視為臺灣單一考古遺址中研究議題面向最豐富的一處。
今年是卑南遺址搶救發掘後的第四十年,期望長期以來許多前輩學者對卑南遺址的付出與貢獻可以被更多人瞭解,因此史前館邀請了葛葉來為卑南遺址創作轉譯故事。葛葉在創作初期便在網路上蒐集大量相關考古資料,並前來臺東進行卑南遺址與史前館的深度參訪,為了較完整地架構出小說中的世界觀,更前往東
部其他考古遺址進行探勘,也掌握臺灣史前文化自舊石器時代至新石器時代晚期的人群文化樣態。
在《風暴之子》中,葛葉以臺灣國寶「人獸形玉玦」作為故事發想的起點,並以史前人群尚玉的文化作為發想,代入奇幻小說的元素,呈現在三千年前臺灣東部史前人群生活的樣貌與族群間的互動與競合關係,編織出不同於考古學術報告的平面資料,而是栩栩如生史前部落、人群互動與自然環境。雖然是奇幻主題
的小說,但作者在書中描述了許多考古出土遺物的使用,從弓箭、石矛等武器或獵具,到生活用的陶器、石錛、紡輪等工具,無一不仔細考證諮詢,力求完整表現出考古研究對這些器物的解讀;在新石器時代的時空背景中,也採借考古學對不同史前文化群體的認定概念,並藉由考古研究臺灣史前玉器原料皆產自花
蓮豐田玉礦的論述,帶出了書中主角群的冒險旅程。整個故事中,非常巧妙地結合史前人群的文化行為、自然環境的影響與土地資源的掌握,猶如一份考古學中強調天、地、人關係的地景理論研究成果。
連照美老師曾以「考古的興趣必須從基礎做起」勉勵筆者,考古學是一門實證科學,考古學者從取得材料的方法階段就會嚴謹地規劃,再針對資料內容以學科理論進行驗證,有幾分資料說幾分話,相對地在瞭解史前文化的過程需要較長的時間。然而,如同還未踏進考古探坑前的筆者,對大多數人來說臺灣考古是非
常陌生甚而無知,很開心這次作者葛葉與出版社願意與史前館共同挑戰轉譯考古學,嘗試以新的管道讓更多人認識與我們同樣生活在臺灣這塊土地上的史前故事。考古學總是需要一點想像的支援,在閱讀完小說家對卑南遺址的描繪後,有時會覺得說不定有些想像比起學術研究更接近真實的答案。

書摘/試閱

《風暴之子:失落的臺灣古文明》精彩試閱

風暴肆虐著海境部落,每一棟屋舍、每一根梁柱、每一扇窗戶、門、屋簷,都響起了巨大的悲鳴,咆哮的風如同鬼魅,它尖叫、嘶吼,將利爪插入牆壁的每一道縫隙中。
老獵人亞沃坐在火堆前,將手中捏著的細竹反覆燒烤,直到整枝竹桿熱度均勻後,才把歪曲的部分拉直,緊接著用泡在陶盆裡的濕布擦拭,利用快速降溫的方式來定形。
「想知道一個獵人是一流或是三流,只要看他用的箭桿是否筆直就能決定了。」
亞沃曾經聽父親說過這一句話,他也一直拿這句話來訓誡自己,在海境部落,他是最優秀的獵人與勇士,更是獵季的領袖。
放下最後一枝矯正完的竹桿,亞沃長吁了一口氣,將背脊倚靠在身後的石柱上,石柱是海境部落裡屋舍的根基,任憑屋外風暴如何凶猛,深深紮根在地下的石柱依然屹立不搖。
這棟家屋是亞沃新婚時建的,部落要蓋新房子,每個居民都會出力,負責開採石柱的人是亞沃的鄰居,他為了感謝亞沃父子長年分獵物給他,特別採了兩塊最巨大的石柱,這也讓亞沃的家屋比部落裡的其他屋舍大上一截,唯一能與之相比的只有海境部落的首領――枷道的家屋方能相提並論。
可能太大了一點,亞沃心中想著,妻子過世後,他沒有再娶,女兒也出嫁了,偌大的家屋只剩下自己一個人住,更顯得寂寞。
將竹桿收拾完畢,亞沃拎起一只陶罐,往罐內注了水,然後放上火堆。
「小黛,忙完了就過來喝杯茶吧。」亞沃喊道。
他的視線望向正在窗台旁忙碌的嬌小身影上,那是一名年僅十歲的女孩,正用她纖細的手,賣力地將苧麻繩纏繞在箭尾上,從她專注的神情看來,亞沃的呼喊似乎完全沒有進入她的耳中。
連續三次呼喚後,亞沃嘆了一口氣,站起身,繞過堆放在地上的竹枝,步至窗台前,正當他的手掌即將碰觸到女孩的腦袋時,卻突然停了下來。
女孩正在替纏好的箭尾上膠,膠水是用多種樹汁調合成的,苧麻繩塗上膠水後用火烤一下便會硬化不易鬆脫。
大功告成,亞沃從女孩手中接過製作完成的箭桿,竹桿前端連接著打磨至光亮銳利的石鏃,尾端貼著整齊的箭羽,用來纏繞固定的苧麻細繩緊密排列,看不到一絲雜亂。
……這孩子的手真巧……只可惜是個女孩……看著女孩得意而純真的笑靨,亞沃不由得在心中感嘆。
小黛――全名為黛拉絲的這名少女,是海境部落頭目――枷道之女,同時也是亞沃的學生――大概是亞沃教過最有資質的學生。
依照傳統,狩獵的技巧是父傳子,但亞沃膝下無子,一身本領沒人繼承也挺可惜,便接受了居民的請託,教導孩子們。
大多數的學生都是男孩,但偶爾也會有小黛這樣活潑好動的女孩,亞沃收學生是來者不拒,只是不管再怎麼有才能的女孩,都會在十二歲之前回到家中重拾針線與炊事,為即將到來的婚姻做準備,曾經精心保養的竹弓也只能懸掛在牆角等待腐爛。
但並非每一項亞沃所傳授的技藝都被遺忘了,最起碼戰鬥的技巧仍被這些女孩保留住,尤其是那些經常和丈夫吵架的女孩,格鬥能力可能更勝結婚前。
亞沃放下箭桿,回到火堆旁,從布囊裡抓了一小把曬乾的月橘花瓣放進滾水中,花瓣入水,香氣立即隨著蒸氣擴散開來。
小黛往火堆裡丟了兩顆芋頭,用手中的木棍不斷撥弄著,亞沃用杓子舀了茶湯,斟滿兩只竹杯,然後遞了一杯給小黛。
「妳應該回家才對。」亞沃說道。他生性不多話,但這句話他今天已經說了超過二十遍。
小黛聳了聳肩,連頭都沒抬起來,「外面風好大,我會害怕。」
妳哪裡有一點害怕的樣子?亞沃在心中咂舌,就算找遍世界,恐怕也找不到什麼能讓這女孩害怕的事物。
「沒關係,我送妳回去。枷道會擔心的。」
「哎呀,婆婆不是常說祖靈會在風暴來襲時保護每一個乖乖待在屋裡的人嗎?而且我又不是第一次在這裡過夜,爸爸才不會擔心呢,他還曾說過亞沃爺爺的家屋是全海境最堅固的,就算十頭山豬一起撞都撞不壞,就算真的被撞壞了……」
「……被撞壞了怎麼樣?」亞沃問道。
小黛抬起頭來,睜著大大的眼睛,以敬畏的表情說道:「真的被撞壞了,亞沃爺爺也會把山豬打倒,然後拆了牠們的骨頭把家屋修好。」
「……胡扯。」
亞沃忍俊不禁,笑出聲來,小黛也嘻嘻一笑,低頭啜飲杯中的茶湯。
她又贏了一次。
其實亞沃也不是真心想趕小黛回家,甚至可以說多虧了小黛,他才能撐過這難熬的一年。
去年的這個時候,亞沃的女婿和孫子跌進河中,被突然暴漲的河水沖走。
女婿的屍體很快地在海岸邊發現,但孫子瓦利一直都沒有回來。
痛失摯愛的女兒帕娜因為悲傷而變得瘋瘋癲癲,她拒絕接受瓦利已死的事實,成天把自己關在家中喃喃自語,拒絕和任何人接觸,本來清秀可人的外表也被摧殘得不成人形。
亞沃呆呆地望著小黛胸口戴著的玉管項鍊,玉管是中空的,中間穿過細繩,繞於頸上。海境族人喜愛佩戴玉飾,小黛戴的玉管長度不及一般長度的一半,只比她的小指長了一點。
這根玉管本來屬於亞沃。
小黛和瓦利同一天出生,在他們出生那天,亞沃身上戴的玉管突然斷裂,正好斷在正中央的黑色斑點上,將其一分為二,斷裂處非常工整,幾乎像是磨製過的一樣,亞沃便將兩根玉管贈與他們,作為生日禮物。
不知道是不是這個原因,小黛和瓦利感情非常好,從小就喜歡一起往亞沃的屋子跑。
而現在,小黛胸口的玉管依然翠綠,但瓦利的玉管卻伴隨著他的屍骨永遠消失。
這一年來,亞沃覺得自己似乎已經快要忘掉那個曾躺在自己懷中午睡的孩子的容貌。
但也許忘了才是好的。
亞沃將茶湯一口飲盡,滾燙的液體刺激著他的喉嚨,痛得他連眼淚都流了出來。
海境男人以流淚為恥,亞沃快速地將淚珠抹去,還好小黛仍在低頭對著竹杯吹氣,似乎沒有發覺。
不知過了多久,烤芋的香氣終於從火堆裡飄出,小黛放下竹杯,用木棍把燒得焦黑的芋頭撥開,然後拿竹籤戳了幾下,確認是否熟透。
稍微在地上放涼後,小黛將烤芋外皮剝去,遞了一個給亞沃,然後自己也剝了一個,一口咬下後,卻噘起了嘴巴。
「……還是卡修烤的比較好吃,我烤得太乾了……」
卡修是亞沃已故妻子的外甥,年紀比小黛大一歲,同樣也跟著亞沃學習狩獵。
亞沃咬了一口,確實乾澀了些。他摸摸小黛的頭,然後站起身來,走到家屋另一側的牆角,從地上拎起一個陶瓶,拔去瓶口的栓子,將瓶內的金黃色液體倒入盤子裡。
小黛抬起頭,看見亞沃手裡端著的盤子,雙眼都亮了起來。
「蜂蜜!」
亞沃露出微笑。
不管多乾多澀的芋頭,沾上蜂蜜後都會變成最美味的點心。
「我上次想去摘蜂巢,結果找了好久都找不到。」小黛吃完了芋頭,用手指刮著盤子上剩下的蜂蜜,一邊舔拭著指尖一邊說道。
「摘蜂巢?就妳一個人?」亞沃皺起眉頭。
「對啊,因為卡修一直不肯公布他烤芋頭的祕訣,所以我要拿蜂蜜跟他交換。」
「卡修說要用蜂蜜交換?」
「沒有,是我自己想的,因為畢竟是蜂蜜嘛,我覺得他一定會答應。」
「這倒是,不過摘蜂巢太危險了,下次不可以再去,知道嗎?」
「欸――」小黛驚叫出聲,一臉不滿的模樣,但看到亞沃嚴肅地瞪著自己,最終還是點了點頭。
「很好,以後想吃蜂蜜就來我這,等妳年紀夠大我再教妳取蜂蜜的方法,至於拿蜂蜜跟卡修交換這件事,我可以先給妳――」
話還沒說完,小黛便立即搖頭說道:「不,我不要拿你的,交換的東西我要靠自己的力量去拿到。」
「……那……妳可以問問卡修,除了蜂蜜之外,他有沒有什麼想要的東西?像是弓弦、竹笛……」
「我問啦,但他都不要。不過他提了一個很怪的條件,如果我答應了他就免費教我。」
「什麼條件?」
「他說他可以教我烤芋頭的祕訣,但是以後我必須每天烤芋頭給他吃。」
「咳咳咳――」
亞沃一口茶湯差點噴了出來,他望向眼前這個剛滿十歲的小女孩,彷彿第一次注意到女孩的外貌。
她雙目比高山上冷冽的泉水還要清澈,細緻的臉蛋有如蓓蕾初開的花瓣,雖然現在稚氣未脫,缺乏成熟女人的韻味,但再過幾年那些男孩們恐怕就要為了爭風吃醋而大打出手了。
「那妳怎麼回答?」
「當然不要啊!」
「為什麼?」
「又不是天天都有芋頭可以採收,哪有辦法每天吃,卡修太沒常識了!」
看著小黛一臉認真的表情,亞沃大笑了起來。
看來就算教小黛怎麼取蜂蜜也沒有意義,因為卡修那孩子要的可不是蜂蜜這麼簡單的東西。
兩人喝完茶,風雨聲似乎稍稍停歇下來,亞沃從窗戶縫隙朝屋外看去,天色明亮了許多,但這只是假象,按照往年的經驗判斷,狂風暴雨很快就會再度降臨,繼續肆虐至明日清晨。
正當亞沃想往火堆中增添柴火、繼續工作時,一連串急促的敲門聲忽然響起。
「叔叔……小黛……是我!快開門!」
亞沃和小黛同時昂起了頭。
「是爸爸!」小黛叫道。她望向亞沃,亞沃點點頭,小黛這才將捆在門上的繩結鬆開。
一個壯碩男人推門而入,他全身濕透,雨水從他肩上披掛的鹿皮外罩下襬不斷滴落,顯然是在風雨變小之前就出門了。
他的耳上掛著翠綠的長方形玉耳飾,和亞沃耳上的耳飾相似,卻大了許多,頸部甚至還戴著數根長玉管做成的項鍊,象徵了他的地位。
「枷道,發生什麼事了?」亞沃叫喚著海境頭目的名字,這是兩人之間足夠親密的表現。
冒著這麼大的風雨過來,還一副狼狽的模樣,絕對不會只是為了接小黛回家,肯定是有更重要的事,難不成是誰家的屋舍被吹垮了嗎?
枷道背倚著門,不停地喘著氣。
「帕娜……」
突然聽見女兒的名字,亞沃的心跳漏了一拍。
「……她不見了,本來法甌陪著她,但她趁著法甌午睡時從窗戶偷溜出去。」
怎麼可能?
亞沃的臉色慘白,過了好一會,才開口問道:「有看到她往哪裡去了嗎?」
枷道搖搖頭。
「對不起,叔叔,但我已經叫狩獵團集合,有他們幫忙找,應該很快就……」
「不行!叫他們解散,全部待在屋裡不要出來,風暴還沒過去。」
亞沃拾起掛在火堆旁的一條長巾,將其繫在頭上,然後轉過身,抽出門旁的一根石矛。
「叔叔,讓我幫忙吧。」枷道一臉擔憂。
「你是海境領袖,應該要守護部族的安全,而不是在風暴來襲時找一個到處亂跑的瘋女人。」亞沃沉聲說道。「帶小黛回家,替我煮一鍋熱水,準備藥草和食物,如果能幫我做到這些,我會非常感激。」
枷道本來還想說些什麼,但感覺到手腕被輕輕拉扯了幾下,低頭一看,是小黛,她向枷道搖搖頭。枷道愣了一下,隨即意會過來,他抬起頭,向亞沃說道:「我知道了,我等著你們回來。」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風暴之子:失落的臺灣古文明》

得獎作品

★ 入選「好書大家讀」
★ 文化部中小學生讀物選介「精選之星」特別推薦書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269
庫存:1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