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三民出版.新書搶先報|最速、最優惠的新鮮貨報給你知!
記憶中的影子
滿額折

記憶中的影子

商品資訊

定價
:NT$ 350 元
優惠價
90315
庫存:2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9 點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異鄉人眼中的台灣,
雜揉日本、台灣兩種文化碰撞的趣味
重溫台灣人走過的八○年代
熟悉中,又有些荒謬劇的喜感

蔡詩萍 孫梓評 感動推薦


讀木下諄一的新書,像重溫一遍台灣人走過的八○年代。很遙遠了,但很熟悉。熟悉中,又有些荒謬劇的喜感。喜感中,卻不免讓我們有一絲絲的尷尬,因為,那不就是在講我們自己嗎!?他給我最深的印象,他有一種日本人的幽默感。或者應該說,是台灣奇特的歷史情境,複雜的文化衝突,給了他這位原本應該嚴肅,應該非常典型之日本人的觀察者,有了改變自己也改變我們看他的角度的一扇視窗。看他認真的描述給他留下深刻印象的台灣人故事,你會覺得極為熟悉,因為很可能講的正是你,或,你也遇見過的人。都不是什麼了不得的人物,卻真實到了不得!我是一邊笑,一邊讀完整本書的。――蔡詩萍

《記憶中的影子》曾以散文體刊登過局部,木下先生獨有的清朗的敘述,短短篇幅就輕快勾勒出一九八○年代台北,今已佚失的種種。如今脫胎為帶有自傳色彩的小說,果然更好。青春正好的日本男孩,毅然放下東京種種,不惜與家人決裂,也要到台灣來學習中文,雖僅歷時短短數月,巧妙藉由租屋、打工等遭遇,竟就摹繪出戒嚴時期台北城不同階層的人物畫像。敘事看似樸實雅淡,卻深諳如何藉由命題的挑選,使台日間的異質與融合並置。這不僅是木下先生其後展開長達三十載「台灣日子」的「前傳」,更藉其「異鄉人」的心理距離與視角,為台北保留了珍貴的一頁斷代。――孫梓評

作者簡介

木下諄一(KINOSHITA JUNICHI),曾任職於日本商社、出版社,現從事寫作及翻譯。中文小說《蒲公英之絮》(印刻文學,2011年)獲得第11屆台北文學獎,為首位榮獲此獎的外籍作家。著有《隨筆台灣日子》(木馬文化,2013年)、日文小說《アリガト謝謝》(講談社,2017年)等書。FB粉絲頁「隨筆臺灣日子」、YOU TUBE頻道「超級爺爺Super G」。

初始 ⊙木下諄一

日本有句話叫「十年一昔」,意思是指不論在當時是多麼轟轟烈烈的事情,過了十年之後,終究會成為人們口中的老故事。

我現在要開始講述的事情大概發生在四十年前,若照「十年」的標準來看,應該不止是「老故事」了。它可以算是不知從地底第幾層挖掘出土的一小塊化石吧。

或許有人聽我這樣形容,會認為是誇大其詞,但對我而言倒也未必。畢竟四十年前還沒有個人電腦,更別說是手機和網路了。那個年代,裝有冷氣的店家就算是很高級了—理髮店或餐廳的門口只要貼著「冷氣開放」,路過的人看了便能感受到一陣無形的清涼襲上心頭,這四個字嚴然成為吸引大家直奔夢想世界的咒語。相較於今日閃亮亮的新款車隨處可見,當時在街上跑的很多是—稱它是「破銅爛鐵」也不為過的—紅色、藍色計程車,沿路叮鈴哐啷地招搖奔馳;旁邊還有一家五口同擠在一台摩托車上,有縫便鑽,搏命演出千鈞一髮的戲碼……。一點也不誇張,這就是四十年前的台灣。

現在的年輕人很難想像吧!就連與我同世代的人,那遙遠的記憶也早已被埋在內心深處,努力回想才好不容易喚出模糊的片段印象。

雖然如此,那樣的時代一點不假,真真實實存在過。

生活上談不上有多方便,但也絕不會不舒適。雖然差強人意,那時候的人都會視為理所當然,誰也不會抱怨。我想每個時代大概都是這樣的吧,那裡有著人與人的真誠互動。說它步調慢也好,總之舉國上下都認為,從現在起,要好好地以自己的力量走下去,這就是那樣的年代。

就在那年,我來到台灣,適逢其時。

目次

初始

第一章
台灣生活的開始

第二章
戒嚴的日子
彭輝明
學習中文
台北的公車
咖啡
足球
人蟑大戰
室友
山上的涼亭

第三章
學生宿舍的生活
新營
許家姬
西北雨

第四章
賴家的生活
日語教學
我的學生們
中秋節
越洋電話
校園民歌
地下舞廳
回國
尾聲

書摘/試閱

戒嚴的日子
我來台灣學中文是在一九八二年,正值台灣的戒嚴時期。

從沒有體驗過戒嚴的我,聽到「戒嚴令」這個詞,第一個聯想到的是面臨戰爭爆發危機、到處充滿緊張的氣氛—食物和物資不足,倚賴政府統一配給;每隔數百公尺便有軍人站哨以監視民眾;還有為了能夠隨時應付敵人無預警攻擊,戰車群會在城市中來回梭巡,並不時舉行防空演習……。不知何故,這樣的印象一直深植心中。

但實際來到台灣以後,發現當地生活再正常不過,一點也不是我想像中的那幅景象。

雖說在城裡見到過軍人幾次,但大多是在總統府一帶,即便看見了也不會有任何令人精神緊張的感覺;戰車則是沒有機會見到;而真正會影響民眾生活的防空演習,也僅是形式上一年辦個一、兩次而已。

比起這些,讓我較為不安的是林碧如告訴我必須牢記在心的「注意事項」。

例如這裡的國名,一定要稱呼「中華民國」,絕不可以說是「台灣」;首都是「南京」;凡是持有簡體字或是和大陸有關的東西,會被抓去坐牢等等。林碧如一再強調,要我特別留意小心。

那時我有一本在日本買的中文課本,正巧是用簡體字寫的。有一次拿給林碧如看,她的表情剎時轉為嚴肅:「這是禁書,要收好,千萬不可以被別人看見。」之後這本書她連瞧都不瞧一眼。被她這麼一說,我開始變得緊張起來,把書藏在自己房間抽屜的最裡面,深怕哪天被人發現。

還有一次,一個朋友給我看他從日本帶來的雜誌,其中有幾頁被刀片割去。誇張的是,那幾頁被割得乾乾淨淨,一點痕跡也看不出來。朋友說那些寫的是與大陸有關的內容。看到這個,我告訴自己:「原來林碧如說的是真的。」不由得再度緊張起來。

至於有哪些地方讓我有戒嚴的感覺?

第一是國父紀念館。

每天一早,不少男女老幼會在廣場上打打太極拳、跳舞、做體操,一片詳和的景象,是市民重要的休憩活動場所。這是國父紀念館給我的印象。

但是館內的一個詞,會讓我聯想到戒嚴—那就是「共匪」。它常在展覽室裡歷史照片旁的解說文字中出現。我不太懂照片解說所寫的內容,但一看到「共匪」二字便立即有反應。那是很難以表達的感覺,我以往從未體驗過,或許可以用「敵意」來形容—即一種舉國同仇敵愾、誓不兩立的敵意,也可說是台灣全民共同的敵意。這個詞提醒我,絕對不能談論有關大陸的事情,尤其不可以把對岸稱之為「中國」,因為這裡才是「中國」。我再度想起林碧如的警告,渾身又開始緊張,不斷暗自祈禱藏在抽屜裡的那本簡體字課本不要被搜出來才好。

電影院則是另一個讓我感受到戒嚴氣氛的場所。

台灣的電影院和日本不同,在電影放映前會先播放〈國歌〉影片,並且要求全體觀眾起立。這時候銀幕上放映的是軍事方面的畫面—軍艦開砲、戰鬥機一架架起飛,還有國慶閱兵大典的鏡頭。觀眾們一邊觀看著,一邊靜靜地把〈國歌〉聽完。和畫面中的氣氛相反的是,現場並沒有令人神經緊繃的嚴肅感—雖說是起立,但不是那種直挺挺地立正站好,也有不少觀眾在〈國歌〉尚未結束便彎身坐下的。電影開映後,大家都一副若無其事的樣子。

還有「三民主義 統一中國」的大型看板,出現在市區幾條重要的道路上。第一次見到這個標語,確實讓我感受到戒嚴的氛圍,但之後再看到時便沒有感覺了,只當它是路上的街景之一而已。我常一個字、一個字照著讀出聲來:

三、民、主、義。

我認為這個詞彙很適合用來練習中文,因為第一聲、第二聲、第三聲、第四聲全連在一起,利用它來區別中文的四聲發音再好不過。一想到這兒,我便不停低聲複誦著「三民主義、三民主義」,希望趕快把中文發音練好。此時身旁的人,一定會覺得這個人好怪。

我漸漸突破戒嚴的壁壘,融入台灣的生活。原以為處處充滿驚懼、壓抑與不安,但實際上卻比想像要好得多。只要遵守基本原則、避開麻煩,應該不至於被逮捕入獄。重要的是不談政治。日本日光市東照宮有個著名的猴子木雕「勿視、勿言、勿聽」—三隻猴子分別摀住眼睛、嘴巴和耳朵。如果有人談到政治,我當猴子就好。

這個想法在我的心中深深扎根,之後幾年,不,幾十年都沒有消失。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315
庫存:2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