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12/26年度盤點作業,門市店休一天,網路書店將暫停出貨,12/27將恢復正常營業,造成不便敬請見諒
定價
:NT$ 340 元
優惠價
90306
庫存:2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9 點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內容簡介】
★隨書附贈雙面書衣「我就廢之人生倒退嚕」桌遊,將古文青們的生命經典片段加入遊戲中。人生未必總是要進取,倒退嚕也是一種大智慧!
★作者繼《厭世廢文觀止》後全新力作!當高冷文學家秒變同學你哪位,古文青的真心話,怎麼好像跟課本不太一樣?
★帶入班級經營概念,設計對白+群組對話+有所本的「輔導紀錄」,立體展現人物性格,讀文更讀心!
★凌性傑(作家)、祁立峰(國立中興大學中文系副教授、《讀古文撞到鄉民》作者)、吳一晉(花蓮女中歷史科教師)、李純瑀(魚小姐,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助理教授)、敏鎬的黑特事務所(《人生自古誰不廢》作者)、劉滄龍(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教授)、簡齊儒(國立臺東大學華語文學系副教授)、東燁(穹風,《這個國文老師不識字》作者)、李佩蓉(景美女中教師、政大師培中心兼任助理教授)、白白老師(白白國文YouTuber) 一起上課不厭世


上窮碧落下黃泉,古文青來到我班級?!

當高冷文學家秒變同學你哪位,
古人們的真心話,跟課本好像不太一樣──

‧司馬光:極簡生活過起來超讚的,你要不要也試試看?
‧劉鶚:不要再跟我說「你真的很會描寫聲音」了,重點真的不是那裡!
‧文天祥:老子超帥超有錢,但技能樹完全沒點到軍事這方面(尷尬)。
‧龔自珍:我不是針對你,我是說在座的各位都是假文青!
‧張岱:做人不要太中二,人生沒有後悔藥吃的(茶)~
‧袁枚:我愛錢、愛吃、愛DIY,更愛妹妹(無誤)!

設計對白+群組對話+有所本的「輔導紀錄」,
厭世國文老師帶你了解那些課本沒寫、老師來不及教,
但絕對讓人超有感的古人真心話和小劇場。
讓古文不廢,人生不厭,還能讀出真滋味!

儘管國文課本裡的文章都是一時之選,但大家多半把重點放在修辭技巧、文章結構、筆法運用,卻未必有時間了解作者的想法,更別談什麼跟古人取暖、反思自己的人生。

然而在刻板印象和有限的課文篇幅之外,這些古文青們其實都曾在自己的時代努力活過,各有邊緣、媽寶、吃貨、一言不合就開扁等不同屬性,也有他人難以理解的心痛、追悔、堅持,甚至是尖銳的無聲吶喊。

如果只認識課本裡的他們,未免太可惜了!

這次,始終在課本裡「照顧」大家的21位古人,全都集合在一個班級裡啦!不論是覺青文青,還是學霸女神,透過厭世國文老師的「輔導紀錄」,解密古文青們的生涯檔案,了解他們三分耿直、三分堅持、三分傲嬌,再加一分白目的內心世界,也看見無法寫進課本裡的另一面。

孟子:「得天下英才而教之,是人生一大樂事。」
厭世國文老師:「(看班級名單)我可以不要接這一班嗎?(苦笑)」


【各界推薦】
凌性傑(作家)
祁立峰(中興大學中文系副教授、《讀古文撞到鄉民》作者)
吳一晉(花蓮女中歷史科教師)
李純瑀(魚小姐,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助理教授)
敏鎬的黑特事務所(《人生自古誰不廢》作者)
劉滄龍(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教授)
簡齊儒(臺東大學華語文學系副教授)
東燁(穹風,《這個國文老師不識字》作者)
李佩蓉(景美女中教師、政大師培中心兼任助理教授)
白白老師(白白國文YouTuber)

──上課不厭世推薦


【推薦序 讓意義與價值在生活中產生效力】──凌性傑(作家)

讀文學有什麼用?這個時代我們為什麼還要讀古文?這些問題其實不成問題。厭世國文老師說:「聰明的學生以後用得到。」世間沒有用不到的學問,只有不會用的人。讀厭世國文老師的文章,從不覺得其中有消極厭世之感,反而常得到積極爽朗的鼓勵。於是信手亂寫我所不認識的這位厭世國文老師:「厭世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字,網路上有IG,因以為號焉。」網路鄉民式的書寫、按讚無數,大概就是我對厭世國文老師的第一印象了。

細讀、戲讀厭世國文老師的文章後,這才發現藏在滑稽戲謔背後的真性情,那是巨大的溝通熱情所導致。有好多話想說,有好多話對親愛的學生說,才創造出這種神奇的敘述腔調,讓你喜歡聽他說話,說一些很遙遠的時代、很遙遠的人與事。

受到許多中學師生喜愛的《厭世廢文觀止》,副書名真像是一句順口溜:「英雄豪傑競靠腰,國文課本沒有教。」國文課本沒教的,當然不只是這些滑稽之言,更多的是知識層次以外的情意與智慧。靠腰古人,嬉笑怒罵,當然有押韻之必要。聲音話語滑順了,比較容易聽得入耳。

在《厭世國文教室》裡,敘述方式延續了《厭世廢文觀止》,把課本上我們熟悉的古人一一抓來輔導,並且腦補、想像出跨時空的對話形式。閱讀過程中,我常把古人的名字代換成教室裡學生的名字,完全沒有違和感,因為現實就是這麼上演的。厭世國文老師筆下,劉禹錫、文天祥、方孝孺、王冕、沈復、賴和⋯⋯這些作家的故事大概都可以做為中學導師的談資,跟亟需輔導的學生談人生、談理想、談品味。談一談,學生可能會變得聰明一些,讓意義與價值在現實生活中產生效力。

《厭世國文教室》書中的slogan金句太多了,比如談方孝孺提到的:「精神堅持一點,死亡簡單一點」「英雄死了,理想活了」。書名表面說厭世,其實是深愛這個世界的人啊。輕鬆幽默讀古文,與古人交心,廢文中有真情,這正是厭世國文老師給讀者最好的禮物。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厭世國文老師

地方的國文老師,家裡有三隻不會後空翻的貓,但開始懷疑是不是該在學校後空翻,讓學生願意多看自己幾眼。

SUPER教師獎、師鐸獎、國家文藝獎、傑出十大青年等各大獎項統統沒有得過,未來大概也希望渺茫,只想在離開講臺的時候,依舊保持對社會的關懷與理解。

國文課沒有這麼糟糕,糟糕的是沒有好好生活。

老師也是人,只是我自己有時候會忘記。

著作:《厭世廢文觀止:英雄豪傑競靠腰,國文課本沒有教》《厭世國文教室:古文青生涯檔案》


〔封面與插畫設計〕
J. HO(胖古人)

J. HO 發音「J 厚」,畢業於臺師大國文系,因為太沒教學愛,不願當老師誤人子弟,所以在學時兼修設計相關課程,目前為產品公司的視覺設計師,與 PS、AI、Figma 等軟體為伍,下班後則經營「J.ho的胖古人」粉專,偶爾畫畫胖古人貼圖、接接案。

J. HO筆下的胖古人是個會時空穿越的唐代人,各朝各代的古人都是他的麻吉。個性溫和帶一點厭世,擁有心寬體胖的身材,與一位愛吃的女友「美人」跟肥美的寵物豬「東坡」。

【推薦序 意翻空而易奇】──祁立峰(中興大學中文系副教授、《讀古文撞到鄉民》作者)

這幾年「國文科」這個冷科目,或說長期遭鄉民譏諷成最廢的科目,意外地一朝翻紅,許多老師與學者投入古文普及的書寫與推廣。從古人比我們想得廢,到古人原來那麼潮;從魯蛇、崩壞,再到厭世,給過去想像中相對僵硬而古板的國文教育,注入全新的能量。

而厭世國文老師的新書《厭世國文教室》,以及前作《厭世廢文觀止》大抵也是這樣大趨勢的成果。

當然,從教學角度來說,老師站上講臺,本來就有兩種面貌:一要說教,二要說笑。沒有正確理解脈絡與穩定知識根基的背景、曲學阿世瞎扯淡,這是普及學者須戒之慎之的;但純粹只是文以載道、弘揚大義,每字每詞每個典故都要忠於原典,細究考索,難免使讀者倦而思寢,讓教學現場欲振乏力。

這正是《文心雕龍.情采》的辯證:一方面美言可能不信,但一方面言之不文,又行之不遠。而這也正是國文教學與普及之難。

也因此,老師們在教學現場、寫作者在普及寫作的當下,想必總是錙銖拿捏著莊諧之分界,在認真與搞笑,在愛世與厭世之間抉擇。所以這類型圖書看似多元,實際上卻頗須費心琢磨。從學術角度來看,一旦古今的連結為了翻空易奇,在實徵時難免有更動或瑕疵;但從推廣角度來說,將文本超譯或去脈絡,讓現代人更能理解聯想,似乎又有其必要性。

也因此反覆琢磨後,我仍樂見這樣的國文普及著作推出,同學們也可以用更多元更現代的視角來觀看這些距離我們稍遠的古文裡,那些和現代格外近似的故事。當然,更重要的是,知道了這些故事、認識了這些古人之後,能夠親身去閱讀浩繁的原籍典墳,體貼古文最精妙的寓意,以及遙想這些古人們真實活過的樣貌。


【推薦序 從一眼瞬間的課文到活靈活現的滄桑歲月】──吳一晉(花蓮女中歷史科教師)

曾有文學家說過:若你想毀滅一位作家,最好的方式就是將他的創作放入課本,他便會成為學生們厭棄的對象,終生不讀其作品。

國文課本是臺灣最為熱賣的文學書,在出版業慘澹經營的今日,每年都可以輕鬆賣出數十萬冊,這樣的暢銷書原本希望成為莘莘學子一窺文學殿堂的入門磚,甚至引發學生的創作興趣。但最常出現的作品不是對課本作者圖像的改繪,就是將時事改編成孔乙己的梗文,這樣的反嘲實是對國文課本的最大諷刺。

為何收錄眾多名家選文的課本無法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呢?究其原因,是受限於課文篇幅,往往僅能選擇知名文人的單一文章,甚至必須截頭去尾節錄部分文字段落。缺乏脈絡的內容加上簡略的作者介紹,使學生只能對這些作者產生一眼瞬間的印象,而無法究其全貌,自然難以對選文感同身受,甚至對其著迷。

於是對學生而言,觀看課本就像略過漫威眾多個人英雄電影,而直接觀看總結式的《復仇者聯盟四:終局之戰》,繁多角色營造出華麗的場面,但每個人物都有如浮光掠影般串場走過,心中除了對劇情產生迷惑,也很難真正浮現對劇中角色犧牲的感動。看完國文課本的學生,心中也常常會有少了點什麼的感覺。

所以,今晚我想來點⋯⋯厭世國文老師的《厭世國文教室》!若說國文課本精簡扼要地提示各類考試重點,就如同維他命般充滿營養但乏味,《厭世國文教室》就是米其林星級料理,作者精心地爬梳史料以便活靈活現地再現這些古人的滄桑歲月,使他們的生命全貌以翻過書頁的速度躍然重生。這本書所寫的不單單是國學知識,而是人生。

東太平洋漁場時價分析師兼操盤手暨洋流講師海龍王彼得曾說,只要你懂海,海就會幫助你。《厭世國文教室》則會告訴你,只要你懂古人,古人就會幫助你。生命中的種種難題,你並非孤獨面對,世界上早有些先驅者已遭遇且試圖突破過了,課本中的古文就是他們奮鬥後留下來的紀錄。看著厭世國文老師的精采解析,相信你會明白:

「古人的厭世,換來了面對生命困境的勇氣。」
【序】

【跋 這問題很重要,但一定不會考】

「老師,為什麼要背唐宋古文八大家?」

高中學生接觸的第一篇古文,通常都是韓愈的〈師說〉。除了課文內容外,老師必定會提到作者的生平經歷與文學主張,「古文運動」的相關資料也一樣會出現在課程與考試裡。

於是學生時常出現這樣的疑問:背誦這些人名到底有什麼意義?

韓愈、柳宗元、歐陽脩、王安石、曾鞏、蘇洵、蘇軾以及蘇轍等古文作家,在學生眼中只是面貌相同的古人(或死人)而已,完全不知道要如何區分他們之間的差別。如果要感受學生的心情,或許可以嘗試背誦漫畫《鬼滅之刃》鬼殺隊中的「九柱」名字,並且試圖記憶這些人的稱號、招式,以及彼此關係,你大概也會說出:「為什麼要背鬼殺隊九柱?」

當然,有時候人們的「為什麼」並不是一個疑問,而是想表示不滿與無奈的情緒,真正想說的是「憑什麼」。理解不是真正的目標,而是想逃離受迫的現狀。

但是,身為高中國文教師,仍然必須回應學生的問題,如果課本裡的古文作家,大多是一群抱怨政府與人生的失敗者,那麼是否還能提供有價值的資訊或知識,甚至成為課程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暫且先不提文學的定義與功能、教學的內容與方法,以及課綱的制定與實施,期待學生理解一位時空距離遙遠的作家,目的是做為自己生命經驗的參考。

這個世界上,有善與惡的存在,卻難以辨識何者是善?何者是惡?只能透過觀察與體驗,逐漸找到屬於自己的立場與原則。現在閱讀過去時空裡的人物事蹟,即是對於未來的模擬體驗。

很多時候,人類的良知與邪念隱藏在很深的地方,甚至終其一生也不會彰顯出來,必須經歷關鍵試煉,才可能被他人發現。但並非每個人都有機會遭遇關鍵試煉,也就未必能注意到那些關於善惡的想法與行動,或是人生其實還有另一個選擇。

劉禹錫、文天祥、劉鶚、賴和,以及其他作家,分別遭遇到不同的關鍵試煉,也用自己的方式對抗或承受磨難,再從創作中得到愛與寶劍,迎向不可知的明天。這裡不是要把他們推向獨特崇高的位置,而是知道人類會因為思考與行動,成為有價值的參考。

需要補充說明的是,書中除了作家之外,還收了兩位歷史人物與三位小說人物,他們都不具備文學創作者的身分,卻也同樣可以開展思辨與討論,甚至隔著一層時間與虛構的薄膜,反倒更能啟動一個相對溫和的對話空間,不會在教室出現劍拔弩張的狀況。

此外,老師除了專業科目的教學,也時常兼任導師工作,必須關心學生的家庭、生活,以及學習狀況。於是,我想以「個人資料表」與「輔導紀錄表」,做為書中人物的基本介紹,字數不多、文句不長,內容經過一些趣味性與生活化的加工,但創意的發想大抵有所依據,雖然未必完整與確實,仍期待能做為人物生平的補充。

再者,書中每篇結尾皆會附上一則「德行評語」,是藉此抒發對於這些人物個性與遭遇的感嘆,並非要評論誰的功過或對錯,那只有上帝做得到。

所以,導師在期末不得不給學生「德行評語」時,常讓我覺得頭痛不已,那是介於誠實與虛偽間的一段文字,不僅擔心措辭過於直白與嚴厲,也害怕傳遞出失真的錯誤訊息。

同樣的,在寫作這本書的過程裡,偶爾懷疑自己是否能朝著有價值的目標前進,稍稍解開某些長久依附在國文課本上的詛咒,而不是耗費所有力氣,好不容易突破一個牢籠,卻發現仍深陷在另外一個牢籠裡。

直到現在,我依舊無法判斷那些被認為限制的東西,是否變成另外一種形式的存在?假使放棄記住某些歷史人物的名字與故事,之後儲存學生腦海裡的重要事物又將是什麼模樣?但正如同一開始的問題,我的回覆會是:

「你自己可以決定意義與價值。」


【推薦序 讀那些龐大、清晰、深情的靈魂故事】──李純瑀(魚小姐,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助理教授)

你願意花多少時間了解一個人?

教科書中用了幾行作者生平帶過作家的一生,一篇或經剪裁過的文章證明文人的存在,彷彿此人此文注定前世如此、現世安好,未來也終將依舊停留於課本和讀者心中。然而,我們看見的不過是緩慢跳動在文字上的文人樣貌、踽踽遊走在簡單數語間的文章精神。不大深刻、不大耐人尋味。

那麼,最深層的文化情懷,或者文人筆下懷抱著的生命態度,究竟該往何處尋找?毋須上窮碧落下黃泉,也毋須驚天動地的山無稜天地合,說到底,萬事不過追求一個「真」的情意。但凡真情實意,必定可在文字的連結中,看到每個人心中最柔軟的角落和最欲抒發的心聲。

在《厭世國文教室》中,一篇一篇的真,掀起了最初的人心與人情。

賴和對意志的執著與對抗人生的勇氣;劉禹錫在權勢籠罩下的無懼和堅定;湯顯祖透過杜麗娘所展現出人們對愛欲的痴纏及壓抑;張岱在國破後殘存於心的虛幻華麗與真實悲傷;袁枚深藏在快樂底下的孤獨與追悔;沈復從靈動到哀戚的生命經歷⋯⋯每一篇文字底下都埋著極深的人情,那是他們不輕易訴與人知的精神感受,因那是用盡一生的追求和執著方可理解的心靈變化。說的人千難萬難,聽的人卻不一定理解箇中滋味。

許多作者、許多文章把艱難的事、悲傷的情說得輕鬆;將快樂的人、簡單的心說得沉重,但那都不是《厭世國文教室》中所欲表達的體會,每一篇輔導紀錄裡,都有一個龐大、清晰、深情的靈魂,散發著令人想一步一步趨前理解、探索的氣息。因此,讀者們所接收到的終究不是一個文人與一篇作品,而是整個時代的情懷與作者一生的愛恨嗔痴。

這些人、這些事豈是寥寥幾語可帶過,但在厭世國文老師心裡、在他筆下,我們看見的是被淘洗過的一段段情感、一份份經歷、一次次的生命起伏。厭世,卻展現出最具生命力的文人情懷與文字深度。

你願意花多少時間了解一個人?

一篇文、一個人、一份心意、一次深切的理解;用心而非時間,但願這份用心,讓厭世國文老師放置在文中的情感陪你了解這二十一個人、二十一段精采無憾的生命。


【推薦序 厭世解憂,必讀此書】──敏鎬的黑特事務所(《人生自古誰不廢》作者)

翻開《厭世國文教室》,厭世國文老師用幽默的筆觸記錄了數篇著名古文作者時而荒唐、時而無奈,卻又高潮迭起的一生。談起讀後感想,先提幾個我很喜歡的點:除了文筆有趣生動,便是就不同出發點解釋我們熟悉的古文,以及用嘲諷般語氣點出隱含在文章後的價值。

課本總會收錄模範古文,讓人背誦一大堆注釋跟賞析,卻也同時背下預備好的人設跟價值,套入現實生活中,總覺得格格不入。例如《縱囚論》中,唐太宗釋放數百死囚,讓他們回家與親人訣別,結果隔天幾百人就像入伍報到般全數到齊外加立正夾腿手貼好,唐太宗一開心,就赦免所有人的傳奇故事,堪稱感化教育模範!

「上下交相賊!還想塑造神話啊李世民!」作者歐陽脩嘲諷地說,直接點出死囚猜想:逃走被抓也會死,不如準時回去看唐太宗會不會開心就放了自己。史書上記載的聖王事蹟,事實上經不起人性的一番推敲。

「你們讀這段的時候都不覺得怪怪的嗎?」歐陽脩這個想法一定也曾出現在當時某些士子心中,只是沒人敢說;而這個念頭,當現代學子盯著課本注釋時,也仍然存在著。

國中時同儕間流行過侯文詠的《沒有神的所在:私房閱讀金瓶梅》,儘管已經把露骨文字刪去,大家還是血氣方剛地看得很興奮。事實證明,幾百年前的經典,到現在還很實用!而某個夜晚,我翻完幾章後,腦中浮現幾個問題:

為什麼她們會變成這麼恐怖?我婆潘金蓮怎麼從一開始的小蓮花變辣手狂花?

上網搜尋,找到的大多是「明朝中葉後風氣漸趨開放」「商人地位提升」、「經濟結構改變」之類的學術性資料;後來才發現,答案一直在我心中,也很簡單:因為在那個時刻,任何人都無法保證自己不沉淪。

閱讀不應只是要求背誦跟理解,還要能引導出我們對問題的反思、與周遭事物的連結,甚至是透過批判,從中找到價值跟同理心。本書的厲害之處便是在此:

「除了大明湖畔的荷花,有誰去關心劉鶚到底在哭啥?」
「學會回字的四種寫法真的沒用嗎?笑孔乙己魯蛇時,我們是不是也在笑自己?」
「大觀園裡的暗潮洶湧,比八點檔還可怕你們知道嗎?」

除去了傳統的翻譯跟注釋,《厭世國文教室》點出課本不會寫出來的東西,更透過描繪文人的過往,指出你我生命中也曾面臨的疑惑,讓人能從讀爛的古文中重新找回知音;提問嗆辣又犀利,適時的鄉民梗更是神來一筆!

「敏鎬,按慣例請用一段話形容老師的《厭世輔導週記》。」
「在厭世的文學筆觸中,點出最真實的人性與溫暖。」
「有多真實?」
「比我的大兵週記還要真實。」

防止中暑,必帶小卡;厭世解憂,必讀此書。


從未仗著古人的權威說教的厭世國文老師,這回化身古人的心靈導師,把古人(書中有些作者作古不久)的生平與文章轉寫成生動有趣的輔導週記,在詼諧又精闢的點評中翻新我們對古人的想像與古文超連結。如此創新的體裁,突破傳統課文呈現方式的呆板、割裂,還給古人/古文生機淋漓的樣貌。我相信這本靈思妙語不斷的奇書,不僅能讓青年讀者抱著看故事(笑話)的愉悅心情領悟人生智慧,以古文(國文)為專業的教師、甚至本來視古文為畏途的讀者,都將會發現古文/古人原來跟你想的不一樣,還能對自己的生活帶來驚喜與啟發。

──劉滄龍(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教授)


「說我狂,太沉重。」

若每位國文老師都是現代派的引言人,那麼厭世國文老師就是箇中佼佼的馴獸師,他規訓艱難的古文,馴化古人,讓他們乖乖關進生涯檔案,被詠讚、被痛罵、被同理、也被撫慰。這些課本內外耳熟能詳的古代男文青、嬌女神們,都可能是人人身上活著的真實靈魂,遊走在各種生命情境,一樣生老病死愛恨貪嗔。

「別怕,鬼是我們愛過的人。」

厭世國文老師更是呼風喚雨的巫師,他引幡覓靈,魂歸來兮,化簡為繁、點石成金、起死回生,有時為古文青添點詩意,有時胡鬧譏笑,常常耍些浪漫,安排演出:演繹這些本來躺著,卻能站起來、聞得到、虧得起的立體人物,這些我們愛過的鬼,召喚性格,點燃名家典型,一一請入生涯簿,好說歹說。有時明明錯的是人,其實罵的是那場不安不義的環境。

「文學是悲傷的病癥,也是療傷的解藥。」

《厭世國文教室:古文青生涯檔案》糾集歷歷在目的古人們,進校園、串門子、跑社會,警醒我們朝生活、朝省覺、往對的方向走。厭世從來只是遮掩熱情的幌子,其實正是感覺敏銳、凡事咎責的態度。不論古人、今者,厭世來自於過度堅持、自有主張、愛恨分明,因而自感疲憊。能帶著成見過活的人,人生方能看穿大小毛病、別有個性,為快樂而叛逆。收放多可調配,人生多有意思。
厭世國文老師跟古人借火說情,有光,讀來,即能生意盎然,藥到病除啊。

──簡齊儒(國立臺東大學華語文學系副教授)


一個標準的國文老師,能幫你考試順利,卻未必能教你通情達理、知古鑑今;一個厭世的國文老師,除了上課,則更能告訴你:其實古人也是人,有些甚至比你還屁,而他們北爛的人生裡,多少都有你的影子──無論你是嘴砲老劉、屁孩小陳,還是美到炸開的杜妹妹。
國文老師不見得只能教國文,還能教你笑著一邊厭世,一邊品味人生。

──東燁(穹風,《這個國文老師不識字》作者)


魯迅傳迅搶讀劉鶚連載,畫荷王冕差點沒被看太陽不用戴墨鏡的沈復閃瞎!杜麗娘、林黛玉收到老師傳送的「服儀規定.pdf」……作者善用「國文老師」身分,靈活調度文獻素材,將虛實人物依成長履歷與個性,重新歸類分群,在跳脫制約的天馬行空之間出入文本,還原文學本然不拘格套的靈動想像。全書不逃離古文與國文課,而把古人與國文課同時變可愛了。

──李佩蓉(景美女中教師、政大師培中心兼任助理教授)


做為一個待過體制內,又叛逃到體制外的教育相關人員,《厭世國文教室》讓我想起教過的許多學生,他們有些浪漫無懼,像極了書中的正義魔人;也有些是懷抱理想的資優學生,如書中的醫科學霸。
當我在閱讀這些古人故事時,忍不住想到身邊的每個孩子,也想起了求學時代的自己,因此,本書所寫的絕對不單是古人的故事,也是曾經勇敢無懼、年少單純的每個你我。

──白白老師(白白國文youtuber )

目次

【目次】
推薦序 讓意義與價值在生活中產生效力 凌性傑
推薦序 意翻空而易奇 祁立峰
推薦序 從一眼瞬間的課文到活靈活現的滄桑歲月 吳一晉
推薦序 讀那些龐大、清晰、深情的靈魂故事 李純瑀(魚小姐)
推薦序 厭世解憂,必讀此書 敏鎬的黑特事務所

壹 正義魔人──我要代替老師懲罰你!
 劉禹錫 我只是比別人厲害了一點
 司馬光 我這個人很簡單
 方孝孺 要死一起死

貳 醫科學霸──醫生寫小說是不是搞錯了什麼
 劉 鶚 想哭但是哭不出來
 魯 迅 在密室裡大叫吧
 賴 和 稱仔斷了怎麼辦?

參 覺醒青年──世界要靠我來拯救
 文天祥 花家裡的錢
 顧炎武 聽媽媽的話
 黃宗羲 報爸爸的仇

肆 文藝青年──我不是廢,是在尋找自我
 王 冕 可以沒錢,但不能沒靈魂
 沈 復 可以沒錢,但不能沒生活
 龔自珍 可以沒錢,但不能沒自由

伍 國民女神──心動了嗎?你的專屬女友在這裡
 杜麗娘 幽靈系鄰家女孩
 潘金蓮 腹黑系美豔輕熟女
 林黛玉 病氣系小公主

陸 繼承者們──人生首抽,抽到超希有金卡
 曹 丕 你好,我爸曹操
 王羲之 國家就是我家
 張 岱 別人富二代,我富五代

柒 江湖少年──壞壞惹人愛
 馮 諼 賭一個未來
 陳伯之 打不贏,就投降
 袁 枚 醒醒,我有妹妹

跋 這問題很重要,但一定不會考

書摘/試閱

【內文連載】

【劉鶚──想哭但是哭不出來】
──〈大明湖〉〈明湖居聽書〉

別稱 字鐵雲,號老殘,筆名洪都百鍊生

輔導紀錄
1. 喜歡非常老舊的事物,像是甲骨文。
2. 喜歡非常新穎的事物,像是鐵路。
3. 沒事會算數學、讀醫學著作。
4. 對菸草有興趣。
5. 適合參加模擬聯合國,與世界各國的學生進行交流。

〔聽見哭聲了嗎?〕

中華民國的國中課文有〈大明湖〉,高中課文則有〈明湖居聽書〉,以上兩篇課文若合併起來,即是劉鶚《老殘遊記》第二回「歷山山下古帝遺蹤,明湖湖邊美人絕調」。

然而《老殘遊記》被譽為晚清四大譴責小說之一,這一回明明看不出有任何批評或諷刺的意味,國文課本為何要收?甚至還刻意放在國中與高中兩個階段,似乎認為是學生必須學習的內容。

國中讀完〈大明湖〉,學會的是關於對聯的國學常識;高中讀完〈明湖居聽書〉,則是知道聲音摹寫的技巧與欣賞。

想由此看出作者劉鶚對國家沉淪的悲痛,或是對政治敗壞的傷心,皆不是容易的事。

我猜最大的原因,應該是胡適曾讚美過這一回用具體的物事來譬喻聲音:

「在這一段裡連用了七八種不同的譬喻,用新鮮的文字、明瞭的印象,使讀者從這些逼人的印象裡,感覺那無形象的音樂的妙處。」

劉鶚若有靈,應該會感到啼笑皆非吧!他明明最想說的是:

「清官殺人誤國。」

自以為是的好人,反而造成社會的決裂與道德的破壞,顛覆了一般人厭惡貪婪、嚮往清廉的觀念。

結果,後來的讀書人,卻將重點畫記在「聲音描寫得真好,我們應該細細品味與認真學習這樣的寫作技巧」。

讓學生認識聲音摹寫不是不行,而是這無助於理解《老殘遊記》一書的主旨;在有限的教學時間裡,反而容易忽略作者的本意。

劉鶚在《老殘遊記.序》裡提到,哭泣共有兩類:無力與有力。

如同小時候,喜歡的玩具不見了,你會哭;長大後,喜歡的人不見了,你也會哭。前者的流淚,是為了想要挽回失去的事物;後者的流淚,則是知道失去的事物永遠無法挽回。

接著,劉鶚把有力的哭泣再分成兩種:

「以哭泣為哭泣者,其力尚弱;不以哭泣為哭泣者,其力甚勁,其行乃彌遠也。」

要表現真正的悲傷,不需要震耳欲聾的哀號,而是以一個又一個鉛字,發出一聲又一聲鳴泣,方能穿透至最深遠幽暗的地方。屈原、莊子、司馬遷、杜甫,以及曹雪芹等人皆為如此,他們的文字是永遠無法抹去的淚痕,也是不能抑止的哭泣。

劉鶚用盡力氣大哭,於是說:

「感情越深,其哭泣越痛,此洪都百鍊生所以有《老殘遊記》之作也。」

白話翻譯大概是:

「感情越深,就越痛苦,所以我寫小說來為這個國家社會哭泣。」

不過劉鶚明明在哭,我們卻拍拍他肩膀說:

「你哭聲真好聽。」

這到底是無視對方的難過,還是假裝不知道這般心情的存在?這是尊重一部小說的完成,還是輕視文學的創作?

當然,這誤解若要怪在胡適頭上也不正確,因為他的確提到,讀者在讀《老殘遊記》的時候,應該先注意裡面的感情見解,之後再去討論文學技術,是中華民國課文做了另一種呈現方式,將「技能」擺在「情感」之前,最後成為考試的重點之一。

難怪,已經沒有人看得見劉鶚在哭了。

〔理科腦,文組魂〕

假設今天要籌備《老殘遊記》的電影拍攝計畫,為了演出老殘這個角色,劇組準備找符合書中人物年紀的明星,請問該選擇三十八歲的彭于晏、四十六歲的金城武,還是七十三歲的鄭少秋?

答案是:選帥的那個;啊不是,是三十八歲的彭于晏。

因為《老殘遊記》是以一位三十多歲的健壯男子鐵英為主角,而不是行動緩慢、口齒不清的老先生。

或許是受到課本作者欄劉鶚黑白照片的影響,學生常以為,既然鐵英外號有「老」與「殘」二字,那麼年紀應該不小,甚至身體還帶有某部分殘缺。但根據書中的介紹:

「此人原姓鐵,單名一個英字,號補殘。因慕懶殘和尚煨芋的故事,遂取這『殘』字做號。大家因他為人頗不討厭,契重他的意思,都叫他老殘。」

此處「老」是受人敬重之意,「殘」則是仰慕前人而取。這都與外貌、年紀無關。

如果到現在,我們還是搞錯這件事的話,或許代表我們從來沒有好好讀完這本書,甚至沒有好好開始讀它。

按道理,國中和高中皆教過《老殘遊記》,對於內容應該不算陌生,卻很少人知道主角的年紀與外貌,這聽起來像是宣稱自己看過《灌籃高手》漫畫,卻不清楚櫻木花道的頭髮是紅色的。

畢竟,《老殘遊記》在第一回「土不制水歷年成患,風能鼓浪到處可危」就已清楚介紹老殘的人物設定:年輕流浪醫生。

這與劉鶚早年的學醫經驗有重疊之處,他曾自述生平:

「予少年多病廢學,於詩文涉獵尤淺。中年飢驅,奔走於四方,學益廢。匪惟境遇所牽,不好學亦其天性也。」

隨著年齡增長,本來就已經缺乏良好的體魄與環境,之後再加上工作的需求,讓劉鶚的學習變得沉重又困難。最後歸納出一個結論:

「我就不愛念書啊!」

這其實是過度謙虛的說法,劉鶚明明精通醫學、水利、數學等學術領域,卻像是考一百分的資優生,常說自己都在上網沒讀書。大概是因為他認為自己較不擅長詩文創作,但無論再怎麼差勁,還是能寫出一部家喻戶曉的《老殘遊記》。

換句話說,劉鶚的文科弱、理科強。若他是準備申請大學的高中生,應該會選擇第二或三類組的科系,而《老殘遊記》的人物塑造與故事情節,也可以看出這樣的傾向與特點。

像是書中主角老殘不太會寫八股文章,只好以治病餬口、奔走江湖;或是在第十一回提到月球公轉與自轉的問題、第十二回描寫黃河結冰的景象,以及在第三回表達治理黃河氾濫的看法。透過細膩、客觀的觀察,以及知性、理性的思考,充分展現理組學生的邏輯訓練與科學素養。

但也因為如此,《老殘遊記》的敘事結構未能周延完整,時常給人拼貼、斷裂的感覺,看起來很像今天讀到什麼有趣的科普知識後,再轉化成小說的故事段落。

劉鶚的兒子回憶父親對《老殘遊記》創作方式是:

「初無若何計劃宗旨,亦無組織結構,當時不過日寫數紙,贈諸友人。」

發表後意外造成流行,這是劉鶚當時想像不到的發展,大概就像隨便寫在A4影印紙上的故事草稿,沒有經過特別的修改,還可以登上書店暢銷排行榜。

在劉鶚的日記裡,十月初三完成《老殘遊記》卷十一;初五的時候,已經開始寫卷十六,產出速度比在網路平臺每日更新小說的創作者快上不只一倍,根本可以懷疑他是被理科耽誤的文學奇才。

有時候,人們很難替自己做出公允的評價,必須透過旁人的批評或肯定,才能得到完整的答案。
如果劉鶚不寫小說,永遠會覺得自己不懂文學。

〔名偵探老殘〕

劉鶚筆下的老殘,不僅是一位醫生,還是個偵探。

《老殘遊記》第十八回「白太守談笑釋奇冤,鐵先生風霜訪大案」記述了一場離奇的命案與一次神奇的推理,甚至讓老殘被冠上「福爾摩斯」的稱號。

一部古典章回小說裡,竟然出現英國偵探小說主角的名字,這代表劉鶚看過柯南.道爾的作品,也知道福爾摩斯時常需要出門調查、訪談案件,才會讓書中人物白太守說出:

「這種奇案,豈是尋常差人能辦的事?不得已才請教你這個福爾摩斯呢!」

當時發生一件賈家十三口遭人以砒霜毒殺的社會案件,主要嫌犯是賈家媳婦賈魏氏與她的父親。由於負責審理此案的官員以清廉自居,誤判客觀證據而做出悖離事實的結論,最後以嚴刑逼供迫使清白的魏家父女坦承行凶殺人。

這個情節似曾相識。周星馳電影《九品芝麻官》裡也有雷同的段落:戚家十三口慘遭殺害,而媳婦戚秦氏遭誣陷以砒霜殺害全家,最後則由周星馳飾演的包龍星主持正義,揭開事情的真相。

從毒物、嫌疑犯、死亡人數,以及故事背景來看,《九品芝麻官》的創意應該來自於《老殘遊記》,以古典章回小說為基礎,再製造出不同的娛樂效果。

雖然,小說裡的老殘不是親自審理此案的官員,也不會說出電影臺詞「說好公堂之上不准提老母」,更不會誤把明朝的尚方寶劍拿來斬清朝的官,但他為了拯救冤枉的魏家父女,請到真正的「清官」白太守重新審理此案。

白太守的推理過程如下:

賈家疑似食用加入砒霜的月餅而死,但從現場遺留的半塊月餅發現,砒霜並沒有與內餡和在一起,明顯是後來才放入的。此外,相同的內餡亦分送給其他人家製作成月餅,但只有賈家人死亡,別人卻安然無事,這就代表內餡沒有問題;而砒霜也不可能加進月餅乾硬的餅皮裡。最後,既已得知月餅無毒,魏家父女自然也是無罪。

從此一段落的情節安排,可以看出劉鶚的邏輯思維能力,讓白太守掌握相當程度的事實證據和相關訊息,再基於已知的前提,逐步推演出合理的結論。

當時並沒有推理小說的完整概念,但《老殘遊記》的這部分已具備推理的元素。「賈家一案」的處理是透過老殘與旁人的對話來敘述事件緣由,再讓白太守推理證明嫌疑犯的清白,最後的還原真相,則要再靠老殘完成。

所以,白太守才會說出:

「就決定是你這個福爾摩斯了,老殘。」

這不僅表示翻譯小說為晚清的小說創作者帶來影響,《老殘遊記》裡也顯現出這一點:劉鶚試圖嘗試創作偵探(老殘)與警官(白太守)的聯手辦案故事。

劉鶚一直走在時代前面,落後的人卻以為自己領先。他曾引進外資開採國內鐵礦,卻被斥為「漢奸」;也曾買下俄國米倉來救濟飢民,但又被潑上「私盜」的髒水;他認為學習西方科技,有助於中國實業的發展,這樣的主張卻勾引出不少人的焦慮與貪婪,認為這是出賣國家、阿諛媚外的行為。

最後,劉鶚被放逐到新疆,途中因腦溢血而死。但真正的凶手不是疾病,是那些自私、愚蠢、傲慢,以及自以為是的「好人」。

〔厭世國文老師的德行評語〕

「落淚是悲傷的出發,也是離開。」


【顧炎武──聽媽媽的話】
──〈廉恥〉

別稱 字寧人,原名絳,世稱亭林先生

輔導紀錄
1. 資優生,讀書能一次看十行文字。
2. 討厭穿著木屐。
3. 喜歡吃蒺藜,認為長久咀嚼可以不吃肉和不喝茶。
4. 重視實用的學問,討厭空泛的大話。
5. 適合負責共同筆記的製作,或參加讀書心得比賽。

〔重瞳怪人〕

聽自己的話,會知道自己想站在什麼位置;聽別人的話,會知道自己有沒有站錯位置。

顧炎武聽媽媽的話,結果站在尷尬的時代夾縫裡。

明萬曆四十一年(西元一六一三年),顧炎武剛出生,就離開生父和生母身邊,送養到早逝的堂叔家中,好讓這一門的香火能夠傳承下去。當時的堂叔還有一位尚未過門的年輕未婚妻王氏,也在這個時候踏進顧家。

這位王氏,是個勇敢到會被人視為愚蠢的女孩:明明可以踏在溫暖柔軟的玫瑰花街,卻走上一條冷清堅硬的石磚小路。之前她聽到未婚夫因病身亡時,先是不食數日,然後換上一身素衣,向父母說:

「兒願一奠顧郎。」

從此決定成為顧家的一分子,即使只有自己孤單一個人,也要好好走完剩下的人生。顧炎武回憶母親的生命,如此形容:

「未嫁守節,斷指療姑,立後訓子。」

王氏不僅堅守一紙可說失效的婚約,還曾切斷自己的手指,混合在其他藥材裡,治療無血緣關係的親人,這大概是不知道哪裡道聽塗說來的偏方,認為斷指有治病之效。

無論如何,王氏用盡力氣去愛護顧家的每一個人,奉獻青春、身體,甚至是夢想。

夢想都給了顧炎武。

白天,王氏紡織;晚上,讀書到凌晨三點鐘,她最愛看的是《史記》和《資治通鑑》,以及與明代政治相關的書籍。或許,在那個動亂的末世裡,回顧過去的歷史是一種對於未來的救贖,從中可以找到些許榮光。

雖然,我們從歷史裡學到的唯一教訓,就是永遠沒有得到教訓。

在這樣的環境底下,王氏用自己堅毅執著的人格,養成了顧炎武堅毅執著的性格。

如同王氏的期待,顧炎武成為一位耿介正直的青年。但有一點很奇怪:他沒有朋友。

按道理,一位聰明、善良、忠實的大男孩,身旁的人們應該會樂於親近,但顧炎武就是沒有朋友。他的長相是有點特別:眼睛裡有著兩顆瞳孔;而且一般人的眼睛是黑色瞳孔在內,眼白在外,顧炎武卻是瞳孔在外,眼白在內,看起來有點像是漫畫裡的蠟筆小新。

這樣與眾不同的外貌,應該不至於讓人退避三舍,畢竟中國歷史上許多人物也擁有「重瞳」的特徵。《史記》記載:

「舜目蓋重瞳子,又聞項羽亦重瞳子。」

既然不是什麼詭異現象,更不會被視為惡魔附身,那為何顧炎武沒有朋友?

嚴格來說,顧炎武是有個朋友,而且一樣難相處。

這位難相處的朋友名叫歸莊,他曾祖父就是那位在項脊軒裡讀書的歸有光。

他們大概是覺得身邊的人多是廢物,才不得不在同溫層裡相互取暖。天才的行為總是不被人理解,所以,大家給了他們一個稱號:歸奇顧怪。

這種奇和怪,或許只不過是未經社會化洗禮的純粹本性,但卻被視為格格不入的特質。

後來,清兵入關。顧炎武加入南明小朝廷,以強大的意志力對抗強大的軍力,結果有如以卵擊石、螳臂擋車般,節節敗退。

甚至,顧炎武的母親王氏因此絕食而亡。根據〈先妣王碩人行狀〉記載:

「七月乙卯,崑山陷,癸亥,常熟陷。吾母聞之,遂不食,絕粒者十有五日,至己卯晦而吾母卒。」

聽聞國破家亡,王氏決定以身殉國。年輕時能剁手指作藥,現在少吃幾天飯也算不上什麼難事。臨死前,王氏不忘情緒勒索自己的兒子:

「這輩子,千萬別成為敵人的夥伴。」(汝無為異國臣子,無負世世國恩,無忘先祖遺訓,則吾可以瞑於地下。)

〔漫遊旅人〕

母親的話,是一根牢牢插進顧炎武心裡的針,永遠無法從靈魂深處拔除。他不僅積極參與反清復明的革命活動,也堅持拒絕修撰《明史》,這與黃宗羲的立場一致,認為這是清廷攏絡明朝遺民的一種手段:

「你對我好,我就要接受嗎?」

感覺似乎有點傲嬌,事實上也的確如此。像是黃宗羲嘴巴說不要,身體倒是很老實,雖然沒有正式進入「明史館」任職,還是願意接受各種相關問題的諮詢。

至於顧炎武,他始終牢掛母親的叮嚀,對於各種為清廷修撰明史的邀約,沒有退讓過半步,甚至將死亡做為拒絕的終極手段:

「不為介推之逃,則為屈原之死矣!」

不是逃,就是死!即使大學士熊賜履親自拜託,顧炎武的回應依舊沒有變得曖昧模糊,而是維持一貫態度。後來不管誰來勸說,他還是那樣回答:

「再逼我,就死給你看喔!」

被強迫而做出的選擇,其實也是個人自由意志的展現,因為你選擇了安全的那條路。只是顧炎武始終站在走向死亡的起點。

每個人都有奔跑的能力,只是未必能抵達夢想的邊界;每個人都有選擇的權利,只是未必能得到理想的結果。

母親的死亡與明朝的滅亡,讓顧炎武的時間停止了。無論政治社會情勢如何變化,他依舊活在過去的記憶裡,不僅拒絕與現實狀況妥協,也避免與政治人物互動。

徐乾學和徐元文兄弟是顧炎武的外甥,曾受過他不少照顧與指導,後來進入政府機構做事,同時獲得大量的金錢與權力。雖然這兩位徐姓兄弟在歷史上的風評不佳,但對自己的舅舅仍保有相當程度的敬意。兄弟倆寫了好幾封信,說要將顧炎武接到南方,準備讓他住在田間別墅裡,享受退休人生。

顧炎武是南方人,回到熟悉的故鄉是很大的誘惑,然而他在弔謁完明朝皇帝陵墓後,便頭也不回地往北方前進,一方面是不喜歡南方人的浮華虛偽,一方面是計畫考察山川風俗。

顧炎武拒絕了外甥的盛情好意。

在陌生的疆域,才有機會出現嶄新的視野。

一路向北,就是半輩子的長途旅行。

如果你計畫要出一趟遠門,行李箱裡會放衣物、藥品、水壺,以及盥洗用品等,但顧炎武卻一直往自己的行李箱塞進各種書籍,而且書籍的數量還隨著旅行的時間一起增加。

人的大腦容量有限,需要額外的輔助工具:現在是網路,以前是書籍。

顧炎武的長途旅行是深入當地的深度遊覽。他喜歡與在地人密切對談,若是聽到不符合平日所知的內容,就會馬上衝向地方書店找書解答;他也喜歡在路上默誦經典注疏,偶有忘記的文字,一樣手刀衝向地方書店找書複習:

「我沒有忘記,一時想不起來而已。」

書籍是一種記憶的外接硬碟,可以儲存各種資訊與知識。不過在從前的年代裡,無法透過網路搜尋找到自己想要的訊息,只好依靠大腦建立一份目錄,藉此回溯記憶中的答案,或是找到書籍裡的存放位置。

為了探究「真實」與「進步」,顧炎武讀萬卷書,也行萬里路,記錄有關民生利害、山川風俗的各地資料,努力釐清當中可行與不可行、可信與不可信的部分,最後完成《天下郡國利病書》。

顧炎武如果有機會以一句話介紹這本書,大概會這樣說:

「我思,我到,我實踐。」

〔筆記高手〕

除了《天下郡國利病書》,顧炎武將自己累積三十多年的讀書筆記,重新編訂成冊,以子夏之言「日知其所亡,月無忘其所能,可謂好學也已矣!」為書名,也就是《日知錄》。

換句話說,《日知錄》是一本面對人生考試的考古題庫與重點複習講義。裡面雖然沒附上精美插圖,卻加進了自己的心得感悟,在閱讀與研究的過程裡,顧炎武不僅抄錄文字,也思考道理。

高中課文〈廉恥〉即是節選自《日知錄》。考試很愛測驗學生能否分辨哪些是顧炎武抄錄古人的文字,哪些又是他自己思考後的說法,以此判斷學生的閱讀能力。

這種考試方式不是不行,但顧炎武如果知道,一定會說:

「哪有人不看官方正版,就跑去讀同人二創的。」

即使這樣也沒關係,但高中課本的〈廉恥〉卻只收錄了顧炎武原文的一半,後面還有很大一部分都被刪除。我們不重視理解作者真實的意圖,反而強調文字的梳理方式。

記得「平提測注法」又如何?在缺乏與文本扣合的作文教學之下,學生非但難以複製相似的寫作手法,更無從發現這篇文章的價值。

在〈廉恥〉裡,顧炎武舉《新五代史》《孟子》和《顏氏家訓》三書的段落,分別做出以下評論:

「羞恥心最重要!」
「沒有羞恥心,會讓大家做壞事。」
「好啦!偶爾有正常人出現。」

如果這是一篇參加全國高中生讀書心得比賽的文章,應該會被評審老師視為引用過多,最後只拿到甲等。

接著,顧炎武引用北宋理學大師羅仲素的說法:

「朝廷有教化,則士人有廉恥;士人有廉恥,則天下有風俗。」

良善的風俗文化需要從政府開始做起,而能否讓讀書人具備「廉恥」,則是成敗的關鍵。顧炎武對此沒有任何個人意見的闡述,馬上把重點轉向至軍事國防,認為軍隊也要講究「廉恥」二字,再引用《吳子》和《尉繚子》兩本兵法書,以及《後漢書》這部史書。

顧炎武談述廉恥的重要性,係先從理論的建立,再回到歷史的觀察,最後感嘆現實的悲哀:

「再不知羞恥啊!你看以前的人輸得多慘。」(嗚呼!自古以來,邊事之敗,有不始於貪求者哉?)

這當然是意有所指。顧炎武補充說:

「吾於遼東之事有感。」

從頭到尾,這長篇大論裡的「廉恥」二字,都是有針對性的批評,所謂「遼東之事」,應該是指明朝與清朝前身──後金的一場大戰。

當努爾哈赤以「七大恨」宣告要打倒萬惡的大明帝國,隨即取得幾場遼東區域戰事的勝利後,明神宗決定展開大規模反擊,試圖以人數、武力,以及資源的優勢輾壓對方。

決戰地在薩爾滸山,本來應該毫無懸念獲得勝利的大明帝國,卻被努爾哈赤「管你幾路來,我只一路去」的戰略擊敗,從此這個國家的命運如推骨牌一般,應聲接連倒下。

失敗與成功一樣,皆是多項原因導致而成。但顧炎武檢視這段離自己不久的歷史事件,以及後來發生的種種變化,認為戰敗的關鍵是當時的將領無法具備「廉恥」的操守。

〈廉恥〉不單是一篇讀書心得,還是一則隱晦的政治評論:

「貪心是失敗的開始。」

顧炎武從來沒有想寫出什麼道貌岸然的道德教條,更不會是高高在上的迂腐命令,而是從歷史反思現實,以現實理解歷史,避免錯誤再次發生,期待得到正確的答案。

〔厭世國文老師的德行評語〕

「有羞恥的心,沒丟臉的事。」


【張岱──別人富二代,我富五代】
──〈湖心亭看雪〉

別稱 字宗子、石公,號陶庵

輔導紀錄
1. 兒時因喉嚨卡痰而生病,由外婆照顧長大,吃了不少曾外公準備的黃丸藥,直到十六歲才病癒。
2. 外務繁多,喜歡花燈、泡茶、彈琴、看戲,以及賞雪。
3. 創辦「鬥雞社團」,以古董、書畫、文錦、川扇為賭資。
4. 適合擔任社聯會會長,統籌與聯繫社聯會相關行政事務。

〔陪我去看雪〕

張岱〈湖心亭看雪〉是一趟自以為孤絕的前進。

崇禎五年(西元一六三二年)臘月,距離明代滅亡還有十一年時間,這個時候的張岱還不知道自己的父親即將離開人世。

西湖連下三天大雪,四周聽不見人聲和鳥聲,一點動靜也沒有。

天氣冷得要死,會出門的不是要上班,就是神經病吧!張岱不用上班,當然就是神經病。畢竟,富五代不需要為了錢而勞動,即使勞動,也不過是為了開心。

張岱在替自己寫的墓誌銘裡說:

「少為紈絝子弟,極愛繁華,好精舍,好美婢,好孌童,好鮮衣,好美食,好駿馬,好華燈,好煙火,好梨園,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鳥,兼以茶淫橘虐,書蠹詩魔,勞碌半生,皆成夢幻。」

他的興趣涉獵極廣,從美女到男童,從燈火到音樂,從有生命的到沒生命的,只要有趣,通通來者不拒。

雖然張岱說自己「勞碌半生」而一無所獲,但怎麼看都像是「爽玩半生」,如此勞碌,令人羨慕。哪像我,從小就立志當一個敗家子,始終沒有成功,因為我家沒有足夠的錢財讓我敗(誤)。

張岱有錢,還有閒。

晚上八點,張岱決定乘舟前往湖心亭賞雪,穿上毛皮大衣,加上一爐爐火,好對抗外面襲來的冰寒冷氣。

〈湖心亭看雪〉如此描寫:

「霧凇沆碭,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天地一片純白,只有一痕、一點、一芥、兩三粒黑影,宛如不小心揮灑在宣紙上的些許墨跡,清冷、孤寂,卻又意蘊深遠。坐在舟中的張岱,眼睛看見雪景,彷彿也看見雪景裡的自己。

總有一天,我們會發現自己成了別人的風景,而所謂的獨一無二,也只不過是虛幻空洞的妄想罷了。

張岱似乎發現了;等到踏入湖心亭的時候,更是確定。想不到湖心亭已經有兩人鋪氈對坐,一位童子則在旁燒酒,酒正沸騰,空氣也跟著溫暖。亭內的兩人看見張岱欣喜若狂: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這裡的語氣透露出驚訝,想不到竟然有人與自己同樣想法,在這種冰天雪地中出遊玩賞。張岱心中所想應該也一樣,只不過多了幾句髒話:

「靠,想不到被搶先一步。」

靠靠靠靠靠靠靠靠靠靠靠靠靠!

國中國文課本常說,此處是張岱巧遇同好的心情,無意間得知陌生人亦有賞雪雅興,進
而心生歡喜。

並沒有,好嗎!

自從張岱看見這兩個礙眼的人之後,態度就像外面的氣溫一樣冷,不僅被拉著喝酒,而且還勉強喝下,更別提原本的計畫是自己在湖心亭看雪,現在多了莫名其妙的兩個人,這跟一開始的想法完全不符,張岱怎麼可能開心得起來:

「我以為自己是第一,想不到只是第二。」

而且對方還是從金陵特地前來。明明是個外地人,竟比身為在地人的自己還要在地,早先一步找到這樣一個祕密景點;雖然不是什麼絕境,但肯定有絕景。離開湖心亭後,張岱下船時,還聽到船夫默默補了一槍:

「莫說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以為你很懂玩,但有人比你更懂玩。

〔陪我去演戲〕

時間稍微倒轉一下,張岱自以為懂玩,甚至敢玩,不是沒有原因的。

崇禎二年(西元一六二九年),中秋後一日。

張岱乘船從鎮江前往兗州。太陽將落之際,船正停靠在江邊休息,這時他突然發現:

「月光倒囊入水,江濤吞吐,露氣吸之,噀天為白。」

月光潑灑在江面,水氣蒸騰於半空,光霧交纏繚繞的景象,讓張岱驚喜萬分,決定順道拜訪金山寺。

問題在於,張岱到金山寺時,已是二更時分,約是晚上九點到十一點,哪一間寺廟會開這麼晚?又不是什麼文青書店或網美餐廳,越晚越美麗,越晚越熱鬧,一堆人等著去拍照打卡,證明自己到過這樣一個別人渴望前往的空間。

有錢就是任性,張岱沒考慮這麼多別人的感覺,只想到自己的欲望,在抵達金山寺前,他已經決定要幹大事了!

金山寺,龍王堂,漆黑安靜,四處無人。月光照在林中,又與江面上的景況不同,猶如殘雪一般,張岱應該心想:

「今天的月光,有兩種美麗。」

一般遊客進到佛門清淨地,會保持安靜,而且還是晚上,更應該想到裡面的僧人正在休息,不打擾是最基本的禮貌。但身為富五代的張岱可不這麼想,決定來一場熱鬧的LIVE戲劇表演。對張岱而言,隨時隨地跟著一批演員、樂隊,以及燈光道具是一件很正常的事。

金山寺見證過戰場的殺伐,生命的凋零在佛陀眼中,只不過是日常代謝。戲如人生,人生如戲。張岱決定在這個寂靜的夜裡,讓時空回到過去,重演韓世忠擊退金兵的故事:

「一定很有臨場感。」

景物依舊,人事已非,戲臺上的腳色喚醒沉睡的歷史記憶,將張岱拉進戰勝異族的撫慰裡。當他記錄這次〈金山夜戲〉的時候,已然是一位失去國家的遺民,所有的明亮皆隱沒於黑暗,所有的快樂皆投入在悲傷。在金山寺擺戲演出的張岱揚眉瞬目,卻也顯得此刻的自己落寞惆悵。

張岱在《西湖夢尋.自序》提到:

「遙思往事,憶即書之,持問佛前,一一懺悔。」

寫作是對於昔日的懺悔,同時也是此刻的救贖。

又云:

「種種罪案,從種種果報中見之。」

每一個字,都是沉重的罪。

所以,當〈金山夜戲〉裡的鑼鼓喧天與笙歌匝地,將眾僧人從睡眠裡吵醒時,張岱應該是得意的,就像現在的網路直播主為了點閱率而故做驚人之舉,企圖挑戰不可越過的道德或法律界線,以換得短暫的刺激與爽感。

心靈腐爛與錯誤往往同時發生,但我們始終難以覺察錯誤,更無法阻止腐爛。張岱看見老僧半睡半醒、疑神疑鬼,想說點什麼,卻還是半張著嘴巴不敢說,只能默默看著事情開始、結束,等待這場鬧劇落幕的樣子,心中一定覺得:

「我就帥。」

然而,寫作《西湖夢尋》的時候,張岱應該有著相反的想法。面對人生,自己不過像這老僧一樣,只能旁觀,無力參與,更別提改變了。

國破家亡後,張岱遁逃至深山之中,想死卻死不了,想活又活不好,他心裡一定覺得:

「我就爛。」

〔陪我去懺悔〕

帝國滅亡,你我都推了一把。

《陶庵夢憶》記錄了不少明代的生活、時尚、消費,以及文化,某種程度上也刻畫出盛世崩壞的軌跡。

張岱在《陶庵夢憶》提到所謂的「揚州瘦馬」,此處的「瘦馬」指的應該是身材嬌小的女子。當時的富商或富二代偏好納這類女子為妾,可能是因為妻子在家裡吃太好吧!

胖得理直氣壯,肥得比誰都爽。於是,這些有錢人發現,纖細柔弱才是王道,而評判「瘦馬」有幾個條件:

一是容貌,
二是肌膚,
三是眼睛,
四是聲音,
五是腳掌。

是的,沒錯!就是腳掌。明代的「絕對領域」和現代不太一樣。現代的宅男喜歡看膝上襪和短裙裙襬之間、那段能若隱若現看見大腿的的部分。明代的(有錢)宅男則喜歡看長裙裙襬隨著步履微微掀起、輕輕擺動,時不時露出腳掌的姿態,甚至還提出如何判別腳掌大小的假說:

「看趾有法,凡出門裙幅先響者必大,高繫其裙,人未出而趾先出者必小。」

這裡的「趾」指的是腳掌。走出門的時候,只要先聽到裙子飄動的聲音,一定是大腳;試著拉高裙子走動,若先見腳掌後見人,一定是小腳。這實在太生活科學了,雖然我還是不懂怎麼辨別,如何能靠腳掌大小來判斷對方的胖瘦?

據此,若從張岱所謂「瘦馬」的評審標準來看,最重要的就是腳掌要小,腳掌一小,什麼都對了。

不過,張岱談「瘦馬」是在說明一種人口販賣行業。當時靠買賣「瘦馬」維生者有數十百人,想認識妹子,不用交友軟體,自然有人幫忙送上門任君挑選;不用直播,真人直接到現場。喜歡,就可以帶回家,甚至附贈婚禮儀式,一應俱全。

也就是說,「揚州瘦馬」根本是將女性放在人肉市場裡待價而沽,甚至制定出父權標準,強迫女性要符合這樣的條件,才算是美好的、可愛的、輕巧的,卻沒人願意聽見她們微弱且幽微的悲鳴。

然而,在張岱的文章裡,看不見一點點對於弱勢女性的同情與不捨,只是冷眼旁觀,正如現在的我們一樣。

冷眼旁觀他人的痛苦,同時冷眼旁觀帝國的滅亡。

到了晚年,張岱活在懊悔之中,認為今日皆是過去種下的惡果:

「國破家亡,避跡山居,破床碎几,折鼎病琴與殘書數帙,缺硯一方而已。」

所有的完整美好皆被破壞殆盡,只剩下缺損衰敗還遺留在自己身旁。張岱還活著的時候,早先一步為自己寫下墓誌銘,將人格的美好與醜陋展現在眾人眼前,還提出「七不可解」的內在矛盾衝突:

貴與賤、富與貧、文與武、尊與卑、弱與強、緩與急、智與愚。

這些二元對立的價值觀不停地拉扯張岱的靈魂,他始終無法找到一個解釋,能梳理清楚外在世界與內在心靈的混亂。究竟什麼才是對的?什麼又是錯的?他害怕死亡,更害怕在死亡前無法與自己和解。

張岱挖了一個看不見的墓穴,安葬了一具面無表情的屍體,旁邊還站著不停說著抱歉的鬼魅。

猛然一看,原來都是過去冷眼旁觀的自己。

〔厭世國文老師的德行評語〕

後悔,是命運不可逆行的證明。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306
庫存:2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