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不流血抗爭:公民不服從的先驅,印度人權鬥士甘地
滿額折

不流血抗爭:公民不服從的先驅,印度人權鬥士甘地

商品資訊

定價
:NT$ 300 元
優惠價
79237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團購優惠券A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26元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可得紅利積點:7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非暴力不合作,公民不服從,向一切不合理的制度宣戰!
愛因斯坦曾說:「未來的人們將難以相信,這般血肉之軀曾降臨過人間。」

他,是印度民族解放運動的領導人、印度國大黨領袖、現代印度的國父、甘地主義的創始人;他,以一己之力帶動一個國家邁向獨立。
--莫罕達斯.卡拉姆昌德.甘地

★☆★☆★☆★☆★☆甘地語錄☆★☆★☆★☆★☆★

◎真理、純潔、自我控制、堅定、無畏、謙卑、團結、和平,是一個反抗者必須具備的特質。
◎我們必須學會尊敬別人,不是因為他們有著怎樣的價值,而是因他們是人。
◎地球上提供給我們的物質財富足以滿足每個人的需求,但不足以滿足每個人的貪欲。

★☆★☆★☆★☆★☆★☆★☆★☆★☆★☆★☆

【含著金湯匙出生,卻帶領底層人民大翻身】
出生小康家庭,十三歲便與妻子成親,又遠渡重洋留學深造,成為一名優秀律師,但甘地不因此驕矜自滿,反而有感於南非種族歧視的羞辱,決心為南非印度僑胞爭取更多權益,領導南非印度人反種族歧視的抗爭,為了人類尊嚴與自由而戰。

【不流血的反抗】
甘地的一生將「非暴力」思想貫徹始終。他相信人的良知,相信真理和愛的力量,在面對暴政時,在面對大眾失去理智的互相殘殺時,在面對印度國大黨為私欲而不顧民族大義時,他都堅決而果斷的選擇絕食作為自己的武器,一生共絕食十六次,幾次面對生命絕境而絕處逢生。

★☆★☆★☆★☆★☆甘地小檔案☆★☆★☆★☆★☆★

莫罕達斯.卡拉姆昌德.甘地(西元1869年10月2日-1948年1月30日),尊稱聖雄甘地,印度國父,印度民族主義運動和國大黨領袖,他帶領印度獨立,脫離英國殖民地統治。他的非暴力哲學思想影響了全世界的民族主義者和那些爭取和平變革的國際運動。成功的印度獨立運動亦激發起其他殖民地人民為國家獨立而奮鬥,最終大英帝國分崩離析,取而代之的是大英國協。
甘地的主要信念是「真理堅固」,此鼓舞了馬丁·路德·金和曼德拉等民主運動人士。

故事導讀

莫罕達斯‧卡拉姆昌德‧甘地(Mohandas Karamchand Gandhi,西元一八六九年至一九四八年),印度民族解放運動的領導人,印度國大黨領袖,現代印度的國父,甘地主義的創始人,曾以一己之力帶動了一個國家邁向獨立。

西元一八六九年,甘地出生在一個小康的印度教家庭裡,從小就極度靦腆。十九歲遠赴英國留學深造,開始接觸西方世界。學成歸來,又受託赴南非處理一宗複雜的法律糾紛,由此,逐漸成長為一名出色的律師。在此期間,他深刻的體會到了南非種族歧視的屈辱,逐漸樹立要為南非印度僑胞爭取更多權益的志向,領導南非印度人反種族歧視的抗爭,致力於此項事業長達二十一年之久,並成長為一名充滿熱情和為人類尊嚴與自由而戰的鬥士。

甘地運用自己領悟出的獨特哲學,拿起「非暴力不合作」的武器,向一切不合理的制度宣戰。一九一五年,完成了南非的工作後,甘地又回到他所熱愛的土地上展開新一輪的奮鬥,直至臨死前的最後一刻,他仍在為印度和穆斯林團結和睦而呼喊口號。

甘地的一生將「非暴力」思想貫徹始終。他相信人的良知,相信真理和愛的力量,在面對暴政時,在面對大眾失去理智的互相殘殺時,在面對印度國大黨為私欲而不顧民族大義時,他都堅決而果斷的選擇絕食作為自己的武器,一生共絕食十六次,幾次面對生命絕境而絕處逢生。
他一生反對暴力,因暴力而流血犧牲使他終不能忍受。雖然也多次被人非議,但仍然堅持追隨真理。

他提倡非暴力,但並不懼怕當權者,也不懼怕死亡,一生十八次入獄,五次遇刺,最後一次遇刺也令他的生命成為絕響。

一代科學大師愛因斯坦曾說:
「未來的人們將難以相信,甘地這般的血肉之軀曾降臨過人間。」
這樣的一個人,值得世人銘記。

本書從甘地的兒時生活開始寫起,一直追溯到他所創立的偉大事業,以及為人類獨立運動所做出的傑出貢獻,再現了甘地艱辛曲折的一生,旨在讓廣大青少年朋友真切的了解這位政治巨人坎坷而充滿磨難的人生歷程,體會他對自由、獨立的追求。

目次

目錄

第一章 艱苦的童年
第二章 英倫留學
第三章 聲名鵲起
第四章 印僑的代言人
第五章 遠渡南非
第六章 為自由繼續奮鬥
第七章 回國策劃抗爭
第八章 非暴力抗稅抗爭
第九章 「甘地時代」的開始
第十章 艱難求索
第十一章 危機之中力挽狂瀾
第十二章 風起雲湧的獨立運動
第十三章 自願的「賤民」
第十四章 為團結而回歸
第十五章 反戰與入獄
第十七章 以命作為抵押
第十八章 最後的絕食
第十九章 罪惡的暗殺
甘地生平大事年表

書摘/試閱

第一章 艱苦的童年
愛是世界上最強有力的力量,同時也是最卑微的想像。
——甘地

(一)

西元一八六九年十月二日,在印度西部的港口城市博爾本德爾的一個印度教家庭,一個即將改變印度歷史的生命誕生了,他就是莫罕達斯‧卡拉姆昌德‧甘地。
甘地的家世良好,在印度稱得上是中上等家庭。「甘地」的姓,意思為零售商人,他的父親卡朗姆昌德‧甘地(Karamchand Gandhi)是一個慷慨而又剛直不阿的人,原來曾是王府法庭的法官,以善於調停酋長和族人矛盾而見長,後來便一直擔任當地的土邦首相。
雖然事業有成,但卡朗姆昌德的婚姻卻不甚順利,不斷喪妻而續弦,直至第四任妻子普特麗白(Putlibai Gandhi)的出現,才改變了這個狀況。
普特麗白為丈夫卡朗姆昌德生了一女三男,而莫罕達斯‧卡拉姆昌德‧甘地是最小的孩子。普特麗白是一名虔誠而又聰慧的女子,篤信宗教,並且始終信守不渝。如果許下誓約,即使有病的時候,她也不會藉故失約,並且通曉國家大事。在小甘地幼年時,她常常帶著孩子們參加本邦王公的寡母所舉行的會談等。
甘地在博爾本德爾度過了他的孩提時代。大約七歲時,父親卡朗姆昌德離開了博爾本德爾前往拉奇科特邦擔任王府法庭的法官。甘地也跟隨父親去了那裡,並在那裡念完了小學和國中。
甘地生性是個靦腆而遲鈍的孩子,並沒有表現出比同齡孩子高一籌的天賦,甚至還要笨拙一些。在入學之初,他非常困難的學會了乘法口訣。在大人交談寒暄的時候,他總是害羞的避開人群,整日與書本和功課為伴。並且,從來都不會說謊。
國中一年級的一次考試,一名叫齊爾斯的先生來學校視察。他要孩子們寫五個字,藉此測驗他們的拼寫。其中一個「鍋」字,小甘地拼錯了。老師用他的腳尖碰了碰小甘地,意思讓他去抄襲同學的寫法。誠實的小甘地沒有領會老師的暗示,結果除他之外,別的學生都拼寫對了。老師指責小甘地愚蠢。然而,小甘地並沒有就此改變,他依然堅持著誠實的處事原則。
進入國中之後,小甘地因為誠實又好學,一直深得師長們的寵愛,多次獲得獎學金。他總是敏感又小心的處世為人,即使一點小小的過失,也會讓他淚流滿面。
從甘地進入國中以來,父親卡朗姆昌德‧甘地便患了瘻管,需要人照顧,甘地經常陪伴在父親身邊餵藥。因此,他一放學便回家看護父親,這幾乎成為他每天必做的事情。
不久後,學校新轉來一位嚴格的校長,名叫度羅伯濟‧葉杜吉‧齊米。他很受學生歡迎,而且教導有方。
校長將體育和棒球的課程都列為男學生的必修科目,但甘地卻十分不喜愛這兩項課程,而且有照顧父親的責任在身,他就向齊米先生請求免除他的體育課程,但並沒有得到這位新校長的批准。
如果有體育課,甘地只好往返學校兩次。不巧的是,在一個星期六的下午,甘地把時間弄錯了,那天本應該下午四點鐘之前趕回學校上體育課,結果甘地到學校的時候,課已經上完了。
第二天,齊米先生檢查點名簿,發現甘地曠課,並且不相信甘地的解釋,嚴厲的處罰了他。甘地感到十分委屈,痛苦的哭了起來,從此便下決心要做一個「誠實而謹慎的人」。
父親知道了這件事後,親自寫了一封信向校長說明情況,甘地的處罰才被撤銷。但是,這件事深深的烙印在小甘地的腦海裡,這是他第一次因為疏忽而受到學校的處分,也是最後一次。

(二)

在甘地十三歲的時候,發生了一件在今天看來很不可思議的事情:他和一名與他同歲的女孩嘉斯杜白(Kasturba Gandhi)成婚了。這件事在現在看來是有違天性的,但在當時的印度,童婚卻是很正常的一種現象。
其實早在七歲的時候,小甘地就已經訂過三次婚了,只是他並不知道,新娘也因為早逝而沒有結成。卡朗姆昌德直到四十歲才與第四任妻子普特麗白成婚,他們共同孕育的三子一女中,小甘地是最小的一個孩子。老大早已成親,老二也到了成親的年紀。為了成全自己的心願,在臨去世之前看到子女均能有所著落,也為了節省太多的鋪張與排場,卡朗姆昌德決定讓甘地與哥哥們一併成親。
本邦王公派了馬車作為卡朗姆昌德的交通工具,然而路上卻發生了意外,卡朗姆昌德因翻車而受傷。萬幸的是,他還能勉強參加全部婚禮。
婚禮舉行得很隆重,懵懂的小甘地與新娘舉行了「七步」禮,並正式結為夫婦。
畢竟還只是十三歲的孩子,同齡的兩個孩子互為玩伴,也會經常因為不合而發生爭吵。甘地認為自己是丈夫,妻子就必須聽命於自己,並且還不准妻子隨意回家或去探望自己的朋友。
這些限制對於一個只有十三歲的女孩來說,當然是不管用的。她越來越難以理解這個自稱為丈夫的小男孩的所作所為,並且不再願意與他講話。兩個孩子一吵架就這樣僵持著,但甘地仍然非常喜歡她,並為她著迷,所以很快他們就又言歸於好了。
童婚的習俗是殘酷的,但也有著人性的一面。為了孩子不沉溺於此,在一年多的時間裡,父母只允許這對小夫婦在一起待上半年的時間,這樣做也有利於他們的學業和家務的學習及長進。甘地夫婦也是這樣,他們從十三歲到十八歲這五年當中,在一起生活的時間總共不過三年。
因為讀書和結婚並行是一件很難的事,結婚通常就要休學一年,很多人不能堅持下去,落後的功課又很難補上來,所以就中途退學了。甘地的二哥就是這樣輟學的,但甘地卻堅持下來了。並且因為學習勤奮,還跳了一級,直接上了四年級。
四年級的學業比前面都要繁重,加上自己的基礎不太牢固,甘地學起來很吃力,尤其是梵文課。
梵文老師是一個嚴厲的人,又要學生們死記硬背,甘地實在忍受不下去,有一次就逃了課,跑到波斯文班上去聽課。
梵文老師知道這件事後,很難過,就將甘地叫到自己的辦公室,語重心長的對他說:
「難道你忘了自己是毗濕奴信徒父親的兒子了嗎?如果你有什麼困難,為什麼不來找我?我會盡力把你們的梵文教好的。只要你繼續堅持下去,就會發現其中有無窮的趣味。你不要灰心,還是回到梵文班上來吧。」
聽了老師的話,甘地覺得很慚愧,從此開始努力學習梵文。直到多年後回憶起這件事,他仍然感激當年梵文老師的教誨。他說,一種語言只有卸下以外國語文為進修的媒介,學起來才會感覺樂趣無窮。而學好這門語言,對自身民族的歷史和文化的研習將大有好處。

(三)

十五六歲正是叛逆的時期,甘地也不例外。在學校裡,他交上了一個大人稱之為「壞」孩子的朋友。這個人是哥哥的同班同學,每天調皮搗蛋,很頑皮。但他喜歡跟老實的「好」孩子甘地待在一起玩。起初,甘地是抱著改造這位朋友的態度與之交往的,可是「改造」卻並不順利。
印度教徒都是素食主義者,而當時的拉奇科特邦正沉浸在一種「改革」的熱潮當中。很多教徒都背地裡偷偷的吃肉,甘地的新朋友建議他也吃肉,並且聲稱:
「我們是一個孱弱的民族,因為不吃肉,英國人就能夠統治我們,就因為他們吃肉。只有吃肉了,我們才能身體強壯,才能跑得飛快,才能打得過英國人。」
不斷的遊說,終於讓甘地動心了,他也想要像這個朋友一樣強壯、勇敢。
而且,甘地自小就是個自卑而膽小的孩子,他不想讓任何人知道這點,尤其是自己的妻子。否則,他就會失去一個丈夫的「威嚴」。於是,他跑去跟朋友偷偷吃了幾次肉。
第一次的經歷並不好受,他們吃了肉質粗糙的山羊肉。山羊肉的粗糙和羶味讓他無法下嚥,加上心理作用,最後他不得不拋下山羊肉走開了。
晚上,甘地做了一個夢,夢到一隻山羊在自己肚子裡哀號,這讓他難受了好一陣子。
經過幾次之後,甘地漸漸喜歡上了肉食的味道。但是,一次次對家人說謊卻讓他內心越來越不安。最終甘地放棄了,戒絕肉食,並且也斷絕了與這個朋友的來往。
小男孩總有迷戀香菸的時候,甘地也是一樣,他和一個親戚一起想學大人的樣子抽菸。可是菸並不是常常都有的,偶爾撿來的菸頭也不能過癮。於是,甘地開始偷偷的拿傭人們的零用錢,然後跑出去去買印度的土菸捲。
這樣的情況持續幾次後沒有被發現,甘地自己也淡忘了。直到有一次,甘地的一位哥哥因為欠了一筆債,想從金鐲子上弄下一小塊賣錢還債,甘地幫了哥哥這個忙。但這種做法在印度是很忌諱的,因為在印度人看來,這種鐲子具有一定的宗教色彩,不容侵犯破壞。
甘地因此而十分難過,決定向父親坦白,並發誓再也不偷竊。雖然父親從沒有打過他,但他還是很害怕。他寫了一份悔過書交到父親手上,懇求父親的饒恕。
誠實的甘地在這張字條上承認了自己的罪過,並且懇求父親責罵自己,還對父親說不要因為自己的過錯而自責,最後還發誓以後永遠不再偷竊。
面對著坐在自己對面的兒子,卡朗姆昌德什麼也沒說,兩串晶瑩的淚珠從他昏黃的眼中流了出來。他緩緩的閉上雙眼,並沉思了一會兒,舉起手來將紙條撕毀,然後靜靜的躺下,沒有再有任何其他的動作。
甘地的內心被深深的觸動了。此刻,他才深刻的體會到父親那博大而深沉的愛,他為自己以往的所作所為感到懊悔不已。
「只有受過愛之箭的傷的人,才能曉得愛的力量。」
在甘地十六歲的時候,經歷了人生的一次重大轉折。父親卡朗姆昌德因久患瘻管而終於臥床不起,孝順的甘地和母親及家中的一個老僕人,一起擔負起看護父親的責任。
甘地每天負責替父親包紮傷口和換藥,並在父親臨睡前為他做腿部按摩。他們聽從當地醫生的建議,沒有對卡朗姆昌德採取手術治療,但保守的治療方法並沒有讓他的病好起來,反而越來越嚴重。卡朗姆昌德始終堅持自己下床大小便,不麻煩親人們,可見其堅毅的個性。
終於有一天,卡朗姆昌德‧甘地病逝了。此時甘地恰好不在父親身邊,這讓甘地一生都愧疚不已。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79 237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
(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