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在他們面前的桌子上,一縷略呈藍色的微光在那裡閃耀
兩個人就這樣看著那些光亮、那些射線的神祕來源
──看著他們的鐳
她是新元素釙(Po)和鐳(Ra)的發現者
她發明了分離放射性同位素的技術
她是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獎的女性,一生曾兩度獲得諾貝爾獎……
她是瑪麗亞‧斯克沃多夫斯卡。
――――――――――――
你也許不了解鐳是什麼,但你一定知道,癌症對人類的危害。
而鐳這種放射線,正是癌症腫瘤的剋星。
那麼,你是否就能明白,為什麼世人會永遠感念這位女性對科學的貢獻。
生於俄國統治下的波蘭,沙皇的威壓、華沙的動盪、家境的清貧,都無法阻止她一心向學的熱忱,無法抹滅她對科學研究的熱愛。
她是瑪麗亞‧斯克沃多夫斯卡,也就是名聞遐邇的居禮夫人。
在世界科學史上,這是一個永垂不朽的名字。
――――――――――――
「榮譽就像玩具,只能玩玩而已,絕不能永遠守著它,否則就將一事無成。」
在那個年代,不只瑪麗亞的家鄉波蘭受到打壓,女性的地位更是被社會所看輕,別說出人頭地,即使只是想讀書接受教育,都難上加難。
然而,瑪麗亞克服了社會上、生活中的種種困難,前往巴黎讀書,她比旁人更加刻苦用功,並善用自身的聰明才智,取得了出色的成績。
而來到法國,也正是她成為偉大科學家的旅程起點。
她在法國與皮耶‧居禮先生相遇相知,二人結婚後,居禮夫婦在極為艱困的條件下,對於研究和實驗仍不肯懈怠,最終成功發現了釙和鐳,並共同在一九?三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在居禮先生遭逢車禍意外不幸去世後,瑪麗亞並未讓自己陷入消沉的情緒中,反而化悲傷為力量,接手丈夫的工作,並持續為兩人共同的夢想而努力。
她加倍勤奮投身於放射性物質的研究,在一九一一年又因放射化學方面的成就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崇高的榮譽並未使她自滿,她也不願以此來讓自己獲利。她始終認為:放射性物質屬於世界上所有人,她的研究成果也應用來造福全人類,因此,即使申請專利能使她獲得大筆收入、改善她貧困的生活,她也拒絕為自己的研究成果申請任何專利。她希望世人皆能自由使用他們對世界的這份貢獻。
這位博愛、勤奮、執著的偉大女科學家,為物理、化學、醫學等領域窮盡一生精力,她寶貴的心血結晶在百餘年來已造福無數世人。
本書就為大家帶來瑪麗亞‧斯克沃多夫斯卡的生平故事,讓你深入了解這位傳奇女性的一生!
作者簡介
王志豔,專職作家。
目次
第二章 充滿磨難的少年時代
第三章 高中生活
第四章 步入社會
第五章 家庭女教師
第六章 返回華沙
第七章 赴法留學
第八章 貧窮的女學生
第九章 邂逅皮耶
第十章 美滿的婚姻
第十一章 攀登科學高峰
第十二章 艱難的實驗過程
第十三章 初見曙光
第十四章 斬獲諾貝爾獎
第十五章 痛失伴侶
第十六章 接替皮耶的工作
第十七章 再獲諾貝爾獎
第十八章 屬於世界的瑪麗亞
第十九章 因病去世
居禮夫人生平大事年表
書摘/試閱
第十一章 攀登科學高峰
如果能追隨理想而生活,本著自由的精神、勇往直前的毅力、誠實不自欺的思想而行,則定能臻於至美至善的境地。
——瑪麗亞‧斯克沃多夫斯卡
(一)
在十九世紀的末期,當物理學家們正在為經典物理學的輝煌成就而歡呼時,當一部分科學家宣傳物理學的大廈已經初步建成時,從一八九五年起,一系列從未預見的偉大發現突然迅速湧現出來。
首先是一八九五年十二月,德國物理學家倫琴發現了X射線;接著,法國物理學家貝克勒又在第二年,即一八九六年三月,發現了鈾元素的天然放射性;一八九七年,英國物理學家約瑟夫‧湯姆森又發現了電子……
這一系列的發現,在物理學家、化學家面前展現出了一個光怪陸離、變幻莫測的神奇世界。
關於貝克勒發現放射性元素的消息被報導後,並沒有在科學家引起重視。而此時,瑪麗亞正面臨著一個重要任務,那就是選擇博士論文的研究課題。
在實驗室當中,皮耶是瑪麗亞的指導者。經過研究大量的文獻,皮耶和瑪麗亞獲得了一個有豐富材料的研究題目,那就是放射性。
其實當時「放射性」這個名字還不存在,是後來瑪麗亞為其命名的。科學家注意到放射性的時間也不長,自從倫琴發現X光線後,有位法國科學家曾研究過其他放射線,那是一種經日光映射而反射的「螢光」。
後來,法國物理學家貝克勒從精密的研究入手,考察了鈾的化合物,發現了一種極其奇怪的現象:鈾化合物並沒有經過太陽光的照射,就會自動放射出一種性質不明的光線。而且,它也不是螢光。因為像鋇化合物之所以有光亮,完全是受光照射的緣故。而鈾的放射光線,肉眼是看不到的,但若把它放在黑紙包裡的照相乾片上,它就能通過黑紙,在乾片上印出一個影像。這種奇怪的「鈾射線」,與X光線一樣,能夠使檢電器放電。
這種放射性性質的來源在當時還是個謎,因為當時歐洲所有的實驗室中都沒有人研究「鈾射線」究竟是什麼東西。後來,貝克勒就把自己的發現結果寫成報告,交給法蘭西科學博士院,也沒有引起注意。
恰好這時,居禮夫婦發現了這個課題,認為這是個極好的研究題目。尤其是瑪麗亞,她覺得放射性在科學界中還是未經探索的神祕部分,需要她的努力。
雖然貝克勒只是發現了「鈾射線」,研究報告也沒有結果,但他的報告卻成為瑪麗亞研究的出發點。於是,瑪麗亞立刻選擇了鈾的放射性現象作為題目,鼓起勇氣,開始進行科學研究。
瑪麗亞的決定可謂既聰明又大膽。首先,這個能量來源的問題十分棘手,用現有的科學概念幾乎無法解釋,可瑪麗亞卻偏偏選中了這種難度大、內容新穎的課題,沒有大智大勇是不敢進行的。
其次,當時世界上還沒有任何一個女人想要成為理學博士,瑪麗亞也很清楚,要想與男人們建立起平起平坐的關係,她的論文就必須有獨特的內容和實質性的科研成果。
再次,瑪麗亞也許懷著一種又驚又喜的心情發現,貝克勒的重要發現尚未被人重視,幾乎還沒有人對其做進一步的研究。因此,選這個課題研究,取得成功的機會也會比較大。
不過,困難也馬上來到了瑪麗亞面前,因為此類題目的參考文獻太少,幾乎一切都得自己從頭做起。瑪麗亞還發現,除了貝克勒在一八九六年提交的幾篇學術報告外,就再也找不到其他的參考資料了。
一八九七年底,在皮耶的幫助下,瑪麗亞在理化學校的附近找到了一間以前用於存放東西的小房間作為她的實驗室。
剛開始啟用時,這裡到處都是厚厚的塵土,空氣中還彌漫著濃重的黴氣。這還不算什麼的,最困難的就是:瑪麗亞沒有任何實驗儀器。
不過,這些困難並沒有難倒瑪麗亞,她還是為能擁有一間屬於自己的實驗室而滿心歡喜說:
「好了,現在,我開始有了自己的第一個實驗室了!」
(二)
瑪麗亞把這個好不容易找到的「實驗室」整理一番後,就開始著手購買各種實驗儀器,並很快就開始了她的研究工作。
這裡沒有暖爐,光線也不好,可以說是冬冷夏熱。尤其是冬天,當瑪麗亞感覺屋子裡太冷的時候,她就在工作筆記上記下攝氏溫度計指明的溫度。
一到夏天,房間裡的濕氣也很重,這會對瑪麗亞的病產生不良影響,而且也會影響電流計的準確性,但瑪麗亞沒有更好的選擇。
在這裡的生活給瑪麗亞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此後她雖然換了許多實驗室,但這裡卻是她實驗的起點站,而且她研究的又是那麼重要的課題,因此,她當時興奮和滿足的心情還是可想而知的。
德國化學家奧斯特瓦爾德後來參觀了居禮夫婦的實驗室後,難過的說:
「在發現鐳之後不久,經過我懇切的要求,才終於被允許去參觀居禮夫婦的實驗室。我走進那個實驗室,發現那竟然是一所既類似馬廄,又像馬鈴薯窖般簡陋的房子。如果不是工作台上擺放著一些化學儀器,我真會認為這是一個天大的惡作劇呢!」
在研究開始時,瑪麗亞所做的第一個實驗就是重複貝克勒曾做過的實驗——測量鈾射線的強度。
其實,貝克勒在發現鈾元素的天然放射性時,就發現了它的三個效應:可以令照相底片感光、可以令氣體電離、對不同物質具有不同的穿透力。
但可惜的是,貝克勒在發現新的輻射現象後,由於繼續沿用照相法測定,而無法做出定量的分析,結果完全忽略了另外兩種效應。
而瑪麗亞的高明之處,就是利用了新放射性的電離效應,從而能夠用補償法測量出鈾放射線的強度。
透過細緻而耐心的測量,瑪麗亞最終證實了鈾射線的強度僅與鈾化合物中鈾的含量成正比,與化合物的組成無關,也不受光照、溫度、通電等諸多元素的影響。這樣,瑪麗亞就進一步證實了貝克勒的結論:鈾射線的發射是一種原子過程。
當瑪麗亞精確、定量測定出鈾射線以後,作為一名優秀科學家的素質在這時便充分顯露出來了。而且越是深入實驗,瑪麗亞就越發感到鈾射線所具有的非同尋常的性質,與以前任何的研究結果都大不相同。於是,她便在貝克勒止步的地方又勇敢向前邁出了一步:現在雖然只能觀察到鈾自動發射「鈾射線」,但並沒有任何理由能證明只有鈾元素才是唯一能發射出這種射線的物質,其他的元素能不能發射這種射線呢?如果貝克勒只是在偶然在鈾元素中發現這種射線,而因此就將其設定為只有鈾元素才具有發射射線的性質,那未免有些以偏概全了。
於是,瑪麗亞決定檢查「當時所有知道的元素」。
她先找來幾種礦石和化學物品,一個一個去做實驗。到一八九八年初,瑪麗亞研究的初步結果證明:絕大多數材料的游離電流都小於0.3×10-12安培,而瀝青鈾礦石可達到83×10-12安培,氧化鐵可達到53×10-12安培。這樣一來,瑪麗亞就得出了結論:釷也是一種放射性元素。
這樣一來,就說明放射現象並不只是鈾的特性,其他物質也具有這種特性。那麼,就要給這些物質所具有的這一特性一個科學的命名。瑪麗亞提議,將這種現象稱為「放射性」。而鈾和釷具有這樣的特性,就叫做「放射元素」——這是瑪麗亞研究的第一點成績。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