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臺灣客語語法結構變異新論
滿額折
臺灣客語語法結構變異新論
臺灣客語語法結構變異新論
臺灣客語語法結構變異新論
臺灣客語語法結構變異新論
臺灣客語語法結構變異新論
臺灣客語語法結構變異新論
臺灣客語語法結構變異新論
臺灣客語語法結構變異新論
臺灣客語語法結構變異新論
臺灣客語語法結構變異新論
臺灣客語語法結構變異新論

臺灣客語語法結構變異新論

定  價:NT$ 400 元
優惠價:90360
領券後再享88折
團購優惠券A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40元
庫存:8
可得紅利積點:10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臺灣第一本・深入客語語法主題論述專書

本書專注於臺灣客語語法研究,以客語語法結構的變異為主軸,探討詞法與句法之語法結構變異、小稱音與詞彙語法之間的互動介面,同時以共時語法比較與歷時語法比較來分析、探索客語語法結構的變異。

這本堪稱是臺灣首本針對語法結構變異深入探討的系統性專書。作者除了試圖突破現階段理論之不足,更致力於發掘新的研究方法。結合衍生語法學與功能語法學兩者來分析客語語法,研究語法可能的各種面向,並應用具認知功能語法學指標性意義的語法理論,包括詞彙化、語法化、構式化、習語話、語用功能、比較語法、小稱高調理論、音韻與詞彙介面等。

【三大主題・樹立客語研究學術指標】
1. 代詞系統語法結構變異。
2. 小稱高調理論泛化的客語語法變異。
3. 客語語法結構的時空變異。

【本書特色】
1. 提出三大客語研究指標,為臺灣首本針對客語語法主題性論述之學術專書。
2. 研究材料新穎,拓展客語語法的研究領域。
3. 以創新研究方法深入剖析客語語法結構的變異,補足過往客語研究出版之不足。

・江俊龍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語文暨社會科學系副教授
・江敏華 /中央研究院語言學研究所研究員
・吳中杰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文學院客家文化研究所教授兼所長
————專業推薦(依姓氏筆畫排序)

作者簡介

賴文英

桃園市新屋人,國立新竹教育大學臺灣語言與語文教育研究所博士,現任國立中央大學、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兼任副教授。

致力於客家文化的創作、教學與研究工作。曾出版繪本著作《夜呱愛去哪?》(2013)、《荷塘生趣》(2017)、《荷花个故事》(2018)、《富與窮》(《有錢摎無錢》)(2019)、《行孝繪本:客語民間文學故事選》(2020);語文教材《初級客語講義》(2016)、《客語會話I》(2017);學術專著《語言變體與區域方言:以臺灣新屋客語為例》(2012)、《臺灣客語語法導論》(2015)、《臺灣客語的語言變體:四海與小稱》(2016)、《語言接觸下客語的變遷》(2020)等書。

自序
本書專注於臺灣客語語法結構上的變異研究。語法的面向眾多,本書自無法全面囊括所有客語語法點的探討,因而較著重在臺灣客語語法當中,由代詞而來的變異、小稱音與詞法介面的變異,以及語法的時空比較與語言變異。本書於內容、組織、格式上,除新論章節外,舊有論文均重新整理編排成一部具系統性之臺灣客語語法結構變異之學術專書,非僅是過往單篇論文之集結。內容含括六章十二節:除結論外,兩節發表於期刊(其一為SSCI等級之期刊),兩節於研討會發表後再修改過,一節為匿名審查過之會後論文集,三節為研究計畫案之部分成果報告,兩節則尚未發表過,細節於各章節另說明。因而各章節內容、架構大體和舊有論文不同,除整合變動之外,也加入一些不同於以往的新觀點。
語法研究的趣點,常和語義的解讀、語音的變動,以及情境、語境的語用釋解都有很大的關連性,因而也是語法研究的一大挑戰。在未來,希冀能為臺灣客家研究、臺灣客語語法研究,持續貢獻一份小小的心力。

目次

自序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章 疑問代詞的語法變異
 一、客語疑問代詞「麼」的來源與演變
 二、客語疑問代詞的語用功能探究

第三章 指示代詞的語法變異
 一、臺灣客語「个」的探究
 二、臺灣客語進行體標記「(當)適个」的形成與演變
 三、臺灣客語指代詞「恁」慣用語的構式化探究

第四章 小稱音變的詞義與語法結構變異
 一、小稱高調理論的泛化現象
 二、華閩客語中「的」「Ø」「个」「仔」之對應關係

第五章 語法的時空比較與語言變異
 一、客語「過」與閩南語「故」字句的語法比較
 二、客語「摎」「分」之歷時源流與語法共性演變
 三、《客語陸豐方言》與臺灣海陸客語的語法差異

第六章 結論
 一、臺灣客語語法結構變異論點
 二、客語語法結構變異的歷時觀點疑慮

引用書目

書摘/試閱

緒論
語法的內涵,廣義來說,含括語音、音韻、詞彙、語義、構詞、句法等等;狹義來說,語法只含括詞法與句法,但有時詞法與句法難以劃分,又詞法、句法常與音韻具介面互動性。本書以客語語法結構的變異為主軸,主要含括詞法與句法之語法結構變異探討,也包括小稱音與詞彙語法之間的互動介面探討,同時以共時語法比較與歷時語法比較來分析探索客語語法結構的變異。
語法的研究面向,向來分「衍生語法學(亦即生成語法學)」與「功能語法學(亦即認知功能語法學)」,本書則結合了兩者。基本上,生成語法學(generative grammar)由Chomsky(1965)所提出,以衍生句子為單位而進行研究,為抽象的思維形式,且著重在語言形式的內部解釋,並試圖形成一組語法規則,亦即普遍語法(universal grammar)的概念;另一派為功能語法學(functional grammar),由Greenberg(1966)所提出,強調具體思維的方式,著重從語言的外部對語料進行具體的解釋,以及在語言形式之外的功能認知來解釋語言。本書雖說結合了兩者來分析客語語法的變異,實則仍屬認知功能語法學,因為從現階段客語語法的研究文獻當中,加以研析方法論上的進程,均有其局限性,一來客語語法的語料庫來源有限,以現有客語語料庫的語法語料,量仍不足,因而暫無法提供各種可能的語法句型,故而需透過語法生成轉換句型來研究語法可能的各種面向,雖句子可能有其主觀性,但仍能一一透過母語者的語感一再來確認;二來語法研究的趣點,往往和語義的解讀、語音的變動,以及情境、語境的語用釋解,以及所處的社會性等等,都有很大的關連性,如何顧及聚焦主題的研究,但又不失過於繁複的外部因素或各種社會性因素的解釋,因而也是認知語法研究的一大挑戰。又本書之客語語法研究,往往也面臨如何突破現階段理論之不足,同時發掘新的研究方法,以更適合客語或漢語方言的研究,此乃吾人努力之目標。
對於客語語言學的研究來說,楊時逢(1957)的《臺灣桃園客家方言》開啟了臺灣客語記音的工作,一直到各家客語音韻的研究集大成,包括大陸客語音韻的研究調查,以及臺灣四縣、海陸、四海、詔安、饒平、大埔、豐順、長樂(五華)、永定、六堆地區等等的音韻研究調查,對於臺灣客語的音韻面貌,從近來有關客語可觀的博碩士論文研究當中,大致可一窺全貌。這個階段主要以田野調查法、描寫語言法與歷史比較法、共時比較法的結合分析為主。大體而言,有關客語語法方面的研究數量並不如音韻多,且大部分承續羅肇錦(1984、1990)客語語法研究為代表的模式。開啟西方理論的客語研究,音韻方面以Chung(1989)的自主音韻理論為代表,語法方面則以賴惠玲(1989)及其之後一系列有關句法、語義、語用或語法化理論綜合論述的文章為代表。早期客語語法研究如:羅肇錦(1984)、何耿庸(1993)、陳修(1993)、項夢冰(1997)等,大致承襲趙元任(Chao 1968)現代漢語語法的格局,這一階段的研究為必須的,且指引客語語法更多廣角性的視野,之後陸續產生不同主題式的語法研究,因而客語語法的研究格局逐漸多元化、細緻化,如張玲瑛(1987)、賴惠玲(1989)、劉英享(2000)、Lai(2002)、江敏華(2006)、羅肇錦(2006b)、賴惠玲(2007)、黎惠文(2008)、宋彩仙(2008)、賴文英(2012a)等等(參見賴文英2015)。就整個客語語法史的研究歷程來說,較之華語或閩語,研究的質與量,以及多元面向的語法觀點仍是不足。
臺灣客語語法的專書研究,則以羅肇錦(1984)與賴文英(2015)兩本為代表。以下則介紹此兩本的研究重點,藉以比較出本書強化的重點與特色,以及學術性之貢獻。
羅肇錦的《客語語法》(1984)一書是最早以系統性方式分析客語語法的專著,章節架構含五章,分別是:引論、語音描寫、詞法、句法、客語語法特點。其中詞法一章含八小節,分別是:概說、字詞與短語、簡單詞與複合詞、構詞類型、詞類問題、體詞、謂詞、虛詞等;句法一章含四小節,分別是:概說、簡單句與複合句、句子的成分、句子的類型;在客語語法特點一章中,指出構詞特點有:詞序顛倒、前加成分、後加成分、內部屈折、代詞結構、動詞重疊、形容詞等級、量詞應用;句法特點則有:雙賓語式、比較句、處置式、被動式、詞序,句法中的詞序指的是客語有部分語詞在句中的排列前後次序與華語有所差別,抑或客語有某些添加詞是華語沒有的,例如:動詞重疊、象聲詞重疊、助詞「添」的用法、「去」和「來」動詞補語的用法、「到」(即上聲之「著」)和「落」句中補語的用法、「多」和「少」動詞補語的用法。此外,羅肇錦在1990年出版的《臺灣的客家話》此一專著大致承襲1984年的語法觀點。
賴文英的《臺灣客語語法導論》(2015)一書為有關臺灣客語語法方面的著作,內容對於構詞、句法、語法理論方面均有較多著墨,同時結合當代語法理論與傳統聲韻觀念介紹客語語法,亦結合語法理論與教學實務的原理,可補目前臺灣客語領域中構詞、句法與西方語法理論方面之不足。內容架構分成五章,分別是:第一章概述,包括介紹臺灣客語次方言的分布與研究概況,以及相關的語言調查方法,同時從語言與語法入手介紹語法的概念;第二章音韻系統,先從中西方觀點瞭解音韻的歷時與共時觀點,再來介紹臺灣客語的音韻系統與臺灣客語的文白異讀;第三章構詞系統,先從詞類入手,再來介紹派生詞、重疊構詞等較為特殊的客語構詞,文末則整理出十六項較為殊性的客語構詞特色;第四章句法系統,主要從語言共相的句子成分與句法類型入手,接下來則分別介紹十三種較為殊性的客語句型結構,以及七種客語常見的時貌標記;第五章語法的理論與實務,此章從語法理論、詞彙分析與母語教學,以及詞彙分級、客語認證與語法教學等三節,介紹語法理論及其如何應用於客語的實務分析當中。
語法結構變異涉及語法比較,語法比較中,余藹芹(1988)指出:「趙元任一九二六年關於北京、蘇州、常州語助詞的文章可算是方言比較語法研究的鼻祖。」加上朱德熙(1980)、余藹芹(1988)等,均為早期語法比較文獻的代表,因為從語法比較的過程當中,才有可能一一釐清歷史上一些難解的語法源流與接觸上的語法問題。
以客語語法結構變異為專書形式的探討尚付之闕如,因而有本書之誕生。本書主要集結筆者長期以來有關語法方面之小篇論文,含正式發表過與未正式發表過之論文,或研討會發表後再予以大幅修正,並彙整成具組織性之專書形式,以符合本書《臺灣客語語法結構變異新論》之大主軸下,以系統性方式呈現相關語法變異之論述。主題上關注的三子題,更是少有學者系列性論述,含:由代詞而來的語法變異、小稱音與詞法介面的變異、語法比較的時空變異。
因客語用字許多並無本字,抑或尚查無本字,本書用字或以教育部規範為主要,但涉及主題性或本字問題時,或不以教育部規範,而暫用代字、俗字;本書標音採國際音標(IPA)。使用聲調說明如下(入聲調下加底線者,表調值之短促)。
由於筆者長年執行客家委員會之研究計畫,含以代詞系統為系列性之研究,包括疑問代詞、人稱代詞、指示代詞,以及由代詞演變而成的語法功能探究,因而本書含括較多代詞系統的語法變異研究。另外,客語小稱詞與其它類的語法比較,亦是筆者長期研究之主題。本書除緒論、結論外,另含括四章十節,其中兩節(ch2-1、ch3-2)正式發表於期刊,兩節(ch2-2、ch3-3)於研討會發表後再修改過,一節為審查過之會後論文集(ch4-2),三節(ch3-1、ch5-2、ch5-3)為研究計畫案之部分成果報告,另兩節(ch4-1、ch5-1)則尚未發表過。於期刊發表過者,則盡量依原文保留其單篇論文之完整性。再者,因各論文之主題性互有關係卻也有各自獨立之討論性,因而部分段落不免重覆,為保留各章節之主體性與各章節之間之系列性,評估過後,仍保留章節重覆之部分,特此說明。
本書計有六章,各章節之架構如下:
第一章、緒論;
第二章、疑問代詞的語法變異,本章含兩節,
一、客語疑問代詞「麼」的來源與演變,
二、客語疑問代詞的語用功能探究;
第三章、指示代詞的語法變異,本章含三節,
一、臺灣客語「个」的探究,
二、臺灣客語進行體標記「(當)適个」的形成與演變,
三、臺灣客語指代詞「恁」慣用語的構式化探究;
第四章、小稱音變的詞義與語法結構變異,本章含兩節,
一、小稱高調理論的泛化現象,
二、華閩客語中「的」「Ø」「个」「仔」之對應關係;
第五章、語法的時空比較與語言變異,本章含三節,
一、客語「過」與閩南語「故」字句的語法比較,
二、客語「摎」「分」之歷時源流與語法共性演變,
三、《客語陸豐方言》與臺灣海陸客語的語法差異;
第六章、結論。
綜上,整理本書具有的三點學術性意義與特色:
1. 有關臺灣客語語法方面的著作,《臺灣客語語法導論》雖為近二十年來第一本以客語構詞與句法為主要的學術性教科書專著,但深入語法面向的主題專論則闕如,此書《臺灣客語語法結構變異新論》堪稱為首本客語語法主題性論述之學術專書。
2. 語法理論與方法的應用,包括詞彙化、語法化、構式化、習語化、語用功能、比較語法、小稱高調理論、音韻與詞彙介面。雖說在語言學的理論與方法的應用當中,以上均不陌生,但在客語語法的專著研究當中,則有其認知功能語法學的指標性意義。
3. 本書專注之三子題,含由代詞而來的變異、小稱音與詞法介面的變異,以及語法的時空比較與語言變異,在客語語言學的研究當中,有其語法子題之獨特與學術性研究指標之意義。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360
庫存:8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