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孩子各式各樣不受控的脫序行為,資深兒童臨床心理師用實證故事+小劇場方式,
帶你逐步練習應對、見招拆招,教養不卡關
■不好好吃飯、在餐廳裡跑來跑去坐不住
■依賴不獨立,睡覺總要大人陪
■不順心不如意,孩子就哭鬧不停
■總在學校和同儕相處有問題
■做事拖拉、不專注,功課永遠寫不完
......
孩子會因不同的人/時/事/地,而有不同的教養需求,全書以插圖及說故事的方式,一目了然、清楚易讀的直擊重點,分享新世代父母如何運用智慧化解在教養路上的困境,提供實用技巧、應對練習,帶父母一步一步的學習、調整,方能徹底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孩子定能教得好!
︱跟著資深兒童臨床心理師的創意親子遊戲,寓教於樂,只要掃一下QR CODE,
善用引導式教育,培養孩子養成行為自律能力
針對學齡前、學齡期的孩子,臨床心理師特別收錄了有趣好玩的創意親子遊戲,文字影音互相搭配,只要掃一下QR CODE,就能用遊戲互動的方式,讓孩子培養多元能力,包括:
■提升專注力
■加強彈性思考能力
■增加安全感
■訓練表達能力
■學習理財規劃
■解決問題能力
■衝動控制的能力
■自我安撫能力
■適當行為的反應
︱分享多年來實證有效的教養輔具製作及執行方式,搭配教孩子技巧,親子關係更親密
分享新世代「不吼、不叫、不動怒」的教育方式,父母們只要善加利用「家庭代幣制度」、
「我好冷靜區」......這些教養輔具,教孩子不費力,包括:
■獎勵孩子主動表現好行為、提升自信心的練習
■轉移注意力的練習
■情緒察覺的練習
■彈性思考的練習
■冷靜的練習
︱帶你理解原生家庭、婚姻對教養的影響,並提供解決之道,親子教養定能雙贏
新世代父母必需學習:
■新舊世代的矛盾影響著下一代的教育,搞定婆媳問題,讓阻力變助力
■培養神隊友之策,父母和諧分工,教養方能同調
■「我不要變成像我爸媽一樣的父母!」帶你追本溯源,擺脫原生家庭的恐龍級教養
作者簡介
■吳怡賢(資深兒童臨床心理師)
學歷:
國立成功大學行為醫學研究所臨床心理學碩士
經歷:
高雄市立凱旋醫院臨床心理科(2002-2005)
高雄市臨床心理師公會幹事(2005-2008)
國立成大醫院成人精神科/兒童青少年精神科(2009-2010)
衛生福利部嘉南療養院臨床心理師(2011-2015)
校園行動心理師(2011)
高雄醫學大學兼任講師(2014)
衛生福利部玉里醫院年度優良教師(2017)
106年度花蓮縣優良臨床心理師(2017)
衛生福利部玉里醫院臨床心理師(2015-2018)
衛生福利部玉里醫院一級資深臨床教師(2017)
衛生福利部玉里醫院臨床心理科兒少保護小組負責人(2015-2018)
花蓮地方法院家事調解委員(2018)
花蓮縣臨床心理師公會總幹事(2016-2018)
新竹臺大分院新竹醫院109學年度優良教師候選人(2021)
現職:
教學醫院臨床心理師
資深兒童臨床教師
專長:
兒童發展評估、兒童情緒/行為評估、兒童行為矯正技術、兒童人際互動技巧、兒童情緒調節技巧、認知行為治療、兒童遊戲治療、親職教育,帶領過多場兒童成長團體,透過有趣的活動,協助兒童專注、情緒調節及增加社交技能。
著作:
碩士論文:母親害怕氣質、產前焦慮及產後憂鬱對四個月嬰兒氣質的影響:追蹤研究(2010)
學術海報發表:
Effectiveness for cognitive behavioral group therapy in a population of ADHD boys from parents’ view.(2017)
Maternal Temperament, Prenatal and Postnatal Negative Life Events, and Perceived Childcare Stress as Predictors of Infant Temperament:A Longitudinal Study (2008)
書籍編審:
優雅媽媽不抓狂:教養實戰X專家解析,輕鬆化解21個孩子讓家長崩潰的戲碼(2018)
序
/作者序/
「他為什麼會這樣?」
面對眼前憂心忡忡的家長,比起專業的臨床分析,我更想給家長一個肯定的回應:「你已經盡力了!」我看到的不是一位舉手發問的學生,而是身心俱疲的人生,其描述的故事不僅是教養孩子的挫折,更多的是自己的生命故事,可能是童年如何在嚴厲的教養環境中生存、如何努力達成他人的期望、如何與伴侶的家庭諜對諜、如何面對婚姻的殘酷等等,看不清自己未來的方向及育兒路上的美好。
「我是不是做錯了?」
這句話是我與家長互動中,最常聽到的教養疑惑。當家長對孩子付出的越多,越容易增強這樣的感覺。我們也很希望有一個回答,可以讓一切教養疑惑豁然開朗、賦予教養者滿滿的正向能量,並讓孩子成為有為青年。這不是一個需要法官判案的議題,沒有辦法給出對錯的答案。但如果有足夠的時間去了解每個家庭的特質及其成員的獨特性,我們就有機會找出適合的教養策略。
「都試過了,沒有用!」
這是許多受教養苦難的家長心聲;即便是心理學家父母用盡所有心理學知識來關懷及教養孩子,仍然避不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的情緒與行為脫序,經常也需要立正站好,聽他人告訴你要怎麼教養孩子,但知識、信念與堅持,就像陽光、空氣和水,讓教養種子得以發芽茁壯。
我習慣在衡鑑室中為小伙伴們準備一些簡單的玩具,包括小汽車、玩偶、貼紙、積木、畫筆等等,不僅僅是為了讓他們打發無聊的等待時光,更愛偷偷觀察他們的反應:是否充滿好奇,還是呆望著玩具;是否會放棄打不開的玩具,還是主動求助;是否也正關注著大人們的一舉一動。孩子的遊戲像是一扇透明的窗戶,讓我窺視孩子的內心,當被孩子邀請遊戲,才是獲得入門的鑰匙。若有足夠時間讓我們思考與探索,有足夠的空間讓孩子成長與摸索,我相信仍有機會讓這些教養疑惑邁向豁然開朗的境地,讓教養信念開花結果。
我嘗試將許多家庭的互動故事進行分析及整理,結合多年來的兒童臨床經驗,催生出書中的各個單元,提供實用的教養技巧及創意親子遊戲,期待為教養者帶來思考及前進的動力,讓親子可在未來共同回憶這段美好的時光。教養的路途有點遙遠,風景並不總是這麼美麗,但路邊偶而出現的小花會讓我們知道,百花綻放的秀麗風光就在路的盡頭。
目次
自序
第一章 教養從步入婚姻前開始── 原生家庭對日後教養的影響
性格——認識自己
原生家庭——教養的遺傳
戀愛進行式——承諾這件事
步入婚姻前——停、看、聽
結婚這檔事——誰說了算
第二章 從懷孕就開始的教養故事── 準媽咪的心情和另一伴侶都是教養重要關鍵
懷孕考量——身心及其他方面的準備
孕期——母親情緒的影響
初為人母——集多元角色於一身
父親的角色——強有力的神隊友
第三章 父母最想知道的教養困惑── 如何在不同場景做最合適的親子互動與教育
■環境場景:客廳裡
教養故事(永遠做不完的事)/模擬小劇場/家長還想問
教養小遊戲:尋找彩虹國度
■環境場景:小孩房
教養故事(不存在的朋友)/模擬小劇場/家長還想問
教養小遊戲:捉鬼大師
■環境場景:公園裡
教養故事(他不借我玩具槍)/模擬小劇場/家長還想問
教養小遊戲:發生什麼事?
■環境場景:餐廳裡
教養故事(無所不用的彈跳椅)/模擬小劇場/家長還想問
教養小遊戲:可以不可以
■環境場景:大賣場
教養故事(地板動作大師)/模擬小劇場/家長還想問
教養小遊戲:冒險旅行去
■環境場景:捷運上
教養故事(捷運上的紅椅子)/模擬小劇場/家長還想問
教養小遊戲:口是心非
■環境場景:阿嬤家
教養故事(老人與孩子)/模擬小劇場/家長還想問
教養小遊戲:隨便亂想
■環境場景:學校裡
教養故事(我沒有朋友)/模擬小劇場/家長還想問
教養小遊戲:不能說的秘密
■環境場景:醫院裡
教養故事(隨時隨地暴怒一下)/模擬小劇場/家長還想問
教養小遊戲:東摸摸西摸摸
第四章 最實用的教養技巧:幫助孩子的正向行為與情緒調節──
父母在教養上可以善用的工具與方法
家庭代幣制度
我好冷靜區
書摘/試閱
教養故事:
永遠做不完的事星期一晚間六點十五分,廚房裡傳來鏗鏗鏘鏘的炒菜聲,客廳的桌上放著吃到一半的布丁,一旁有半開的鉛筆盒及國語習作本,沙發椅上歪斜的躺著慵懶的書包,餐盒從書包洞口滑落在一旁,房內四處散落各種積木、車子及不知名玩具部件,場景好不熱鬧。電視上正播放機械戰甲大戰,各種光線交替出現,一個孩子右手拿著湯匙、左手拿著鉛筆,正站在電視機前,眼睛裡反射出五彩光束。一瞬間,電視畫面消失了,孩子疑惑的四處張望了一下,赫然發現身旁站著怒氣沖沖的媽媽:「你到底要我說幾百次?」媽媽不等孩子回過神,連珠炮似的說著:「我說吃完點心馬上寫作業,結果你作業沒寫完就跑來看電視!還有,回家第一件事情就是把便當拿出來洗,你看你把客廳搞得那麼亂,叫你趕快收一收,也都不理,到底在忙什麼?現在趕快做一做!」轉身便又回到廚房去,留下一臉茫然的孩子。
★教養重點:
˙為什麼講過幾百次的事都記不住?
˙為什麼一件事沒做完,又跑去做別的事?
˙為什麼孩子沒耐心/沒在聽/心不在焉?
模擬小劇場--為什麼講過幾百次的事都記不住?
1 觀察孩子不專心的原因
(冷靜媽望著凌亂不堪的客廳,及正黏在電視機前面靈魂出竅的孩子,等到了廣告時間,靜靜地走了過去,拍了拍孩子的肩,並先把電視關起來一下。)
(介入要點:當孩子正在專注某件事情,建議找到空檔介入,較能相對不費力喚起其注意力,強制的中斷其注意力,通常會引起負面情緒,可能無法將接下來要交代的事情聽進去。)
(冷靜媽)你眼睛看我,仔細聽我說,等一下演廣告的時候,電視就關起來,然後把便當盒拿來給我。
(介入要點:確定孩子的注意力在要交代的事情上,清楚說出指令。)
(隨興孩點點頭,心不在焉地回答)好。
(冷靜媽)我剛剛說什麼,你再說一次給我聽。
(隨興孩)拿便當盒給妳。
(冷靜媽)什麼時候呢?
(隨興孩)看完電視。
(冷靜媽)什麼時候看完電視?
(隨興孩)演完。
(冷靜媽)是再看一下,演廣告的時候
(隨興孩)好。
(介入要點:確定孩子接受到的指令。)
冷靜媽重新將電視打開,轉身回到廚房繼續煮晚餐。
2. 一次交代一個指令,確實完成後,再交代下一個。
冷靜媽仔細聽著電視上的聲音,接著聽到了熟悉的廣告臺詞,持續觀察孩子是否有動靜。過了一會,孩子帶著便當盒叮叮咚咚的跑進廚房。
(介入要點:下達指令後,要仔細監督是否完成。)
(冷靜媽)很好,你有記得把便當拿過來,現在去把電視關起來。
(隨興孩試探地說)不能看了嗎?
(冷靜媽)我們剛剛有說好了,演廣告的時候電視關起來。
(介入要點:孩子可能會想要討價還價,要堅持約定事項。)
(隨興孩失望地說)好~啦。
(冷靜媽)電視關起來以後,把作業和鉛筆盒收進書包,然後再過來找我。
小孩悻悻然地走去客廳關電視,媽媽等了一下子,覺察孩子沒有收東西的動靜,走到客廳發現書包放在桌上,孩子拿著湯匙正要吃剩下一半的布丁。
(冷靜媽走到孩子的身邊)我剛剛是說書包收好以後來找我,不是坐下來吃點心。
(介入要點:必要時要提醒及督促,養成孩子確實執行指令的習慣。)
(隨興孩)可是我布丁還沒吃完。
(冷靜媽)我知道你還沒吃完,只好吃完飯再吃了,現在把布丁和湯匙拿到廚房。
(冷靜媽看著孩子從廚房回來以後)現在把書包放到你的房間裡,出來後將客廳的玩具都收進玩具箱裡。
(隨興孩)收完以後我可以繼續看卡通嗎?
(冷靜媽)我們之前的約定是寫完功課才可以看卡通,你功課完成了沒有?
(介入要點:重申行為約定內容。)
(隨興孩)還差一點點。
(冷靜媽)那就沒辦法繼續看,因為功課沒有寫完。
(介入要點:執行行為約定內容。)
(隨興孩)那我收完以後要幹嘛?
(冷靜媽)你收完以後來找我,我再告訴你。
(介入要點:避免一次交代過多事項,待孩子可確實執行後,再增加交代的事項。)
3. 針對孩子的分心問題,擬定適用的計畫。
晚餐過後,冷靜媽與隨興孩子討論如何幫孩子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
(冷靜媽)我發現你有很多事情都做得不錯,例如:你吃完飯會把碗收到洗碗槽、會把曬好的衣服拿到房間放好。
(介入要點:和孩子討論行為約定前,先說「好行為」,再談「需要進步的行為」,避免讓每次談話都落入「又要講我哪裡不好」的感覺,增加孩子願意進行討論的動機。)
(隨興孩高興的表示)我都有記得對不對。
(冷靜媽)這些你都記得很好,可是有些事情沒記好就很可惜,例如:便當盒忘記洗或作業忘記寫,隔天到學校就會很麻煩。
(隨興孩)我有時候會記得啊!
(冷靜媽)我們來想一些方法,讓你一直都會記得,如果每天都有完成該做的事情,我們就累積點數換獎勵。
(隨興孩)好啊,那我要換小汽車。
(冷靜媽)那我們來討論要用幾點才可以換到。
(介入要點:利用「家庭代幣制度」(第四章會詳細介紹)增加孩子的改變動機。)
媽媽發現孩子聽話總是左耳進,右耳出,且缺乏組織性,決定使用圖表輔助,讓孩子學習如何逐步完成事項。媽媽與孩子共同製作了一張「回家任務攻略」,媽媽負責寫文字,孩子畫上插圖,貼在客廳的牆上。
※回家任務攻略
第一關 → 便當盒拿到洗碗槽 →1點(點心一份)
第二關 → 完成回家作業 →1點
第三關 → 收拾玩具 →1點(看電視or玩玩具30分鐘)
(隨興孩)我現在把玩具收進房間,有一點嗎?
(冷靜媽)可以啊,馬上獲得一點。
(介入要點:立即實作,讓孩子對於點數系統獲得正向經驗及成就感。)
家長還想問
˙為什麼一件事沒做完,又跑去做別的事?
許多家長都經歷過忙碌了一天,或是在週末想要好好休息一下的時候,看到孩子把家裡搞得一團亂或是該做的事都沒有做,煩躁及無奈的心情油然而至,平時該教該管也沒少,為什麼孩子就是學不會「自律」,什麼事情都要反覆講個好幾遍,做事總是虎頭蛇尾;但若有一天孩子把你交代的每一個細節都完美處理,帶來的可能不是驚喜而是驚嚇,反而還會讓你懷疑「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要讓孩子學會自律,注意細節,需要循序漸進的改變,除了要適應天生的氣質表現,還要將自律與組織性內化,不妨從以下方向思考:
1. 了解孩子天生的氣質
有些孩子天生對事物的堅持度低,對任何事情都三分鐘熱度,還沒培養出興趣就可能轉向其他的活動;有些孩子的注意力容易分散,只要外界有其他的刺激出現,就容易停下手邊的活動,轉向其他的活動。對於堅持度低的孩子,建議可從其可能感興趣的活動下手,鼓勵孩子再堅持一下,或不斷找出活動中的樂趣及陪伴面對難關,在興趣中培養成就感及增加堅持度。對於注意力容易分散的孩子,則要盡量降低孩子活動時的外界刺激,例如:寫作業在單純的空間及空無一物的桌面進行、玩具採用以物換物的策略,將玩完的玩具收好後才能換下一個玩具。
2. 評估孩子理解的能力
對一些孩子來說,圖像能力可能優於語文能力,或一次記住三件事情對他們來說很困難,也可能是天生的組織能力較差。當我們發現孩子一直無法順利執行一系列的任務,不妨從一次交代一個任務開始練習,也可用圖表輔助,再慢慢增加任務數,增強孩子的組織能力。
˙為什麼孩子沒耐心/沒在聽/心不在焉?
讓我們來思考一下,生活中我們是不是也有沒耐心、沒在聽或是心不在焉的時候,通常是在哪一種情境下呢?可能是事情太多、心中有煩惱、或太專注在某種活動上。要處理孩子的問題,最重要的一個部分就是了解原因,再來才是對症下藥。當孩子腦中想的是被打斷的事、等一下想做的事、還有很多好玩卻還沒做的事,對於你現在要交代的「正經事」,聽到腦中都會自動轉譯成「@#$%^&*(」,隨便應答個「好」,就可以快點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反正還會說很多次,到時候再說。」就容易變成孩子做事拖拖拉拉的局面。要讓我們的「指令」變得有效率,建議掌握以下原則:
1. 下指令的時機,增加孩子對指令的「吸收度」。
若孩子處在焦慮狀態,建議要先處理其情緒,待其緩和後再下指令。若孩子專注在有興趣的活動中,建議避免打斷其活動,可找休息或轉換活動的空檔介入,否則容易陷入「叫破喉嚨也不會有人回你」的窘境。
2. 監督執行狀況,增加孩子對指令的「重視度」。
當確定孩子已經接收到指令之後,要讓孩子知道我們是「來真的」,而不是演習模擬而已。為了建立孩子「重視」指令的習慣,在一開始確實監督每一個執行細節,可降低孩子習慣「不做也不會怎樣」或「逃避責任」的行為。當孩子學會確實執行指令,且在完成任務後獲得家長正面肯定,可以讓孩子感覺「我有能力完成這麼麻煩的事」,有助於增加自我效能感。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