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大型集團企業研究2021年版
商品資訊
系列名:工商企業
ISBN13:9789860670516
替代書名:Business groups in Taiwan
出版社:中華徵信所
作者:中華徵信所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2021/11/29
裝訂/頁數:精裝/1258頁
規格:30cm*23cm*6.2cm (高/寬/厚)
商品簡介
完整剖析台灣100大集團及超過8,700家分子企業經營實力!
100大集團:詳列資產總額、營收淨額、經營績效、稅後純益、營收成長率、大陸投資排名...等十多項排名表現,以及近五年全球投資趨勢圖、大陸、亞洲、北美、歐洲、東協地區投資經營趨勢圖。
集團核心人物分析、核心公司主要股東控制力比較,經營行業變動,經營績效分析,五年變動趨勢為國內唯一深入研究台灣大型集團經營狀況的專業書籍。
個別集團介紹:核心人物、集團概況及全球佈局、業績總表及近三年各項指標排名、集團結構圖、集團家族表、近五年指標排名、經營績效趨勢圖、各行業分子企業財務狀況總表。
完整介紹台灣大型集團企業結構圖、家族關聯圖、核心人物資料及經營團隊的專業書。
特別新增近五年100大集團亞洲、歐洲、美洲地區投資經營趨勢圖。
作者簡介
序
出版弁言
歷經COVID-19在台最嚴重的疫情後,很高興第38版的「台灣地區大型集團企業研究」能夠準時出版!
在這次堪稱百年來人類所遭遇最嚴苛的疫情,橫掃全球長逹一年十個月,歷經前所未有的恐怖生活,全球進入閉關模式,人與人僅能透過網路溝通、工作、購物,出門口罩、酒精不離身,還要擔心走上「陰屍路」。過往好萊塢電影中的情節在現實生活中發生,所有人都融入未經彩排的Live情節,實體零接觸成為現實中最安全的模式。
原本以為全球受創的經濟會因為封鎖邊境、觀光客不得入境、餐廳不得內用、航空、觀光、餐飲、娛樂休閑產業倒地、原物料大跌一厥不起,卻沒想到2020年全球股市在疫情中一路走高,台股指數竟也突破30年來12682點的魔咒,2020年第4季台灣經濟成長率高達5.2%,創下2011年以來單季最高的經濟成長率。實體零接觸模式發展出的「疫情經濟」,加速了各種遠距科技應用(包括遠距辦公,遠距會議及社交、遠距教學、遠距醫療、網路外食),整個世界正在數位化中重新翻轉。原本全球供應鏈所擔心的供應鏈斷鏈問題,搶貨帶動的工業高庫存行情,間接成為催化經濟反彈的動力!
2020年全球經濟在第三季開始加溫,第四季呈現大逆轉。台灣防疫成功,更受惠於全球供應鏈轉單台灣,締造3,452億美元的出口金額歷史新高,經濟成長率也推升到3.11%,在全球名列前茅,成為「疫情經濟」下的最大贏家。
反映到台灣百大集團,也繳出令人驚喜的「疫情經濟」成績單,尤其百大集團在疫情籠罩下,稅後純益總額首度突破新台幣2兆元大關,創下2兆176億元的歷史新高,並較2019年大幅成長24.19%,同步純益率、資產報酬率、淨值報酬率都大幅拉升,虧損集團數快速下降到個位數。
百大集團這一波意外的「疫情經濟」狂潮,我只想簡單和大家分享兩點。
第一點是百大集團的逆勢長紅,真正的關鍵並不完全在於防疫,而是在於百大集團面對疫情生產調度反應快速,並且加快轉型速度,形成全球供應鏈的中堅夥伴地位。
而這部份我歸功於百大集團近三年的資產成長帶來的效應。
2020年百大集團資產總額達119兆8,616億元,連續第六年創下歷史新高,資產成長率也由2018年的5.57%上升到2019年的6.36%,再接著上升至2020年的8.42%,也為連續兩年成長,顯示百大集團自2019年因應美中貿易戰的「去中化」、供應鏈重新洗牌,重啟新一波的投資潮。2020年雖然遇到百年難見的疫情,不過在電動車、AI人工智慧、遠距相關設備、製造業智慧化以及5G正開始普及化,以及迎接數位經濟,相關供應鏈從上游到下游開始深化技術、擴充產能,半導體業更是自疫情開始就一路旺,不只是晶片價格漲不停,被動元件、印刷電路板也啟動漲價潮,都是推動新一波投資潮的動力。
進一步觀察最近十年以來百大集團資產總額成長的軌跡,過去十年百大集團的資產總額連續十年成長,且2014年、2017年百大資產總額成長率曾分別達到11.61%及11.45%以,當年也都是稅後純益總額成長的高峰,而隔年的2015年及2018年資產成長率分別下降到5.43%、5.57%,當年的稅後純益總額成長則分別為0.60% 及-0.66%,顯示這兩波資產總額的成長週期分別是三年及四年,且資產總額的成長幅度和稅後純益的成長呈現正相關的趨勢。基於上述資產總額成長的軌跡,若由2018年資產總額成長率由5.57%的低點起算,連續兩年資產總額成長率回升6.36%、到8.42%,預估這一波資產成長率的高峰可望出現在2021年或2022年,百大集團獲利的高峰也可望出現這兩個時間點。
第二點是我要點出百大集團的新特質,其實就是「創新與轉型」。
我們可以從百大集團近三年的研發費用總額成長為佐證。2018年百大集團的總體研發費用為5,308.31億元,2019年成長7.9%至5,727.86億元,2020年研發費用再成長9.57%來到6,275.74億元,百大集團研發費用比則由1.76%、1.90%成長至2.09%,足以印證持續擴增研發費用的確是產業升級、創新、轉型的關鍵因素,並且創新與轉型的成效恰巧因著疫情爆發而提前發酵。百大集團想要維持在疫情中的優勢,關鍵在於轉型工程必須持續,將創新元素整合並落實到產業發展,以加深全球供應鏈的黏著度。
我們也提醒,新冠疫情趨緩,但其對世界所帶來的改變已不可能回頭。特別是全球在2021年開始瘋「元宇宙」概念,面對這一個虛實整合的發展,台灣絕對不能缺席。如何持續以資產總額的成長,帶動未來新一波「元宇宙」的商機值得思考。
在這個大前提之下,我們建議台灣應該要做兩個超前部署。
第一是全力培養一個台灣的獨角獸企業。以政府資源結合百大集團資源,以群體方式為台灣打造全新獨角獸企業。
第二是在「元宇宙」沒有真正成形時,大型科技集團應該積極找尋及併購美歐日在「元宇宙」概念中具備核心技術的新興公司,並引進到台灣上市,使之成為台灣控制公司,其智財權屬於台灣所擁有。
中華徵信所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總經理 郭曉薇
謹識 2021年11月
目次
出版弁言 3
總論 8
編輯說明 15
各項指標計算公式及說明 18
100 大集團企業分析篇 19
一百大集團資產總額排名 20
一百大集團營收淨額排名 20
一百大集團淨值排名 21
一百大集團稅後純益排名 21
一百大集團營收成長率排名 22
一百大集團純益率排名 22
一百大集團淨值報酬率排名 23
一百大集團資產報酬率排名 23
一百大集團自有資金比率排名 24
一百大集團資產總額成長率排名 24
一百大集團資產週轉率排名 25
一百大股東權益週轉率排名 25
一百大集團資本週轉率排名 26
2019年集團企業之變遷 27
集團企業核心人物及主要股東控制力分析 29
集團企業經營行業變動分析 38
集團企業經營績效概述 40
綜合排名篇 53
第1 名至100 名集團企業排名 54
集團企業大陸( 含港澳) 營收排名 58
產業分類集團企業排名 60
100 大集團企業多角化程度排名 63
個體分析篇 65
力晶 1077
力麗 1151
三商企業 393
上海商銀 355
大立光電 969
大同 1019
大成不銹鋼 1085
大聯大控股 869
中信 99
中美矽晶 1071
中租控股 625
中華開發 257
中華電信 703
中鼎工程 1219
中鋼 543
中纖 451
元大金控 313
六和 1059
文曄科技 1051
日月光 473
王道銀行 635
可成科技 863
台泥 727
台肥 1197
台塑 267
台新金控 347
台達電子 809
台聚 1189
台積電 305
台灣玻璃 1011
正崴 1121
正隆 1101
正新國際 989
永豐餘 323
玉山金控 299
仰德 1111
兆豐金控 243
光寶 943
合庫金控 237
宏泰 791
宏碁 897
京城 757
和泰汽車 831
和碩 489
奇美 981
旺宏電子 1253
明基友達 557
東元電機 1033
欣陸投控 1093
金仁寶 605
長春 799
長榮 427
威京總部 957
威盛電子 1163
英業達 879
健鼎科技 1213
國巨 851
國產實業 1235
國票金控 825
第一金控 251
統一 501
富邦 65
富采投控 1227
華立 1203
華南金控 293
華航 843
華通電腦 1247
華新麗華 681
華碩 745
陽明海運 887
陽信銀行 585
微星科技 1177
新光 217
瑞昱半導體 1183
群光藍天 929
群益金融 975
群創光電 763
義聯 911
萬海士紙 995
裕隆 641
彰銀 341
榮成紙業 1143
臺南紡織 1135
臺灣土地銀行 287
臺灣企銀 387
臺灣金控 109
臺灣證交所 1005
遠東 363
遠雄國際 441
廣達電腦 533
潤泰 115
緯創資通 713
興富發 921
霖園 87
聯邦 459
聯發科技 671
聯華神通 403
聯華電子 591
鴻海科技 127
寶成國際 771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