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三民出版.新書搶先報|最速、最優惠的新鮮貨報給你知!
毛姆文學課:最會說故事的人,如何閱讀、創作與洞悉人性
滿額折

毛姆文學課:最會說故事的人,如何閱讀、創作與洞悉人性

商品資訊

定價
:NT$ 360 元
優惠價
90324
庫存:2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9 點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毛姆是對我影響最大的現代作家。」──喬治‧歐威爾
「他小說中的情節令人清醒、驚異,對時機的把握完美無缺。」──雷蒙‧錢德勒
「生活才是正事,走入這個世界,才能獲取寶貴的經驗,寫出有價值的內容。」──毛姆

毛姆以《月亮與六便士》、《人性的枷鎖》、《剃刀邊緣》等著作而聞名,作品中飽含獨特的構思以及對人性的深刻洞察。雖然他自稱為「最優秀的二流作家」,文風率直而不華麗,然而其作品不斷受到當代的名作家所推崇,村上春樹的《第一人稱單數》即是向毛姆的同名作品致敬。
身為當代最富有的英國作家之一,毛姆一再強調,有深度的文學作品與商業價值並不矛盾。而觀眾與讀者是一部戲劇或文學作品不可或缺的要素。除此之外,他還提出了三大寫作原則:清晰、簡潔與悅耳,以寫出有生命、有活力而踏實的作品。
透過這本書,毛姆講述自己一生的創作心法與藝術觀點。例如:

「勤奮閱讀,記下打動你的措辭,羅列不尋常或漂亮的字眼,以備將來之用。」
「挑選現實生活中的人,按照他們性格所揭示的樣貌,把他們放置在或悲劇或喜劇的情境當中。」
「對一般人來說,幻想是用來逃避現實,對作家來說,則是用來理解現實。」
「不要想寫出完美的作品。摒棄掉浮華的詞藻,盡量用直白、不矯飾的方式寫作。」
「作家就像演員一樣,可以創造不同的角色、展現各種情感。」
「讀者是作家的面試官,也是他想愚弄的對象。」
「寫小說跟創作戲劇一樣,要全力引導觀眾的興趣,讓他們關心主角的遭遇。」
「觀眾的感情、想法、笑聲,都是作品的一部分。」
「戲劇與小說都是訴諸於感情,如果能同時讓評論家和雜貨店的店員看得忘我,就是一部偉大的作品。」

除了寫作與閱讀之外,毛姆也在書中談到他的人生哲學,以及為何會踏上職業作家之路。他強調,創作是一項技藝,就像做手工藝跟修車一樣;因此,寫作不是為了裝優雅、比別人高尚,而是在於訓練自己的觀察力與創造力。他希望,讀者能從自己的生活中找到靈感與深刻的體悟,進而用筆去創造自己獨特的人生歷程。

經典推薦
馮品佳∕陽明交通大學外國語言學系 終身講座教授
鄧鴻樹∕臺東大學英美語文學系 副教授
劉開鈴∕實踐大學高雄校區應用英語學系 退休教授

 

作者簡介

威廉.薩默塞特.毛姆(William Somerset Maugham,1874-1965)
英國小說家、劇作家,被譽為「故事聖手」。生於巴黎,性格孤僻、敏感。十八歲在倫敦學醫,後棄醫從文。二十三歲時發表部小說《蘭貝斯的麗莎》,從此走上文學創作的道路。四十二歲出版《人性的枷鎖》,四十六歲時出版《月亮與六便士》,享譽全球。
毛姆人生經歷奇特,做過助產士、間諜、演員以及救護車司機,也因此成為一位優雅、老到、冷漠的人性觀察者,每一個人都能在他的故事中看到自己。毛姆的作品屢次被改編成電影,獲得文學及商業上的成就。九十一歲時,逝於法國。


孫戈
大學主修華語文教學,畢業後投身出版多年,爬梳文字。現在外商謀生活。與書為伴,與狗為伴。

目次


序言 毛姆叔叔 毛尖
導讀 看《毛姆文學課》的一種角度 孫戈


【閱讀與寫作】
初衷
取材標準
繁與簡
寫作的目標
論清晰
論簡潔
論悅耳
今日的寫作
我什麼都讀
有限的天賦
幻想
論文化
書癡
如何看待批評
年輕作家

【舞臺風景】
劇院風情
舞臺之上
我開始寫戲劇
贏得觀眾
喜劇作家
好的劇作家
現代觀眾
如何傳遞觀念並避免說教
瞭解你的觀眾
寫一齣真實可信的戲
導演是一門藝術
我不會感激觀眾
劇本的侷限
成功之蔽
藝術家的回報
形式的奧妙

【職業作家】
與小說結緣
小說試驗場
做一個富有的作家
餓死的風險
走上職業作家之路
創作《人性的枷鎖》
如何從生活中提取原型
論技巧
論情節
建設性批評
藝術家的多重人格
人各有職

【人性觀察與哲學筆記】
人生的模式
人與文
人之多面
善與惡
與哲學結緣
構建你的哲學
信仰的自由
好的哲學是適合你的那個
身體與思維
論罪惡
上帝是否存在
檢驗你的信仰
我該如何存在
決定論
年輕與衰老
論死亡
論真理
論美
論善
 
【生活雜談】
名流
小人物
「我」
我的家族一直從事法律工作
父母往事
遲來的英文課
成為醫生
病房中的人性
旅行的意義
學點外語
精神自由
當你厭倦了生活
從歐洲到南海
病房中的領悟
旅行的收穫

附錄:毛姆生平年表

 

書摘/試閱


【初衷】

在本書中,我將嘗試理清自己的想法,尤其是生命歷程中所感興趣的事物。這一些結論,就像沉船殘骸在海面上翻滾一樣,在我腦海中漂浮。只要以某種順序將它們排列妥當,就更能清楚地看清其本來的面目,從而找出當中的連貫意義。長久以來我就想著,應該這樣嘗試看看。每次開始一段長達數月的旅程前,我都下決心要付諸實行。時機看來很理想,但在旅行過程中,腦海中充滿了許多印象:看到那麼多奇事,結識了如此多激發我想像的人,根本就沒有時間去回顧人生。每一瞬間的經歷都是那麼生動,我沒有餘裕調整自己的心緒去審視過往。
我討厭以自己的身分來表達個人的想法,這便是我無法下筆的另一個原因。我以主觀的視角寫了很多,但都是以一個小說家的身分來創作,因此在某種意義上,我將自己視為故事中的一個角色。長久以來,我習慣用自己所塑造的人物來發言,這令我感到自在。理清自己的念頭比較難,但決定小說人物的想法比較簡單。後者對我來說始終是種樂趣,而前者則是古差事,能拖則拖的。
可是現在我不能再拖了。年輕時,眼前的歲月那麼漫長,所以很難意識到,總有一天那些日子會成為過往。到了中年,對生活只抱持一般的期望,也還是很容易找到拖延的藉口,許多事情該做卻不想動手。最後,同齡的親友們相繼離世,該是面對自己死亡的時候了。人終有一死,不管你是蘇格拉底還是芸芸眾生。我們都知道這一點,卻只當成思想上的前提。
直到有一天我們才發現,終點已經不再遙遠。許多事物來來去去、人生歷程不斷前進。偶爾瞥一眼《泰晤士報》的訃告欄,就會意識到,六十多歲已經是不大健康的年紀了。在寫這本書之前,我一直以為自己快歸西了,因此最好馬上動筆。待到寫成,我就能平靜地面對未來,因為我已經給一生的工作添上了圓滿的結尾。我不能再安慰自己說,還沒有準備好要動筆。否則,這麼重要的事情我還下不了決心,將來會再重啟的可能性也不大。
令人高興的是,在意識各層面漂浮了許久的想法,現在終於能收集起來。一旦寫成,就等於和它們做了了斷,大腦可以騰出地方盛裝其他事物了。希望這不會是我寫的最後一本書。人不會在立下遺囑後馬上死去,只是以防萬一而已。妥善安排好各種事務,就不用憂心將來如何度過餘生。寫完這本書時,我就會知道自己立身於何處。到那時,我就可以用餘下的歲月找些有趣的事情來做。

【取材標準】

不可避免地,我會提到很多之前就已經說過的事,所以才將書名取為「總結」。法官在審理一樁案子的時候,最後會總結擺在陪審團面前的事實,並對律師陳述發表評論。他不負責提供證據。我已經將自己的全部生活寫入書中,很多我要說的話,自然也能在書裡找到。在我的興趣範圍中,很少有過去從未觸碰過的話題。我現在所能做到的,就是將自己的感受和意見合成一幅連貫的圖畫。在書中各處,我還會更加詳盡地闡述一些觀念,之前由於小說和戲劇體裁的限制,那些觀念我都只是點到為止。
本書一定是以自我為中心,寫的都是對我很重要、關於個人的主題。我會談談它們如何影響我的人生,但不會提及我的所作所為。我無意赤裸裸地袒露心跡,也會有所保留,希望跟讀者保持友善的距離。在某些事情上,我情願保留自己的隱私。沒有誰願意講出自我的真實全貌。世人不會講出全部的事實來展露自我,這不僅僅是出於虛榮心,還跟興趣有關。他們有時對自己失望、也會意外地發現自己能做出驚人之舉,所以他們會過分強調某些雞毛蒜皮的小事。
盧梭在《懺悔錄》中所敘述的一些事情,深深震撼了讀者的心靈。透過其坦率的文筆,他美化了自己的價值觀,讓一些日常瑣事變得很有意義;事實上,這些事情都符合道德(至少沒犯法)。盧梭也省略了其他更普通的事件,它們根本不值得被記錄下來。這種人不留意自己的善行,卻深受往昔的過錯折磨。他們不斷書寫個人的心路歷程,卻略去自己的可取之處,只表現軟弱、無原則以及墮落的那一面。

【繁與簡】

就這樣,我不得不當自己的老師。我回頭去讀年輕時寫的那些故事,是著發現自己有何種天生的資質。它們是我的「庫存作品」,我也會考慮繼續發展下去。過去那傲慢的派頭,已為歲月所原諒;而浮躁則為天生的缺陷。我現在的說話方式,僅僅是為了表達自我。我天生就擁有清晰的思路,還掌握了寫出輕鬆對話的訣竅。
當時著名的英國劇作家亨利‧亞瑟‧瓊斯(Henry Arthur Jones)看了我的第一部小說後,便對一個朋友說,照這樣發展下去,我會成為當代最成功的劇作家。我猜他看到了率直以及描寫場景的技巧,後者傳達出劇場感。我的語言能力普通、詞彙有限、文法不固定、短語也用得很老套。但寫作於我像呼吸,是一種本能,我並沒有停下來考慮自己寫得好不好。數年後我才領悟到,寫作是一門精巧的藝術,要磨練過才能掌握。有時我很難將自己的意思訴諸筆端,才因此發現這一點。
對話我寫得很流暢,但要敘述劇情時,各種困惑就會冒出來,令我感到很糾結。只要有兩三句話寫得不順,我就會掙扎好幾個小時。我決定教自己寫作,不幸的是沒人幫我。我犯了很多錯誤。我之後會提到一位迷人的大學教師,若有人能像那樣指點我,我可能就會省下大量的時間。他應該能指出,我的天賦適用在哪個領域,而我必須朝著那個方向發展。畢竟,努力做自己沒有天賦的事情,只是白費力氣。
但那時人們推崇華麗的散文風格。不少作家會用綴滿珠玉的短語、帶著異國情調的生硬句子,去追求結構的豐美。但我認為,理想的文章須似一匹錦緞,織進了足夠的金線,才厚重得足以自立。
許多聰明又有熱情的年輕人喜歡讀英國作家沃爾特‧佩特(Walter Pater)的作品,但用常識看就知道,那些玩意兒貧血。在那些精巧、優美的句子背後,我感受到疲憊又蒼白的臉孔。我年輕、健壯又精力充沛,想要的是新鮮的空氣、行動力和暴力。而在那些沉悶的房間裡,呼吸僵死、空氣混濁,不輕聲細氣地講話就不合禮節,我一秒鐘都待不住。
但我沒有聽從內心的指引,而是說服自己,那種氣氛才有文明的高度。因此,對於叫嚷咒罵、裝瘋賣傻、狎妓買醉的世間俗人,我根本就不屑一顧。我讀《意圖》(Intentions)和《格雷的畫像》,沉醉在綴滿《莎樂美》書頁裡的那些繽紛又罕見的妙語。我為自己詞彙的貧乏感到震驚,於是帶著紙筆去大英博物館,記下奇珍異寶的名字、古舊琺瑯上的拜占庭色彩、織物的觸感,然後精心構想一些句子,把這些都放進去。幸運的是,我並沒找到什麼機會使用,它們還躺在舊筆記本中,留給想寫廢話的人。
那時人們普遍認為,欽定本《聖經》是英語世界裡最偉大的散文集。於是我勤奮閱讀,特別是《雅歌》。我記下打動我的措辭,羅列不尋常或漂亮的字眼,以備將來之用。我還研究了英國牧師傑瑞米‧泰勒(Jeremy Taylor)的作品《死得崇高》(Holy Living and Holy Dying)。為了汲取他的風格,我成段地抄錄,然後憑記憶默寫出來。
我努力模仿。首先,我以西班牙的安達盧西亞為主題,寫了一本小書名叫《聖母之地》。最近,我還重讀了其中幾個章節。今天我對當地的了解比那時多得多,對於當初所寫的內容,我也改變了想法。這本書在美國一直小有銷量,或許值得重新修訂。但很快我就發現困難重重。這本書像是陌生人寫的,我完全認不出來,內容真是無聊,沒讀兩下我分心了。
問題在於那些文句,當初只是為了練習寫作風格,所以寫下一些令人玩索,充滿暗示以及細緻精巧的詞句,既不寫實,也不自然。它散發出一種暖房植物和週日晚餐的氣息。在倫敦貝斯沃特那一帶的大房子裡,餐廳外的溫室都會散發這種做作的氣氛。我在那本書用了大量優美、感傷的形容詞和字眼。它讓人想到的,不是織有豐富黃金圖案的義大利織錦,而是由彩繪玻璃專家伯恩─瓊斯(Edward Burne-Jones)設計、莫里斯(William Morris)交付生產的窗簾布料。

【論清晰】

有些作家老是要求讀者去努力理解書中的涵義,對此我從來沒有太多的耐心。看看那些偉大的哲學著作,你就會明白,用清晰的方式表達精微的思想,其實並不難。有些人認為,哲學家休謨的思想很難理解,那是因為他們沒接受過哲學訓練,所以掌握不住那些概念。但只要受過基本教育,一般人都能理解平常語句的確切含義。但很少人的文筆像哲學家柏克萊那樣優雅細緻。
晦澀的作品有兩種,一種乃是源於疏忽,另一種則是有意為之。作家應該不避煩勞,試圖寫得清楚又明白。但今日哲學家、科學家甚至文學評論家的作品都很晦澀難懂。這著實奇怪。照理來說,畢生研究經典文學的人,對於文字的優美會有足夠的敏感度,至少也要明晰。然而在他們的作品中,盡是那種難懂的句子,你必須讀上兩遍才能參透。你經常只能用猜的,因為作者顯然沒有說清楚想要表達的意思。
另一個起因是,連作者本人都不太確定自己想傳達的意思。也許是不夠聰明或是懶得思考,所以他的想法混亂且沒有成形,腦中只有模糊的印象,自然就無法用精準的方式表達出來。這多半要歸咎於,很多作家在寫作前沒有想法,而是下筆後才開始動腦,讓筆桿帶著自己的念頭走。作家必須時常提防這種危險和弊端,因為形諸筆端而寫下的文字,的確帶有某種魔力。
某個觀念一旦訴諸文字,就會有實質的意義,當事人也因此不再講究它有多精確。雖然不是刻意為之,但這類型的作家也會寫出許多模糊的字句。他們沒有想清楚,還以為自己的觀念比表面上看來的還重要。「那些思想太過深奧,難以清楚表達出來,所以不是人人都能讀懂」,這些都是奉承話。他們自然不會認為,問題出在自己頭腦不好以及缺乏精確的表達能力。
這就是文字的魔力。人們很容易安慰自己,一遇到不太明白的詞語,就會以為它所包含的意思,遠多於他所領會到的。慢慢地,人們就會養成習慣,把自己的模糊印象當成確切的想法。正因如此,傻瓜也總能從中發現奧祕而深藏的道理。
有一種作家會故意寫下晦澀的文字,就是那些自以為高尚、唯我獨尊又裝模作樣的人。他們用神祕的文字包裝自己的想法,這樣凡夫俗子就無法侵犯他們的「聖地」。這些作家的靈魂彷彿是祕密花園,唯有克服危險的障礙、成為被撿選之人才能看透。但時間會證明,他們不過是庸俗且短視的作家,想法既空洞又膚淺,只能寫出毫無意義的繁詞冗句,最後也沒人想要去讀。這也就是許多法國作家的命運,因為他們把超現實派詩人阿波里奈爾(Guillaume Apollinaire)當成楷模。
對於那些看上去很深奧的作品,終究會有人以尖銳的角度看破它們,發現在那些扭曲的文字背後,只是一些非常普通的觀念。法國詩人馬拉美的作品在今天看來已經不難理解了。讀者也發現,他的思想缺乏獨創性,雖然語句都很優美,但題材都是那個時代的老調。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324
庫存:2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