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2025新年快樂!買書領券省荷包
交易心態原理:換掉你的賠錢腦,下單前必懂的投資心理學(全新修訂版)
滿額折

交易心態原理:換掉你的賠錢腦,下單前必懂的投資心理學(全新修訂版)

商品資訊

定價
:NT$ 500 元
優惠價
90450
絕版無法訂購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換標的,不如換大腦!
咖啡因、酒精,甚至天氣變化,都會影響你的投資決定
本書引領你在不可測的市場裡穩定做出正確決策

※整合財務學、心理學、大腦神經科學等跨領域學科,全面分析先天不當財務決策
※作者結合精神科醫師專業與操盤手經驗,點出投資人的心魔與常犯的交易毛病
※每章列舉學習重點與目標,幫助投資人有效率地提升投資技巧
※諾貝爾經濟獎得主喬治‧阿克洛夫、《華爾街狂人》作者大衛.林韋伯、《信任因子》作者保羅.扎克一致推薦


同樣的時間點進場,為什麼他賺我賠?
跟著大盤還是不賺錢,難道指數化投資不靈了?
迷信明牌、追高殺低、抱著爛股不放手,大家犯過哪些相似的錯誤?
這些經驗讓你更恐慌,還是真的做好心理準備面對下一個決策?

成為投資人,心態第一、策略第二、技術第三,需要自信,更需要自制。作者理察.彼得森是市場心理顧問公司創辦人,同時也是精神科醫師與專業操盤手,他藉由行為財務學、心理學及大腦神經科學的研究佐證,詳盡說明多數投資人的不理性投資行為:諸如過份自信、從眾心理、把股市當賭場、拗單陷入小賺大賠陷阱……等等。本書將帶領你克服決策偏差,改善投資技巧,並反過來利用眾人的不當行為,獲得卓越報酬。

透過本書,投資人可以獲得――
 發現特定的潛意識偏誤
 知道思考與分析何時可以(與何時無法)改善投資流程
 加強察覺情緒
 改善決策流程

不管你是具備投資概念的投資人,甚至是投資組合經理人、創投業者、分析師,或是剛入場的小白,正在極力避免自己被「割韭菜」,都應該讀這本書,是什麼導致你的不安?不安與恐慌是否會帶來負面影響?下一次的投資選擇,你又該具備什麼樣的心態?

 本書的功能是協助你揪出個人心理缺失、減少犯錯:
投資要取得優異績效的第一步是「學習」。你必須知道自己在市場做什麼?你的策略是什麼?為什麼比較好?你如何管理波動性?
第二步是「自我評估」,找出你的優缺點,盤點你的資源。如何防範心理的致命缺陷?如何取得社交支持與商業人脈?你有安全措施、應變計畫嗎?進行全面自我評估很難,因為每個人都會受到自欺與偏誤的影響。
書中列舉許多豐富精采的實務案例,協助你找出深藏在潛意識中的偏差,了解大腦的思考何時對投資流程有益,何時無益,改善EQ,著重決策流程,而非結果。想在投資界出類拔萃,就必須學會自我管理,針對自己的心理缺陷,規範出適合自己的紀律原則,以《交易心態原理》一書為指南,你很快就會發現,熟悉市場局勢與掌握大腦運作狀態,可以有效提高投資整體獲利。

 本書結構――從學習到修練,量身打造交易心態原則:
PART1|為何大腦不懂交易?――大腦運作的基本原理,以及大腦不適合現代金融市場動態的原因。
PART2|情緒如何影響績效?――投資如何受到情感及化學作用的影響,以及高績效投資人有哪些特質。
PART3|交易當下的心理機制――最常見的投資思維陷阱,以及評估投資機會與風險時的錯誤概念。
PART4|透過心態修練,成為市場贏家――如何管理投資思維,以及投資人進行策略規劃時的心理建議。

作者簡介

理察.彼得森(Richard L. Peterson)
市場心理顧問公司的創辦人與執行合夥人,《行為財務學期刊》的副編輯,精神科醫師,也是職業操盤手。曾研發「金錢與投資人格測試」等五套心理測試產品,如今正在開發管理投資組合的市場分析軟體與創新的投資策略。
他很清楚潛意識中的偏差對投資決策造成的負面影響。他在《交易心態原理》詳盡說明了多數投資人犯的「先天性」錯誤,並分享克服這些障礙與改善投資決策技巧的簡單方法。他在德州大學取得醫學學位,在舊金山灣區完成精神醫學訓練,並在史丹佛大學修習神經經濟學的研究所課程。
著作散見於諸多出版品中,包括《心理與金融市場期刊》及《風險管理:現代觀點》。另著有《市場心理學》(MarketPsych)、《交易情緒》(Trading on Sentiment)。

名人/編輯推薦

各・界・好・評・推・薦

喬治‧阿克洛夫(George Akerlof)
/2001年諾貝爾經濟獎得主
理察.彼得森以他在矽谷擔任精神科醫師的臨床經驗,運用行為財務學的知識,說明成功投資人必備的情感特質。本書不僅引人入勝,也可能是你讀過最有經濟效益的一本書。

卡洛.坎奈爾(Carlo Cannell)
/坎奈爾資本公司董事
彼得森的見解獨特,發人深省,鞭闢入理。從皮膚電流反應談到《星艦奇航記》裡瓦肯人的感性淨化,《交易心態原理》一書完全抓到重點。本書匯集優秀投資人的特質,解析績優投資世界裡常見的神祕異常現象,就只差沒引述巴頓將軍的名言而已:「如果大家都想得一樣,就表示有人不用大腦。」

保羅.扎克(Paul J. Zak)博士
/《信任因子》作者、神經經濟學研究中心主任
理察.彼得森掌握了解金融市場與大眾投資行為的重要方法,本書是專業與散戶投資人必讀的佳作。

大衛.林韋伯(David Leinweber)
/《華爾街狂人》(Nerds on Wall Street)作者
如果你有大腦又有錢,又對兩者之間的相互作用感到好奇,就該看這本書。

赫許‧薛佛林(Hersh Shefrinr)
/聖塔克萊拉大學財務教授,《公司行為財務》作者
閱讀這本精采好書時,讀者可以學到很多行為財務學與神經科學的知識。了解大腦的運作,就知道如何影響心理流程,進而改善決策。讀完本書,讀者就有辦法理解未來精采可期的局勢。

前言 想戰勝市場,先搞定交易心態

這本書不是為你寫的,至少不是為理性思考的你所寫的,理性的你可能會因為前面那句話而感到不滿。這本書是為心煩意亂、無所適從的你而寫的,那種感覺源自大腦深層,大多來自潛意識。我必須透過你──身為讀者的你──才能探究這些感覺。
不過弔詭的是,如果思考就能讓大家成為優秀的投資人,就不會有市場泡沫與恐慌、貧窮、上癮或犯罪貪婪等問題了。然而這些問題的確存在,因為理性大腦從十萬年前開始進化,但感性大腦卻是最原始的天賦能力(這是人類和寵物類似的地方),這兩部分的大腦不一定能相互配合。在瞬息萬變的金融市場中,如何管理這兩部分的大腦正是本書主題。
在金融業裡,投資決策大多是依循理性流程,但是到了關鍵時刻,流程往往會脫序。不管你是投資散戶、投資組合經理人、財務顧問、交易員、分析師、還是投資委員會成員,左右市場的心理因素都很可能對你造成強大的影響。本書要為投資人解開兩個問題:哪些「不理性」的深層力量會影響我們的投資行為?如何更有效管理這些力量?

▍ 了解市場與大腦原理

好投資需要有基本的財務知識,那是理所當然的。不過,投資要神準,則需要學會自我管理的技巧。紙上談兵還不夠,你必須同時了解市場局勢與腦內布局才行。
本書是為了具備投資概念的投資人(投資散戶、投資組合經理人、創投業者、銀行人士)、財務分析師(證券研究、基本面與技術面分析師)、以及交易員所寫的。讀者將學會找出財務決策中的潛意識錯誤(偏誤),了解心理偏誤的大腦淵源,在這些偏誤出現時能一眼辨別,並學會改善投資判斷的技巧。
不過,知道自己何時可能犯錯,並不表示你就能加以阻止。有效管理偏誤的方法有兩種:自身經驗及研讀他人案例。到市場上累積經驗,成本太過高昂;於是為了幫讀者研讀他人的經歷,本書蒐集了受偏誤影響的投資人案例、克服這類錯誤的投資人經驗、優秀投資人的決策技巧,並教大家如何營造有利決策的投資環境。
本書關於投資偏誤的研究,大多取自行為財務學的學術領域。行為財務學的研究人員率先展開研究,找到許多系統性的投資偏誤。多數偏誤源自大腦深層,所以會在不知不覺中影響我們的投資決策。當我們整合來自神經科學、行為財務學、從業人員的證據時,根本議題與補救之道就清楚顯現了。

▍ 本書架構

本書多數章節都是以小故事開場,有的是悲劇,有的令人振奮,有的則非比尋常。這些故事之所以收錄於此,是因為它們帶來的啟示發人深省。我從接觸過的人物與聽過的案例中歸納出故事裡的主角,如有雷同,純屬巧合。
在每一章中,讀者將學習:(1)找出特定的潛意識偏誤;(2)知道思考與分析何時可以(與何時無法)改善投資流程;(3)加強察覺情緒;(4)改善決策流程。不過有一點需要事先聲明:理論大多強調偏誤是源自神經,卻很少人證實大腦與投資行為之間有直接關聯。不過,本書會盡可能精確簡化概念與關係,讓內容與從業人員切身相關。我將在序章中以長期資本管理公司(LTCM)的投資錯誤、牛頓和馬克・吐溫等例子來說明一些最基本、最普遍的投資偏誤。第1章將解釋投資人在激烈的市場中找尋機會時所面臨的挑戰。文中主張,獲利的最佳來源是了解其他投資人的想法。第2章則說明大腦的基本結構,並概要檢視實驗所用的研究工具。第3章說明信念與預期如何塑造個人經驗。第4章會討論神經化學,包括改變神經化學的平衡與影響實務決策的常見藥物與物質。
PART2說明多種情緒如何影響判斷。第5章證明直覺對投資決策的重要價值。第6章說明恐懼、興奮、憤怒、難過等外顯情緒如何影響人的財務判斷。第7章探討大腦淵源,以及貪念與興奮所造成的病態投資效果。第8章檢視過分自信的危險與連番成功而衍生的傲慢。第9章說明不安與恐懼如何影響投資決策。第10章專門探討壓力與心力交瘁。第11章說明影響某些當沖客與不肖營業員的病態賭博症狀。第12章探討有利卓越投資的人格特質。
PART3是檢視認知(思考與觀感)偏誤,雖然這些偏誤會受情緒影響,但研究的焦點主要放在根本的心理機制。第13章簡要說明現代決策理論,並舉例說明結果、機率與含糊如何影響選擇。第14章探討決策框架如何影響判斷。第15章解釋造成「太晚認賠殺出」的損失趨避現象,散戶與專業投資人都有這種情況。第16章討論時間觀感(例如時間折算)如何衍生投資偏誤。第17章說明社會影響的過程與一窩蜂現象,以及這些現象如何影響投資決策與投資委員會。第18章解釋圖表分析與探勘資料時所產生的觀感陷阱。第19章討論影響投資人的注意力與記憶偏誤。第20章從性別與年齡等不同的生理觀點來探討投資風險承擔的差異,另外也檢視東西方投資人(非常有限)的文化差異。
PART4提供管理偏誤的技巧。第21章歸納本書的主要結論,教大家減少偏誤的自學技巧。第22章提供更深入管理投資情緒的方法。第23章教讀者如何把「行為財務學」觀點納入投資策略中,把握市價中的集體偏差。

目次

前言 想戰勝市場,先搞定交易心態
序章 打造有利決策的投資環境


PART1 為何大腦不懂交易?

第1章 在市場中找到優勢
1.1|分析師思維與優勢
1.2|增進預期能力
1.3|集體智慧
1.4|氣象異常與其他動物本能
1.5|理性與感性

第2章 大腦運作原理
2.1|愛荷華賭局實驗
2.2|大腦的結構與功能
2.3|大腦受損的投資人
2.4|研究大腦的方法
2.5|神經科學概要

第3章 預期、信念與意義
3.1|情緒與觀感
3.2|預期與比較機制
3.3|違實比較
3.4|信念與期待:安慰劑效應
3.5|解讀新聞
3.6|自欺
3.7|情感防衛機制與動機性推理

第4章 大腦運作下的神經化學
4.1|各種神經傳遞物質
4.2|(投資)心理異常的化學作用
4.3|投資績效的神經化學
4.4|血清素與市場泡沫
4.5|玩樂用藥與酒精

PART2 情緒如何影響績效?

第5章 聆聽直覺的力量
5.1|分析與直覺
5.2|這項投資「感覺」對嗎?
5.3|直覺告訴你什麼?
5.4|使直覺更敏銳
5.5|處理複雜資訊:情感啟發
5.6|潛意識情感
5.7|喚醒無意識

第6章 受情緒蒙蔽的判斷
6.1|情緒偏誤
6.2|正面情緒 vs. 負面情緒
6.3|把後悔當成自我應驗預言
6.4|悲傷使人承擔過量風險
6.5|恐懼與憤怒
6.6|預測偏誤
6.7|情緒管理

第7章 狂熱與貪婪
7.1|券商煽動非理性繁榮
7.2|股市狂潮解析
7.3|貪婪是好事?
7.4|投資人如何決定風險承擔程度
7.5|對好交易感到興奮
7.6|改善偏誤的決策
7.7|市場中的貪念

第8章 自負與傲慢
8.1|傲慢的心理
8.2|自負使人變笨
8.3|獲利改變想法
8.4|好的自信
8.5|解決方法

第9章 焦慮、恐懼與緊張
9.1|股價驚驚漲
9.2|先天遺傳vs.後天教養
9.3|難以擺脫經驗框架
9.4|排除恐懼
9.5|投資啟示
9.6|天災、風險認知與機會

第10章 壓力不只催人老
10.1|花錢消災
10.2|哪裡出錯?大腦還是獎勵?
10.3|壓力與趨勢認知
10.4|壓力的神經化學
10.5|壓力的生理作用
10.6|管理投資壓力

第11章 你在交易?還是賭博?
11.1|知道何時退場
11.2|賭徒的大腦
11.3|減少賭博

第12章 卓越投資者的人格特質
12.1|五大人格特質
12.2|個性基因
12.3|投資性格
12.4|其他人格研究
12.5|靈活的心智


PART3 交易當下的心理機制

第13章 做出決策
13.1|期望值與預期效用
13.2|頭彩陷阱
13.3|機率誤判
13.4|逼真、想像與渴望
13.5|市場上的不確定性
13.6|高估的機率
13.7|信以為真
13.8|最後通牒遊戲
13.9|信任荷爾蒙
13.10|你相信哪種市場?

第14章 因「框架」誤判市場
14.1|錯置效果
14.2|揪出問題
14.3|被框架誤導的決定
14.4|不願認賠殺出:「孤注一擲」
14.5|順其自然

第15章 學習認賠殺出
15.1|損失趨避是本能
15.2|股票溢酬迷思
15.3|隱含的賣權
15.4|克服損失趨避
15.5|拿莊家的錢下注
15.6|教宗的啟示
15.7|索羅斯、都鐸與克瑞莫都說賣

第16章 自制力
16.1|把手拿開糖果罐
16.2|為什麼大腦很難延遲享樂?
16.3|在交易廳裡大賺一票
16.4|加強自制力
16.5|在市場恐慌時貪婪

第17章 避免陷入集體迷思
17.1|群聚現象
17.2|跟著大家行動比較安全
17.3|權威影響你的決定
17.4|人要金裝
17.5|合作的神經科學
17.6|分析師濫用權威
17.7|共同基金與群聚現象
17.8|反向操作
17.9|投資行為建議

第18章 圖表分析與資料研究
18.1|市場一直在變,但人性不變
18.2|資料探勘與自欺
18.3|從雜訊中找出型態
18.4|圖表解盤中的趨勢與回復均值偏誤
18.5|過於依賴圖表
18.6|賭徒謬誤
18.7|非理性繁榮……說得太早
18.8|東吳賭局實驗
18.9|盈餘報表的型態
18.10|隨機陷阱

第19章 注意力與記憶
19.1|決定資訊優先順序
19.2|代表性報酬
19.3|美好回憶
19.4|克服後見之明偏誤
19.5|注意力渙散
19.6|只要取對名字
19.7|中國盛業網路控股公司
19.8|不可只看表面

第20章 性別、年齡與文化
20.1|感性記憶
20.2|離婚者的理財規劃
20.3|男性自負
20.4|年齡
20.5|西雅圖成人發展縱貫研究
20.6|東西方文化差異
20.7|中國投資人的偏誤


PART4 透過心態修練,成為市場贏家

第21章 情緒管理
21.1|把心思放在決策過程
21.2|情感防衛
21.3|追求幸福
21.4|神經可塑性
21.5|化學穩定因子
21.6|自律
21.7|撰寫決策日誌

第22章 改善投資技巧
22.1|認知行為治療與壓力管理
22.2|瑜珈、正念冥想與生活型態
22.3|簡單紓壓
22.4|從失利中振作
22.5|交易教練
22.6|效法他人
22.7|培養愉悅感受
22.8|神經回饋
22.9|以「學習」為目標

第23章 與玩家對玩
23.1|獲得風險溢酬
23.2|風險溢酬與期望
23.3|價值vs.魅力
23.4|動力、規模與最適組合
23.5|聽謠言買,見事實賣
23.6|套利限制
23.7|行為財務基金的績效
23.8|行為投資商品
23.9|結語

書摘/試閱

第1章 在市場中找到優勢

―本章你可以學到這些―
☑ 理解績效不好的主因是心理因素
☑ 想獲得優勢,先學習分析師的思考方式
☑ 探討集體智慧對股價的正確性
☑ 解釋氣象可能影響投資人的交易行為

1.2 |增進預期能力
分析師的預測比其他人準,是因為他們比較會預期可能的股價動態。儒斯・富勒(Russ Fuller)是加州聖馬刁富勒與泰勒資產管理公司(Fuller and Thaler Asset Management)的投資組合經理人。富勒曾寫過:「比市場更好的預期是所有α(注:α與β是兩個衡量基金績效的重要指標,α表示與市場無關的基金報酬,β測量的是基金績效與市場的相關性。)的根本。」α是投資組合經理人高出標竿的績效值。標竿通常是指和基金買進的股票具有類似規模、成長或價值特質的股票指數。
投資人該如何增進預期能力以提升α?富勒認為,投資人可以培養以下三種優勢中的一種。第一,取得更多關於公司基本面或市場私有資訊。比較好的私有資訊通常是透過更好的研究流程取得,例如深入檢視公司的成長潛力、獲利品質、產品可行性或管理團隊等。
富勒認為,第二種增進預期能力的方法是改善資料的處理。根據計量與電腦化的資訊處理,投資人可能在基本面與財務資料中找出數學上的預測關係。此外,有些內行的分析師可以察覺企業資料中的預測關係。
第三種增進預期能力的方式是了解投資人的行為偏誤。行為偏誤是由兩種人造成的:(1)沒追求財富最大化的投資人;(2)犯系統性心理錯誤的投資人。想找出行為偏誤對股價的影響,需要對心理學有深入的了解,但獲利可能很大。富勒與泰勒的投資組合從成立開始,α就有平均近4%的水準,因此吸引許多公司跟著模仿推出「行為財務學」基金。
⋯⋯⋯⋯⋯⋯⋯⋯
第3章 預期、信念與意義

―本章你可以學到這些―
☑ 「預期性」情緒與「反應性」情緒對交易的影響
☑ 說明情緒強度差異的成因
☑ 分析比較心態使投資績效下滑的原因
☑ 破除消息面的迷思
☑ 探討大腦為了減少負面情緒,使投資人過度樂觀

3.4 | 信念與期待:安慰劑效應
有時候成功往目標邁進的預期會產生自我應驗預言(self-fulfilling prophecy);相信自己有能力達成目標,會啟動我們內部的資源,支持目標的達成。這種成功信念會激發支持性的神經化學物質,提高身心的耐力。安慰劑效應(placebo effect)就是信念、欲望與期待可以讓人改變生存狀態的例子。醫生為病人開藥時,代表病人可以復原的信念,這也強化了病人想要康復的動機。
康乃迪克大學的艾文・克希教授(Irving Kirsch)分析19種抗鬱劑的臨床試驗,研究結論是:用藥效力有75%是源自於康復的預期,而不是腦內化學物質的調整。克希表示:「關鍵因素在於我們認為自己會變成怎樣,不需要靠藥物就能看到很大的轉變。」在新藥研究中,有35%到75%的病人服用無效的糖果藥丸也能產生效果。幾世紀以來,西藥大多是安慰劑的效用。
在市場中,投資人的預期也會迅速反映在價格上。投資的祕訣主要是看投資人了解自己的預期、市場的預期以及經濟基本面的能力。市場的預期和基本面脫軌時,未來更有可能出現和預期有關的情緒震撼。例如,高本益比的網路股飆漲遠超過合理的成長預期時,顯然預期與實際的差距就會開始縮小,因為這些股票無法讓投資人持續抱持不切實際的目標。
股票的本益比通常是反應投資人對成長的預期。諷刺的是,低本益比股票(預期成長低)的長期表現往往優於高本益比股票,這就是價值投資的一大宗旨(參見第23章)。價值投資策略之所以效果好,是因為投資人預期低比較可能產生正面的驚喜,所以對低本益比的股票會產生更多的正面感情。高本益比股票往往讓人失望,因為「好消息」已經反映在價格裡了。

3.5 | 解讀新聞
每天股市收盤後,記者會請交易員解盤,說明當天市場變化的背後原因。他們的解釋通常具體而合理,以最近事件的因果關係來解釋股市行情。例如,1987年10月19日以後,全球股市崩盤,BBC把市場暴跌歸因於理性的新聞性恐慌:「大家日益擔心利率上漲與美元貶值,導致交易量減少。美國轟炸境外油井以報復伊朗攻擊的消息導致行情更加惡化。」
其實BBC的邏輯有誤,因為它把恐慌全部歸結到最近的價格變動與全球事件上。新聞與價格變動的確會影響投資人的情緒,這類事件會對投資人的感覺產生正面的反饋效果,但是大家驚慌的程度並不是反映稍微負面的消息,投資人早就已經等著在10月那天驚慌了。
BBC發表那篇報導後,編輯事後坦承:「事件之後,關於市場崩盤的原因,大家持續爭論了好幾年,但經濟學家一直無法提出引起黑色星期一的單一因素。」如今回顧往事,大家已經捨棄新聞導致崩盤的說法,還給不確定性一個公道。
BBC為什麼想以單一因素解釋驚慌?或許是因為觀眾對不確定性及失去掌控感到不安。當你聽到投資人驚慌時,你會馬上想知道他們為什麼驚慌。「因為他們害怕」並不是令人滿意的解釋,「因為他們過分自信」也不夠有說
服力,「因為利率上漲」剛好可以符合當時的心態。市場評論隨便推論的缺點,就是直接把投資人的情緒(例如恐懼與貪婪)歸因於最近的新聞事件,但是壞消息不一定會引起恐懼或改變市場。為什麼有些新聞會引起恐懼,但幾個月後的類似新聞卻毫無反應?投資人如何解讀新聞與事件,是看他們對未來的情緒看法而定。樂觀的投資人把價格暴跌視為進場搶便宜的機會,悲觀的人則把它看成全球金融體系崩盤的證據。
有趣的是,有時候非常負面的新聞也無法撼動樂觀的市場,非常正面的新聞也無法挽救空頭市場。在這些時候,投資人集體受到情感防衛機制的左右。情感防衛機制是指投資人發現新聞和他們堅信的想法矛盾時,刻意扭曲詮釋新聞的自欺形式。

⋯⋯⋯⋯⋯⋯⋯⋯
第22章 改善投資技巧

―本章你可以學到這些―
☑ 減少過度的風險觀感、壓力與不安的技巧
☑ 讓自己停止負面思考,並撰寫壓力日誌
☑ 簡單改變生活型態與舒壓建議
☑ 當自己的交易教練,學會從失利中重新振作的認知技巧

22.9|以「學習」為目標
史丹佛大學的心理學家凱洛・德沃克(Carol Dweck)數十年來潛心研究心態對成功的影響。她發現,雖然樂觀心態對成功很重要,但對個人成長與學習感興趣及感到好奇會更有幫助。什麼原因會讓人感到好奇與抱持開放心態?
德沃克檢視固定外部目標與動態內部目標對績效的影響。她用腦電圖追蹤一群學生大腦皮質的電波活動,其中一部分學生主要是以績效為目標(對成就有固定信念),另一部分是以學習為目標。在此之前,德沃克已發現績效導向的學生比較無法從錯誤中學習,在挑戰性高的任務上表現較差。在腦電圖檢測中,他們比較注意負面回饋,記住並從這類回饋中學習的時間較短。德沃克的證據顯示,想達成目標的人(例如財務獲利或高投資報酬)會比注意學習與成長的人得到更糟的結果。
德沃克在東哈林區的生命科學中學(Life Sciences Secondary School)進行一項實驗,該校的學生大多表現不佳。德沃克把國二學生分成兩組,讓每組學生上八堂課,其中一組只上學習技巧課,另一組除了上學習技巧課以外,還上一堂關於智力非先天的講座。第二組看了大腦的投影片,學到大腦受到挑戰時會長出新的神經元。
第二組學生展現的結果相當驚人,他們的習慣與成績都改善了,數學成績不再一直下滑。「對照組與實驗組的唯一差別是兩堂課,全部50分鐘不是用來上數學,而是只教一個概念:大腦是肌肉,多加訓練就會讓你變得更聰明。光是這樣就讓他們的數學成績進步了。」
最佳目標應該是內部,而且是持續進步的。知道自己能改善就可以達到更好的成果,光是著重成就本身則會導致報酬較低。這有一種正面的安慰劑效應。如果一個人知道成功需要時間,也對績效改善抱持希望,只要多鍛鍊心智肌肉,就能獲得更大的成果。大腦最棒的地方在於學習與適應能力,以及面對挑戰時會成長。唯有透過謙遜、勇氣、好奇與努力才能管理潛意識的偏誤,把瘋狂的市場轉變成滾滾金流。

(更多內容,請詳見《交易心態原理》)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450
絕版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