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三民出版.新書搶先報|最速、最優惠的新鮮貨報給你知!
海幻 (限量作者親簽版)
滿額折
海幻 (限量作者親簽版)
海幻 (限量作者親簽版)
海幻 (限量作者親簽版)

海幻 (限量作者親簽版)

商品資訊

定價
:NT$ 360 元
優惠價
90324
限量商品已售完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日本百萬暢銷文學名家
繼《西方魔女之死》、《家守綺譚》後又一代表力作
入圍第二屆法國埃米爾.吉美(Émile Guimet)亞洲文學獎
日本岩波書店創業百年紀念作品

一座被遺忘的島嶼,一部撼動心靈的傑作!
「若說《家守綺譚》是梨木香步的最高傑作,那麼本書堪稱是她另一本最高傑作。」 ────金原瑞人(日本文學評論家、翻譯家)


在熱氣蒸騰的南國小島,
午後會瞬間下起猛烈急敲的傾盆大雨。
打著針線百無聊賴的阿采婆,
說起了「雨天小孩」的傳說,
而聽得到雨天小孩說話的,
只有住在廢墟裡,能傳達逝者口訊的物耳師……

一九三六年,年輕的人文地理學者秋野前往南九州的遲島展開田野調查。這座島嶼豐富的林相猶如凝聚爆發生命力的精緻盆栽,又像是遠古時代幻獸藏身其中的沉默森林。
秋野在當地嚮導的隨行下,聽耆老們說起動人的鄉野傳說與奇人異聞,尋訪記錄島上過去慘遭摧毀、逐漸凋零的歷史遺跡,還不慎闖入懾人心魄的黑暗洞窟探險。
調查途中,他意外發現一幢殖民地風格洋房,並在裡頭遇見一名神祕男子。秋野在男子的引領下逐漸接近島上傳說的真相,與此同時,他彷彿也一腳踏入亡者的世界,記憶深處早已遺忘的愧悔再度湧上心頭
「山茶花、楮木類、鐵釘、灰木……厚皮香、蚊母樹、錐栗……」
沿著物耳師的足跡,走進埋葬於島上的殘酷真相

如薛西弗斯般長年修築石牆的奇人僧侶,他的堡壘是為了捍衛什麼?
即將嫁為人妻的女孩,為何抱著凍死的覺悟爬上雪山?
那幢洋房裡的神祕男子,究竟在海面上看到了什麼幻影?

各界好評──

「決定性的轉折往往不來自於一樁事件,而是看待事件的嶄新目光。梨木香步以實入虛的書寫技藝的深刻性並非刻劃那與一團渾沌相連的人怎麼透過可親近可觸摸的外部跡象將自己陌生而難以逼視的內在暗影辨識出來,而是她察覺草木、地勢、遺跡與人命運相應的生命邏輯,於是她筆下受困之人的困惑引他破除既有的感知與命名框架,獲得一種新的目光來理解生命的錯落和整全。」──吳俞萱

「開始閱讀就停不下來,熱切的想知道島嶼是真的還是幻影?想知道那些如臨現場的風景是真還是假?想知道主角心中的業到底是實還是虛?直到讀畢闔上書本,仍然意猶未盡。」──李拓梓

「你想守護的是什麼,在這短暫又漫長的一生中?
《海幻》故事雖簡單到不可思議,卻讓人如同經歷一趟修練,或者應該說,讓人意識到此刻正在修練的這段獨一無二的人生。梨木香步的每個字有如輕柔的風吹拂人心,同時又擁有能在石頭上留下痕跡的力道。掩卷後,讓人不禁陷入沉思。」──夏夏

「這本小說包含所有我嚮往的意象:島、民俗宗教、溫泉,以及令人耽溺其中的神祕主義。我們跟著主角望向海面的蜃樓,最後才發現到蜃樓,是自己腳下的土地。」──煮雪的人

「梨木香步這部新小說,把她一貫隱忍幽微的書寫風格發揮到極致,她極其樸素以表面上的現實主義講著理應光怪陸離的魔幻故事。」──廖偉棠

「在我們身處的土地上,發現無數個關於『失去』的故事。」──日本《週刊新潮》
「一本在靜謐的世界中撼動你我心靈的傑作。」──日本《朝日新聞》
「梨木香步的最高傑作,獻給熱愛在故事中旅行的讀者。」──京都Laetitia書房
「梨木香步的文字猶如謎之治癒的存在」──日本亞馬遜讀者
「奇異又漫暖的文字最後凝結成了悲傷。」──日本亞馬遜讀者
「讓人如此沉浸在梨木香步的綺想世界中。」──日本Bookmeter讀者

作者簡介

梨木 香步 NASHIKI KAHO
一九五九年生,日本當代重要文學作家之一。
一九九四年發表《西方魔女之死》獲第二十八屆日本兒童文學者協會新人獎、第四十四屆小學館文學獎;已於二○○八年改編成電影。
一九九六年發表《裏庭》,獲第一屆兒童文學奇幻大獎第一名。
二○○四年發表《家守綺譚》獲二○○五年本屋大賞第三名;同年改編成NHK-FM廣播劇。
二○○五年發表《沼地森林》獲Sense of Gender獎、二○○六年第十六回紫式部文學獎。
另有隨筆、繪本等創作,產量多元豐富,兼跨兒童與成人領域,包括《冬蟲夏草》、《村田先生滯土錄》、《植物園的巢穴》、《開心果》、《岸邊的雅比》、《我及我們該如何生存呢》等;散文《渡鳥的足跡》、《愛沙尼亞九日慢行》、《在水邊》、《不可思議的羅盤》等;翻譯《一隻小麻雀》、《野地上的花園》等作品。
被譽為「觀察事物最為上乘的作家」。

名人/編輯推薦

廖偉棠(詩人)
──專文推薦
吳俞萱(詩人)
宋怡慧(作家、丹鳳高中圖書館主任)
李拓梓(國藝會副執行長)
邱常婷(小說家)
夏夏(詩人)
夏曼.藍波安(海洋文學家)
煮雪的人(詩人)
──感動推薦

目次

龍目蓋──影吹 崖石榴/山羊 二樓房
龍目蓋──角小御崎 雀榕/日本海驢 物耳師
龍目蓋──森肩 珊瑚樹/青斑鳳蝶 灘風
龍目蓋──波音──森肩 睡菜/羚羊 鉤家
森肩──耳鳥 芭蕉/菊頭蝙蝠 耳鳥洞窟
耳鳥──沼耳 色木槭/紅角鴞 根小屋
沼耳──呼原 全緣貫眾蕨/橙端粉蝶 良信堡壘
呼原──山懷 濱萱草/秧雞 口權現・奧權現
山懷──尾崎──森肩 烏岡櫟/龍蝦 惠仁岩
五十年後
解說 時間之海上,幻才是真/廖偉棠

書摘/試閱

龍目蓋──影吹 崖石榴/山羊 二樓房
陰曆十三的月亮從西山邊爬了上來。
月亮在幽靜深遠的寶藍色夜空中,照亮了山頭泛出光暈,對比出黑色稜線以下的區塊顯得尤其漆黑。白天猛烈的暑熱如謊言般銷聲匿跡,除了偶而有夜鷺發出恫嚇的淒厲叫聲外,周遭一片靜謐。
夜鷺又淒聲尖叫了,而且是邊飛邊叫。大概是成群結隊朝向夜晚的水邊飛來吧。我跟著租屋處的老爺爺夫婦一起來到湖畔準備洗澡。老爺爺夫婦並沒有要下水,而是要繼續走到湖對岸的溫泉浴池泡澡。該湖雖然名為龍目池,實際上面積卻比所謂的池塘要稍微大一些。我自己也將之鑑定為湖,但仍不敢貿然以湖相稱。畢竟面積大小有點不上不下。
老爺爺動作熟練地拖出收放在岸邊茅屋裡的盆舟。老婆婆在一旁默默地守候著。爬得更高的月光照亮了眼前的景象。盆舟是將杉板直立排成圓形,周遭用竹篾圈好固定,構造和木桶一樣。
湖的對岸湧出溫泉,那一帶到處設有溫泉浴室。老爺爺夫婦常去其中的一間。說是對皮膚病很有效,很多本土有難治皮膚症狀的患者們會專程前來,租一間可避開旁人耳目的專用小屋進行長期療養。
「願意的話,也能坐得下三個人。先生要不要一起來呢?」坐在盆舟裡的老爺爺開口邀約,但我婉拒了。要是在這偏僻深山的湖水當中翻船,只怕三個人都沒得救吧。我自己倒是無所謂,不好連累了他們兩老。因為我很清楚兩個人划那艘船不會有事的。
「既然如此,那這樣子吧,先生跟爺爺一起去泡溫泉好了。」老婆婆也開口相勸,但我還是推辭說「不了,我下水洗澡就好」。我對盆舟的划行還是有些興趣,於是沐浴之餘,一邊在湖邊目送著兩人的離去。
寧靜的向晚時分。
我拿著手巾,將身上的衣物全都褪去,走進湖裡。「那我們走了。」老婆婆笑著告別。老爺爺站著搖櫓。嘩啦嘩啦。平靜水聲激起的波紋越往湖心蕩去也拉得越長,月光照耀其上。遙遠的對岸看得見一兩處燈火。突然間動念想游去對岸,卻又擔心引起不必要的麻煩,於是直立著游泳,茫然地看著他們的身影遠去。老爺爺對於划船早已嫻熟,只見小船漸行漸遠。想來有許多颳風下雨等不適合夜間出船的日子吧,所以洗溫泉的晚上對他們夫婦倆是值得高興的旅程。過了湖心以後,眼睛就追不上兩人的身影了。
我也從湖水上岸,擰乾手巾擦拭身體。

隔日一早,黎明的公雞叫聲喧鬧,最後還跑到我睡覺的房間外高聲啼叫,害得我不得已只好起床。大概是聽到我的動作聲響,老婆婆立刻從廚房探頭出來招呼「先去洗把臉吧。」
走到前院,用水瓢從雨水桶中舀水洗臉。周遭多少還殘留著些許晨靄。
這個小島名為遲島。
在大大小小的日本群島之中算是大的,屬於南方小島之一。緯度幾乎和南九州一致。由於黑潮的支流流經周邊海域,島上低處的植披跟西南諸島沒有兩樣。和本土距離要比西南諸島近得多──站在面對本土的海岸時,只要天氣不太惡劣總是能望見陸地的──往來也比較容易。面積雖大,人口卻沒有增加,主要原因在於附近沒有大都市,而且島上多山不便多人的移居吧。整座島的地形往右傾斜,形狀就像凝視著本土的海馬,背脊是南北連貫的山脈。海馬頭部,剛好在眼睛的位置是湖。正下方到下巴的位置也就是海灣的北邊是這個島上最大的村落,被稱為本村。從本村來到這裡得走險峻的山路(比起島的另一邊,海馬尾巴部分的斷崖絕壁也就不算什麼了)。整個本村是建立在石頭補強過的地基,一層一層往上延伸。從。海面上看,家家戶戶就像是排列在女兒節裝飾層架上的房舍一樣。從本村位置最高的人家還得爬過一個山頭才能到達溫泉區。溫泉區的前方是湖,湖對岸是我現在租屋處所在的「龍目蓋」一帶。來到這裡已是海馬額頭附近。此處明明是在深山裡卻總是飄散著海水氣味。因為不管是山還是海都距離很近。
用海邊現採的海藻煮的味噌湯,吃起來脆口彈牙,咀嚼之間海味滿溢。
「看來今天也會很熱呀」
斑透翅蟬惱人的叫聲早已響個不停。
「就是說嘛。」
老婆婆的名字叫阿采。阿采婆有著一張圓臉,臉上皺紋多到像是隨時可栽種艿芋的泥地一樣。從住家走向海邊的一小片梯田是他們家的,平常種些葉菜、芋類和瓜類等蔬菜。今天早上應該也是走到海邊採摘海藻回來的吧。
老爺爺的名字叫嘉助,像今天一樣晴天總是一大早就到沿岸捕魚。混在年輕漁夫之中,等待與追捕成群的飛魚。
兩人之間生有一女二男,一個接著一個離家前往本土。兩個女兒都已結婚,各有兩個小孩。因為已是暑假,大女兒的兩個小孩照例會來小島玩。兩個都是男孩。
「你們一定很期待吧。」
「話是沒錯,可是也很累人呀。」
阿采婆是從島中央的屋城村嫁過來的,那裏還有許多親戚。平常用走的得花上半天的距離,如果改成搭船從海馬胸口往下巴走去,於本村上岸後走到這裡只需幾個小時。
島上最高山是紫雲山,標高一千二百公尺。位在海馬腹部,南北各有山峰相連。南方是胎藏山,北方有吊峰、谷島嶽、黑森……等八百公尺左右高的連續山峰。因為太古時代的地殼變動僅留下山脈頂端,其他部分應該都沉入海底了吧。島上的平地不多,人們在僅有的平地上建立家園。

「先生,基伊去哪?」
基伊並非人名,是今天的意思。
「我打算去影吹那一帶。」
影吹是位在海馬後腦杓的村落。面對外海,因為擁有島內較大的平地,儘管海路跟本土有些距離,仍發展成島上第二大村。我的目的地不是該村落,而是途中的山巔。我要去觀察那裏受到季節風影響的植披。
我隸屬於文學院地理學系。利用大學暑假期間環島進行實地調查。所謂人文地理學,既要調查遺跡也要研究歷史,還要統計資料和觀察植披,有時還得收集民間傳說。算是一門萬事通的學問。
植披作為植物學者研究論文的正式調查時,是必須每隔一平方公尺就進行一次檢視的繁瑣作業。我並非那方面的專家,只需透過植披得知氣候的大致特性即可,工作相對輕鬆許多。小島整年都受到黑潮支流的沖刷,下方長有蒲葵,隨著高度的不同也可能長有山毛櫸,或是櫸樹和赤櫟的混生林,呈現出無節操可言的植披(其實也不是真的那麼缺乏節操,而是介於較耐低溫的暖溫帶赤櫟林和冷溫帶櫸樹林的過度地帶而已)。
阿采婆提議「要去影吹的話,最好是搭乘老爺爺的小船」。聽到我回答「其實到島上走走也是我的目的之一」時,她不禁露出憐憫的神情嘆了一口氣。大概是已能預測到我即將面臨的辛苦吧。

出了龍目蓋的家門後,先是一小段的上坡路,爬到盡頭後從右手邊的樹林縫隙能看見海水。
然後沿著海岸繼續往前走,途中路面逐漸變得狹窄,長在兩側的金剛藤、蘆葦等逼近小路。斜坡上綠葉叢被陽光照得亮白刺眼的山茶花樹結出了渾圓果實。心想要是像能吃的核桃等豈不妙哉。仔細端詳右手邊的草木,欣賞濱柃木生猛有勁的林相。
不久後一大片的海洋出現眼前。海面風平浪靜,海水和天空的界線因為水氣氤氳不太容易分辨。凝視之際,或許是天氣炎熱的關係意識變得有些恍惚,心思暫飄向遠方。頭頂上方,遠遠傳來老鷹尖銳的叫聲。我停下腳步、脫去草帽,用手巾拭去額頭上的汗水。
周遊國外的船隻行走在海平線附近。
一朵朵的白色積雨雲彷彿菇蕈般湧現。
忽然間一股難以言喻的愁緒襲來,莫非是受到南國過剩的紫外線影響所致?

坐下來喝著水壺裡的水,一邊眺望山的斜面。滿心期待著要是能看見昨天的羚羊就好了。沒錯,昨天有羚羊出現。
就在我訝異野山羊竟比野狗多,結束木村民家的調查踏上回程山路時遇見的。起初以為是離群的山羊,但我錯了。那是一隻羚羊。理應膽小的羚羊竟一動也不動地看著我。可能是因為牠站在崖壁上,被許多由下往上長的楮木和冬青樹叢給遮住大半身影,所以才卸下心防吧。
這一帶應是羚羊棲息地的最南限吧。我之前就已經知道島上有羚羊。如果以標高區分,小島高處有羚羊棲息,低處則常見山羊。山羊是相對晚期才被帶進島上,繁殖力旺盛,從斷崖到平地都能生息,也和住民的分布多有重疊。聽說颳強風的日子會躲進民家盤據椅墊而坐。山羊天性不怕人、臉皮極厚,而且越生越多。逼得羚羊只能一勁兒往高地遷移。
然而昨天的羚羊究竟是為了什麼理由越界來到下方呢?話說從頭,何以島上沒有鹿卻有羚羊呢?考慮到羚羊是日本的原生物種,以此島作為棲息地南限而言,可說是很有意義的現象。畢竟在南九州一帶幾乎已看不到羚羊的蹤跡。
島下方面對大海的民家為了躲避強勁海風,會把房子蓋在石頭圍牆後面,屋簷盡量壓低。海岸旁的向陽山丘,長有醒目的棕櫚樹,許多民家都用棕櫚樹葉覆蓋屋頂。扇形巨葉的尖端枯乾萎縮成串後垂墜在半空中,醞釀出南國特有的風情。當然島上也有民家採用本土常見的葦草屋頂或是將石頭壓在杉板屋頂上。該島的民家造型因地域不同而有顯著差別,不禁讓人聯想到居住其中的人們是否也互有排外情結呢?根據我目前得到的資訊,的確他們的往來並不頻繁;各村落之間不僅用語略異,就連習俗也大不相同。同在一個島上,且平面距離相去不遠,差異如此之大,著實讓人驚訝。不過與其說是排外的敵對關係所致,似乎只是山路險峻交通不便使然。再加上高地與低地的氣候明顯不同,對於感同身受的島民來說,什麼地方該有什麼樣的民宅造型乃是基於相互理解的默契吧。
比方說西南諸島習慣在主屋不遠處另蓋房子做為廚房。此一風俗可以溯自波里尼西亞群島。輾轉流傳到了南九州本土則殘存成兩棟房子連結在一起的形式,即所謂的「雙屋」構造。室內同一戶人家可自由往來,外觀實在沒有必要刻意分成兩戶。明明只需蓋成一棟大宅即可,卻還是堅持讓兩棟各自有屋頂的房屋連在一起。一旦得知源自南方文化的遺風,便不難理解此一不可思議的現象。島上同時可看到兩種形式的民宅存在。

小憩到此為止。
繼續默默上路。上坡路逐漸往內陸走去,旋即進入微暗的森林中。
初來乍到時總覺得這個島就像盆栽。倒不是覺得太過人工化,而是充滿了爆發的生命力。以盆栽相擬,是因為一切景物都很小巧精緻凝縮在一起,不管是樹木、道路還是動物們。充滿濃密的感覺。
山茶花、楮木類、鐵釘樹、灰木……。不久就來到蓊鬱的常綠闊葉林中。一一經過厚皮香、蚊母樹、錐栗……等樹林便豁然開朗,但已看不到海洋。左手邊的山谷裡長有茂密的筆筒樹林,高約七、八公尺。感覺就像是看見遠古時代的森林一般。
之後道路開始蜿蜒曲折、陡坡忽上忽下,明明只是不到五十公尺的直線距離卻彷彿走了十倍的長路。白色的雲斑蝶優雅地舞動翅膀消失在昏暗的樹林中。發出牛叫聲響徹山間的是黑林鴿。儘管精神上十分享受大自然,腳步卻很沉重,汗水濡溼的衣服也重壓在身上,無奈還是得拖著疲憊困頓的身體移動腳步。
長有烏岡櫟的緩坡往內陸方向延伸而去。我邊擦汗邊抬起頭時,看到盡頭遠方,不禁大吃一驚。那裡有一棟洋房。
啞然心想莫非是我看走眼了吧?但眼前就是一棟洋房沒錯。一棟殖民地風格的木造洋房,四周環繞著石牆。如果只看房屋主體,儼然是本土的小康人家。然而周遭蓊鬱茂密的樹林讓我回過神來。
再怎麼想也都覺得在此蓋房子不太可能,究竟這是怎麼一回事呢?難道是靠通往影吹港的狹隘山路運送建材之類的物資嗎?
驚訝之餘,剛好來到岔路口,並選擇了應是通往洋房的小路。
環繞著洋房的凝灰岩石牆雖然不是很高,依然給人拒絕入侵之感。石牆上攀附著深綠色的岩石榴,如果在西方就該是爬滿長春藤的紅磚牆吧。然而在這樣的島上,沒有紅磚只有凝灰岩,不是長春藤而是岩石榴。
洋房是木造的,窗框漆成白色。看得到的只有二樓窗戶,有幾扇開著,窗簾隨風搖曳。感覺屋裡應該有人在才對。門扉緊閉,門鈴嵌在門柱上。猶豫著是否該按門鈴叫人,問題是把人叫出來要幹什麼呢?總不能開口問「住在如此遠離人群的偏僻山中,請問閣下來歷為何」,我可沒有那種把人當狐狸妖怪看待的豪邁膽識。
站在門柱前猶疑再三,還是想不出喚人出來的理由。畢竟自己既非迷路也非遇難,只因對別人家房子感興趣就硬把人叫出來說明,簡直可說是擾人清幽吧。未免太過失禮。
慎重其事地在記事本寫下「岩石榴」三字。
打算回去後再跟老爺爺夫婦問個明白。
從那裏前往影吹只要走下山坡就到了。一路上參觀民宅、畫圖做紀錄,踏上歸途已是月上東山時分。迫不得已留宿在村落的駐在所。就是擔心會有此事發生,早已請公家單位順便知會駐在所一聲:此人來島上從事調查研究,並非可疑人士。

「嗄?洋房嗎?」
要讓阿采婆聽懂「洋房」二字著實花了不少工夫。因為阿采婆一向將那棟房子喚作「二樓房」。
「你說的是森肩的二樓房吧。」
森肩是洋房所在的區域。因為從影吹後山往上爬,那一帶起就是名符其實的「森林」地帶。所以才會有森方、森肩等地名吧。話又說回來,這時我才恍然明白自己不該以為(真是有夠粗心)島上房屋都是平房。那棟房子的主要特色就是蓋成了兩層樓房。
根據阿采婆的說法,「二樓房」是該島出身、移居本土的有錢人家為了休養生息蓋的。原本是用來避暑,幾年前起屋主退休後便改成常住。
既然是常住,就必須準備每日吃食,得有調度食材的來源才行。老婆婆對於我的提問給了以下的答案:除非天候不佳,否則每天都有往返本土城鎮的當地漁夫幫忙採買運送。每天還有來自影吹的婦人前往幫忙處理家政瑣事。
「好像是姓山根吧。」
但不知山根是幫傭老婦的姓氏還是屋主的姓氏,但因有了姓氏也讓洋房的存在多了一份真實感。
「假如先生想跟山根先生聊聊,我可以跟阿捨嬸說一聲。」
看來山根先生是屋主,阿捨嬸是每日通勤的幫傭。
「我們洗溫泉時常常會碰到阿捨的。」
遠從影吹過去嗎?我不禁大吃一驚。如今我也知道村落之間的陸路移動有多麼辛苦。不過聽說阿捨嬸偶爾會搭屋主的船到本村後再前往溫泉。阿采婆說洗溫泉是阿捨嬸唯一的生活樂趣。
「那我就幫先生說一聲囉。」
「那真是太好了。」
「山根先生住在這種地方,每天的日子也悶得慌。能和先生說說話,心情也會輕鬆些吧。」
但願如此。

今年才一開始,研究室的主任教授便過世了。整理研究室之際發現未發表的調查報告。那是教授就學時期獨自做的調查,調查項目中缺少了植披與民宅形式。他只調查了全島的地名、部分的寺廟遺跡等。看來調查還沒有做完。
我利用今年暑假來此小島並非只是基於好意想要完成他未竟的工作,而是翻閱報告之餘逐漸受到該島風情吸引。年號改為昭和(一九二六)之後,再過幾年就將進入第十個年頭。人世多變,總不能讓小島始終停留在當時吧。
這是古代修驗道為了修行而開基的小島,直到明治初年島上還有大型寺院存在。以權現信仰為主的教義,從開基以來歷經數百年,鼎盛時期僧坊將近二十所,甚至一時之間還被譽為西方的高野山。寺院名為紫雲山法興寺。到了江戶末期,形勢大不如前,但仍有七間中古世紀以來的寺院依然健在。海馬尾巴尖端蜷曲的海角地帶幾乎都是該寺院的所有地。
西國島嶼名勝圖繪中留有聳立在萬頃碧波的斷崖絕壁上、散落於蓊鬱茂林中隱隱可見的伽藍、寶塔和紅瓦屋頂的佛寺圖畫。畫中註記著矗立在海角前端,建於江戶時代中期的五輪塔一如燈塔成為海上往來船隻的標的指引。那些遺跡如今已湮沒在叢林中,(根據調查報告指出)時不時於山中各處被突然發現。遺跡除了湮沒於叢林中,也出現在地名裡。我雖然還未去過寺院所在的海馬尾巴一帶,但從出現在調查報告裡的護持谷、權現川、胎藏山、藥師堂等地名不難想見應是重巒疊嶂的荒郊野外。閱讀之際,腦海中自然湧現期待,但願能迎風佇立在那些地名的風景之中。想要身處於經歷過某種決定性過程的靜默光景之中。感覺也許多少能夠領會出人們的汲汲營生和時間的本質吧。
我前年才失去了未婚妻,去年父母又相繼離世。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324
限量 限量商品已售完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