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疑雲16:盛世帝國(大結局)
商品資訊
系列名:現代系列-奇小說(5)
ISBN13:9786267153109
出版社:風雲時代
作者:水的龍翔
出版日:2022/09/07
裝訂/頁數:平裝/320頁
規格:21cm*15cm*1.7cm (高/寬/厚)
重量:490克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三分天下的詭譎局勢讓人眼花撩亂,終於到最後只剩下吳國與華夏國的對決了,兩國原本還努力保持盟友的關係,然而權力之戰已經無法避免。平日裡,兩國的鬥智鬥力不在話下,雖然吳國擁有周瑜、呂蒙、陸遜等人才,然而天意早已註定,天下終將在高飛的手裡統一,華夏國也因此成為日不落的盛世帝國,從此稱霸中原!
※東漢末年黃巾賊肆虐,民不聊生,唐亮意外穿越,化身為小兵高飛,他的亂入,改變了他的人生,也撼動了三國的布局,從此三國鼎立的局面,因為他,呈現了詭譎驚疑的態勢。
※時勢造英雄,在三國這個萬眾矚目的舞臺上,今日的盟友也許正是明日的敵人,各方皆是蠢蠢欲動,未來的三國局勢將會如何發展?誰又能奪得入主中原的門票?在群豪中獨占鰲頭,成為最後的霸主?
※網路最多讀者推薦,百萬點擊最強軍事小說!龍人推薦,必屬好書!
※欲知前情如何,可參考《三國奇變》一起閱讀,了解高飛是如何逆向操作,以遼東作為他的基地,運用自己靈活的生意頭腦,加上現代人擁有的科技知識,打下一片江山,成為燕王的精彩經過。
東方鐵騎橫掃大陸 帝王霸氣所向披靡
三國局勢,波譎雲詭!
三國大戲,群英齊聚!
三國亂世,英雄備出!
三國風雲,締造傳奇!
大江東去,千古風流人物。
故壘西邊,三國周郎赤壁。
亂世出英雄,英雄爭三國!
在時代的浪潮中,誰能奪冠而出?
在多變的局勢中,誰能轉敗為勝?
在如畫的江山中,誰能贏得天下?
在眾多的英雄中,誰能嶄露頭角?
真正的英雄,往往將自己的內心隱藏的非常深,而在政治上,國與國之間的關係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對吳國與華夏國而言更是如此,雖然表面上面國互為盟友,其實私下裡較勁不斷,高飛更是早早就暗中布局,將乾妹歐陽茵櫻許配給周瑜,讓她不時把重要情報傳回華夏,她的秘密,周瑜真的被蒙在鼓裡嗎?
而世人皆以為孫策不問世事,所以將王位傳給弟弟孫權,殊不知孫策竟被囚禁在名為「翰林院」的牢房內,孫策是真的瘋了嗎?他為何要裝瘋賣傻?華夏國與吳國的這場世紀之戰,究竟誰是最後的王者呢?
◎【三國趣聞】:
能和劉備一較高下的人──陳登,字元龍,是徐州名門望族,此人非常有才華,孫權在他的手上幾乎沒有獲勝過。由於陳登和他的父親認為劉備未來一定是個仁德的君主,所以一直跟隨劉備,當時陶謙決定把徐州交給劉備去打理,可是劉備竟然拒絕了陶謙的盛情邀請。陳登苦言相勸,劉備卻堅持己見,甚至說要把這塊地盤讓給袁術,讓陳登感到劉備偽善的一面,轉而改投曹營。
※東漢末年黃巾賊肆虐,民不聊生,唐亮意外穿越,化身為小兵高飛,他的亂入,改變了他的人生,也撼動了三國的布局,從此三國鼎立的局面,因為他,呈現了詭譎驚疑的態勢。
※時勢造英雄,在三國這個萬眾矚目的舞臺上,今日的盟友也許正是明日的敵人,各方皆是蠢蠢欲動,未來的三國局勢將會如何發展?誰又能奪得入主中原的門票?在群豪中獨占鰲頭,成為最後的霸主?
※網路最多讀者推薦,百萬點擊最強軍事小說!龍人推薦,必屬好書!
※欲知前情如何,可參考《三國奇變》一起閱讀,了解高飛是如何逆向操作,以遼東作為他的基地,運用自己靈活的生意頭腦,加上現代人擁有的科技知識,打下一片江山,成為燕王的精彩經過。
東方鐵騎橫掃大陸 帝王霸氣所向披靡
三國局勢,波譎雲詭!
三國大戲,群英齊聚!
三國亂世,英雄備出!
三國風雲,締造傳奇!
大江東去,千古風流人物。
故壘西邊,三國周郎赤壁。
亂世出英雄,英雄爭三國!
在時代的浪潮中,誰能奪冠而出?
在多變的局勢中,誰能轉敗為勝?
在如畫的江山中,誰能贏得天下?
在眾多的英雄中,誰能嶄露頭角?
真正的英雄,往往將自己的內心隱藏的非常深,而在政治上,國與國之間的關係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對吳國與華夏國而言更是如此,雖然表面上面國互為盟友,其實私下裡較勁不斷,高飛更是早早就暗中布局,將乾妹歐陽茵櫻許配給周瑜,讓她不時把重要情報傳回華夏,她的秘密,周瑜真的被蒙在鼓裡嗎?
而世人皆以為孫策不問世事,所以將王位傳給弟弟孫權,殊不知孫策竟被囚禁在名為「翰林院」的牢房內,孫策是真的瘋了嗎?他為何要裝瘋賣傻?華夏國與吳國的這場世紀之戰,究竟誰是最後的王者呢?
◎【三國趣聞】:
能和劉備一較高下的人──陳登,字元龍,是徐州名門望族,此人非常有才華,孫權在他的手上幾乎沒有獲勝過。由於陳登和他的父親認為劉備未來一定是個仁德的君主,所以一直跟隨劉備,當時陶謙決定把徐州交給劉備去打理,可是劉備竟然拒絕了陶謙的盛情邀請。陳登苦言相勸,劉備卻堅持己見,甚至說要把這塊地盤讓給袁術,讓陳登感到劉備偽善的一面,轉而改投曹營。
作者簡介
水的龍翔,華文網路界著名高手,1985年出生在中原大地上,喜愛讀金庸的武俠小說,高中時開始嘗試寫長篇小說,居然一鳴驚人,成為行走在現實邊緣和文字光影中的少年。大學畢業後,用「水的龍翔」為筆名,毅然投入網路寫手的行列,目前仍筆耕不輟,作品多以中國歷史為背景,特別是蜀漢及三國時代,代表作有《三國奇變》、《蜀漢演義》、《晉時歸》、《無量山舊事》等,深受讀者喜愛。
目次
第一章 偷龍轉鳳
第二章 臥薪嚐膽
第三章 不宣而戰
第四章 取勝關鍵
第五章 貴客臨門
第六章 談判條件
第七章 一朵奇葩
第八章 引蛇出洞
第九章 美髯刀王
第十章 盛世帝國
第二章 臥薪嚐膽
第三章 不宣而戰
第四章 取勝關鍵
第五章 貴客臨門
第六章 談判條件
第七章 一朵奇葩
第八章 引蛇出洞
第九章 美髯刀王
第十章 盛世帝國
書摘/試閱
吳都建鄴。
平南侯呂範從洛陽被人原路送回,抵達江都府時,甘寧特地將呂範送過江,然後呂範便從曲阿一路返回建鄴。
可是,他連城都沒有進,而是直接奔赴孫策所在的翰林院。
翰林院的囚牢裡,孫策靜靜地坐在那裡,估算著呂範已經走了十多天了,為什麼還沒有一點消息。
義子孫韶看見孫策滿面愁容的樣子,便主動勸道:「陛下,您儘管放心,平南侯此去必然不會辜負陛下的。」
孫策搖搖頭道:「如今我們與華夏國是此一時彼一時,如果能夠保全東吳的話,我願意做出犧牲。只是,不知道華夏國那邊會不會同意我所提出來的建議。」
正說話間,有人進來報道:「啟稟陛下,平南侯回來了,正在翰林院外。」
「快讓他進來。」孫策站了起來,滿面春風地走出了牢籠。
不多時,平南侯呂範便走了過來,見到孫策蓬頭垢面的樣子,頓時潸然淚下。
三年了,呂範三年來從未見過孫策,自從三年前宋王攝政後,外面都傳言孫策為武器而癡迷,整日在翰林院裡研究新的武器。可是外面的人卻不知道,所謂的翰林院,其實是關押孫策的囚牢。
「陛下……臣……臣對不起陛下啊……」
呂範見到孫策,心情十分的複雜,他們是昔年的好友,呂範又娶了孫堅的外甥女,所以兩個人之間還有姻親關係,跟朱治、吳景都是孫氏的重臣。
孫策扶起呂範,道:「沒什麼好傷心的,我大致已經猜到了,只是沒想到這件事會來得那麼快。」
「陛下,是臣不好……」
於是,呂範便將自己在洛陽的遭遇說給孫策聽。
孫策聽後,冷笑一聲道:「死無對證,他誣陷我的手段實在是高明,這樣一來,他就可以有充分的理由來進攻我吳國了……」
「陛下,臣在回來的路上,注意到一些細微的地方,華夏國的兵力調動十分的頻繁,我猜測,這是華夏國在向我吳國增兵了……」
說著,呂範掏出一份國書,遞給孫策,道:「這是高飛給陛下的國書,請陛下過目。」
孫策接過那封國書,拆開後,便見三個赫然的朱紅大字映入眼簾,竟然是「宣戰書」。
他匆匆流覽一遍,書中所寫,都是華夏國在責備吳國,然後便是勸降的字眼,上面讓孫策無條件投降,投降後,可繼續擔任吳侯,但是吳國的一切都要納入華夏國的管轄範圍,只給孫策一個府作為食邑。
「哈哈哈……我真是太天真了,我就像是一隻羊跪在一頭凶殘的狼面前求牠不要吃我一樣,哈哈哈哈……」
孫策突然哈哈大笑起來,兩年多來一直想不通的問題在看完這封國書後,頓時豁然開朗,徹底想通了。他不會再委曲求全,不會按照孫堅的遺命來做,他會帶著吳國的將士誓死抵抗華夏國的大軍。
孫韶、呂範見孫策突然大笑,都不明所以,但是誰都沒有說話,只是靜靜地等著。
「備馬,讓所有的守軍全部跟我走,回京。」孫策邊走,邊對孫韶道。
孫韶聽了,立刻按照孫策的話去辦。呂範則緊緊地跟在孫策的身後,彷彿從孫策的背影中又看到了昔日的令人聞風喪膽的小霸王。
建鄴城的皇宮裡,收到華夏國宣戰書後,整個大殿上都鼎沸了。
宣戰書是今天早上送來的,書中揚言華夏國將動用百萬雄師進行統一戰爭,如果吳國願意投降,可以考慮文武百官以及孫氏一脈在華夏國為官,並且還會受到重用。
所有文武大臣立刻在這個問題上分成了兩派,以丞相張昭為首的文官大多贊同投降,因為華夏國有百萬雄師在枕戈待旦,對這些人來說,百萬雄師意味著,那是一個龐大的數字,有些人甚至想都沒有想過這個問題。
但是,以為太尉程普為首的武將卻主張死戰到底,並且陳說利害關係,誓死不降。
孫權坐在大殿上,聽到文武兩邊吵得喋喋不休,不可開交,他的頭都大了。
周瑜前次來了一趟,目的就是先打一針預防針。可是面對華夏國百萬雄師的壓力,孫權又有些猶豫了,如果不投降,那麼受苦受難的將士江南百姓,到時候百姓流離失所,經濟上剛剛有些起色的江南便會化為一片廢墟,還有可能對江南造成很大的後果。
「夠了!」
孫權實在聽不下去了,大聲喊了出來,整個人也從大殿上的座椅上站了起來。他的座位就在龍椅的邊上,因為沒有正式登基,所以不能坐,否則就是僭越。
大殿內因為孫權的這聲吶喊,頓時安靜下來,鴉雀無聲。
孫權掃視過文武大臣每一張熟悉的面孔,緩緩地道:「是戰是降,現在還言之過早,待本王寫信問過公瑾之後,再行定奪。」
就在這時,一個急報傳來,報信的人由於太過驚慌,當即在大殿上朗聲道:
「啟稟大王,剛剛接到最新戰報,昨夜華夏軍對潯陽、柴桑兩地發動了突襲,大都督留在那裡的十萬大軍,除了左將軍陳武的兩萬大軍退到湖口外,其餘全軍覆沒,被俘的被俘,陣亡的陣亡……」
孫權聽後,嚇得腿都軟了,癱坐在椅子上,問道:「那周瑜呢?」
「周大都督……周大都督也已經被擒了……」
孫權的心彷彿一下子從天堂跌入了地獄,剛剛找到依靠的他,此時又失去了依靠,這該讓他如何是好?
張昭見孫權一臉的沮喪,急忙道:「大王,連周大都督都被俘虜了,恐怕吳國已經再也無人是華夏國的對手了,華夏國人才濟濟,文臣個個智謀超群,武將個個有萬夫不當之勇,我東吳人才凋零,軍隊還不夠華夏國的一個零頭,這仗實在是沒法打了。而且如果戰端一開,那就是生靈塗炭啊,到時候吳國境內的百姓都將流離失所,臣斗膽懇請大王獻上降書,向華夏國稱臣,如此一來,便可免去戰端,造福百姓啊。」
其他與張昭一樣心思的文臣紛紛附和道:「是啊,丞相大人所憂慮的極是,我等懇請大王獻上降書,造福百姓。」
「懦夫!你們一個個的都是懦夫,虧你們在吳國還享受高官厚祿,拿著吳國的俸祿,卻幫別人當說客。你們這種賣主求榮的行徑,實在是該殺!」韓當氣得差點沒吐出血來,指著張昭的鼻子厲聲說道。
黃蓋對孫權道:「大王,末將不才,願意率軍抵禦華夏軍,就算戰死沙場,末將也在所不辭。」
程普、祖茂齊聲道:「保家衛國,男兒本色,我等願意誓死保衛吳國,雖死無憾。」
凌統、朱桓也道:「大王,我軍尚有餘力,未嘗不可和華夏國一戰,我等願意衝鋒陷陣,雖死猶榮。」
其餘的武將紛紛表態道:「我等皆願誓死保衛吳國,請大王成全。」
未等孫權發話,張昭便譏諷道:「你們這些莽夫,不過是一時衝動而已,連周大都督都不是對手,你們就算去了,也是白白送死。吳國人口本來就少,你們還硬要帶著人去送死,到時候害得人家妻離子散,難道你們這樣就覺得好受嗎?你們以卵擊石,不自量力,這是愚蠢的做法,你們口口聲聲說保家衛國,你們帶著人去送死,把將士們的家都給拆散了,使得國家滿目瘡痍,一片荒蕪,百姓流離失所,這難道就是你們你們想要的結果嗎?只有投降,才是唯一的出路……」
「你個老匹夫給我嘴上狗嘴!」
忽然,一個巨大的聲音從大殿的外面傳了進來,聲音震耳欲聾,響徹整個大殿。
張昭不明所以,以他身居丞相高位,一人之下,萬人之上,誰敢如此罵他,這簡直是對他的一種羞辱。於是乎,張昭隨即喊道:「哪個不要命的竟然敢這樣說老夫?」
「轟!」
一個魁梧健碩的身影出現在大殿的門口,那人手持一桿黃金長槍,頭戴金盔,身披金甲,腰中繫著一條金色絲帶,腳上穿著一雙龍騰戰靴,目光犀利,一派威風凜凜,正是吳國的皇帝孫策。
而那聲巨響,竟是他用長槍的柄端杵在大殿的漢白玉石磚造成的,由於用力過猛,漢白玉石磚碎裂開來,黃金槍筆直的矗立在那裡,傲然不動。
「陛……陛下……」
張昭回過頭,看到在陽光下全身泛著閃閃金光的孫策,驚訝不已,同時腿也開始發抖,顫巍巍的站不穩,他只覺得孫策的目光中帶著極大的殺氣,凌厲的眼神望得他都沒臉抬頭,不敢直視。
終於,張昭「撲通」一聲,雙膝跪在地上,整個人俯首在地,不敢多說一句話,腦門上的汗珠不斷的滾落下來。
孫策的突然出現,讓孫權以及在場的所有文武大臣都感到極為震驚,眾人立即跪在地上,俯首稱臣,齊聲高呼道:「臣等叩見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匡……匡……匡……」
孫策每向前走一步,便發出十分響亮的腳步聲,他身上的盔甲全部是黃金打造的,沉重非常,足有三四十斤,所以每走一步,都要有更大的力氣作為支撐。
當腳步停在張昭的面前時,張昭全身瑟瑟發抖,更不敢抬起頭來,對孫策十分的畏懼。
突然,孫策伸出手抓住張昭後背的衣衫,向上一提,輕而易舉的將張昭給提了起來,舉過頭頂後,他終於看到張昭那張驚恐的臉。
張昭滿臉通紅,被孫策的大手一把抓了起來,急忙說道:「陛下,剛才臣……臣不是有意的,臣不知道是陛下……」
孫策一言不發,眼睛直勾勾地盯著張昭,看得張昭心裡一陣發慌。
良久之後,他終於蠕動了一下嘴脣,道:「老東西,三年前朕瘋掉的時候,可是你主張要將朕關在那個地方的?」
「這……這是太后的意思,與老臣無關啊,老臣只是提了一個建議……」張昭趕忙撇清責任道。
孫策冷笑一聲,然後手掌一鬆,張昭整個人便掉在了地上,在著地的那一剎那,張昭的幾根腿骨都摔斷了,這把老骨頭看來真的在孫策的手中散架了,疼得他哇哇亂叫,卻不敢有半點怨言。
孫策徑直走上皇帝寶座,一屁股坐了下來,然後對群臣說道:「眾位愛卿,都請平身吧!」
眾人紛紛站起,只有張昭在那裡趴著,哀嚎聲不斷。
「老東西,把你的那張臭嘴閉上!」孫策聽張昭在那裡不斷的哀嚎,很是反感,怒斥道。
張昭咬緊牙關,不敢再出聲,大殿內霎時安靜下來。
這時,孫韶帶著一大隊人衝上大殿,盡皆是披甲的武士,手中還帶著兵刃,然後分成兩排,站在文武大臣的後面。文武大臣不知道這是什麼意思,卻不敢多言,因為張昭的下場歷歷在目。
緊接著,蒼梧王孫翊、南海王孫河、平南侯呂範、龍編侯朱治、尚書令顧雍、駙馬都尉陸遜、諫議大夫闞澤從外面一一走進大殿,異口同聲地向孫策跪拜道:「臣等叩見陛下。
「卿等平身。」孫策見到這些人,臉上便去了一絲憂愁。
於是,孫翊、孫河、呂範、朱治、顧雍、陸遜、闞澤等人分文武而立,按照官職大小,各自在隊列中排開。
孫翊、孫河走到孫權身邊,和孫權並肩站著,呂範、朱治則緊挨著他們,顧雍則站在和張昭相隔兩個人的位置,陸遜和闞澤則第二排的的文官之列中。
孫策環視一圈,然後緩緩地道:「剛才你們在大殿上的爭執,朕都聽得一清二楚,投降也好,死戰也罷,都是為了我吳國著想,朕不怪罪你們,但是從今以後,免去烏傷侯張昭的丞相職位,貶為庶民,在朕有生之年,不得再次錄用。」
平南侯呂範從洛陽被人原路送回,抵達江都府時,甘寧特地將呂範送過江,然後呂範便從曲阿一路返回建鄴。
可是,他連城都沒有進,而是直接奔赴孫策所在的翰林院。
翰林院的囚牢裡,孫策靜靜地坐在那裡,估算著呂範已經走了十多天了,為什麼還沒有一點消息。
義子孫韶看見孫策滿面愁容的樣子,便主動勸道:「陛下,您儘管放心,平南侯此去必然不會辜負陛下的。」
孫策搖搖頭道:「如今我們與華夏國是此一時彼一時,如果能夠保全東吳的話,我願意做出犧牲。只是,不知道華夏國那邊會不會同意我所提出來的建議。」
正說話間,有人進來報道:「啟稟陛下,平南侯回來了,正在翰林院外。」
「快讓他進來。」孫策站了起來,滿面春風地走出了牢籠。
不多時,平南侯呂範便走了過來,見到孫策蓬頭垢面的樣子,頓時潸然淚下。
三年了,呂範三年來從未見過孫策,自從三年前宋王攝政後,外面都傳言孫策為武器而癡迷,整日在翰林院裡研究新的武器。可是外面的人卻不知道,所謂的翰林院,其實是關押孫策的囚牢。
「陛下……臣……臣對不起陛下啊……」
呂範見到孫策,心情十分的複雜,他們是昔年的好友,呂範又娶了孫堅的外甥女,所以兩個人之間還有姻親關係,跟朱治、吳景都是孫氏的重臣。
孫策扶起呂範,道:「沒什麼好傷心的,我大致已經猜到了,只是沒想到這件事會來得那麼快。」
「陛下,是臣不好……」
於是,呂範便將自己在洛陽的遭遇說給孫策聽。
孫策聽後,冷笑一聲道:「死無對證,他誣陷我的手段實在是高明,這樣一來,他就可以有充分的理由來進攻我吳國了……」
「陛下,臣在回來的路上,注意到一些細微的地方,華夏國的兵力調動十分的頻繁,我猜測,這是華夏國在向我吳國增兵了……」
說著,呂範掏出一份國書,遞給孫策,道:「這是高飛給陛下的國書,請陛下過目。」
孫策接過那封國書,拆開後,便見三個赫然的朱紅大字映入眼簾,竟然是「宣戰書」。
他匆匆流覽一遍,書中所寫,都是華夏國在責備吳國,然後便是勸降的字眼,上面讓孫策無條件投降,投降後,可繼續擔任吳侯,但是吳國的一切都要納入華夏國的管轄範圍,只給孫策一個府作為食邑。
「哈哈哈……我真是太天真了,我就像是一隻羊跪在一頭凶殘的狼面前求牠不要吃我一樣,哈哈哈哈……」
孫策突然哈哈大笑起來,兩年多來一直想不通的問題在看完這封國書後,頓時豁然開朗,徹底想通了。他不會再委曲求全,不會按照孫堅的遺命來做,他會帶著吳國的將士誓死抵抗華夏國的大軍。
孫韶、呂範見孫策突然大笑,都不明所以,但是誰都沒有說話,只是靜靜地等著。
「備馬,讓所有的守軍全部跟我走,回京。」孫策邊走,邊對孫韶道。
孫韶聽了,立刻按照孫策的話去辦。呂範則緊緊地跟在孫策的身後,彷彿從孫策的背影中又看到了昔日的令人聞風喪膽的小霸王。
建鄴城的皇宮裡,收到華夏國宣戰書後,整個大殿上都鼎沸了。
宣戰書是今天早上送來的,書中揚言華夏國將動用百萬雄師進行統一戰爭,如果吳國願意投降,可以考慮文武百官以及孫氏一脈在華夏國為官,並且還會受到重用。
所有文武大臣立刻在這個問題上分成了兩派,以丞相張昭為首的文官大多贊同投降,因為華夏國有百萬雄師在枕戈待旦,對這些人來說,百萬雄師意味著,那是一個龐大的數字,有些人甚至想都沒有想過這個問題。
但是,以為太尉程普為首的武將卻主張死戰到底,並且陳說利害關係,誓死不降。
孫權坐在大殿上,聽到文武兩邊吵得喋喋不休,不可開交,他的頭都大了。
周瑜前次來了一趟,目的就是先打一針預防針。可是面對華夏國百萬雄師的壓力,孫權又有些猶豫了,如果不投降,那麼受苦受難的將士江南百姓,到時候百姓流離失所,經濟上剛剛有些起色的江南便會化為一片廢墟,還有可能對江南造成很大的後果。
「夠了!」
孫權實在聽不下去了,大聲喊了出來,整個人也從大殿上的座椅上站了起來。他的座位就在龍椅的邊上,因為沒有正式登基,所以不能坐,否則就是僭越。
大殿內因為孫權的這聲吶喊,頓時安靜下來,鴉雀無聲。
孫權掃視過文武大臣每一張熟悉的面孔,緩緩地道:「是戰是降,現在還言之過早,待本王寫信問過公瑾之後,再行定奪。」
就在這時,一個急報傳來,報信的人由於太過驚慌,當即在大殿上朗聲道:
「啟稟大王,剛剛接到最新戰報,昨夜華夏軍對潯陽、柴桑兩地發動了突襲,大都督留在那裡的十萬大軍,除了左將軍陳武的兩萬大軍退到湖口外,其餘全軍覆沒,被俘的被俘,陣亡的陣亡……」
孫權聽後,嚇得腿都軟了,癱坐在椅子上,問道:「那周瑜呢?」
「周大都督……周大都督也已經被擒了……」
孫權的心彷彿一下子從天堂跌入了地獄,剛剛找到依靠的他,此時又失去了依靠,這該讓他如何是好?
張昭見孫權一臉的沮喪,急忙道:「大王,連周大都督都被俘虜了,恐怕吳國已經再也無人是華夏國的對手了,華夏國人才濟濟,文臣個個智謀超群,武將個個有萬夫不當之勇,我東吳人才凋零,軍隊還不夠華夏國的一個零頭,這仗實在是沒法打了。而且如果戰端一開,那就是生靈塗炭啊,到時候吳國境內的百姓都將流離失所,臣斗膽懇請大王獻上降書,向華夏國稱臣,如此一來,便可免去戰端,造福百姓啊。」
其他與張昭一樣心思的文臣紛紛附和道:「是啊,丞相大人所憂慮的極是,我等懇請大王獻上降書,造福百姓。」
「懦夫!你們一個個的都是懦夫,虧你們在吳國還享受高官厚祿,拿著吳國的俸祿,卻幫別人當說客。你們這種賣主求榮的行徑,實在是該殺!」韓當氣得差點沒吐出血來,指著張昭的鼻子厲聲說道。
黃蓋對孫權道:「大王,末將不才,願意率軍抵禦華夏軍,就算戰死沙場,末將也在所不辭。」
程普、祖茂齊聲道:「保家衛國,男兒本色,我等願意誓死保衛吳國,雖死無憾。」
凌統、朱桓也道:「大王,我軍尚有餘力,未嘗不可和華夏國一戰,我等願意衝鋒陷陣,雖死猶榮。」
其餘的武將紛紛表態道:「我等皆願誓死保衛吳國,請大王成全。」
未等孫權發話,張昭便譏諷道:「你們這些莽夫,不過是一時衝動而已,連周大都督都不是對手,你們就算去了,也是白白送死。吳國人口本來就少,你們還硬要帶著人去送死,到時候害得人家妻離子散,難道你們這樣就覺得好受嗎?你們以卵擊石,不自量力,這是愚蠢的做法,你們口口聲聲說保家衛國,你們帶著人去送死,把將士們的家都給拆散了,使得國家滿目瘡痍,一片荒蕪,百姓流離失所,這難道就是你們你們想要的結果嗎?只有投降,才是唯一的出路……」
「你個老匹夫給我嘴上狗嘴!」
忽然,一個巨大的聲音從大殿的外面傳了進來,聲音震耳欲聾,響徹整個大殿。
張昭不明所以,以他身居丞相高位,一人之下,萬人之上,誰敢如此罵他,這簡直是對他的一種羞辱。於是乎,張昭隨即喊道:「哪個不要命的竟然敢這樣說老夫?」
「轟!」
一個魁梧健碩的身影出現在大殿的門口,那人手持一桿黃金長槍,頭戴金盔,身披金甲,腰中繫著一條金色絲帶,腳上穿著一雙龍騰戰靴,目光犀利,一派威風凜凜,正是吳國的皇帝孫策。
而那聲巨響,竟是他用長槍的柄端杵在大殿的漢白玉石磚造成的,由於用力過猛,漢白玉石磚碎裂開來,黃金槍筆直的矗立在那裡,傲然不動。
「陛……陛下……」
張昭回過頭,看到在陽光下全身泛著閃閃金光的孫策,驚訝不已,同時腿也開始發抖,顫巍巍的站不穩,他只覺得孫策的目光中帶著極大的殺氣,凌厲的眼神望得他都沒臉抬頭,不敢直視。
終於,張昭「撲通」一聲,雙膝跪在地上,整個人俯首在地,不敢多說一句話,腦門上的汗珠不斷的滾落下來。
孫策的突然出現,讓孫權以及在場的所有文武大臣都感到極為震驚,眾人立即跪在地上,俯首稱臣,齊聲高呼道:「臣等叩見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匡……匡……匡……」
孫策每向前走一步,便發出十分響亮的腳步聲,他身上的盔甲全部是黃金打造的,沉重非常,足有三四十斤,所以每走一步,都要有更大的力氣作為支撐。
當腳步停在張昭的面前時,張昭全身瑟瑟發抖,更不敢抬起頭來,對孫策十分的畏懼。
突然,孫策伸出手抓住張昭後背的衣衫,向上一提,輕而易舉的將張昭給提了起來,舉過頭頂後,他終於看到張昭那張驚恐的臉。
張昭滿臉通紅,被孫策的大手一把抓了起來,急忙說道:「陛下,剛才臣……臣不是有意的,臣不知道是陛下……」
孫策一言不發,眼睛直勾勾地盯著張昭,看得張昭心裡一陣發慌。
良久之後,他終於蠕動了一下嘴脣,道:「老東西,三年前朕瘋掉的時候,可是你主張要將朕關在那個地方的?」
「這……這是太后的意思,與老臣無關啊,老臣只是提了一個建議……」張昭趕忙撇清責任道。
孫策冷笑一聲,然後手掌一鬆,張昭整個人便掉在了地上,在著地的那一剎那,張昭的幾根腿骨都摔斷了,這把老骨頭看來真的在孫策的手中散架了,疼得他哇哇亂叫,卻不敢有半點怨言。
孫策徑直走上皇帝寶座,一屁股坐了下來,然後對群臣說道:「眾位愛卿,都請平身吧!」
眾人紛紛站起,只有張昭在那裡趴著,哀嚎聲不斷。
「老東西,把你的那張臭嘴閉上!」孫策聽張昭在那裡不斷的哀嚎,很是反感,怒斥道。
張昭咬緊牙關,不敢再出聲,大殿內霎時安靜下來。
這時,孫韶帶著一大隊人衝上大殿,盡皆是披甲的武士,手中還帶著兵刃,然後分成兩排,站在文武大臣的後面。文武大臣不知道這是什麼意思,卻不敢多言,因為張昭的下場歷歷在目。
緊接著,蒼梧王孫翊、南海王孫河、平南侯呂範、龍編侯朱治、尚書令顧雍、駙馬都尉陸遜、諫議大夫闞澤從外面一一走進大殿,異口同聲地向孫策跪拜道:「臣等叩見陛下。
「卿等平身。」孫策見到這些人,臉上便去了一絲憂愁。
於是,孫翊、孫河、呂範、朱治、顧雍、陸遜、闞澤等人分文武而立,按照官職大小,各自在隊列中排開。
孫翊、孫河走到孫權身邊,和孫權並肩站著,呂範、朱治則緊挨著他們,顧雍則站在和張昭相隔兩個人的位置,陸遜和闞澤則第二排的的文官之列中。
孫策環視一圈,然後緩緩地道:「剛才你們在大殿上的爭執,朕都聽得一清二楚,投降也好,死戰也罷,都是為了我吳國著想,朕不怪罪你們,但是從今以後,免去烏傷侯張昭的丞相職位,貶為庶民,在朕有生之年,不得再次錄用。」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