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12/26年度盤點作業,門市店休一天,網路書店將暫停出貨,12/27將恢復正常營業,造成不便敬請見諒
曖昧才是真理:楊照談大江健三郎(日本文學名家十講8)
滿額折
曖昧才是真理:楊照談大江健三郎(日本文學名家十講8)
曖昧才是真理:楊照談大江健三郎(日本文學名家十講8)
曖昧才是真理:楊照談大江健三郎(日本文學名家十講8)
曖昧才是真理:楊照談大江健三郎(日本文學名家十講8)
曖昧才是真理:楊照談大江健三郎(日本文學名家十講8)
曖昧才是真理:楊照談大江健三郎(日本文學名家十講8)
曖昧才是真理:楊照談大江健三郎(日本文學名家十講8)

曖昧才是真理:楊照談大江健三郎(日本文學名家十講8)

商品資訊

定價
:NT$ 350 元
優惠價
90315
庫存:2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9 點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繼川端康成在諾貝爾文學獎典禮上,對世界宣稱「日本之美」之後,
大江健三郎再次走到同一個舞台上,提出全新概念──「曖昧的日本美」。
「他將所有明確寫成曖昧,將所有的答案都重新推回成為問題。」
大江健三郎――永遠的批判者,日本社會的良心。
【首刷限量贈送 文豪雋永書籤】

「日本文學名家十講」──用文學探究「日本是什麼」
楊照帶你從10位經典作家通讀日本文學史、思想史
夏目漱石 谷崎潤一郎
芥川龍之介 川端康成
太宰治 三島由紀夫
遠藤周作 大江健三郎
宮本輝 村上春樹
‧從明治到令和,橫跨三個世紀
‧第一套以經典文人為軸,深度導覽百年日本的重量全書
‧每冊皆附系列總序、前言、作家年表

全新系列.樹立日本文學新史觀──各界名家一致推薦
「石川カオリ的日本時事まとめ翻譯」版主
一頁華爾滋Kristin
戶田一康(作家、真理大學應用日語學系副教授)
王盛弘(作家)
江淑琳(文化大學新聞學系副教授)
李靜宜(作家、東美文化總編輯)
周慕姿(心理師、《作家的靈魂腳本》podcast主持人)
林廷璋(私人圖書館「櫞椛文庫」館長|文藝誌《圈外》總編)
林福益(城邦媒體集團業務總經理兼書虫公司總經理)
洪維揚(「幕末.維新史」系列作者)
馬欣(作家、影評人)
張鐵志(《VERSE》創辦人暨社長)
梅用知世(「就算知道了也對人生沒有幫助的日本小知識」版主)
章蓓蕾(日本文化譯介者)
葉美瑤(新經典文化總編輯)
詹正德(有河書店店主、影評人)
蔡瑞珊(青鳥書店創辦人)
蔡詩萍(作家)
蔡增家(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教授)
蔣亞妮(作家)
【按推薦人姓氏筆畫順序排列】

為什麼讀大江健三郎?
他在小說中的敘述策略,痛斥日本社會猥瑣、卑下時,他沒有放過自己,總是將自己放在裡面,故意將代表自己的角色也寫得猥瑣、卑下。他沒有要擺出清高的姿態來對日本頤指氣使,而是先承認自己就是這樣的社會的一員,同樣活在這樣的歷史情境中,因此更需要坦誠地反省。
──楊照

出生於四國森林的大江健三郎,
是日本戰後世代的代表作家,
也是史上第二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日本文學家,
但在日本,卻曾被批評者指出他的日文不正統、不夠優美,
他為何刻意堅持這樣的寫作風格?其背後的脈絡與企圖是什麼?
在受獎致詞時所提到的日本的「曖昧性」又是什麼意思?

大江健三郎擅長將自己人生各種不堪的真實經歷寫進小說中,
卻又強調「個人體驗」是私隱、獨特而無共同性的,
那麼讀者該用什麼態度去閱讀他的作品?

童年時期見證天皇萬歲的榮光,隨即經歷了戰敗的狼狽,
再到成為作家後到廣島、沖繩進行戰爭歷史的調查寫作,
這些經歷如何形塑他的反戰、反核思想?
爾後又如何落實在文學創作與政治參與之中?
戰爭與戰敗又是如何形塑了他們這一代人?

凝視人性的晦暗與曖昧
大江健三郎作為日本第二個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家,與前位獲獎者川端康成正好形成強烈對比,川端康成被視為「日本之美」的代表,受獎致詞講的是「美麗的日本與我」,大江健三郎則講了「曖昧的日本與我」,刻意用不正統的日文寫作,作品帶著強烈異質於日本的特性。他善於將個人私密的生命經驗作為題材帶入小說中,構築一個虛實交錯的世界,讓真實人性在故事中展現多變與不確定性。他曾將患有腦疾的兒子出生時的經歷,寫入長篇小說《個人的體驗》之中,無修飾地陳述一個渴望逃避的父親與他的道德困境。也在摯友伊丹十三自殺身亡後,將兩人的生命故事寫進《換取的孩子》裡,刻意不要用客觀疏離的方式描述,而是將內容化為貼近個人的體會,用最坦誠的心眼凝視人性中的晦暗與曖昧。

為戰後日本文學提升到新的高度
一九三五年出生的大江健三郎,童年成長過程大多籠罩在戰爭陰影之中,見證了舉國高喊「天皇萬歲」的榮景到戰後投降的狼狽窘境,年幼的他將大人們前後矛盾的一切看在眼底,形塑了他對國家社會深切的反思批判性格。進入東大法文系就讀,師從法國文學研究者渡邊一夫,接觸大量法國文學與存在主義思想,深深影響他的文學創作。對於人類社會的關懷,和平議題的關注一直都貫穿在他的文學作品中,具備深切的自省性。

作者簡介

本名李明駿,一九六三年生,台灣大學歷史系畢業,美國哈佛大學博士候選人。曾任《明日報》總主筆、遠流出版公司編輯部製作總監、台北藝術大學兼任講師、《新新聞》週報總編輯、總主筆、副社長等職;現為「新匯流基金會」董事長,News98電台「一點照新聞」、BRAVO FM91.3電台「閱讀音樂」、公共電視「人間相對論」節目主持人,並固定在「誠品講堂」、「敏隆講堂」、「趨勢講堂」及「天下文化人文空間」開設長期課程。擔任麥田「幡」書系策畫人,選書並主編日本近代文學史上別具代表性之作品。


長篇小說──
《吹薩克斯風的革命者》、《大愛》、《暗巷迷夜》。

中短篇小說集──
《星星的末裔》、《黯魂》、《獨白》、《紅顏》、《往事追憶錄》、《背過身的瞬間》。

散文──
《軍旅札記》、《悲歡球場》、《場邊楊照》、《迷路的詩》、《Cafe Monday》、《新世紀散文家:楊照精選集》、《為了詩》、《故事效應》、《尋路青春》、《我想遇見你的人生:給女兒愛的書寫》。

文學文化評論集──
《流離觀點》、《文學的原像》、《文學、社會與歷史想像》、《夢與灰燼》、《那些人那些故事》、《Taiwan Dreamer》、《知識分子的炫麗黃昏》、《問題年代》、《十年後的台灣》、《我的二十一世紀》、《在閱讀的密林中》、《理性的人》、《霧與畫:戰後台 灣文學史散論》、《如何做一個正直的人》、《想樂》、《想樂2》,與馬家輝和胡洪俠合著《對照記@1963:22個日常生活詞彙》與《忽然懂了:對照記 @1963》。

現代經典細讀系列──
《還原演化論:重讀達爾文物種起源》、《頹廢、壓抑與昇華:解析夢的解析》、《永遠的少年:村上春樹與海邊的卡夫卡》、《馬奎斯與他的百年孤寂:活著是為了說故事》、《推理之門由此進:推理的四門必修課》、《對決人生:解讀海明威》、「中國傳統經典選讀系列叢書」、《忠於自己靈魂的人──卡繆與《異鄉人》》、《矛盾的美國人:馬克.吐溫與《湯姆歷險記》、《哈克歷險記》》、「不一樣的中國史系列叢書」。

譯作──
《老人與海》。

書摘/試閱

走向漂浮靈魂的黑暗遠方
文/楊照

我知道伊丹十三早於閱讀大江健三郎的小說。在美國留學時,校園裡有「卡本特電影中心」,在城裡有波士頓美術館的地下放映室,這兩地方的排片策展人中顯然有台灣新電影的影迷,幾年內我在那裡幾乎看完了侯孝賢、陳坤厚、楊德昌、萬仁等導演的主要作品。愛屋及烏,很自然地也對他們排出來的其他另類藝術電影有了信任與偏好。
就是在這兩個場地,接連先後看了伊丹十三執導的《葬禮》和《蒲公英》,留下了深刻印象,然後誘發了好奇心,到「燕京圖書館」裡尋找相關資料,一下子找到了許多令我驚訝的日本現代歷史與文化線索。
知道了伊丹十三的父親是伊丹萬作,一位早在戰前就成名的日本導演,曾經被指派去協助拍攝和德國合作的電影。然而作為助導的伊丹萬作和德國導演意見不合、頻頻衝突,最後演變成「一部電影,各自表述」,拍出了兩個版本──德國版和日本版。這部奇特的電影其實是在時代風氣影響下,日本為了學習、模仿德國納粹式宣傳手法而安排的。這部電影的女主角是原節子。
連帶知道了,原節子在戰前崛起,和她的壯碩骨架外型有很大的關係。戰後經由小津安二郎的鏡頭畫面,原節子成了某種日本女性典型,然而剛跨入電影圈,原節子其實是以長得像西方人,尤其帶有德國風味美而受到重視的。還有,原節子和本名山口淑子的李香蘭同年出生,李香蘭同樣以不像日本人得到了銀幕上的獨特地位,她是日本人想像中的中國人形象代表。
類似的模稜、曖昧長相魅力,到了戰後,從不同方向又在伊丹十三身上發生過作用。在五十歲轉任導演之前,伊丹十三是國際名演員,出現在許多電影中。他是日本人,卻長得和西方人刻板印象中的日本人模樣大不相同,完全沒有那種矮小猥瑣的風格。伊丹十三俊美、大氣、開朗,卻又帶著明顯的東方輪廓,不會誤認為不純的混血來歷。劇本中如果有一個要讓西方觀眾立即留下正面第一印象的日本人角色,伊丹十三就是不二人選。甚至因為有伊丹十三,而使得西方電影擴大了對於日本人的想像發展空間,不再必然一出現就長得小鼻子小眼睛、矮個頭卻喜歡托大狂吼。
發現伊丹十三是一九八○年代後期,那時的台灣正從解嚴後掀動了一波又一波的「認同」爭議,「身分政治」成為最敏感也最激烈的社會動盪因素;而我所處的美國學院環境中,受到「後現代」文化思潮影響,多元身分同樣成為注目焦點,從種族、階級、宗教信仰等舊身分擴張到性別、性傾向、世代等新身分,每一項都存在著內外交煎的摩擦互動。如同滔滔洪流襲來的背景中,我很慶幸自己誤打誤撞進入一條很不一樣,密道般的路徑,探索、思考日本文化中的身分表現。
照道理說,日本是一個種族構成最單純的國家,而且還在政治傳統上建立了「萬世一系」的神話,在社會組織上長期保留嚴格的封建身分劃分,然而我卻發現了:即使是這樣的歷史構成都不可能沒有縫隙缺口,在日本的現代歷史中出現了多重多層次的縫隙缺口。
然後我讀到了大江健三郎的《聽雨樹的女人們》,被他迷宮般的日文眩惑,更對他的存在反思奇想感到佩服。於是開始追讀他的其他作品,讀到《個人的體驗》,還沒讀完前,已經覺得胸口彷彿被某種重物壓迫著,嚴重缺氧喘不過氣來。我原本不確定那種感覺從何而來,一度以為是自己的日文程度不夠,在他的語法語意間找不到路而產生的昏暈,但再繼續讀下去,隱約明白了真正的不適應是源自大江健三郎強調並實踐的「個人式體驗」寫法。
簡而言之,那是一種想盡辦法脫開身分,不依循任何身分規範行事,也就得不到任何身分屏障的思考與體驗,無法以常理描述形容的比赤裸裸更徹底的赤裸裸。裸露出孤伶伶擺盪漂浮靈魂的不堪樣貌。
不敢相信有人會用這種方式寫小說,用這種對自己最為殘忍不恤的方式運用虛構。然而大江健三郎的作品明白放在眼前,不容不承認、不容不接受。
我必須承認,大江健三郎不是我特別喜歡的小說家,看到他明白地在諾貝爾文學獎受獎演說上唐突川端康成時,我毋寧是站在川端康成那一邊的。然而他卻是我認定非讀不可的小說家,至少我自己的態度很明確,即便預見讀他的作品會帶來什麼樣的不快不祥反應,我總是以近乎宿命、無從逃避的心情斷然翻開,用手指一行一行指著那絕不流暢的字句,專注地讀下去。
面對一位有勇氣寫出這種挑戰一切明晰答案,回歸真理曖昧性的作家,我們不能連閱讀與領受的勇氣都沒有。尤其當他挑戰的社會性答案,尤其是身分答案,其實帶有高度的普遍性,是我們共同的生活依據,那我們就更不該迴避他的痛切質疑了。
我已經不記得是什麼時候、什麼情況下得知了大江健三郎和伊丹十三的情誼關係了,不過卻清楚記得二○○一年讀到《換取的孩子》原版書時,心中的糾結以及暗自決定。我決心拉著書中提供的思想線索,做好要走到漂浮靈魂黑暗遠方的準備,不懈地追蹤大江健三郎和伊丹十三的終極祕密,追到山窮水盡無路之處,並且將那裡最濛晦迷茫的身分曖昧狀況,盡可以記錄下來,讓更多人知道,引領更多人走這條路進入那個情境中。
而這本《曖昧才是真理》就是那份二十年前決心的遲來成果。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315
庫存:2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