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社會的跨領域AI探索
商品資訊
系列名:AI、科技與社會系列叢書
ISBN13:9786269632503
出版社:清大
作者:李建良; 林文源主編
出版日:2022/10/05
裝訂/頁數:平裝/366頁
規格:21cm*14.8cm*2.1cm (高/寬/厚)
重量:514克
版次:1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本書收錄文章領域具有代表性,都是當前 AI 之人文社會重要議題。相關作者也都是國內此一領域的一時之選。匯集政治、管理、金融、法律、社會、倫理、性別、心理、設計、科技與社會研究領域學者,由 AI 涉及的研究方法、理財機制、法院判決、介入式預測、社會參與、自駕車難題、倫理框架、深度偽造、人類中心情感設計、量刑系統、數據實作與資料分析等領域,提出深入淺出分析。
本書旨在協助大學程度以上讀者,無論是 AI 技術人才或是人文社會領域,都能夠在 AI 新時代面對新挑戰並進而拓展視野。本書希望協助人文社會領域讀者更積極瞭解 AI 發展,掌握時代趨勢與潛在挑戰,也有助於技術人才協助創造更好的AI 與 社會。
本書由專業背景及學理出發,但採親近讀者的寫作方式,相較於一般學術書籍,本書以單元式呈現,包括政策法制、社會倫理、思想哲理、技術文化面,探討AI的實務、體制到哲理面。因此,適合大眾讀者瞭解AI人文會趨勢,也適合作為專論之單元規劃使用,或是根據議題單篇做微課程的指定教材,也適合做為大學通識課程、跨領域課程的教材。
本書旨在協助大學程度以上讀者,無論是 AI 技術人才或是人文社會領域,都能夠在 AI 新時代面對新挑戰並進而拓展視野。本書希望協助人文社會領域讀者更積極瞭解 AI 發展,掌握時代趨勢與潛在挑戰,也有助於技術人才協助創造更好的AI 與 社會。
本書由專業背景及學理出發,但採親近讀者的寫作方式,相較於一般學術書籍,本書以單元式呈現,包括政策法制、社會倫理、思想哲理、技術文化面,探討AI的實務、體制到哲理面。因此,適合大眾讀者瞭解AI人文會趨勢,也適合作為專論之單元規劃使用,或是根據議題單篇做微課程的指定教材,也適合做為大學通識課程、跨領域課程的教材。
作者簡介
主編簡介:
李建良
德國哥廷根大學法學博士,研究重點:憲法、行政法、環境法、科技法、法學方法論。曾獲中央研究院「胡適紀念研究講座」(2012年)、科技部傑出研究獎(2013年)等學術榮譽,並曾擔任科技部法律學門召集人(2017至2020年)。曾執行科技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補助之「人工智慧與法律規範學術研究群」,2020年11月主編出版《法律思維與制度的智慧轉型》一書。目前主持科技部跨領域專案計畫:「人工智慧的創新與規範:科學技術與人文社會科學的交互作用」(專屬網站「臺灣人工智慧行動網」,網址:https://ai.iias.sinica.edu.tw/);共同主持科技部人文司跨學門增能方案:「打造公共化AI:人文社會跨領域AI資料中心推動」;共同主持科技部「新冠肺炎影響人文社會反思與治理計畫--新冠肺炎影響人文社會反思與治理計畫」(專屬網站「記疫」,網址:https://covid19.nctu.edu.tw/)。
林文源
研究領域為社會理論、醫療社會學,及科技與社會研究。曾獲2014年科技部吳大猷先生紀念獎、2014年中央研究院年輕學者研究著作獎。曾任《台灣社會學刊》、《科技、醫療與社會 》主編與副主編,及科技部人文司社會學門召集人。著有專書《看不見的行動能力:從行動者網絡到位移理論》(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出版),合作編輯《寫給青春世代的STS讀本》系列2輯,《科技 社會 人》系列叢書3輯,以及《把生活帶進實驗室》。近年致力於推動研究之公共化,合作之工作包括:記錄各界疫情經驗之「記疫」(https://covid19.nctu.edu.tw/)、人文社會跨領域AI之合作(台灣人工智慧行動網:https://ai.iias.sinica.edu.tw/)、公共化AI(科技部人文司跨學門增能方案,亦請清大人文社會AI應用與發展研究中心http://nthuhssai.site.nthu.edu.tw/)
李建良
德國哥廷根大學法學博士,研究重點:憲法、行政法、環境法、科技法、法學方法論。曾獲中央研究院「胡適紀念研究講座」(2012年)、科技部傑出研究獎(2013年)等學術榮譽,並曾擔任科技部法律學門召集人(2017至2020年)。曾執行科技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補助之「人工智慧與法律規範學術研究群」,2020年11月主編出版《法律思維與制度的智慧轉型》一書。目前主持科技部跨領域專案計畫:「人工智慧的創新與規範:科學技術與人文社會科學的交互作用」(專屬網站「臺灣人工智慧行動網」,網址:https://ai.iias.sinica.edu.tw/);共同主持科技部人文司跨學門增能方案:「打造公共化AI:人文社會跨領域AI資料中心推動」;共同主持科技部「新冠肺炎影響人文社會反思與治理計畫--新冠肺炎影響人文社會反思與治理計畫」(專屬網站「記疫」,網址:https://covid19.nctu.edu.tw/)。
林文源
研究領域為社會理論、醫療社會學,及科技與社會研究。曾獲2014年科技部吳大猷先生紀念獎、2014年中央研究院年輕學者研究著作獎。曾任《台灣社會學刊》、《科技、醫療與社會 》主編與副主編,及科技部人文司社會學門召集人。著有專書《看不見的行動能力:從行動者網絡到位移理論》(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出版),合作編輯《寫給青春世代的STS讀本》系列2輯,《科技 社會 人》系列叢書3輯,以及《把生活帶進實驗室》。近年致力於推動研究之公共化,合作之工作包括:記錄各界疫情經驗之「記疫」(https://covid19.nctu.edu.tw/)、人文社會跨領域AI之合作(台灣人工智慧行動網:https://ai.iias.sinica.edu.tw/)、公共化AI(科技部人文司跨學門增能方案,亦請清大人文社會AI應用與發展研究中心http://nthuhssai.site.nthu.edu.tw/)
目次
推薦序
推薦序
推薦序
編者序
引言:朝向人社導向的AI探索
第一篇、政策法制面
第一章、新方法新數據:政治學與AI的相遇
第二章、智慧法院的興起與其對人文社會挑戰
第三章、回到過去、預測未來?―介入式預測觀對於法律人工智慧系統的啟發
第四章、人工智慧理財的美麗與哀愁
第二篇、社會倫理面
第五章、AI預測的兩難:預測警務之規範爭議初探
第六章、問卷調查是否可以解決自駕車的道德難題?
第七章、Data for Good:初探數據計畫的倫理框架
第八章、人工智慧與醫療侵權責任之初探
第九章、人造社會性的未來?――社會學參與人工智能研究的2+1途徑
第三篇、思想哲理面
第十章、眼見(不)為憑?AI時代的政治真相、謊言與深度偽造
第十一章、邁向以人為本的AI時代:心理學能做什麼?
第十二章、社會性機器人的設計加入情感因素的種種考量
第十三章、跳出「人類中心主義」的另類人工智慧省思
第四篇、技術文化面
第十四章、亦步亦趨的模仿還是超前部署的控制?AI的兩種能力和它們帶來的挑戰
第十五章、對法院量刑心證的追索:司法院量刑資訊系統之運作與展望
第十六章、AI、法律資料分析與法學研究
第十七章、AI創新與數據實作
推薦序
推薦序
編者序
引言:朝向人社導向的AI探索
第一篇、政策法制面
第一章、新方法新數據:政治學與AI的相遇
第二章、智慧法院的興起與其對人文社會挑戰
第三章、回到過去、預測未來?―介入式預測觀對於法律人工智慧系統的啟發
第四章、人工智慧理財的美麗與哀愁
第二篇、社會倫理面
第五章、AI預測的兩難:預測警務之規範爭議初探
第六章、問卷調查是否可以解決自駕車的道德難題?
第七章、Data for Good:初探數據計畫的倫理框架
第八章、人工智慧與醫療侵權責任之初探
第九章、人造社會性的未來?――社會學參與人工智能研究的2+1途徑
第三篇、思想哲理面
第十章、眼見(不)為憑?AI時代的政治真相、謊言與深度偽造
第十一章、邁向以人為本的AI時代:心理學能做什麼?
第十二章、社會性機器人的設計加入情感因素的種種考量
第十三章、跳出「人類中心主義」的另類人工智慧省思
第四篇、技術文化面
第十四章、亦步亦趨的模仿還是超前部署的控制?AI的兩種能力和它們帶來的挑戰
第十五章、對法院量刑心證的追索:司法院量刑資訊系統之運作與展望
第十六章、AI、法律資料分析與法學研究
第十七章、AI創新與數據實作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