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三民出版.新書搶先報|最速、最優惠的新鮮貨報給你知!
放下的勇氣:安寧病房的生命故事
滿額折
放下的勇氣:安寧病房的生命故事
放下的勇氣:安寧病房的生命故事
放下的勇氣:安寧病房的生命故事
放下的勇氣:安寧病房的生命故事
放下的勇氣:安寧病房的生命故事
放下的勇氣:安寧病房的生命故事
放下的勇氣:安寧病房的生命故事
放下的勇氣:安寧病房的生命故事
放下的勇氣:安寧病房的生命故事
放下的勇氣:安寧病房的生命故事
放下的勇氣:安寧病房的生命故事

放下的勇氣:安寧病房的生命故事

商品資訊

定價
:NT$ 280 元
優惠價
90252
庫存:4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7 點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放下此生,歡喜迎向未來
學習「善生」與「善終」的智慧
擁有美好的人生句點

人人都想走得安詳自在,但每到老病,以及臨終之時,卻有種種的放不下,從親人、財產,到身體的執著,甚至害怕死後去哪裡?
想要善終,需要有放下的勇氣;勇氣,需要學習,更需要練習。
安寧療護終身志工張寶方,三十多年來,在生死兩岸,以她的善巧智慧為渡船,陪伴無數安寧病房的病人回顧一生,修補生命的裂痕,接納家人,也接納自己,與世界和好如誕生之初。

「病人是我最好的老師,經歷過這麼多的案例,他們不斷出考題測試我,這些都是我的生死模擬考,既告訴我善終的智慧,也讓我珍惜善生的福氣。
臺灣的生死教育有一大迷思――寧可讓病人痛苦地離世,也要盡可能延長病人的壽命。我希望所有人都能在愛的祝福裡,尊嚴、安詳地告別人生。」 ――張寶方(作者)

帶著幸福感前行,不再遺憾!
第一篇「陪伴的智慧」 你需要的時候,我會在……
第二篇「告別的勇氣」 笑與淚,都是真實的自己……
第三篇「圓滿的祝福」 面對境界,收拾情緒做最好的決定……

專業推薦
她就是所有認識她者命中的貴人!貴人是:從小處,當你需要的時候他就出現了;從大處,他會點亮你的生命。 ――趙可式(臺灣安寧療護推手、成功大學醫學院名譽教授)

《放下的勇氣――安寧病房的生命故事》既是關於生死的感人故事,也是寶方自己的生命筆記,書中有許多在生命微光中,發人深省的段落,讓人低迴不已。原來很多的人生煩惱,轉念便是菩薩的智慧啊! ――陳榮基(佛教蓮花基金會榮譽董事長)

亡者的示現,讓生者不得不直面自己的逃避,恐懼不下於亡者,殊不知,這是亡者最後能貢獻給生者的禮物。寶方是這份禮物的信使,讓生者因為這禮物,而能貼近生命實相,熱愛生命,為自己活出滋味來 。 ――楊蓓(法鼓文理學院特聘副教授兼生命教育碩士學程主任)

作者簡介

張寶方
現為中華民國志願服務協會理事長、臺中榮民總醫院志工隊隊長、佛教蓮花基金會常務董事、台灣安寧緩和護理學會顧問。榮獲行政院衛生署全國衛生保健績優志工暨團隊銀牌獎、中華民國志願服務一等獎章、全國好人好事代表、衛生署全國衛生保健績優志工貢獻獎、中華民國志願服務楷模金駝獎。
自一九九三年起擔任臺中榮民總醫院志工,投入安寧療護服務長達三十多年,除協助籌建臺中榮民總醫院安寧療護病房、太平間空間規畫並致力推廣佛教蓮花基金會的教育工作,希望生命教育能普及於社會大眾。

張靜慧
獨立記者,作品散見《人生》及《天下》雜誌,著有《跨國界白袍紀事:半世紀臺大醫院國際醫療史》、《到醫院之前:臺北市緊急救護烈火青春二十年》,曾獲社會光明面新聞報導獎、臺灣醫療報導獎。2005年在法鼓山皈依三寶,法名「常富」,相信此生得聞佛法,心靈便能時「常富」有。
學會死亡,才能學會活著。願藉書寫生老病死思索生命實相,從中汲取面對無常的智慧。
電子郵件:chinghui1@hotmail.com

目次

推薦序 果然是寶方/趙可式
推薦序 願力永不止息/陳榮基
推薦序 用深情凝視死亡/楊蓓
自 序 安寧病房的模擬考

第一篇 陪伴的智慧
 千瘡百孔的人
 安定身心,化解死亡恐懼
 走進病房,看見眾生平等
 地瓜阿嬤漫長的告別
 珍惜生命,珍惜擁有
 生命在呼吸間
 垂死之家的震撼教育

第二篇 告別的勇氣
 傾聽病人的心聲
 可以堅強,也可以脆弱
 為什麼耶穌、菩薩沒保佑我?
 真誠懺悔,安心自在
 釋懷心事,輕盈遠行
 難捨能捨,別讓財產成為善終障礙
 天上人間,比翼雙飛

第三篇 圓滿的祝福
 菩薩在病苦中示現
 放下,才能往前
 回到大海優游吧,小美人魚!
 妹妹,你好好去當天使
 最後的心願
 爺爺的遺憾
 最後一口的心滿意足
 感恩,是一輩子的功課

書摘/試閱

放下,才能往前

只不過出門買早餐,一家人竟從此天人永隔;
一個不經意的動作,竟造成一條人命喪生。
這憾恨難以彌補,又如何寬恕、放下?

五十多歲的洪太太,一直細心照顧家人,某日早晨,她騎機車出門買早餐,快回到家時,路邊一輛汽車突然打開車門,一個小學生正要下媽媽的車,沒想到一開車門正好打到騎機車路過的洪太太,「砰」地一聲,人車一起倒地,雖然她戴著安全帽,頭部著地後還是失去了意識。開車門的小朋友嚇傻了,開車的媽媽也十分驚慌,自責沒有提醒孩子注意後方。
洪太太其實已經回到家樓下了,家人聽到碰撞聲,從窗戶看見是洪太太,嚇得衝下樓來。血從洪太太的耳朵中流出,顯示腦部恐怕傷得不輕,送到醫院後,生命跡象不穩定,腦壓高,昏迷指數也只有三分,呈現重度昏迷。
醫師替她動了緊急開顱手術,但術後狀況仍不理想,一直沒有醒過來,心臟也一度停止跳動,用上葉克膜並採用低溫療法,也嘗試加入中醫針灸治療,希望能幫她度過生死難關。
滿懷希望,卻又一次次失望
這一切來得太突然。誰能預料到,一個尋常的早晨,媽媽出門替家人張羅早餐,竟在家門口遇上意外,傷重昏迷;肇事者的父母同樣想不到,孩子一個不經意的開門動作,竟造成這麼嚴重的後果,一個幸福的家庭瞬間破滅。
洪太太的孩子還在讀高中,一家人每天守在加護病房外,輪流探視洪太太,在她耳邊說話,還播放錄音呼喚她。聽到熟悉的聲音,她的眼角似乎有淚水,但她真的聽到了嗎?能恢復意識嗎?家人原本滿懷希望她能醒來,卻又一次次失望,內心煎熬。
我去關懷洪太太的家人時,可以感受到他們憤怒卻又無奈,滿腔情緒找不到出口。肇事者只是個孩子,無心之過卻造成路過的無辜騎士重傷,但縱然把肇事者的父母抓去關,洪太太也不一定會清醒。「不論刑責或金錢賠償,都彌補不了我失去太太、孩子們失去母親。」洪先生說。
收拾情緒,為她做最好的決定
洪先生很有智慧,身為一家之主,雖然太太的遭遇對他衝擊很大,但他還是慢慢收拾情緒,一方面處理太太的醫療問題、做各種決定,一方面安慰孩子,跟孩子一起思考和討論:如果媽媽的狀況沒有好轉,要讓她接受氣切嗎?緊急狀況時要急救嗎?此外也要兼顧並尊重太太娘家的想法。
各種治療都嘗試了,然而洪太太還是在七、八天後,血壓突然往下掉,家人考量即使將心跳、呼吸搶救回來,她恐怕還是無法清醒,決定不讓她再受急救之苦,將她帶回家,在熟悉的環境往生。
這個家庭在短短幾天內經歷了至親倒下的衝擊,痛苦、悲傷,卻能夠穩住心情、理性討論,思考怎麼做對洪太太最好,不只是讓她活著,而是要活得有品質,這些都是艱難的決定。
聲聲佛號 撫慰生者亡者
我參與了洪太太的遺體護理。她在動開顱手術時,因腦壓過高,取下的頭蓋骨已無法放回。她七孔出血、有滲液,當時天氣頗熱,坦白說,氣味不好聞。
我拿著頭蓋骨對洪太太說:「這一塊屬於你,讓它回到你身上好嗎?」說也奇怪,我講完,頭蓋骨就放得回去了。
法鼓山助念團前來助念,他們並不畏懼接近亡者,用聲聲佛號引導亡者,也穩定生者的情緒。
肇事小朋友的母親一直在現場跪著,自責、內疚,洪太太的家人覺得無奈,但並未阻止。後來洪太太的告別式,她也去了。
面對境界的智慧
洪太太的家人讓我看到面對事與境界的智慧,而其中的關鍵人物是洪太太的公公,他的態度影響了全家。
公公說,誰都不願這樣的不幸發生,把肇事者或他的父母抓去關、要求金錢賠償,都喚不回往生者,於事無補。生者的心裡如果一直懷著憤怒、憾恨,會讓往生者也不安心,不如放下,才能面對未來的生活。他以家族大家長的身分提醒,我想應該發揮了影響力。在洪太太的告別式上,他也提醒媳婦放下、寬恕。
我很佩服這一家人的心量與氣度,讓我學到很多。從意外發生之初的憤怒、悲傷,慢慢轉折到寬恕、放下,這多麼不容易!如果心量不夠大,很難做得到。我自問:如果我的親友遭遇這樣的不幸,我能寬恕肇事者嗎?我能放下嗎?好難!
我偶爾會跟洪太太的孩子聯絡,關心他們過得怎麼樣。他們說,還是很想念媽媽,感嘆媽媽不在了,不能參與他們現在的人生,總覺得有遺憾,有殘缺。
以「四它」智慧化解人生困境
洪家面對這起不幸的態度,讓我想到聖嚴法師主張用「四它」來解決困境:
「面對它」:如何面對問題?即是告訴自己:任何事物、現象的發生,都有它一定的原因,唯有面對它、改善它,才是最直接、最要緊的。
「接受它」:因果必須配合因緣,對於任何情況,如果能夠改善它,當即予以改善,若不能改善,便面對它、接受它,絕不逃避,但是要盡力改善。
「處理它」:如果計畫好的事在過程中發生問題,不必傷心也不必失望,應該繼續努力,促成因緣,還是有成功的機會。
「放下它」:如果經過詳細的考慮,判斷因緣不可能促成,那也只好放下它,這和未經努力就放棄,是截然不同的。
「四它」並不是一下就能走完,而是漸進式的,並且需要因緣具足,比如洪太太的公公,以身教影響晚輩;肇事者也誠心懺悔,打從心裡表示歉意,希望得到原諒,而不只是想用錢來解決事情。有了這些因緣,家屬才能夠慢慢接受家人驟逝的事實,寬恕肇事者,最終放下。
選擇寬恕,也是選擇讓往後的日子更寬闊。洪太太這麼愛這個家,我相信,她也會希望即使她不在了,丈夫和子女還能好好過日子。
◎果然是寶方 以寬大氣度化解仇恨
意外事故造成的心靈創傷,需要漫長的時間復原,不會因他人的安慰而縮短。如果一直停留在喪親的哀傷裡,不願接受生死無常,反而很難看清楚事情的真相。面對意外事故時,如果能用寬厚的心原諒別人,我覺得那是一種值得學習的氣度。這個生命故事給我的提醒是,人可以帶著恨意活下去,也可以放下仇恨往前走,重要的是哪一種選擇會讓自己活得比較幸福呢?
打開心結釋懷不容易,如果一直活在恨意裡,受到懲罰的其實是自己,而非別人,因為是自己讓自己苦上加苦。如果能用寬大的氣度化解仇恨,便能終止痛苦的輪迴,從過去的陰影走出來,生命的格局也會變得開闊。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252
庫存:4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