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序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心理勵志.人文社科雙料暢榜作家吳若權年度作品●
●最能回應生命意義的問答之書●
●超過70萬讀者誠摯等待,長銷經典之作以嶄新風貌溫柔登場●
「轉念回歸簡單,放下立刻減擔」
提點人生的各種困惑,結合向聖嚴師父請益的內容,
濃縮精華並重新編纂成,叩問生命的108個轉念練習。
以QA形式,配合金句的摘錄,將佛學智慧實踐於生活。
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聖嚴法師
這是一段轉念的過程,
釐清雜念、將牽掛化成彼此的聯結,視為正向的力量,
扛得起責任,卻也放得下憂慮。
讓事情的處理回歸簡單、身心也跟著減擔。
煩惱和恐懼,是自己和自己之間,最遙遠的距離。
之所以深陷痛苦而無法自拔,
是因為我們很容易跟著世俗的評論貶抑自己。
若是我們能停止受害者的念頭,內心就會變得強大。
終而能從痛苦的此岸,度到放下煩惱牽掛的彼岸。
除了謝天謝地,還要感謝依然溫柔善待的自己。
書中七幅凝視人生的風景───
1 孤獨是一種沉默的力量
2 自在比自由更重要
3 無我才是真正的自我
4 在轉念中學會放下
5 以懺悔和寬恕善待自己
6 愛與被愛的取捨
7 初發的願心有生命的歸宿
●最能回應生命意義的問答之書●
●超過70萬讀者誠摯等待,長銷經典之作以嶄新風貌溫柔登場●
「轉念回歸簡單,放下立刻減擔」
提點人生的各種困惑,結合向聖嚴師父請益的內容,
濃縮精華並重新編纂成,叩問生命的108個轉念練習。
以QA形式,配合金句的摘錄,將佛學智慧實踐於生活。
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聖嚴法師
這是一段轉念的過程,
釐清雜念、將牽掛化成彼此的聯結,視為正向的力量,
扛得起責任,卻也放得下憂慮。
讓事情的處理回歸簡單、身心也跟著減擔。
煩惱和恐懼,是自己和自己之間,最遙遠的距離。
之所以深陷痛苦而無法自拔,
是因為我們很容易跟著世俗的評論貶抑自己。
若是我們能停止受害者的念頭,內心就會變得強大。
終而能從痛苦的此岸,度到放下煩惱牽掛的彼岸。
除了謝天謝地,還要感謝依然溫柔善待的自己。
書中七幅凝視人生的風景───
1 孤獨是一種沉默的力量
2 自在比自由更重要
3 無我才是真正的自我
4 在轉念中學會放下
5 以懺悔和寬恕善待自己
6 愛與被愛的取捨
7 初發的願心有生命的歸宿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吳若權
水瓶座的活躍聰明X療癒師的敏銳溫柔X創作者的細膩善感。
政治大學企管系畢業。曾任職IBM、HP、Microsoft等知名企業。現為作家、廣播節目主持人、企管顧問、療癒師,也是獲得七張SCA咖啡證照的咖啡師,以斜槓達人之姿,穿越世間不同場景,編織生命波瀾壯闊,最終陪你回到心靈角落,在平淡簡單中體會人性的深邃,展現靈性的豐盈。
1995年,以藝文小說《愛一次也好》踏入文壇,清新動人的文字風格廣受讀者歡迎;2000年,以短篇小說集《下雨天裡的松風聲》獲得「中興文藝獎小說類首獎」。創作類型多元,廣及兩性、勵志、心靈、企管,時而寫出人生的豁達、時而寫出對於現世的精闢見解,也毫不隱藏對於與人之間的細膩情懷。累積講座超過兩千場,帶給無數人激勵與療癒的力量。
正因為貼近人心,才能釋放不燙傷的溫暖。
本書是他的第119部文字作品,希望能夠陪伴你――轉念回歸簡單,放下立刻減擔。
◎Instagram|ericwu128
◎Facebook|吳若權專頁
◎新浪微博|吳若權專頁
◎YouTube|吳若權幸福書房
◎Telegram|吳若權
◎Clubhouse|請搜尋吳若權
|繪者簡介|
Damee Wu
自由插畫工作者。喜歡感性治癒的情感氛圍與詩情畫意的舒適風格,期望能如大海浪漫而宇宙溫柔。作品可見於海報、廣告、雜誌與書籍。
吳若權
水瓶座的活躍聰明X療癒師的敏銳溫柔X創作者的細膩善感。
政治大學企管系畢業。曾任職IBM、HP、Microsoft等知名企業。現為作家、廣播節目主持人、企管顧問、療癒師,也是獲得七張SCA咖啡證照的咖啡師,以斜槓達人之姿,穿越世間不同場景,編織生命波瀾壯闊,最終陪你回到心靈角落,在平淡簡單中體會人性的深邃,展現靈性的豐盈。
1995年,以藝文小說《愛一次也好》踏入文壇,清新動人的文字風格廣受讀者歡迎;2000年,以短篇小說集《下雨天裡的松風聲》獲得「中興文藝獎小說類首獎」。創作類型多元,廣及兩性、勵志、心靈、企管,時而寫出人生的豁達、時而寫出對於現世的精闢見解,也毫不隱藏對於與人之間的細膩情懷。累積講座超過兩千場,帶給無數人激勵與療癒的力量。
正因為貼近人心,才能釋放不燙傷的溫暖。
本書是他的第119部文字作品,希望能夠陪伴你――轉念回歸簡單,放下立刻減擔。
◎Instagram|ericwu128
◎Facebook|吳若權專頁
◎新浪微博|吳若權專頁
◎YouTube|吳若權幸福書房
◎Telegram|吳若權
◎Clubhouse|請搜尋吳若權
|繪者簡介|
Damee Wu
自由插畫工作者。喜歡感性治癒的情感氛圍與詩情畫意的舒適風格,期望能如大海浪漫而宇宙溫柔。作品可見於海報、廣告、雜誌與書籍。
序
自序|從轉念到放下, 回歸簡單也減擔
這一生,究竟所為何來?
從稚齡到熟年,我們總是向外追尋,渴望獲得關注與肯定,印證自己生命的價值。過程中,無可避免地經歷大大小小的成功與失敗、被愛與背叛、盼望與失望,相遇與錯過……才知道:並不是所有努力都會有收穫、不是只要珍惜就能夠擁有。
如果可能的話,多麼希望在遭受失敗、背叛、失望、與錯過之後,還能懂得溫柔對待自己,感謝每一個當下。然後明白:可以靠自己,把更多的愛,帶回內在。從此不再尋覓、停止漂流。在覺悟的那一瞬間,終於明白:自己,就是愛!
是什麼樣的信念,可以支持自己,繞過千山萬水,忍受折磨痛苦,挺到這一刻?
當一次又一次的憂鬱,如暗夜浪潮襲來,以吶喊質問般呼救著:「為什麼會是我?」「究竟要讓我痛苦到什麼時候?」「難道,人生就只能這樣繼續下去沒完沒了嗎?」即使未發出真正的音響,但已經聲嘶力竭。每一次吶喊、每一個問號,後面其實都有一個解答,只要你願意靜心以待,就會慢慢聽見。
煩惱和恐懼,是自己和自己之間,最遙遠的距離。
之所以深陷痛苦而難以自拔,是因為在落難的時候,我們很容易跟著世俗的評論貶抑自己。世界上最惡毒的語言,往往不是來自別人的嘴巴或鍵盤,而是自己都不看好自己的質疑與批判。連別人明明好意的勸說:「你要放下啊!」都變成帶著惡意的嘲諷。內心真正想反擊的是:「放下,如果有那麼簡單,你來體會我的痛苦看看啊!」
放下,真的、真的,真的好難啊!
每一個人所經歷的苦痛,都是無法比較、也無從複製的。所有的感同身受,都只是出自善意的體貼,或許可以帶來一點支持的力量,卻並不足以成為真正可以幫助當事人停止煩惱,終能放下的解方。
從前,我是這樣自勉的:既然無法放下,就先學著盡力承擔吧!於是,我認真到連重訓的教練執照都考取了。然而,人生的責任,並非健身房的槓片。氣力再大,深蹲所能承擔的重量有限;活著的煩惱與牽掛,卻是沒有盡頭的。像我這樣身為將近長達三十年的照顧者,必須同時扛起家務與經濟的重擔。平均每晚睡不到五小時,午夜夢迴時常常只剩下油盡燈枯的感覺。
然而,我不會是這世界上唯一的、或最疲累的照顧者。除了照顧,相對於其他人受困於工作、情感、婚姻、金錢、健康等議題,我該慶幸自己能撐住。
但若問及每一個深陷在痛苦中的人:「你是怎撐住的?」實在有些殘忍。因為正在努力學習承擔的人,幾乎都是沒有心思多想的。
我確實常被關心我的讀者、與記者詢問這個問題,每次想要仔細回答,分享那些痛苦難捱的辛酸,卻又百感交集到無法暢談。
好幾回,微張開口的嘴型停頓在空氣中,轉為靜默的一抹微笑,內心對自己比了一個「讚」!真的,你好棒。
原來啊,這就是轉念!
之前因為放不下而辛苦承擔的我,在此恍然明白:停止受害者的念頭,會讓自己變得更強大。終而能從痛苦的此岸,度到放下煩惱牽掛的彼岸。除了謝天謝地,還要感謝自己。
經過無數次對生命的叩問,看清楚內心因為恐懼而產生的罣礙,漸漸學會善待自己的方式,會鼓勵自己說:「煩惱也沒關係;牽掛,因為心還在意。」
多年前,有幸親臨法鼓山聖嚴師父門下受教,他所倡議的「四它」: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其實就是把博大精深的佛法智慧,轉譯成淺白易懂的日常實踐。教導我們從轉念到放下,處理事情回歸簡單、身心也跟著減擔。
「簡單」,就是「減擔」。因為化繁為簡、反璞歸真,自然會減輕負擔,輕鬆自在。
煩惱時,試著將紛亂的雜念釐清,把所有的牽掛化為可以幫助彼此的聯結,產生正面的能量,扛得起責任,放得下憂慮。這是轉念的過程,需要持續地練習。
經過這些年的人生洗鍊,我把向聖嚴師父請益的內容,濃縮精華並重新編纂為叩問生命的108 個轉念練習,以QA的方式,配合金句的摘錄,讓每位讀者都能夠再次領受聖嚴師父詮釋佛學的智慧,並在生活中實踐而獲益。
《煩惱也沒關係;牽掛,表示你在意》編列為我的第119號作品。希望能夠陪伴你⸺轉念回歸簡單,放下立刻減擔。
這一生,究竟所為何來?
從稚齡到熟年,我們總是向外追尋,渴望獲得關注與肯定,印證自己生命的價值。過程中,無可避免地經歷大大小小的成功與失敗、被愛與背叛、盼望與失望,相遇與錯過……才知道:並不是所有努力都會有收穫、不是只要珍惜就能夠擁有。
如果可能的話,多麼希望在遭受失敗、背叛、失望、與錯過之後,還能懂得溫柔對待自己,感謝每一個當下。然後明白:可以靠自己,把更多的愛,帶回內在。從此不再尋覓、停止漂流。在覺悟的那一瞬間,終於明白:自己,就是愛!
是什麼樣的信念,可以支持自己,繞過千山萬水,忍受折磨痛苦,挺到這一刻?
當一次又一次的憂鬱,如暗夜浪潮襲來,以吶喊質問般呼救著:「為什麼會是我?」「究竟要讓我痛苦到什麼時候?」「難道,人生就只能這樣繼續下去沒完沒了嗎?」即使未發出真正的音響,但已經聲嘶力竭。每一次吶喊、每一個問號,後面其實都有一個解答,只要你願意靜心以待,就會慢慢聽見。
煩惱和恐懼,是自己和自己之間,最遙遠的距離。
之所以深陷痛苦而難以自拔,是因為在落難的時候,我們很容易跟著世俗的評論貶抑自己。世界上最惡毒的語言,往往不是來自別人的嘴巴或鍵盤,而是自己都不看好自己的質疑與批判。連別人明明好意的勸說:「你要放下啊!」都變成帶著惡意的嘲諷。內心真正想反擊的是:「放下,如果有那麼簡單,你來體會我的痛苦看看啊!」
放下,真的、真的,真的好難啊!
每一個人所經歷的苦痛,都是無法比較、也無從複製的。所有的感同身受,都只是出自善意的體貼,或許可以帶來一點支持的力量,卻並不足以成為真正可以幫助當事人停止煩惱,終能放下的解方。
從前,我是這樣自勉的:既然無法放下,就先學著盡力承擔吧!於是,我認真到連重訓的教練執照都考取了。然而,人生的責任,並非健身房的槓片。氣力再大,深蹲所能承擔的重量有限;活著的煩惱與牽掛,卻是沒有盡頭的。像我這樣身為將近長達三十年的照顧者,必須同時扛起家務與經濟的重擔。平均每晚睡不到五小時,午夜夢迴時常常只剩下油盡燈枯的感覺。
然而,我不會是這世界上唯一的、或最疲累的照顧者。除了照顧,相對於其他人受困於工作、情感、婚姻、金錢、健康等議題,我該慶幸自己能撐住。
但若問及每一個深陷在痛苦中的人:「你是怎撐住的?」實在有些殘忍。因為正在努力學習承擔的人,幾乎都是沒有心思多想的。
我確實常被關心我的讀者、與記者詢問這個問題,每次想要仔細回答,分享那些痛苦難捱的辛酸,卻又百感交集到無法暢談。
好幾回,微張開口的嘴型停頓在空氣中,轉為靜默的一抹微笑,內心對自己比了一個「讚」!真的,你好棒。
原來啊,這就是轉念!
之前因為放不下而辛苦承擔的我,在此恍然明白:停止受害者的念頭,會讓自己變得更強大。終而能從痛苦的此岸,度到放下煩惱牽掛的彼岸。除了謝天謝地,還要感謝自己。
經過無數次對生命的叩問,看清楚內心因為恐懼而產生的罣礙,漸漸學會善待自己的方式,會鼓勵自己說:「煩惱也沒關係;牽掛,因為心還在意。」
多年前,有幸親臨法鼓山聖嚴師父門下受教,他所倡議的「四它」: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其實就是把博大精深的佛法智慧,轉譯成淺白易懂的日常實踐。教導我們從轉念到放下,處理事情回歸簡單、身心也跟著減擔。
「簡單」,就是「減擔」。因為化繁為簡、反璞歸真,自然會減輕負擔,輕鬆自在。
煩惱時,試著將紛亂的雜念釐清,把所有的牽掛化為可以幫助彼此的聯結,產生正面的能量,扛得起責任,放得下憂慮。這是轉念的過程,需要持續地練習。
經過這些年的人生洗鍊,我把向聖嚴師父請益的內容,濃縮精華並重新編纂為叩問生命的108 個轉念練習,以QA的方式,配合金句的摘錄,讓每位讀者都能夠再次領受聖嚴師父詮釋佛學的智慧,並在生活中實踐而獲益。
《煩惱也沒關係;牽掛,表示你在意》編列為我的第119號作品。希望能夠陪伴你⸺轉念回歸簡單,放下立刻減擔。
目次
自序|從轉念到放下,回歸簡單也減擔
CHAPTER1 孤獨是一種沉默的力量
| 0 1 | 孤獨能帶來什麼發現?
| 0 2 | 一個人獨處,可以是豐盈的嗎?
| 0 3 | 「孤獨」與「孤僻」有什麼不同?
| 0 4 |孩子無法排解孤獨感,父母該如何協助?
| 0 5 | 孤獨是要把自己與內心分開?
| 0 6 | 只要盡情地感受孤獨,就能有所成長嗎?
| 0 7 | 如何體驗一個人的沉靜?
| 0 8 | 「閉關」能讓身心到達何種境界?
| 0 9 | 隨心所欲的孤獨,是什麼樣貌?
| 1 0 | 做重大決定時,沒能獲得支持,這時該堅持, 或妥協?
| 1 1 | 遭遇背棄,應如何找回自己?
| 1 2 | 無法被別人理解,該怎麼辦?
| 1 3 | 有權利可以一意孤行,要有所顧慮嗎?
| 1 4 | 和同伴一起追求理想,還需要保留孤獨嗎?
| 1 5 | 同伴不同步,該怎麼改變心態?
| 1 6 | 讓內心不再孤獨的方法?
CHAPTER2 自在比自由更重要
| 1 7 | 自律,能帶來自由嗎?
| 1 8 | 對每件事都過度要求,心很累該怎麼辦?
| 1 9 | 沒有被約束、想做什麼就做什麼,就是自由嗎?
| 2 0 | 當個人自由與外界期待相扞格,該如何取捨?
| 2 1 | 內心的自由,是從哪裡來的?
| 2 2 | 追求內心慾望的滿足,會導致不自由嗎?
| 2 3 | 常有「被困住」的感受,該怎麼擺脫? (須改回原來篇章)
| 2 4 | 什麼才是真正的自由?
| 2 5 | 自由自在真正的意義是什麼?
| 2 6 | 覺悟是什麼,我也可以達到這個境界嗎?
| 2 7 | 如果沒辦法開悟解脫、得到自由,修行還有什麼用?
| 2 8 | 要多久才能得到真正解脫?
| 2 9 | 身體被外在條件侷限,也能感受到自由自在嗎?
| 3 0 | 該從生活的哪些層面落實修身,並持續精進?
| 3 1 | 精進的動力消退,該怎麼繼續保持熱情?
| 3 2 | 凡事都要遵守紀律,難道不覺得不自由嗎?
| 3 3 | 身為微小的個人,如何面對全球的動盪不安?
CHAPTER3 無我才是真正的自我
| 3 4 | 人的這一生,究竟所為何來?
| 3 5 | 崇拜偶像,會讓自己更好?
| 3 6 | 如何肯定自我的價值?
| 3 7 | 光憑自己的努力,就能讓世界變得更好嗎?
| 3 8 | 徬徨的時候,該怎麼找到自我?
| 3 9 | 要怎麼活出與眾不同的人生?
| 4 0 | 如何才能找到自己的獨特之處?
| 4 1 | 遇到瓶頸該怎麼辦?
| 4 2 | 感覺技不如人,還可以自我肯定嗎?
| 4 3 | 痛苦的時候,如何轉念看待?
| 4 4 | 在善惡之間做選擇,有可能抵擋誘惑嗎?
| 4 5 | 面對未知,如何能堅持下去?
CHAPTER4 在轉念中學會放下
| 4 6 | 我很努力助人,為什麼感覺不到快樂?
| 4 7 | 做好事卻被質疑,該怎麼轉換心情?
| 4 8 | 無知,會帶來恐懼?
| 4 9 | 難道「討厭」也是一種傲慢?
| 5 0 | 如何讓自己的心遠離畏懼?
| 5 1 | 所有的「欲望」都是壞事嗎?
| 5 2 | 該怎麼面對自己的私欲?
| 5 3 | 如何從「私欲」到「願心」,從「利己」到「利他」?
| 5 4 | 轉念的契機是什麼?
| 5 5 | 要做些什麼練習,讓自己轉念?
| 5 6 | 如何分辨「想要」與「需要」的差別?
| 5 7 | 捨棄外在的裝扮,要怎麼突顯出自己的重要性?
| 5 8 | 當情欲高張時,該怎麼面對?
| 5 9 | 渴求平靜,也算是一種欲望嗎?
| 6 0 | 如何避免落入彼此競爭的無限迴圈裡?
| 6 1 | 該怎麼做才能培養「寬大」與「堅強」的本質?
CHAPTER5 以懺悔和寬恕善待自己
| 6 2 | 要怎麼讓自己擁有走出困境的勇氣?
| 6 3 | 遭遇重大挫折與困境時,要用什麼心態去面對?
| 6 4 | 用什麼角度去解釋因果?
| 6 5 | 該繼續堅持,還是斷然捨棄?
| 6 6 | 捨己為人,是癡愚、或是勇氣?
| 6 7 | 大環境停滯的時候,該怎麼讓自己成長?
| 6 8 | 即使是無心之過,也需要懺悔嗎?
| 6 9 | 為什麼懺悔可以產生積極的力量?
| 7 0 | 向自己懺悔,可以帶來什麼樣的改變?
| 7 1 | 懺悔之後,還需要付出什麼行動嗎?
| 7 2 | 如果無法獲得對方寬恕,該怎麼辦呢?
| 7 3 | 若輕易原諒對方,豈不是縱容他犯錯?
| 7 4 | 對方大錯造成難以抹滅的陰影,我還是得寬恕嗎?
| 7 5 | 被親密的人背叛,該如何修補自己受傷的心?
| 7 6 | 「堅強」與「逞強」的差別何在?
| 7 7 | 勇氣在人生的順境與逆境,能發揮什麼不同的力量?
CHAPTER6 愛與被愛的取捨
| 7 8 | 優先把自己照顧好,是自私嗎?
| 7 9 | 「放下」是否就等同「放棄」?
| 8 0 | 如何擁有一段美好的關係?
| 8 1 | 最高層次的愛是什麼?
| 8 2 | 俗世間的愛與佛法中的愛,有什麼不同?
| 8 3 | 從愛到慈悲,是可望不可及嗎?
| 8 4 | 明明愛著對方,但彼此還是會相互傷害?
| 8 5 | 時常擔心著孩子的未來,該怎麼辦?
| 8 6 | 對感情一直缺乏安全感,該如何是好?
| 8 7 | 面對婚姻,該期待怎樣的親密關係?又要怎麼信守承諾?
| 8 8 | 當對方離去時,我的愛該何去何從?
| 8 9 | 要怎麼做才能在關係中穩定自持??
| 9 0 | 如何停止世界上的衝突?
| 9 1 | 看破一切,不就是對這個世界徹底失望了?
| 9 2 | 該輕易接受別人的隆情盛意嗎?
CHAPTER7 初發的願心有生命的歸宿
| 9 3 | 至親逝世後,仍然會在我們身旁嗎?
| 9 4 | 跨越生死,我們該相信什麼?
| 9 5 | 想念的心情,可以傳達到離開的人們身上?
| 9 6 | 真的能抵達所謂的極樂世界?
| 9 7 | 至親離開,心中的悲傷會結束嗎?
| 9 8 | 佛教七七四十九天的設定,從何而來?
| 9 9 | 如何轉化人生受苦就是還債的負面情緒?
| 1 0 0 | 從小沒有獲得父母的關愛,最後竟是我獨自承擔照顧責任?
| 1 0 1 | 人為什麼要有信仰?
| 1 0 2 | 想真心投入自我精進,卻又半信半疑,該怎麼處理?
| 1 0 3 | 生命的歸宿是在哪裡?
| 1 0 4 | 為什麼會對死亡感到徬徨?
| 1 0 5 | 如何尊重自己的生命?
| 1 0 6 | 在家庭中,如何進行生命教育??
| 1 0 7 | 思考要留什麼給孩子?
| 1 0 8 | 該怎麼做,才能延續生命的價值?
附錄|
聖嚴法師序|轉念之後 柳暗花明
關於聖嚴法師
序|淨瓶常注甘露水
序|正面的解讀;逆向的思考
CHAPTER1 孤獨是一種沉默的力量
| 0 1 | 孤獨能帶來什麼發現?
| 0 2 | 一個人獨處,可以是豐盈的嗎?
| 0 3 | 「孤獨」與「孤僻」有什麼不同?
| 0 4 |孩子無法排解孤獨感,父母該如何協助?
| 0 5 | 孤獨是要把自己與內心分開?
| 0 6 | 只要盡情地感受孤獨,就能有所成長嗎?
| 0 7 | 如何體驗一個人的沉靜?
| 0 8 | 「閉關」能讓身心到達何種境界?
| 0 9 | 隨心所欲的孤獨,是什麼樣貌?
| 1 0 | 做重大決定時,沒能獲得支持,這時該堅持, 或妥協?
| 1 1 | 遭遇背棄,應如何找回自己?
| 1 2 | 無法被別人理解,該怎麼辦?
| 1 3 | 有權利可以一意孤行,要有所顧慮嗎?
| 1 4 | 和同伴一起追求理想,還需要保留孤獨嗎?
| 1 5 | 同伴不同步,該怎麼改變心態?
| 1 6 | 讓內心不再孤獨的方法?
CHAPTER2 自在比自由更重要
| 1 7 | 自律,能帶來自由嗎?
| 1 8 | 對每件事都過度要求,心很累該怎麼辦?
| 1 9 | 沒有被約束、想做什麼就做什麼,就是自由嗎?
| 2 0 | 當個人自由與外界期待相扞格,該如何取捨?
| 2 1 | 內心的自由,是從哪裡來的?
| 2 2 | 追求內心慾望的滿足,會導致不自由嗎?
| 2 3 | 常有「被困住」的感受,該怎麼擺脫? (須改回原來篇章)
| 2 4 | 什麼才是真正的自由?
| 2 5 | 自由自在真正的意義是什麼?
| 2 6 | 覺悟是什麼,我也可以達到這個境界嗎?
| 2 7 | 如果沒辦法開悟解脫、得到自由,修行還有什麼用?
| 2 8 | 要多久才能得到真正解脫?
| 2 9 | 身體被外在條件侷限,也能感受到自由自在嗎?
| 3 0 | 該從生活的哪些層面落實修身,並持續精進?
| 3 1 | 精進的動力消退,該怎麼繼續保持熱情?
| 3 2 | 凡事都要遵守紀律,難道不覺得不自由嗎?
| 3 3 | 身為微小的個人,如何面對全球的動盪不安?
CHAPTER3 無我才是真正的自我
| 3 4 | 人的這一生,究竟所為何來?
| 3 5 | 崇拜偶像,會讓自己更好?
| 3 6 | 如何肯定自我的價值?
| 3 7 | 光憑自己的努力,就能讓世界變得更好嗎?
| 3 8 | 徬徨的時候,該怎麼找到自我?
| 3 9 | 要怎麼活出與眾不同的人生?
| 4 0 | 如何才能找到自己的獨特之處?
| 4 1 | 遇到瓶頸該怎麼辦?
| 4 2 | 感覺技不如人,還可以自我肯定嗎?
| 4 3 | 痛苦的時候,如何轉念看待?
| 4 4 | 在善惡之間做選擇,有可能抵擋誘惑嗎?
| 4 5 | 面對未知,如何能堅持下去?
CHAPTER4 在轉念中學會放下
| 4 6 | 我很努力助人,為什麼感覺不到快樂?
| 4 7 | 做好事卻被質疑,該怎麼轉換心情?
| 4 8 | 無知,會帶來恐懼?
| 4 9 | 難道「討厭」也是一種傲慢?
| 5 0 | 如何讓自己的心遠離畏懼?
| 5 1 | 所有的「欲望」都是壞事嗎?
| 5 2 | 該怎麼面對自己的私欲?
| 5 3 | 如何從「私欲」到「願心」,從「利己」到「利他」?
| 5 4 | 轉念的契機是什麼?
| 5 5 | 要做些什麼練習,讓自己轉念?
| 5 6 | 如何分辨「想要」與「需要」的差別?
| 5 7 | 捨棄外在的裝扮,要怎麼突顯出自己的重要性?
| 5 8 | 當情欲高張時,該怎麼面對?
| 5 9 | 渴求平靜,也算是一種欲望嗎?
| 6 0 | 如何避免落入彼此競爭的無限迴圈裡?
| 6 1 | 該怎麼做才能培養「寬大」與「堅強」的本質?
CHAPTER5 以懺悔和寬恕善待自己
| 6 2 | 要怎麼讓自己擁有走出困境的勇氣?
| 6 3 | 遭遇重大挫折與困境時,要用什麼心態去面對?
| 6 4 | 用什麼角度去解釋因果?
| 6 5 | 該繼續堅持,還是斷然捨棄?
| 6 6 | 捨己為人,是癡愚、或是勇氣?
| 6 7 | 大環境停滯的時候,該怎麼讓自己成長?
| 6 8 | 即使是無心之過,也需要懺悔嗎?
| 6 9 | 為什麼懺悔可以產生積極的力量?
| 7 0 | 向自己懺悔,可以帶來什麼樣的改變?
| 7 1 | 懺悔之後,還需要付出什麼行動嗎?
| 7 2 | 如果無法獲得對方寬恕,該怎麼辦呢?
| 7 3 | 若輕易原諒對方,豈不是縱容他犯錯?
| 7 4 | 對方大錯造成難以抹滅的陰影,我還是得寬恕嗎?
| 7 5 | 被親密的人背叛,該如何修補自己受傷的心?
| 7 6 | 「堅強」與「逞強」的差別何在?
| 7 7 | 勇氣在人生的順境與逆境,能發揮什麼不同的力量?
CHAPTER6 愛與被愛的取捨
| 7 8 | 優先把自己照顧好,是自私嗎?
| 7 9 | 「放下」是否就等同「放棄」?
| 8 0 | 如何擁有一段美好的關係?
| 8 1 | 最高層次的愛是什麼?
| 8 2 | 俗世間的愛與佛法中的愛,有什麼不同?
| 8 3 | 從愛到慈悲,是可望不可及嗎?
| 8 4 | 明明愛著對方,但彼此還是會相互傷害?
| 8 5 | 時常擔心著孩子的未來,該怎麼辦?
| 8 6 | 對感情一直缺乏安全感,該如何是好?
| 8 7 | 面對婚姻,該期待怎樣的親密關係?又要怎麼信守承諾?
| 8 8 | 當對方離去時,我的愛該何去何從?
| 8 9 | 要怎麼做才能在關係中穩定自持??
| 9 0 | 如何停止世界上的衝突?
| 9 1 | 看破一切,不就是對這個世界徹底失望了?
| 9 2 | 該輕易接受別人的隆情盛意嗎?
CHAPTER7 初發的願心有生命的歸宿
| 9 3 | 至親逝世後,仍然會在我們身旁嗎?
| 9 4 | 跨越生死,我們該相信什麼?
| 9 5 | 想念的心情,可以傳達到離開的人們身上?
| 9 6 | 真的能抵達所謂的極樂世界?
| 9 7 | 至親離開,心中的悲傷會結束嗎?
| 9 8 | 佛教七七四十九天的設定,從何而來?
| 9 9 | 如何轉化人生受苦就是還債的負面情緒?
| 1 0 0 | 從小沒有獲得父母的關愛,最後竟是我獨自承擔照顧責任?
| 1 0 1 | 人為什麼要有信仰?
| 1 0 2 | 想真心投入自我精進,卻又半信半疑,該怎麼處理?
| 1 0 3 | 生命的歸宿是在哪裡?
| 1 0 4 | 為什麼會對死亡感到徬徨?
| 1 0 5 | 如何尊重自己的生命?
| 1 0 6 | 在家庭中,如何進行生命教育??
| 1 0 7 | 思考要留什麼給孩子?
| 1 0 8 | 該怎麼做,才能延續生命的價值?
附錄|
聖嚴法師序|轉念之後 柳暗花明
關於聖嚴法師
序|淨瓶常注甘露水
序|正面的解讀;逆向的思考
書摘/試閱
| 0 1 |
孤獨能帶來什麼發現?
愈是身處安靜、孤獨的地方,
愈能擁有內在的靈魂,
找到真正的自己。
最深的孤獨,猶如一個人置身於墨然夜色裡。但要破除黑暗的辦法,並不一定是給他光亮。既然一盞燈不能取代黑暗,不如吹熄算了。凡事自然就好,不用跟別人比較,讓自己超脫於黑暗與光明的對立,才能真正地自在。
這個典故,來自聖嚴法師曾經講過的一則禪宗公案「龍潭吹燭」:某個夜裡,德山宣鑒侍立在其師崇信之側。龍潭禪師要德山退下休息,德山告辭後旋即回來,對龍潭禪師說:「外面黑。」龍潭禪師點了蠟燭交給德山,德山正要接過來時,龍潭禪師卻一口將它吹滅。
站在黑暗中的德山,就像是小時候常感覺到孤獨的我,剛開始都會覺得孤單、害怕,但是只要能夠在幽暗的處境中待得更久,或讓自己往更墨黑的方向走去,回頭將會發現,來時路有如晴川歷歷。從邏輯上來推理,是瞳孔適應了黑暗的環境,自動調整視覺的感應,但是,我更相信心靈的力量,對周遭變化的適應。愈是身處安靜、孤獨的地方,愈能夠擁抱自己的靈魂,找到真正的自己。
| 1 7 |
自律,能帶來自由嗎?
凡事都對自己要求很嚴格,
把自己困住,就無法自由。
一直以來,不論個人的品德、還是時間的安排、處世的原則,我都堅信遵守規範及規律的重要性,卻在聖嚴法師一句:「自己綑綁自己、困住自己,是愚癡的事。」得到當頭棒喝的體悟。
現代人覺得不自由、不自在的原因有很多,有些是沒時間、有些是缺金錢。想做的事,做不來;想去的地方,到不了。即使是律己甚嚴的人,可能都曾經跟我一樣,為了別人的期望太高、或對自己的要求太多、擔心自己做得不夠好,而感覺不自由、不自在。
聖嚴法師指出,自由自在的境界,來自於兩種修行的功夫。一種是放下自己的煩惱,另一種是放下自我的要求。
煩惱很多的人,無論什麼事都想太多,把自己困起來,無視於外界的開闊,自己畫地為牢。例如:要求自己在什麼時候就一定要達成什麼目標,在什麼狀況就必須要完成什麼任務,這是畫地自限。
聖嚴法師說年輕時也經歷過這個階段,凡事對自己要求得很嚴格,把自己困住,就不夠自由。後來在修行中體驗到一個道理:為積極實踐目標而分分秒秒把自己綑綁,是愚癡的事。
多年前,那個綑綁自己的聖嚴法師,早已經被自己釋放,消失在歲月的長廊;而我的心裡,卻還是住著一個被囚禁的自己。他,那麼謹慎,那麼乖巧,卻那麼不自由。我看著心裡那個被過度紀律困住的自己,好想把他釋放出來。
原來,嚴謹的自律固然是一種值得肯定的特質;但隨順因緣的變化,則是盡人事之後必須柔軟與謙卑。凡事未必要以最高標準自我要求,剛剛好就好的期許,會是更有智慧的態度。
孤獨能帶來什麼發現?
愈是身處安靜、孤獨的地方,
愈能擁有內在的靈魂,
找到真正的自己。
最深的孤獨,猶如一個人置身於墨然夜色裡。但要破除黑暗的辦法,並不一定是給他光亮。既然一盞燈不能取代黑暗,不如吹熄算了。凡事自然就好,不用跟別人比較,讓自己超脫於黑暗與光明的對立,才能真正地自在。
這個典故,來自聖嚴法師曾經講過的一則禪宗公案「龍潭吹燭」:某個夜裡,德山宣鑒侍立在其師崇信之側。龍潭禪師要德山退下休息,德山告辭後旋即回來,對龍潭禪師說:「外面黑。」龍潭禪師點了蠟燭交給德山,德山正要接過來時,龍潭禪師卻一口將它吹滅。
站在黑暗中的德山,就像是小時候常感覺到孤獨的我,剛開始都會覺得孤單、害怕,但是只要能夠在幽暗的處境中待得更久,或讓自己往更墨黑的方向走去,回頭將會發現,來時路有如晴川歷歷。從邏輯上來推理,是瞳孔適應了黑暗的環境,自動調整視覺的感應,但是,我更相信心靈的力量,對周遭變化的適應。愈是身處安靜、孤獨的地方,愈能夠擁抱自己的靈魂,找到真正的自己。
| 1 7 |
自律,能帶來自由嗎?
凡事都對自己要求很嚴格,
把自己困住,就無法自由。
一直以來,不論個人的品德、還是時間的安排、處世的原則,我都堅信遵守規範及規律的重要性,卻在聖嚴法師一句:「自己綑綁自己、困住自己,是愚癡的事。」得到當頭棒喝的體悟。
現代人覺得不自由、不自在的原因有很多,有些是沒時間、有些是缺金錢。想做的事,做不來;想去的地方,到不了。即使是律己甚嚴的人,可能都曾經跟我一樣,為了別人的期望太高、或對自己的要求太多、擔心自己做得不夠好,而感覺不自由、不自在。
聖嚴法師指出,自由自在的境界,來自於兩種修行的功夫。一種是放下自己的煩惱,另一種是放下自我的要求。
煩惱很多的人,無論什麼事都想太多,把自己困起來,無視於外界的開闊,自己畫地為牢。例如:要求自己在什麼時候就一定要達成什麼目標,在什麼狀況就必須要完成什麼任務,這是畫地自限。
聖嚴法師說年輕時也經歷過這個階段,凡事對自己要求得很嚴格,把自己困住,就不夠自由。後來在修行中體驗到一個道理:為積極實踐目標而分分秒秒把自己綑綁,是愚癡的事。
多年前,那個綑綁自己的聖嚴法師,早已經被自己釋放,消失在歲月的長廊;而我的心裡,卻還是住著一個被囚禁的自己。他,那麼謹慎,那麼乖巧,卻那麼不自由。我看著心裡那個被過度紀律困住的自己,好想把他釋放出來。
原來,嚴謹的自律固然是一種值得肯定的特質;但隨順因緣的變化,則是盡人事之後必須柔軟與謙卑。凡事未必要以最高標準自我要求,剛剛好就好的期許,會是更有智慧的態度。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