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序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不停地進出書店,咖啡館,或小酒館
走過的地方,遇到的人
無關風月,只是中年心情
依然一位書人在路上
陳雨航 李金蓮
果子離 陳夏民
熱情推薦
低調的銳進。以幽默和自嘲,以簡練的感性,以疏朗的筆觸,時時與書寫抵死纏綿,《流光.散策》具有令人會心與共鳴的隨筆光采。是職人也是生活家,依然一位書人在路上。――陳雨航
《流光.散策》的內容看似出版人的日常,但志峰避開了百分之八十原該屬於事務性質的繁瑣刻苦,將筆刀切入那百分之二十編輯與作者精彩交往的切面,他寫得隨興,卻光彩流動,映照出一抹抹綽綽的側影,包括他自己。――李金蓮
廖志峰的文筆有一分迷人的語調。《流光.散策》穿梭在現實與回憶之間,出入於書店、酒肆與咖啡館,理想與滄桑並存,熱情與傷逝同在。人生滋味,中年景致,盡在時間長河裡一波一波流動。流水光陰,包容著溫暖的人情筆意。――果子離
想了解出版人廖志峰,除了研究允晨文化的出版方向,更不能錯過其散文。廖志峰的文字質地和他的為人十分近似,溫順平和,有一派的從容,但他真實的脾性也無聲地在文字中顯現。沒有太多憤世嫉俗,甚至乍讀之下也沒有情緒,但往往文末一兩句話――像是被輕柔文字所包覆的一根針――就刺出一名出版人的反叛與孤高的姿態。――陳夏民
走過的地方,遇到的人
無關風月,只是中年心情
依然一位書人在路上
陳雨航 李金蓮
果子離 陳夏民
熱情推薦
低調的銳進。以幽默和自嘲,以簡練的感性,以疏朗的筆觸,時時與書寫抵死纏綿,《流光.散策》具有令人會心與共鳴的隨筆光采。是職人也是生活家,依然一位書人在路上。――陳雨航
《流光.散策》的內容看似出版人的日常,但志峰避開了百分之八十原該屬於事務性質的繁瑣刻苦,將筆刀切入那百分之二十編輯與作者精彩交往的切面,他寫得隨興,卻光彩流動,映照出一抹抹綽綽的側影,包括他自己。――李金蓮
廖志峰的文筆有一分迷人的語調。《流光.散策》穿梭在現實與回憶之間,出入於書店、酒肆與咖啡館,理想與滄桑並存,熱情與傷逝同在。人生滋味,中年景致,盡在時間長河裡一波一波流動。流水光陰,包容著溫暖的人情筆意。――果子離
想了解出版人廖志峰,除了研究允晨文化的出版方向,更不能錯過其散文。廖志峰的文字質地和他的為人十分近似,溫順平和,有一派的從容,但他真實的脾性也無聲地在文字中顯現。沒有太多憤世嫉俗,甚至乍讀之下也沒有情緒,但往往文末一兩句話――像是被輕柔文字所包覆的一根針――就刺出一名出版人的反叛與孤高的姿態。――陳夏民
作者簡介
廖志峰,出生地台北市,居住地基隆市。淡江大學中文系畢,國立師範大學教育學分班結業,曾任廣告公司文案、國會助理、編輯,現任允晨文化發行人。喜歡旅遊、看電影、漫步和攝影。於《文訊》撰寫專欄「書時間」(二○一二―二○一四),文章、隨筆散見報章雜誌。著有《書,記憶著時光》、《流光――我的中年生活》、《秋刀魚的滋味》。
序
新版記
流光的故事,本來應該停在二〇一七年五月。初版售罄後,我把《流光》做成電子書上架,
決定不再管這本書。LET IT BE.
但陸陸續續有讀者來問這本書,想閱讀紙本。二〇二三年的台北國際書展,朋友到攤位上來買《流光》,我說絕版了。朋友說她在某攤位看到一本全新的《流光》,我很驚訝,市面上已沒有流通了,何況是書況好的?我想起來也許前一陣子一位作家向我要了這本自己珍藏的書去讀,可能應此開始它流轉的命運,我於是動念改版重出。
重出的《流光》增加了大約二萬八千字左右,收錄的文章從二〇一七年之後到二〇二二年,於我意義深刻的人事與記憶,書名《流光.散策》,整理的過程是甜美的,我好像又重歷與這些師友互動的溫暖。編輯工作所能得到最甜美的果實我已經獲得了,不能再奢求了。新收的文章特別著重在余英時、尉天驄,和彭明敏諸位師長,他們已經辭世了,但對我來說,精神永在。
新版特別邀請了作家也是出版前輩同行:陳雨航 、李金蓮 、 果子離,和陳夏民寫推薦語,非常感謝他們的盛情與鼓勵。這本書與其說是一般讀物,毋寧說是獻給自己的職人生涯,但願從文字裡可以讀出一個時代的文人側影與我們這個世代所經歷的文化風景。
書很厚,是因為故事很多,我希望和大家分享我所真誠感受到的人情與溫暖,無法復刻。
那麼,就讓我們一起優游自在地展開這段旅程吧。
謝謝閱讀。
流光的故事,本來應該停在二〇一七年五月。初版售罄後,我把《流光》做成電子書上架,
決定不再管這本書。LET IT BE.
但陸陸續續有讀者來問這本書,想閱讀紙本。二〇二三年的台北國際書展,朋友到攤位上來買《流光》,我說絕版了。朋友說她在某攤位看到一本全新的《流光》,我很驚訝,市面上已沒有流通了,何況是書況好的?我想起來也許前一陣子一位作家向我要了這本自己珍藏的書去讀,可能應此開始它流轉的命運,我於是動念改版重出。
重出的《流光》增加了大約二萬八千字左右,收錄的文章從二〇一七年之後到二〇二二年,於我意義深刻的人事與記憶,書名《流光.散策》,整理的過程是甜美的,我好像又重歷與這些師友互動的溫暖。編輯工作所能得到最甜美的果實我已經獲得了,不能再奢求了。新收的文章特別著重在余英時、尉天驄,和彭明敏諸位師長,他們已經辭世了,但對我來說,精神永在。
新版特別邀請了作家也是出版前輩同行:陳雨航 、李金蓮 、 果子離,和陳夏民寫推薦語,非常感謝他們的盛情與鼓勵。這本書與其說是一般讀物,毋寧說是獻給自己的職人生涯,但願從文字裡可以讀出一個時代的文人側影與我們這個世代所經歷的文化風景。
書很厚,是因為故事很多,我希望和大家分享我所真誠感受到的人情與溫暖,無法復刻。
那麼,就讓我們一起優游自在地展開這段旅程吧。
謝謝閱讀。
目次
四季流光 書人在路上 陳雨航
出版人手記之志峰 李金蓮
穿梭在現實與回憶之間 果子離
見證書業人生的人情與現場 陳夏民
新版記 廖志峰
流光篇
四季流光/代序 廖志峰
第一卷 春日遲遲
夜間書店
南街
也是人情之美
夜遊
老康
午後,長街,讀人館
何處不相逢
寫作練習:打臉的幾個斷想
不一樣的台語歌曲
一個不知是在巴黎還是台灣的早晨?
誰的黨外青春?
冷月映孤峰
舊游
偶感
中年的午後
離開小鎮的亞茲別
又訪兩鎮
動身吧!圍庄
青春遲遲的春日早晨
在信鴿書店
閒言閒語
愚人節
有朋自遠方來
舊路,以及消失的河流
父親的風鈴
春天副作用
訪客
我的中性地帶
週末行腳
也是山里
車站風情
夢境.人境
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青康藏書房的讀書小僮
行話
夜色
天才的編輯
現場
看鳥的人
一張照片的故事
愛爾蘭酒館的回憶
熱天午後與馬奎斯的餘光
第二卷 夏日炎天
明信片計畫
沙漠人生
花蓮時光
探病
焚書之書
在一九二〇書店
販書偶記
西線的戰事
老曹的禮物
父親這回事
短巷
那一夜,在劍潭
六四是時代的記憶
告別
午後三點的雷聲
夜語
雨天的訪客
夏至的這一晚
日光,啤酒,涼州街
意外的校友會
荊棘林中路
雨的移動
後門
也是夜色
巷中開天地
都云作者癡
咖啡時光
書店的可能
當時年少見青山
時間的角落
依然北埔光景
無所事事的夏日
神秘仰慕者
夏天的遊行
中午的熱炒店
尋覓咖啡的早晨
夏夜煙花
我的「毛時代」
廖桑小時光
新手
週末的早晨
第三卷 秋日風起
立秋
長溝流月去無聲
在巴黎的書店
從阿爾及利亞來的故事
不思議的一日
昨天以及今天的樹
夜遊
往事如煙
秋天的問候
中性地帶的小旅館
又見闊葉林
杜鵑聲裡,布袋蓮開
出版城的時光
空中水災
初見安平的海
三餘書店
剃刀物語
明月樓高人獨倚
出師表
夜深前的小酒館
醒來才知是夢
午後的訪客
天使望鄉
不知如何凋謝的花
浮生
傷心菩薩
夜讀偶感
沒有紅玫瑰的季節
倉庫的夢魘
編輯的奇幻之旅
回到小鎮的亞茲別
秋夜涼州街
山路
秋天的文學課
生活的出口
江湖夜雨
咖啡館的一角
好久不見
夜雨偶書
防風林外的海
早夜的食堂
不只是光大新村的故事
酒館的私語
第四卷 冬日聽雨
冬日風景
變形記
紅樓有夢
高雄以南,還有……
失電記
綠川的下午,忘川的水
出差
作業
孟天
書在人在
陳年的酒帶來新歲的香
也是夜遊
冬日的海濱
記憶
工業區裡
鯨島新年,又一年
看不見的書店風景
追尋
戀戀山城
時光之路
冬日的週末下午
遠方的雪
我初讀情人的青春
苗栗半日
老靈魂和老屁股
雪後
酒話
青春或青春不再的夜
在或不在的青春
一種江湖
錯過的季節
書,最後去了哪裡?
尉老師的兩個夢
走春
我的書攤生涯
懷念的發財車
街道咖啡館
霧隱的青春渡口
終卷 又一年
跨年的夜車
散策篇
開往普林斯頓的慢車
太平洋岸,台東之夜
尋找謝雪紅的夜
出張
神隱中年
當年,我們還是男孩和女孩時
夜行咖啡
關於彭明敏教授的幾則紀事
我的拉麵驚奇之旅
又見樂山娘
雨中跳島前進書店
中年的街頭
說故事的人
冷槍
台北假期
再見索爾孟
淡水暮色
致我無知的青春
時代的課本
出版人手記之志峰 李金蓮
穿梭在現實與回憶之間 果子離
見證書業人生的人情與現場 陳夏民
新版記 廖志峰
流光篇
四季流光/代序 廖志峰
第一卷 春日遲遲
夜間書店
南街
也是人情之美
夜遊
老康
午後,長街,讀人館
何處不相逢
寫作練習:打臉的幾個斷想
不一樣的台語歌曲
一個不知是在巴黎還是台灣的早晨?
誰的黨外青春?
冷月映孤峰
舊游
偶感
中年的午後
離開小鎮的亞茲別
又訪兩鎮
動身吧!圍庄
青春遲遲的春日早晨
在信鴿書店
閒言閒語
愚人節
有朋自遠方來
舊路,以及消失的河流
父親的風鈴
春天副作用
訪客
我的中性地帶
週末行腳
也是山里
車站風情
夢境.人境
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青康藏書房的讀書小僮
行話
夜色
天才的編輯
現場
看鳥的人
一張照片的故事
愛爾蘭酒館的回憶
熱天午後與馬奎斯的餘光
第二卷 夏日炎天
明信片計畫
沙漠人生
花蓮時光
探病
焚書之書
在一九二〇書店
販書偶記
西線的戰事
老曹的禮物
父親這回事
短巷
那一夜,在劍潭
六四是時代的記憶
告別
午後三點的雷聲
夜語
雨天的訪客
夏至的這一晚
日光,啤酒,涼州街
意外的校友會
荊棘林中路
雨的移動
後門
也是夜色
巷中開天地
都云作者癡
咖啡時光
書店的可能
當時年少見青山
時間的角落
依然北埔光景
無所事事的夏日
神秘仰慕者
夏天的遊行
中午的熱炒店
尋覓咖啡的早晨
夏夜煙花
我的「毛時代」
廖桑小時光
新手
週末的早晨
第三卷 秋日風起
立秋
長溝流月去無聲
在巴黎的書店
從阿爾及利亞來的故事
不思議的一日
昨天以及今天的樹
夜遊
往事如煙
秋天的問候
中性地帶的小旅館
又見闊葉林
杜鵑聲裡,布袋蓮開
出版城的時光
空中水災
初見安平的海
三餘書店
剃刀物語
明月樓高人獨倚
出師表
夜深前的小酒館
醒來才知是夢
午後的訪客
天使望鄉
不知如何凋謝的花
浮生
傷心菩薩
夜讀偶感
沒有紅玫瑰的季節
倉庫的夢魘
編輯的奇幻之旅
回到小鎮的亞茲別
秋夜涼州街
山路
秋天的文學課
生活的出口
江湖夜雨
咖啡館的一角
好久不見
夜雨偶書
防風林外的海
早夜的食堂
不只是光大新村的故事
酒館的私語
第四卷 冬日聽雨
冬日風景
變形記
紅樓有夢
高雄以南,還有……
失電記
綠川的下午,忘川的水
出差
作業
孟天
書在人在
陳年的酒帶來新歲的香
也是夜遊
冬日的海濱
記憶
工業區裡
鯨島新年,又一年
看不見的書店風景
追尋
戀戀山城
時光之路
冬日的週末下午
遠方的雪
我初讀情人的青春
苗栗半日
老靈魂和老屁股
雪後
酒話
青春或青春不再的夜
在或不在的青春
一種江湖
錯過的季節
書,最後去了哪裡?
尉老師的兩個夢
走春
我的書攤生涯
懷念的發財車
街道咖啡館
霧隱的青春渡口
終卷 又一年
跨年的夜車
散策篇
開往普林斯頓的慢車
太平洋岸,台東之夜
尋找謝雪紅的夜
出張
神隱中年
當年,我們還是男孩和女孩時
夜行咖啡
關於彭明敏教授的幾則紀事
我的拉麵驚奇之旅
又見樂山娘
雨中跳島前進書店
中年的街頭
說故事的人
冷槍
台北假期
再見索爾孟
淡水暮色
致我無知的青春
時代的課本
書摘/試閱
1.夜間書店
我們如今還是以書街記憶著重慶南路一段,短短的一段路,許多書店早已撤守,被遺棄的陣地,開始賣起咖啡,炸雞,麵包和彩券。書街最後的句點,就落在衡陽路和重慶南路交會的轉角口,金石堂書店,再往下走,就是有一陣子經常被拒馬圍繞的總統府。
在所有的金石堂書店中,這是我最常路過的一家,也可以說是最喜歡的一家,因為它所在的街區,因為它獨特的建築體,書店連結起時代的記憶,讓人經過時都可以感覺到一種時代的文本在上空交錯盤繞,這種記憶的氣味在高樓大廈群集的城市裡是顯現不出來的;它就像是冬夜餘燼的殘溫,只有貼近時才感受得到,也微具著一種堡壘意象,尤其是當你就站在街角望著時,白色的書店聳立在黑夜的長街中,是唯一的光亮。
綠燈亮的時候,有片刻的錯覺,好像所有人都朝著書店走去,像是趕赴一場約會,但人一下子又從左右兩側的騎樓散去,瞬間無影無蹤。美麗的誤會。夜晚的沉靜事實上是最適合逛書店的,白天的工作告一段落,到書店翻翻書,轉換個心情,喘口氣,再回家,最好離去時還帶著一本書。但這只是我的隨想,很少發生。從書店窗口透出的明亮光影,你可以察覺得出,並沒有多少人在書店裡。室內明亮的燈光一無阻隔地灑落街道,被燈光暈染和街燈投設照明的書店,竟異樣地顯露出一種教堂般的莊嚴。街角的聖殿。在城市的一角,有一間燈火通明的書店是一種幸福,一種讓人可以在書店隨意翻閱著書,被書包圍的幸福,但對書店店員來說,他可能會為這樣的冷清煩惱,為沒有讀者前來向書告解而犯愁;而對整理退書的出版社倉管人員來說,被書包圍從來就不是一種幸福,而是殘酷。冷酷異境。
我站在街角望著這白色書店時,有一種看電影般的不真實感,也像看著一種三D風景。街道在沒有汽機車通行時,異常地安靜冷清,每個人都只是路過,我明明應該覺得感傷,又覺得好像毫不相干,原來我也只是個偶然的旅人。
44.沙漠人生
多年前,先後從幾個中國作家口中聽到高爾泰先生的名字,他們異口同聲地說:年輕時讀高爾泰先生的文章,深受啟發。在《尋找家園》出版之前,曾透過曹長青先生聯繫這部回憶錄出版的可能,但我說得太晚。
李劼曾經造訪住在沙漠的高先生,我很好奇,一位中國當代美學大師和文化思想學者,怎麼適應異域的沙漠生活?後來,我才知道,他早習於沙漠,在中國的日子,歷經人世粗厲如荒漠般的洗禮,沙漠已內化,怡然安頓,他說:我這輩子,和沙漠有緣。青年夾邊溝,中年敦煌,老年內華達。
他對沙漠別有寄懷,在舉世文人中,也是罕見:變化不可逆轉,唯有沙漠無恙。有時面對海外的沙漠,恍若身在海內從前。似乎兒時門巷,就在這太古洪荒後面,綠蕪庭院,細雨濕蒼苔。收入《草色連雲》中的文字,大都是在這裏寫的。斷續零星,雜七雜八。帶著鄉愁,帶著擰巴,一肚子不合時宜。就像沙漠植物,稀疏憔悴渺小,賴在連天砂石中綠著。綠是普世草色,因起連雲之想。
我很久沒讀到如此簡潔優雅,又饒富情味的文字,反覆咀嚼,愛不能捨。散文之為文體,易寫難工,而高爾泰的文字,悠然,飄然,如天外驚鴻。和高先生聯繫上是意外,也不全是意外,畢竟他和我的許多作者都有交集。年初,來自中國的徐曉老師到台北開會,有一天她和尉天驄、錢永祥兩位老師小聚,突然提到想找我,然後錢老師就撥了電話來,接起電話的我,滿心驚疑,不知發生何事,徐老師說:高爾泰先生想找你。
這樣,我接到了《草色連雲》的書稿,高先生對這本正體版的出版,寄望很高︰ 我還沒看到中國的《草色連雲》簡體本,據說已經出版,但是被刪改了很多,十分遺憾。特別希望在正體版中補救損失,包括在簡體版中被刪去的兩篇散文〈老莫〉 和〈大江東去〉……。和高先生的通信,在五月間戛然而止,更離奇的是,信箱中所有和高先生往返的通信,一封不存,其中包括他傳來的書法題字,我花了一個下午找信,百思不解。奇怪的是,同一時間和其他作者的通信都仍在信箱中,我後來想,這個信箱被監控了嗎?誰的手伸進了我的電子信箱?
我後來又從另一個信箱寫信給高先生,告訴他這個離奇荒謬的悲劇,先向他請罪,並請他再把編輯的修正意見告訴我一次,他後來寄來了用毛筆寫的親筆函。如果說,信箱中的信件消失是意外,這封親筆函的寄來,則屬意外中的驚喜了,感謝老大哥。
和高先生的通信,除了書稿的細節討論,有時也可以讀到他對文學作品的看法,如我其他的作者所說,深受啟發。有一回,他談起了韓秀的《長日將盡》。
他說︰剛讀完《長日將盡》,很受震撼。作者閱歷豐富,觀察敏銳,文字蘊藉洗練。且有獨特的風格,京味兒十足。那個特定歷史社會條件下各色人等,從高官名流、才子佳人,到盲流白丁街頭混混的表現,寥寥數語活靈活現。包括隱藏在這表現後面的複雜心態和生存努力,都歷歷在目。批判中含著同情,女性的溫婉中透著陽剛之氣,一瀉千里,至為難得!
高爾泰的文字在極簡的白話中有濃濃的古典情懷,在現實的擾人纏繞中,還有著過去的溫暖成為暗黑世途依稀的指引。我很久沒有讀到這樣的散文,一篇一篇地讀,忍不住就要手舞足蹈起來,他的文字是那麼地暗藏著音律,敲動你的心弦,讓你忍不住移情,忍不住潸然,但是絕不矯情。
「加加減減滋味,我未老已經深諳:已省名山無我份,八十行吟跡近癡」,這樣的一種與世不容的癡,我在康正果,李劼身上見過,如今在高爾泰身上又見到。總是讓我肅然。世俗的名聲終究要伏應世俗的方式取得,他們之不遇,實是必然。高爾泰說他至今還學不會平仄,無法寫出一首合格律的古典詩,我卻想,我大學時平仄聲調極熟,交作業的詩,有如機器樣模,充滿套路,終究難有性情。性情最難。
高爾泰應美國國會圖書館演講的那篇文章十分精采,充分顯示他的文學觀和審美趣味,尤其在評斷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的部份更是明揭:莫言的問題在於,他沒說什麼?為什麼沒說。這種說與不說的閃躲,已存有價值取向在其中。人焉廋哉?某種程度來說,文如其人是對的。但編輯檯上多年,我採分離主義,有時作品是好的,但做為人的部份,天知地知。
有時你會不期然遇到一個人,你發覺為他花力氣編書是值得的。五十歲時給自己的座右銘是︰俯首甘為孺子牛――為值得的人和值得的書。
90.夜遊
上次和任之一起經過這區,大約是一年前,和簡白、任之在錦西街上的米粉伯攤子上吃完米粉,喝點小酒後,漫步走過。我帶著任之遊走我童年時的街區,正走過的這個街區,那時是不存在的,完全是屬於北淡線的鐵道範圍,被柵欄封住,童年也早不存在,僅以記憶的方式存在於這個街區的空氣中。這是無法抵擋的力量,驅動著你信步至此。我們在赤峰街,舊鐵道區,和中山北路的巷弄中,穿來穿去,同時找賣水的便利商店,像神遊物外的狀態,在赤峰街的一棟老屋前,看著二樓陽台上雕花銹蝕的鑄鐵欄杆,我對任之說,我第一次讀到蒙迪安諾的時候,十分喜歡,因為他的敘述完全撞擊到我這種在街道漫遊的心理狀態,當然蒙迪安諾的小說中還帶著戰後濃重的陰鬱氣味,我並不十分熟悉。
任之突然想起我對他提起過的,隱藏在巷弄間的居酒屋,他對夾雜在巷弄公寓裡,那間居酒屋的木製拉門印象深刻,想去看一下。走近時,居酒屋不在了,變成了明亮的服飾店。這間居酒屋曾和玉山社魏淑貞總編輯來過,我因為滿牆貼著線裝書頁大為驚詫,而寫了一篇文章,不知何時,店已撤離,真可惜。我探頭進店中一望,牆上貼著的書頁仍在,提醒著曾在的痕跡,我曾為這些書頁惋惜,惋惜他們成為裝飾的壁紙。我現在又再一次為它們惋惜,惋惜他們的存在――雖然,我不應該這麼說――事實上還是適合居酒屋的。
不論人事,一年的變化很大,也有不變的,像居酒屋斜對角的咖啡館。咖啡館的主人還是那個留著小鬍子的青年男子,像個藝術工作者安安靜靜地站在櫃檯後面調製咖啡,一如咖啡館安安靜靜地佇立巷角。我問店主要張店卡,因為任之想知道這店的確實地址和名稱,他說,他沒有印店卡。一如以往。他不特別熱絡,也不特別冷淡,就像是溫開水的溫度。我很高興這迷人的咖啡館仍在這裡。
我對任之說,我喜歡這區,這區是我的巴黎。那裡,雨後總是一片寧靜,蒙迪安諾這麼說。
127.冬日風景
到印刷廠的這條路應該很熟悉,卻也陌生,只要錯過一個路標或一個路口,你就找不到通往印刷廠的路徑。迷宮般的巷弄,像橫生的枝枒,在中和區的地域上任意歧出。我過去常從中正橋邊的河堤道路前往印刷廠,幾乎沒有紅綠燈,十分通暢,我倚賴的座標是一座鐵皮屋工廠,從工廠旁的路口切進去,很快就可抵達印刷廠,不會塞在中山路或橋和路上。後來鐵皮屋廠房賣給建設公司,蓋起成群的高樓豪宅,形成突兀的景觀,高樓與工廠群,錯置的繁華與蒼茫,我再也找不到那條熟悉的路。
這次從捷運站過來,出了景安站卻不知怎麼搭公車到印刷廠,於是搭計程車。運匠問︰你剛剛不是要搭公車嗎?我說︰是啊!但不知搭哪一路。幾乎一路塞到印刷廠,與景氣無關,車流就是多,現在的人在道路上奔波的時間要更長才能換來生活所需嗎?我們閒聊了一陣,運匠嘆口氣說︰這種日子要怎麼過啊。我只好說:加油。加油也是對自己說的。
接了一批卡片的設計印製,委託者不滿意印出的結果,只好重印,我沒想到我會為了一千張的卡片到印刷廠看印。重印也意味著我把新台幣灑向淡水河餵魚蝦了,意外的是印刷廠的冷清。我進到印刷廠時,機器正在換版,為將到來的客戶準備著,過去那種轟隆隆如火車行駛的振動沒有了,也沒聞到空氣中濃重的油墨味。印刷廠的老闆,廠長,工務,全圍過來與我熱烈寒暄著,我受寵若驚,從沒有接受過這種禮遇,但這種禮遇又讓我有些難受。我不是說他們的勢利,而是他們以前時間的短缺,沒辦法友善地招呼。看見他們的白髮和蒼老,其實也想像著自己,他們就是你。只有一千張卡片,不好意思,我對老闆抱歉沒有更大的案子。
離開印刷廠時,送我的是廠裡製版的師傅,我從沒見過他。我問他:在這裡服務多久了?二十年。二十年?我竟沒見過你?製版都在裡間,所以你見不到。時代果真不一樣了,電腦可以拼版,不需要製版師傅。師傅說︰到了週末,這裡就像鬼城,連小吃店的生意也受影響。閒聊中又錯過一個路口,迷宮般的中和。我對他說︰你送我過華中橋吧,過了橋,我就可以找到我要搭的公車了。
十足冬日的陰雨,和心情。我想起桑貝畫中孤獨的自行車手,加油,加油。
我們如今還是以書街記憶著重慶南路一段,短短的一段路,許多書店早已撤守,被遺棄的陣地,開始賣起咖啡,炸雞,麵包和彩券。書街最後的句點,就落在衡陽路和重慶南路交會的轉角口,金石堂書店,再往下走,就是有一陣子經常被拒馬圍繞的總統府。
在所有的金石堂書店中,這是我最常路過的一家,也可以說是最喜歡的一家,因為它所在的街區,因為它獨特的建築體,書店連結起時代的記憶,讓人經過時都可以感覺到一種時代的文本在上空交錯盤繞,這種記憶的氣味在高樓大廈群集的城市裡是顯現不出來的;它就像是冬夜餘燼的殘溫,只有貼近時才感受得到,也微具著一種堡壘意象,尤其是當你就站在街角望著時,白色的書店聳立在黑夜的長街中,是唯一的光亮。
綠燈亮的時候,有片刻的錯覺,好像所有人都朝著書店走去,像是趕赴一場約會,但人一下子又從左右兩側的騎樓散去,瞬間無影無蹤。美麗的誤會。夜晚的沉靜事實上是最適合逛書店的,白天的工作告一段落,到書店翻翻書,轉換個心情,喘口氣,再回家,最好離去時還帶著一本書。但這只是我的隨想,很少發生。從書店窗口透出的明亮光影,你可以察覺得出,並沒有多少人在書店裡。室內明亮的燈光一無阻隔地灑落街道,被燈光暈染和街燈投設照明的書店,竟異樣地顯露出一種教堂般的莊嚴。街角的聖殿。在城市的一角,有一間燈火通明的書店是一種幸福,一種讓人可以在書店隨意翻閱著書,被書包圍的幸福,但對書店店員來說,他可能會為這樣的冷清煩惱,為沒有讀者前來向書告解而犯愁;而對整理退書的出版社倉管人員來說,被書包圍從來就不是一種幸福,而是殘酷。冷酷異境。
我站在街角望著這白色書店時,有一種看電影般的不真實感,也像看著一種三D風景。街道在沒有汽機車通行時,異常地安靜冷清,每個人都只是路過,我明明應該覺得感傷,又覺得好像毫不相干,原來我也只是個偶然的旅人。
44.沙漠人生
多年前,先後從幾個中國作家口中聽到高爾泰先生的名字,他們異口同聲地說:年輕時讀高爾泰先生的文章,深受啟發。在《尋找家園》出版之前,曾透過曹長青先生聯繫這部回憶錄出版的可能,但我說得太晚。
李劼曾經造訪住在沙漠的高先生,我很好奇,一位中國當代美學大師和文化思想學者,怎麼適應異域的沙漠生活?後來,我才知道,他早習於沙漠,在中國的日子,歷經人世粗厲如荒漠般的洗禮,沙漠已內化,怡然安頓,他說:我這輩子,和沙漠有緣。青年夾邊溝,中年敦煌,老年內華達。
他對沙漠別有寄懷,在舉世文人中,也是罕見:變化不可逆轉,唯有沙漠無恙。有時面對海外的沙漠,恍若身在海內從前。似乎兒時門巷,就在這太古洪荒後面,綠蕪庭院,細雨濕蒼苔。收入《草色連雲》中的文字,大都是在這裏寫的。斷續零星,雜七雜八。帶著鄉愁,帶著擰巴,一肚子不合時宜。就像沙漠植物,稀疏憔悴渺小,賴在連天砂石中綠著。綠是普世草色,因起連雲之想。
我很久沒讀到如此簡潔優雅,又饒富情味的文字,反覆咀嚼,愛不能捨。散文之為文體,易寫難工,而高爾泰的文字,悠然,飄然,如天外驚鴻。和高先生聯繫上是意外,也不全是意外,畢竟他和我的許多作者都有交集。年初,來自中國的徐曉老師到台北開會,有一天她和尉天驄、錢永祥兩位老師小聚,突然提到想找我,然後錢老師就撥了電話來,接起電話的我,滿心驚疑,不知發生何事,徐老師說:高爾泰先生想找你。
這樣,我接到了《草色連雲》的書稿,高先生對這本正體版的出版,寄望很高︰ 我還沒看到中國的《草色連雲》簡體本,據說已經出版,但是被刪改了很多,十分遺憾。特別希望在正體版中補救損失,包括在簡體版中被刪去的兩篇散文〈老莫〉 和〈大江東去〉……。和高先生的通信,在五月間戛然而止,更離奇的是,信箱中所有和高先生往返的通信,一封不存,其中包括他傳來的書法題字,我花了一個下午找信,百思不解。奇怪的是,同一時間和其他作者的通信都仍在信箱中,我後來想,這個信箱被監控了嗎?誰的手伸進了我的電子信箱?
我後來又從另一個信箱寫信給高先生,告訴他這個離奇荒謬的悲劇,先向他請罪,並請他再把編輯的修正意見告訴我一次,他後來寄來了用毛筆寫的親筆函。如果說,信箱中的信件消失是意外,這封親筆函的寄來,則屬意外中的驚喜了,感謝老大哥。
和高先生的通信,除了書稿的細節討論,有時也可以讀到他對文學作品的看法,如我其他的作者所說,深受啟發。有一回,他談起了韓秀的《長日將盡》。
他說︰剛讀完《長日將盡》,很受震撼。作者閱歷豐富,觀察敏銳,文字蘊藉洗練。且有獨特的風格,京味兒十足。那個特定歷史社會條件下各色人等,從高官名流、才子佳人,到盲流白丁街頭混混的表現,寥寥數語活靈活現。包括隱藏在這表現後面的複雜心態和生存努力,都歷歷在目。批判中含著同情,女性的溫婉中透著陽剛之氣,一瀉千里,至為難得!
高爾泰的文字在極簡的白話中有濃濃的古典情懷,在現實的擾人纏繞中,還有著過去的溫暖成為暗黑世途依稀的指引。我很久沒有讀到這樣的散文,一篇一篇地讀,忍不住就要手舞足蹈起來,他的文字是那麼地暗藏著音律,敲動你的心弦,讓你忍不住移情,忍不住潸然,但是絕不矯情。
「加加減減滋味,我未老已經深諳:已省名山無我份,八十行吟跡近癡」,這樣的一種與世不容的癡,我在康正果,李劼身上見過,如今在高爾泰身上又見到。總是讓我肅然。世俗的名聲終究要伏應世俗的方式取得,他們之不遇,實是必然。高爾泰說他至今還學不會平仄,無法寫出一首合格律的古典詩,我卻想,我大學時平仄聲調極熟,交作業的詩,有如機器樣模,充滿套路,終究難有性情。性情最難。
高爾泰應美國國會圖書館演講的那篇文章十分精采,充分顯示他的文學觀和審美趣味,尤其在評斷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的部份更是明揭:莫言的問題在於,他沒說什麼?為什麼沒說。這種說與不說的閃躲,已存有價值取向在其中。人焉廋哉?某種程度來說,文如其人是對的。但編輯檯上多年,我採分離主義,有時作品是好的,但做為人的部份,天知地知。
有時你會不期然遇到一個人,你發覺為他花力氣編書是值得的。五十歲時給自己的座右銘是︰俯首甘為孺子牛――為值得的人和值得的書。
90.夜遊
上次和任之一起經過這區,大約是一年前,和簡白、任之在錦西街上的米粉伯攤子上吃完米粉,喝點小酒後,漫步走過。我帶著任之遊走我童年時的街區,正走過的這個街區,那時是不存在的,完全是屬於北淡線的鐵道範圍,被柵欄封住,童年也早不存在,僅以記憶的方式存在於這個街區的空氣中。這是無法抵擋的力量,驅動著你信步至此。我們在赤峰街,舊鐵道區,和中山北路的巷弄中,穿來穿去,同時找賣水的便利商店,像神遊物外的狀態,在赤峰街的一棟老屋前,看著二樓陽台上雕花銹蝕的鑄鐵欄杆,我對任之說,我第一次讀到蒙迪安諾的時候,十分喜歡,因為他的敘述完全撞擊到我這種在街道漫遊的心理狀態,當然蒙迪安諾的小說中還帶著戰後濃重的陰鬱氣味,我並不十分熟悉。
任之突然想起我對他提起過的,隱藏在巷弄間的居酒屋,他對夾雜在巷弄公寓裡,那間居酒屋的木製拉門印象深刻,想去看一下。走近時,居酒屋不在了,變成了明亮的服飾店。這間居酒屋曾和玉山社魏淑貞總編輯來過,我因為滿牆貼著線裝書頁大為驚詫,而寫了一篇文章,不知何時,店已撤離,真可惜。我探頭進店中一望,牆上貼著的書頁仍在,提醒著曾在的痕跡,我曾為這些書頁惋惜,惋惜他們成為裝飾的壁紙。我現在又再一次為它們惋惜,惋惜他們的存在――雖然,我不應該這麼說――事實上還是適合居酒屋的。
不論人事,一年的變化很大,也有不變的,像居酒屋斜對角的咖啡館。咖啡館的主人還是那個留著小鬍子的青年男子,像個藝術工作者安安靜靜地站在櫃檯後面調製咖啡,一如咖啡館安安靜靜地佇立巷角。我問店主要張店卡,因為任之想知道這店的確實地址和名稱,他說,他沒有印店卡。一如以往。他不特別熱絡,也不特別冷淡,就像是溫開水的溫度。我很高興這迷人的咖啡館仍在這裡。
我對任之說,我喜歡這區,這區是我的巴黎。那裡,雨後總是一片寧靜,蒙迪安諾這麼說。
127.冬日風景
到印刷廠的這條路應該很熟悉,卻也陌生,只要錯過一個路標或一個路口,你就找不到通往印刷廠的路徑。迷宮般的巷弄,像橫生的枝枒,在中和區的地域上任意歧出。我過去常從中正橋邊的河堤道路前往印刷廠,幾乎沒有紅綠燈,十分通暢,我倚賴的座標是一座鐵皮屋工廠,從工廠旁的路口切進去,很快就可抵達印刷廠,不會塞在中山路或橋和路上。後來鐵皮屋廠房賣給建設公司,蓋起成群的高樓豪宅,形成突兀的景觀,高樓與工廠群,錯置的繁華與蒼茫,我再也找不到那條熟悉的路。
這次從捷運站過來,出了景安站卻不知怎麼搭公車到印刷廠,於是搭計程車。運匠問︰你剛剛不是要搭公車嗎?我說︰是啊!但不知搭哪一路。幾乎一路塞到印刷廠,與景氣無關,車流就是多,現在的人在道路上奔波的時間要更長才能換來生活所需嗎?我們閒聊了一陣,運匠嘆口氣說︰這種日子要怎麼過啊。我只好說:加油。加油也是對自己說的。
接了一批卡片的設計印製,委託者不滿意印出的結果,只好重印,我沒想到我會為了一千張的卡片到印刷廠看印。重印也意味著我把新台幣灑向淡水河餵魚蝦了,意外的是印刷廠的冷清。我進到印刷廠時,機器正在換版,為將到來的客戶準備著,過去那種轟隆隆如火車行駛的振動沒有了,也沒聞到空氣中濃重的油墨味。印刷廠的老闆,廠長,工務,全圍過來與我熱烈寒暄著,我受寵若驚,從沒有接受過這種禮遇,但這種禮遇又讓我有些難受。我不是說他們的勢利,而是他們以前時間的短缺,沒辦法友善地招呼。看見他們的白髮和蒼老,其實也想像著自己,他們就是你。只有一千張卡片,不好意思,我對老闆抱歉沒有更大的案子。
離開印刷廠時,送我的是廠裡製版的師傅,我從沒見過他。我問他:在這裡服務多久了?二十年。二十年?我竟沒見過你?製版都在裡間,所以你見不到。時代果真不一樣了,電腦可以拼版,不需要製版師傅。師傅說︰到了週末,這裡就像鬼城,連小吃店的生意也受影響。閒聊中又錯過一個路口,迷宮般的中和。我對他說︰你送我過華中橋吧,過了橋,我就可以找到我要搭的公車了。
十足冬日的陰雨,和心情。我想起桑貝畫中孤獨的自行車手,加油,加油。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