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序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人生四季,四十歲到六十歲之間屬於秋天,故以秋光為名,分為三卷:〈侘寂〉、〈拾得〉、〈喜捨〉。本書為秋光三書之第二本,內容分為三部分,卷一友于兄弟以師友為主體。卷二書序書評收錄我這些年為師友所寫之書序、導讀和書評,有時是膺師友之請寫序,有時是出版社邀約撰寫導讀,或者主編約稿書評。第三卷紅塵若夢瑣記生活種種,包括個人的生命箋注,對時代社會的感懷。
作者簡介
吳鳴,本名彭明輝,台灣花蓮人,客家,東海大學歷史系畢業,政治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博士;現為政治大學歷史學系教授。乞食講堂,調音弄律,歡喜煮食,書畫自娛。曾任雜誌、叢書與新聞編輯,文學創作以散文為主,曾獲第五屆時報散文首獎;結集作品有《湖邊的沈思》、《浮生逆旅》等。研究範圍為近、現代中國史學史,近年亦投注心力於當代臺灣史學研究與臺灣歷史教育;著有《歷史地理學與現代中國史學》、《臺灣史學的中國纏結》、《晚清的經世史學》等;曾撰寫國中教科書《認識台灣.社會篇》(台北:國立編譯館,一九九七;與林富士合寫),引發統獨爭議。
序
自序
人生如四季迭替,從出生到二十歲,是生命的春天,青春斑斕;二十歲到四十歲是夏天,麗似夏花;四十歲到六十歲是秋天,秋葉靜美;六十歲以後是冬天,冬雪皚皚。生命有短長,有人青春早逝,有人冬雪緜長,歲月悠悠,人生難期。
承蒙允晨文化發行人廖志峰的盛情雅意,使這些電腦硬碟裡的文字,得以呈現在閱聽人面前。二○二一年八月與允晨文化發行人廖志峰的一段談話,催生了秋光系列散文集的出版。最初決定整理四十歲到六十歲之間所寫文字,交由允晨文化出版。書稿整理費時月餘,計約廿五萬餘字,人生四季,四十歲到六十歲之間屬於秋天,故以秋光為名,分為三卷:〈侘寂〉、〈拾得〉、〈喜捨〉。書名徘徊於《秋光侘寂》、《秋光拾得》和《秋光喜捨》之間。志峰認為一本書廿五萬字太厚了,不如分成三冊出版,書名亦無須另取,就用我原擬之三卷為書名,第一本《秋光侘寂》於二○二二年九月出版,本書《秋光拾得》為第二本,二○二三年九月出版,第三本《秋光喜捨》擬於二○二四年九月出版。
從新世紀開始,我書寫的文字習慣編號,學術論著單獨編號,文學書寫另行編號,文學部分不知不覺寫了一千多篇。文章有長有短,有敘事,有抒情,有雜論;內容包括歷史、音樂、書法、煮食、生活;原本計畫個別編輯出版,包括《學書筆記》、《曲盤會唱歌》、《歡喜來煮食》;二○二三年十一月出版《歡喜來煮食》,《學書筆記》和《曲盤會唱歌》陸續整理中。
本書為秋光三書之第二本,內容分為三部分,卷一友于兄弟以師友為主體,包括一起騎兩輪聽黑膠的〈黑輪社兄弟們〉,記大學同學的〈方外心,人世情〉,記師徒情誼的〈轉眼四十年,師徒載爵行〉。文友之情,小說家東年、散文家林文義和詩人吳晟,交誼久而彌篤。好友記事,各領風騷;從事天染的陳景林和馬毓秀;釀啤酒的宋培弘,做麵包的火頭工吳家麟;茶人龔于堯,鋼琴演奏家吳天泰,唱南管散曲的吳欣霏,愛書成癡的劉季倫。他們的人生都很精采,本書之描述不及其萬一。在某次友人相聚的場合,一位好友的妻子問我,為什麼我的朋友們都如此傑出,而我卻是一尾人生魯蛇。我答曰:我很會鼓掌。
「很會鼓掌」典出一個小女孩的故事,細節不復記憶。故事約略如下:一位有學習障礙的小女孩,母親常為此覺得傷心。有一天母親參加小女孩學校的表演活動,看著臺上同學們的精采演出,母親心裡百感交集。問小女孩,你的同學這麼優秀,可是你將來能做什麼呢?小女孩回答:「我可以為他們鼓掌。」小女孩說出了我心底的話,我很會鼓掌,懂得為朋友喝采,而且嗓門很大。
卷二書序書評收錄我這些年為師友所寫之書序、導讀和書評,有時是膺師友之請寫序,有時是出版社邀約撰寫導讀,或者主編約稿書評。〈來自小鎮的雕塑家廖清雲〉係為我國、高中美術老師廖清雲雕塑集所寫,為好友林耀民兄黑膠唱片專書寫〈林耀民《古碟再現》序〉,小說家黃秋芳〈小說中的小說萬花筒―黃秋芳《拾光》序〉,為好友翻譯家彭淮棟譯書寫的導讀〈薩依德《論晚期風格:反常合道的音樂與文學》導讀〉。書評部分則有〈評《天生的凡夫俗子:蔡文甫自傳》〉、〈讀李弘祺教授《想像聲辯才博》〉、〈林文義散文集《南崁手記》的內在理路與儀式感〉、〈評簡媜《天涯海角》〉;以及評論周靖庭《爵士吃茶案內所》的〈把爵士喫茶帶回家〉。書序或書評的對象包括文學、音樂、雕塑;與歷史學相關者僅〈讀李弘祺教授《想像聲辯才博》〉。從少年時代開始,我的閱讀即甚駁雜,「啥都一點點,沒有一樣是專家」 (Jack of all trades, master of none) ;雖然故友康樂老愛說我:「吳鳴除了歷史,其他的都是專家。」
第三卷紅塵若夢瑣記生活種種,包括個人的生命箋注,對時代社會的感懷。臺灣因特殊的政治分合,許多年少時的朋友,中歲以後多有不能相見者。文學與文化圈,疆界分明,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王國維〈浣溪沙〉:「試上高峰窺皓月,偶開天眼覷紅塵,可憐身是眼中人。」感覺自己猶若偶開天眼覷紅塵之人,仔細一看,卻同情自己亦是眼中人。臺灣長期以來的統獨印記,少年時代的許多朋友轉身行去,向左走,向右走,終至離散,再難共歡相座。天眼開不開,終是紅塵中人,無所逃於天地間。
三篇寫博兒成長歷程的文字,一篇寫高中,一篇大學畢業,一篇寫取得博士學位後,將論文章節改寫發表於學術期刊。博兒非敦品勵學之人,大學畢業前猶是一尾魯蛇,幸蒙上帝保守,人生乃得逆轉勝,故事平凡而勵志。一篇寫師生之情,懷念自己的大學生活,映照返東海大學母校兼課種種,如同乘著時光機穿越生命之今昔。
幾篇生活記事,環繞茶與咖啡,黑膠唱片與盤帶機,寫字與文房,均生活日常,有類明文震亨《長物志》。張岱〈祁止祥癖〉云:「人無癖不可與交,以其無深情也;人無疵不可與交,以其無真氣也。余友祁止祥有書畫癖,有蹴鞠癖,有鼓鈸癖,有鬼戲癖,有梨園癖。」我差近乎是,唯不及其萬一。紅塵如夢,驀然回首,有如蘇軾〈定風波〉:「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年少時以顧炎武為師,知天命之後以張岱為模板,張岱〈自為墓誌銘〉曰:「少為紈褲子弟,極愛繁華。好精舍、好美婢、好孌童、好鮮衣、好美食、好駿馬、好華燈、好煙火、好梨園、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鳥,兼以茶淫橘虐,書蠹詩廬,勞碌半身,皆成夢幻。」美婢、孌童今日所無;其餘諸事,雖不能至,心嚮往之;茶淫橘虐,書蠹詩廬,允為生活之寫照。
紅塵若夢,癖痴相隨;張彥遠《歷代名畫記》云:「若復不為無益之事,則安能悅有涯之生!」若夫音律,書寫,品飲,煮食,殆皆無益之事,以悅有涯之生者也。
本書札記友于兄弟之悅樂,書序書評之鉤沈,紅塵若夢之悠然;秋日拾得,果實纍纍,天涼好個秋。
人生如四季迭替,從出生到二十歲,是生命的春天,青春斑斕;二十歲到四十歲是夏天,麗似夏花;四十歲到六十歲是秋天,秋葉靜美;六十歲以後是冬天,冬雪皚皚。生命有短長,有人青春早逝,有人冬雪緜長,歲月悠悠,人生難期。
承蒙允晨文化發行人廖志峰的盛情雅意,使這些電腦硬碟裡的文字,得以呈現在閱聽人面前。二○二一年八月與允晨文化發行人廖志峰的一段談話,催生了秋光系列散文集的出版。最初決定整理四十歲到六十歲之間所寫文字,交由允晨文化出版。書稿整理費時月餘,計約廿五萬餘字,人生四季,四十歲到六十歲之間屬於秋天,故以秋光為名,分為三卷:〈侘寂〉、〈拾得〉、〈喜捨〉。書名徘徊於《秋光侘寂》、《秋光拾得》和《秋光喜捨》之間。志峰認為一本書廿五萬字太厚了,不如分成三冊出版,書名亦無須另取,就用我原擬之三卷為書名,第一本《秋光侘寂》於二○二二年九月出版,本書《秋光拾得》為第二本,二○二三年九月出版,第三本《秋光喜捨》擬於二○二四年九月出版。
從新世紀開始,我書寫的文字習慣編號,學術論著單獨編號,文學書寫另行編號,文學部分不知不覺寫了一千多篇。文章有長有短,有敘事,有抒情,有雜論;內容包括歷史、音樂、書法、煮食、生活;原本計畫個別編輯出版,包括《學書筆記》、《曲盤會唱歌》、《歡喜來煮食》;二○二三年十一月出版《歡喜來煮食》,《學書筆記》和《曲盤會唱歌》陸續整理中。
本書為秋光三書之第二本,內容分為三部分,卷一友于兄弟以師友為主體,包括一起騎兩輪聽黑膠的〈黑輪社兄弟們〉,記大學同學的〈方外心,人世情〉,記師徒情誼的〈轉眼四十年,師徒載爵行〉。文友之情,小說家東年、散文家林文義和詩人吳晟,交誼久而彌篤。好友記事,各領風騷;從事天染的陳景林和馬毓秀;釀啤酒的宋培弘,做麵包的火頭工吳家麟;茶人龔于堯,鋼琴演奏家吳天泰,唱南管散曲的吳欣霏,愛書成癡的劉季倫。他們的人生都很精采,本書之描述不及其萬一。在某次友人相聚的場合,一位好友的妻子問我,為什麼我的朋友們都如此傑出,而我卻是一尾人生魯蛇。我答曰:我很會鼓掌。
「很會鼓掌」典出一個小女孩的故事,細節不復記憶。故事約略如下:一位有學習障礙的小女孩,母親常為此覺得傷心。有一天母親參加小女孩學校的表演活動,看著臺上同學們的精采演出,母親心裡百感交集。問小女孩,你的同學這麼優秀,可是你將來能做什麼呢?小女孩回答:「我可以為他們鼓掌。」小女孩說出了我心底的話,我很會鼓掌,懂得為朋友喝采,而且嗓門很大。
卷二書序書評收錄我這些年為師友所寫之書序、導讀和書評,有時是膺師友之請寫序,有時是出版社邀約撰寫導讀,或者主編約稿書評。〈來自小鎮的雕塑家廖清雲〉係為我國、高中美術老師廖清雲雕塑集所寫,為好友林耀民兄黑膠唱片專書寫〈林耀民《古碟再現》序〉,小說家黃秋芳〈小說中的小說萬花筒―黃秋芳《拾光》序〉,為好友翻譯家彭淮棟譯書寫的導讀〈薩依德《論晚期風格:反常合道的音樂與文學》導讀〉。書評部分則有〈評《天生的凡夫俗子:蔡文甫自傳》〉、〈讀李弘祺教授《想像聲辯才博》〉、〈林文義散文集《南崁手記》的內在理路與儀式感〉、〈評簡媜《天涯海角》〉;以及評論周靖庭《爵士吃茶案內所》的〈把爵士喫茶帶回家〉。書序或書評的對象包括文學、音樂、雕塑;與歷史學相關者僅〈讀李弘祺教授《想像聲辯才博》〉。從少年時代開始,我的閱讀即甚駁雜,「啥都一點點,沒有一樣是專家」 (Jack of all trades, master of none) ;雖然故友康樂老愛說我:「吳鳴除了歷史,其他的都是專家。」
第三卷紅塵若夢瑣記生活種種,包括個人的生命箋注,對時代社會的感懷。臺灣因特殊的政治分合,許多年少時的朋友,中歲以後多有不能相見者。文學與文化圈,疆界分明,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王國維〈浣溪沙〉:「試上高峰窺皓月,偶開天眼覷紅塵,可憐身是眼中人。」感覺自己猶若偶開天眼覷紅塵之人,仔細一看,卻同情自己亦是眼中人。臺灣長期以來的統獨印記,少年時代的許多朋友轉身行去,向左走,向右走,終至離散,再難共歡相座。天眼開不開,終是紅塵中人,無所逃於天地間。
三篇寫博兒成長歷程的文字,一篇寫高中,一篇大學畢業,一篇寫取得博士學位後,將論文章節改寫發表於學術期刊。博兒非敦品勵學之人,大學畢業前猶是一尾魯蛇,幸蒙上帝保守,人生乃得逆轉勝,故事平凡而勵志。一篇寫師生之情,懷念自己的大學生活,映照返東海大學母校兼課種種,如同乘著時光機穿越生命之今昔。
幾篇生活記事,環繞茶與咖啡,黑膠唱片與盤帶機,寫字與文房,均生活日常,有類明文震亨《長物志》。張岱〈祁止祥癖〉云:「人無癖不可與交,以其無深情也;人無疵不可與交,以其無真氣也。余友祁止祥有書畫癖,有蹴鞠癖,有鼓鈸癖,有鬼戲癖,有梨園癖。」我差近乎是,唯不及其萬一。紅塵如夢,驀然回首,有如蘇軾〈定風波〉:「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年少時以顧炎武為師,知天命之後以張岱為模板,張岱〈自為墓誌銘〉曰:「少為紈褲子弟,極愛繁華。好精舍、好美婢、好孌童、好鮮衣、好美食、好駿馬、好華燈、好煙火、好梨園、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鳥,兼以茶淫橘虐,書蠹詩廬,勞碌半身,皆成夢幻。」美婢、孌童今日所無;其餘諸事,雖不能至,心嚮往之;茶淫橘虐,書蠹詩廬,允為生活之寫照。
紅塵若夢,癖痴相隨;張彥遠《歷代名畫記》云:「若復不為無益之事,則安能悅有涯之生!」若夫音律,書寫,品飲,煮食,殆皆無益之事,以悅有涯之生者也。
本書札記友于兄弟之悅樂,書序書評之鉤沈,紅塵若夢之悠然;秋日拾得,果實纍纍,天涼好個秋。
目次
自序
卷一―友于兄弟
黑輪社兄弟們
方外心,人世情
轉眼四十年,師徒載爵行
寫給東年的福爾摩莎書簡
野放雞蛋送到屋,老友重聚真歡喜
來自土地的詩人吳晟
一生唯一念,繽紛自天染
三角帽,隔熱套
釀出從臺灣這片土地長出來的啤酒
巷弄裡的小烘焙坊
合歡山鐵觀音,聖妙香好滋味
家庭音樂會,展覽會之畫
吳欣霏南管新聲
大海與小水塘
山上的網球場
整理舊居,友于兄弟
卷二―書序書評
來自小鎮的雕塑家廖清雲
林耀民《古碟再現》序
小說中的小說萬花筒――黃秋芳《拾光》序
薩依德《論晚期風格:反常合道的音樂與文學》導讀
評《天生的凡夫俗子:蔡文甫自傳》
讀李弘祺教授《想像聲辯才博》
林文義散文集《南崁手記》的內在理路與儀式感
評簡媜《天涯海角》
把爵士喫茶帶回家
卷三―紅塵若夢
人生之美在於度
離散終有時
身是眼中人
那時候,花蓮的天空特別藍
遙遠的路要向前行
魯蛇逆轉勝,人生向前行
密密相思林
倉廩很豐實
雙秤沖咖啡,練核心肌群
日本鬼臉風爐,烳客家酸柑茶
爐火紅,沖咖啡,聽盤帶
松煙墨,幾多愁
唱頭與磨豆機
當好朋友變成壞朋友
卷一―友于兄弟
黑輪社兄弟們
方外心,人世情
轉眼四十年,師徒載爵行
寫給東年的福爾摩莎書簡
野放雞蛋送到屋,老友重聚真歡喜
來自土地的詩人吳晟
一生唯一念,繽紛自天染
三角帽,隔熱套
釀出從臺灣這片土地長出來的啤酒
巷弄裡的小烘焙坊
合歡山鐵觀音,聖妙香好滋味
家庭音樂會,展覽會之畫
吳欣霏南管新聲
大海與小水塘
山上的網球場
整理舊居,友于兄弟
卷二―書序書評
來自小鎮的雕塑家廖清雲
林耀民《古碟再現》序
小說中的小說萬花筒――黃秋芳《拾光》序
薩依德《論晚期風格:反常合道的音樂與文學》導讀
評《天生的凡夫俗子:蔡文甫自傳》
讀李弘祺教授《想像聲辯才博》
林文義散文集《南崁手記》的內在理路與儀式感
評簡媜《天涯海角》
把爵士喫茶帶回家
卷三―紅塵若夢
人生之美在於度
離散終有時
身是眼中人
那時候,花蓮的天空特別藍
遙遠的路要向前行
魯蛇逆轉勝,人生向前行
密密相思林
倉廩很豐實
雙秤沖咖啡,練核心肌群
日本鬼臉風爐,烳客家酸柑茶
爐火紅,沖咖啡,聽盤帶
松煙墨,幾多愁
唱頭與磨豆機
當好朋友變成壞朋友
書摘/試閱
黑輪社兄弟們
秋日蕭索,幾多閒愁。想我騎車的旅程,心事轉過,思緒任風飄颻。
二○○八年十一月九日,秋晴。我第三次穿上卡踏鞋,騎行一○六公路,同行的有涂雋、黃思詒兄和朱師傅。平常都是涂雋同騎,今天算是黑輪社的小會師,雖然還少了謝明峰、蘇文授鈺教授,以及老婆菜菜子剛生孩子的宋培弘。
我試著練習左右腳互換為習慣腳,原本我的習慣腳是右腳。最初涂雋教我穿卡踏鞋時,要我自己選擇一隻腳為習慣腳,我選擇了右腳。但幾個黑輪社兄弟都以左腳為習慣腳,我也來試試,發現似乎也不是太困難。於是我的左右腳可以互換為習慣腳,在遇到狀況時,較容易排除,對我而言,在騎車的旅程上,似乎又過了一關。
二○○八年九月十九日星期五,涂雋和宋培弘到我山邊的研究室。培弘帶來卡踏和卡踏鞋底板,為我換下胭脂馬的踏板。我心裡喃喃自語,我真的要穿卡踏鞋上路了嗎?稍早以前培弘為我買的卡踏鞋已經寄到,我試穿了一下,尺寸沒問題。雖然我身高一七八公分,不算高,但我有一雙既寬且厚的腳牚,很難買到適腳鞋子。培弘從日本幫我訂了一雙Shimano卡踏鞋,四十七號 ( 十二吋),這是我一般穿網球鞋的尺寸。試穿之後居然合腳,令我欣喜異常。
裝好公路車的卡踏和鞋底板後,涂雋和宋培弘陪我在停車場練習進出卡踏。我選擇以右腳為習慣腳,先將左腳塞進卡踏,踩動腳踏車,然後將右腳塞進卡踏裡。動作說起來簡單,但差之毫釐,謬以千里,要將鞋子底板的卡筍準確塞進腳踏板的卡踏,還真是不太容易。約莫練習了十幾次,總算可以稍稍順利進卡脫卡,涂雋問我要不要再練習以左腳為慣用腳,我搖搖頭說,以後再練吧!初秋的夜晚猶自悶熱,我頭上已滿是汗水。
本來約定九月廿一日要騎一○六公路,涂雋感冒了,乃不果行。而前一天因為到台南成大參加教育部人文教育推動辦公室主辦的人文教育體檢座談會,順道拜訪在成大資工系任教的蘇文鈺教授,對文鈺兄吹噓了老半天,說第二天要穿卡踏鞋上路,結果因涂雋感冒而未成行,我心裡還嘟囔了老半天。其實嚴格說起來,我並不特別喜歡騎腳車,如果不是黑輪社的兄弟們都騎車,我想我大概也不會去騎腳踏車吧!我喜歡的是友朋相聚之樂,而非腳踏車本身。
二○○六年八月廿七日,幾個平日常一起聆樂的朋友起哄,說要成立一個騎車聆樂的社團,於是在樂多日記設立部落格,取名黑輪社,從此開張營業。黑者,黑膠也;輪者,兩輪也。入社者立誓無黑者補黑,無輪者補輪。二○○六年九月,宋培弘將他的登山車從北投載到木柵借我,讓我可以騎河濱自行車道練習。記得第一次涂雋帶我上路時,我連換檔都不會。學校後校門有一個五百公尺的陡坡,說陡其實亦不是太陡,但我硬是被逼得下來牽車。大約騎到第三次才能順利上來。彼時的黃昏時分,我常常自己一個人到河濱腳踏車道練習,來回約十公里。
二○○七年四月宋培弘和涂雋為我組裝的公路車完成了,車架是培弘找朋友弄的Specialized,其他零件是涂雋找的,有些是他手邊的舊品,有些是他新買送我的。車子組裝好後,車架花了一萬八千元,其他配件七千元,加起來兩萬五千元。後來當我略知腳踏車零件的價格後,我才知道所有配件幾乎都是涂雋送我的。
這部紅色的 Specialized 公路車,取名胭脂馬,我當然就是關老爺了。
公路車組裝完成後,涂雋帶我練習,他騎宋培弘借我的登山車,我騎公路車,相偕到河濱自行車道練習。初體驗之後,我偶爾會自己到河濱練車,但也只是隨意練個十公里,一個人騎車其實滿無聊。
二○○七年九月廿三日清晨六點,星期天,秋晴,日本人認為最適合郊遊的季節。黑輪社好友齊聚,約好騎一○六公路,這就是我的初登板了。這天到場的包括謝明峰、涂雋、宋培弘、菜菜子、黃思詒兄和朱師傅,只少了在臺南成大教書的蘇文鈺教授,在花蓮行醫的黎木蘭醫師。一行七人浩浩蕩蕩從動物園出發,初登板的我戰戰兢兢,生怕一個控制不好,摔倒路邊,可就鬧笑話了。我們順著動物園的外環道騎向深坑,走一○六甲公路,抵石碇交流道附近,在三角地帶的便利商店略事休息。涂雋買了兩瓶蠻牛,一瓶給我,說蠻牛的維他命B群對騎車很有效。我乖乖喝了,繼續上路。從這裡開始是一○六公路,我們要騎到莫內喝咖啡。
秋日微雨,涼風拂面,我的臉上都是汗水。我一直不喜歡戴帽子,因為頭上卡個東西在那兒,會讓我頭昏腦漲。而騎腳踏車必須戴頭盔,這讓我很不舒服,汗水沿著眉毛流得滿臉,加上微雨細細,我簡直是兩眼視茫茫,只看到前面的幾公尺。但我實在無暇顧及這些,因為轉上一○六公路之後就開始上坡了。我還不太習慣換檔,所以常常換得卡卡的,很不順暢。約莫騎到五十四公里處,我的腳開始不聽使喚,萬般無奈下只好下來牽車。是的,我騎不動了,乖乖下來牽車。記不得牽了多遠,到平路時我再度跨上車子,用力踩下去。天可憐見,一路上我下來牽了四次車,才遲遲艾艾來到最後一個上坡的終點五十八公里處。在我牽車的路上,有時是朱師傅陪我,有時是黃思詒兄陪我,雖然我沮喪得沒有餘力致謝。事後回想起來,他們真是很體貼。
抵達莫內咖啡時,涂雋已為我點好香柚冰砂、美式咖啡和鬆餅,我從來沒有喝過這麼棒的香柚冰砂,至於美式咖啡和鬆餅則餘其事。好友同行騎車,陪伴我這部超大型獸力車上山,一時間我竟熱淚盈框。而香柚冰砂、美式咖啡和鬆餅,後來成為我騎車到莫內例行的點心和飲品。
雖然我的初登板如此踉蹌,可沒嚇倒我。二○○七年十月七月,黃思詒兄和朱師傅約我騎巴拉卡公路。我壓根兒沒細想,就隨他們出發了。這天秋風秋雨,我們從市立美術館出發,沿河濱自行車道騎到紅樹林,轉登輝大道,上巴拉卡公路。
從登輝大道轉巴拉卡公路開始,雨勢漸漸大了起來。約莫騎了四公里,我的腳開始不聽使喚。是的,我踩不動了,下來牽車。朱師傅陪我走在最後,前面的車隊已經距離我們很遠了。黃思詒兄請來帶路的大嘴兔,騎到上坡頂端再繞下來看我騎到哪兒了。事實上我不是騎到哪兒,而是牽到哪兒。雖然在上路時我豪情萬千地說,「就算牽車也要把它牽到」,果然我是一路牽上去。雨水從我的頭盔流到眼睛,溼溼澀澀的,好不難受。在牽車的過程中,我試著上車再騎,但總是騎不到幾百公尺,就頹然而廢。當意志崩潰的時候,再多的鼓舞,都無濟於事。我想,我的意志力是薄弱的吧!在那個時刻,我曾想過從此不再騎車,我的體重,我的腳力,當年的特遣隊員早已消逝於天地之間,我只是一個發胖的,試圖抓住夕陽最後一抹餘暉的半百老翁,我的體力早已不復當年。惱人的秋雨颯颯,全身溼透的心情,讓我感覺冷寒自四周湧來。朱師傅在一旁不斷鼓舞我,可我一點都沒有力氣再跨上我的胭脂馬勇。
終於跟上隊伍了,在不知走了多久之後。黃思詒兄替我買了礦泉水和餅乾,讓我先補充卡路里,並且替我買了雨衣。因為山頂風強雨大,沒有雨衣可能會凍僵。
回程沿仰德大道往下走,山路甚陡,我的煞車控制並不是太熟練,兩手緊握煞車,到達文化大學時手掌已然紅腫。略事休息後,繼續往山下騎去,抵達山腳下時,我的雙手已經不聽使喚,肘關節疼痛非常,但總算走完這一遭。返回河濱自行車道,騎到市立美術館,我將胭脂馬裝上休旅車,開回木柵。
二○○七年十月廿七日,黑輪社兄弟們再次邀約騎一○六公路。隔了兩個禮拜,我似乎已遺忘巴拉卡公路的夢魘,於是再度跨上我的胭脂馬。在深坑與宋培弘、謝明峰會合時,培弘的老婆菜菜子拿了一個頭套,說要送我。菜菜子說上回騎一○六公路時,看我滿臉汗水都流進眼睛裡,一定很難受,於是替我準備了頭套,那是一個印滿骷髏頭的藍色頭套,
看起來很酷,可惜戴在我這個胖呼呼的歐吉桑頭上,實在酷不起來。但戴上頭套的感覺真好,汗水會順著額角流下,不再流進眼睛裡,騎起車來感覺舒服多了。騎到五十四公里處,我的腳又開始不聽使喚,但我決定靠意志力克服,硬是不肯下來牽車,我知道只要一下車就再也沒有勇氣跨上去,唯一解決的辦法是硬撐,撐到哪兒算哪兒。這次是宋培弘陪我騎在最後,他是黑輪社最小的小朋友,才三十歲,腳力甚佳,卻一路陪我慢慢騎。有時涂雋會來接替培弘陪我,培弘就往前騎,在前面等我們。涂雋不時問我,「老大,你還好吧!」我沒力氣回答,只能點點頭。秋日微雨,滿山紅葉,我卻沒有太多欣賞的雅致,只想著兩腳切莫停下來,一腳一腳踩上去。騎到五十六點五公里的大彎,我幾乎要放棄了,但想到一下車就前功盡棄,於是咬著牙繼續往前踩。過了五十七公里,轉個彎,五十八公里是全程陡坡的終點,往後就是略有起伏的小坡了。隊友們在公車候車亭等我,我居然就這樣撐過來了。
在候車亭略事休息,補充水分,再次跨上胭脂馬,往莫內咖啡騎去。這次很順利地騎到莫內咖啡,涂雋同樣為我點好香柚冰砂、美式咖啡和鬆餅。
第二次騎一○六公路即順利抵達莫內咖啡,對我是很大的鼓舞,雖然是死撐活撐才騎上去,但管它怎麼騎的,反正騎到就是騎到了,至於下次如何是下次的事。
二○○七年十一月十一日,星期日,微雨,黃思詒兄和朱師傅約我騎汐萬公路,我壓根兒不知道汐萬公路的路況,而我的想法依舊是「了不起牽上去」。我先開車到黃思詒兄位於內湖的公司,把車停在那兒,然後和黃思詒兄騎車到河濱和大夥兒會合,騎向汐止,轉往汐萬公路。
我有時會覺得自己手氣真不好,每次騎車都是風也蕭蕭,雨也蕭蕭,秋風秋雨,搞得我愁緒滿懷,卻是欲說還休。汐萬公路有一段十二公里的緩坡,約莫七到十度之間,但對我而言,簡直比蜀道還難。朱師傅陪我騎在最後,約莫在上坡開始不到四公里,我就騎不動了,只好下來牽車,朱師傅也陪著我牽車,於是騎騎牽牽,不知幾上幾下,終於遲遲艾艾扺達往風櫃嘴的三叉路,大夥兒已經喝完了地瓜湯。黃思詒兄替我點了地瓜湯,我大口吃將起來,老薑熬的地瓜湯,驅寒生熱,我感動得不知說什麼好。
回程從內湖下山,坡度甚陡,我死命握著煞車,握得手都紅腫起來。上回騎巴卡也是這樣,下坡時煞車握太用力,下得山來,手掌通紅。我想我應該學習如何用輕鬆的方式握煞車,控制好下坡路段。
我很難說明自己,何以騎三條路線有兩條鎩羽,仍繼續騎下去。或許我喜歡的並不是騎車本身,而是和騎車相關的種種,包括沿途的風景,友朋相聚之樂,甚或莫內的咖啡,汐萬公路的地瓜湯。
冬天以後,文山地區常常下雨,我並沒有太多騎車的機會,但只要不下雨,涂雋就會約我騎車,我未仔細紀錄騎了幾多次,約莫一兩個禮拜會騎一次,總騎了十幾次吧!我想。
春暖花開以後,晴日多了起來,涂雋常常在星期四打電話給我,約我騎車去莫內,有時也騎小格頭。小格頭的路線較短,七公里的上坡,騎完就到了。我們會在一家咖啡店喝美式咖啡和吃烤大蒜厚片吐司,大口咬將下去,把騎車消耗的能量都補回來。我不是太喜歡小格頭路線,因為上坡太陡,要騎之字形才上得去,下坡時則完全不使力,一路狂飇下山,失去欸乃起伏之美。我還是比較喜歡騎一○六公路,去程有上有下,回程亦有上有下,起落有秩。雖然在五十六到五十八公里之間,有一個比較大的陡坡,但整體來說,一○六公路是我騎車比較喜歡的路線。自春徂秋,我就這樣有一搭沒一搭地騎著車。
二○○八年九月十九日星期五,涂雋和宋培弘到我山邊的研究室,培弘帶來卡踏和卡踏鞋底板,為我換下胭脂馬的踏板。歷經一年的磨煉,我已習慣自由車的踩踏,換上卡踏後,我並沒有太多適應上的困難,涂雋和培弘在研究室外的停車場指導我如何進出卡踏,試了十幾回之後,我已可以勉強順利進出。
二○○八年十月廿五日,我第一次正式穿卡踏鞋上路,一路秋山紅葉,野薑花開得漫山遍野,溪邊芒花蒼蒼。涂雋不時騎到我身邊,指導我如何踩踏,包括往上抬時,如何讓卡踏產生動能;如何交替用左右腳當習慣腳,方便上下車。抵達莫內咖啡時,我幾乎熱淚盈眶。
我不是愛將感謝掛在嘴上的人,半百老翁總是惜語如金,明明心底千萬個感謝,臨到嘴邊,卻是欲說還休。
我從未想過有一天我會愛上騎腳踏車,雖然少年十五二十時,我有一段單車上的歲月,但從未想過有一天自由車會成為我的運動項目。在我成長的年代,身材稍微高大些的都去打籃球了,不然就是排球,我也不例外。直到有一天,左腳十字韌帶受傷,方始改打網球。後來的後來,因為黑輪社的兄弟們,無黑補黑,無輪補輪,一年後,黑輪社成員個個有黑有輪,我也因此騎上兩輪,四界隆隆迤。我要特別感謝涂雋,如果不是他常陪著我騎車,我想我早已放棄。我的胭脂馬七拼八湊,主要零件大部分來自涂雋,包括椅墊、龍頭、輪圈、外胎、齒盤、飛輪、調整工具;車架是宋培弘幫我找的,後來換的輪圈是培弘送的,車褲、卡踏鞋和卡踏是培弘處理的;頭套是菜菜子送的。數了半天,我只出了一雙腳,而且常常踩得有氣無力。
秋晴之日,騎車一○六公路,好友相伴,溪邊的野薑花宛若蝶舞翩翩,漫山遍野的芒花蒼蒼。歲月于邁,想我黑輪社的兄弟們,山水迢遞,說不盡千言萬語。
秋日蕭索,幾多閒愁。想我騎車的旅程,心事轉過,思緒任風飄颻。
二○○八年十一月九日,秋晴。我第三次穿上卡踏鞋,騎行一○六公路,同行的有涂雋、黃思詒兄和朱師傅。平常都是涂雋同騎,今天算是黑輪社的小會師,雖然還少了謝明峰、蘇文授鈺教授,以及老婆菜菜子剛生孩子的宋培弘。
我試著練習左右腳互換為習慣腳,原本我的習慣腳是右腳。最初涂雋教我穿卡踏鞋時,要我自己選擇一隻腳為習慣腳,我選擇了右腳。但幾個黑輪社兄弟都以左腳為習慣腳,我也來試試,發現似乎也不是太困難。於是我的左右腳可以互換為習慣腳,在遇到狀況時,較容易排除,對我而言,在騎車的旅程上,似乎又過了一關。
二○○八年九月十九日星期五,涂雋和宋培弘到我山邊的研究室。培弘帶來卡踏和卡踏鞋底板,為我換下胭脂馬的踏板。我心裡喃喃自語,我真的要穿卡踏鞋上路了嗎?稍早以前培弘為我買的卡踏鞋已經寄到,我試穿了一下,尺寸沒問題。雖然我身高一七八公分,不算高,但我有一雙既寬且厚的腳牚,很難買到適腳鞋子。培弘從日本幫我訂了一雙Shimano卡踏鞋,四十七號 ( 十二吋),這是我一般穿網球鞋的尺寸。試穿之後居然合腳,令我欣喜異常。
裝好公路車的卡踏和鞋底板後,涂雋和宋培弘陪我在停車場練習進出卡踏。我選擇以右腳為習慣腳,先將左腳塞進卡踏,踩動腳踏車,然後將右腳塞進卡踏裡。動作說起來簡單,但差之毫釐,謬以千里,要將鞋子底板的卡筍準確塞進腳踏板的卡踏,還真是不太容易。約莫練習了十幾次,總算可以稍稍順利進卡脫卡,涂雋問我要不要再練習以左腳為慣用腳,我搖搖頭說,以後再練吧!初秋的夜晚猶自悶熱,我頭上已滿是汗水。
本來約定九月廿一日要騎一○六公路,涂雋感冒了,乃不果行。而前一天因為到台南成大參加教育部人文教育推動辦公室主辦的人文教育體檢座談會,順道拜訪在成大資工系任教的蘇文鈺教授,對文鈺兄吹噓了老半天,說第二天要穿卡踏鞋上路,結果因涂雋感冒而未成行,我心裡還嘟囔了老半天。其實嚴格說起來,我並不特別喜歡騎腳車,如果不是黑輪社的兄弟們都騎車,我想我大概也不會去騎腳踏車吧!我喜歡的是友朋相聚之樂,而非腳踏車本身。
二○○六年八月廿七日,幾個平日常一起聆樂的朋友起哄,說要成立一個騎車聆樂的社團,於是在樂多日記設立部落格,取名黑輪社,從此開張營業。黑者,黑膠也;輪者,兩輪也。入社者立誓無黑者補黑,無輪者補輪。二○○六年九月,宋培弘將他的登山車從北投載到木柵借我,讓我可以騎河濱自行車道練習。記得第一次涂雋帶我上路時,我連換檔都不會。學校後校門有一個五百公尺的陡坡,說陡其實亦不是太陡,但我硬是被逼得下來牽車。大約騎到第三次才能順利上來。彼時的黃昏時分,我常常自己一個人到河濱腳踏車道練習,來回約十公里。
二○○七年四月宋培弘和涂雋為我組裝的公路車完成了,車架是培弘找朋友弄的Specialized,其他零件是涂雋找的,有些是他手邊的舊品,有些是他新買送我的。車子組裝好後,車架花了一萬八千元,其他配件七千元,加起來兩萬五千元。後來當我略知腳踏車零件的價格後,我才知道所有配件幾乎都是涂雋送我的。
這部紅色的 Specialized 公路車,取名胭脂馬,我當然就是關老爺了。
公路車組裝完成後,涂雋帶我練習,他騎宋培弘借我的登山車,我騎公路車,相偕到河濱自行車道練習。初體驗之後,我偶爾會自己到河濱練車,但也只是隨意練個十公里,一個人騎車其實滿無聊。
二○○七年九月廿三日清晨六點,星期天,秋晴,日本人認為最適合郊遊的季節。黑輪社好友齊聚,約好騎一○六公路,這就是我的初登板了。這天到場的包括謝明峰、涂雋、宋培弘、菜菜子、黃思詒兄和朱師傅,只少了在臺南成大教書的蘇文鈺教授,在花蓮行醫的黎木蘭醫師。一行七人浩浩蕩蕩從動物園出發,初登板的我戰戰兢兢,生怕一個控制不好,摔倒路邊,可就鬧笑話了。我們順著動物園的外環道騎向深坑,走一○六甲公路,抵石碇交流道附近,在三角地帶的便利商店略事休息。涂雋買了兩瓶蠻牛,一瓶給我,說蠻牛的維他命B群對騎車很有效。我乖乖喝了,繼續上路。從這裡開始是一○六公路,我們要騎到莫內喝咖啡。
秋日微雨,涼風拂面,我的臉上都是汗水。我一直不喜歡戴帽子,因為頭上卡個東西在那兒,會讓我頭昏腦漲。而騎腳踏車必須戴頭盔,這讓我很不舒服,汗水沿著眉毛流得滿臉,加上微雨細細,我簡直是兩眼視茫茫,只看到前面的幾公尺。但我實在無暇顧及這些,因為轉上一○六公路之後就開始上坡了。我還不太習慣換檔,所以常常換得卡卡的,很不順暢。約莫騎到五十四公里處,我的腳開始不聽使喚,萬般無奈下只好下來牽車。是的,我騎不動了,乖乖下來牽車。記不得牽了多遠,到平路時我再度跨上車子,用力踩下去。天可憐見,一路上我下來牽了四次車,才遲遲艾艾來到最後一個上坡的終點五十八公里處。在我牽車的路上,有時是朱師傅陪我,有時是黃思詒兄陪我,雖然我沮喪得沒有餘力致謝。事後回想起來,他們真是很體貼。
抵達莫內咖啡時,涂雋已為我點好香柚冰砂、美式咖啡和鬆餅,我從來沒有喝過這麼棒的香柚冰砂,至於美式咖啡和鬆餅則餘其事。好友同行騎車,陪伴我這部超大型獸力車上山,一時間我竟熱淚盈框。而香柚冰砂、美式咖啡和鬆餅,後來成為我騎車到莫內例行的點心和飲品。
雖然我的初登板如此踉蹌,可沒嚇倒我。二○○七年十月七月,黃思詒兄和朱師傅約我騎巴拉卡公路。我壓根兒沒細想,就隨他們出發了。這天秋風秋雨,我們從市立美術館出發,沿河濱自行車道騎到紅樹林,轉登輝大道,上巴拉卡公路。
從登輝大道轉巴拉卡公路開始,雨勢漸漸大了起來。約莫騎了四公里,我的腳開始不聽使喚。是的,我踩不動了,下來牽車。朱師傅陪我走在最後,前面的車隊已經距離我們很遠了。黃思詒兄請來帶路的大嘴兔,騎到上坡頂端再繞下來看我騎到哪兒了。事實上我不是騎到哪兒,而是牽到哪兒。雖然在上路時我豪情萬千地說,「就算牽車也要把它牽到」,果然我是一路牽上去。雨水從我的頭盔流到眼睛,溼溼澀澀的,好不難受。在牽車的過程中,我試著上車再騎,但總是騎不到幾百公尺,就頹然而廢。當意志崩潰的時候,再多的鼓舞,都無濟於事。我想,我的意志力是薄弱的吧!在那個時刻,我曾想過從此不再騎車,我的體重,我的腳力,當年的特遣隊員早已消逝於天地之間,我只是一個發胖的,試圖抓住夕陽最後一抹餘暉的半百老翁,我的體力早已不復當年。惱人的秋雨颯颯,全身溼透的心情,讓我感覺冷寒自四周湧來。朱師傅在一旁不斷鼓舞我,可我一點都沒有力氣再跨上我的胭脂馬勇。
終於跟上隊伍了,在不知走了多久之後。黃思詒兄替我買了礦泉水和餅乾,讓我先補充卡路里,並且替我買了雨衣。因為山頂風強雨大,沒有雨衣可能會凍僵。
回程沿仰德大道往下走,山路甚陡,我的煞車控制並不是太熟練,兩手緊握煞車,到達文化大學時手掌已然紅腫。略事休息後,繼續往山下騎去,抵達山腳下時,我的雙手已經不聽使喚,肘關節疼痛非常,但總算走完這一遭。返回河濱自行車道,騎到市立美術館,我將胭脂馬裝上休旅車,開回木柵。
二○○七年十月廿七日,黑輪社兄弟們再次邀約騎一○六公路。隔了兩個禮拜,我似乎已遺忘巴拉卡公路的夢魘,於是再度跨上我的胭脂馬。在深坑與宋培弘、謝明峰會合時,培弘的老婆菜菜子拿了一個頭套,說要送我。菜菜子說上回騎一○六公路時,看我滿臉汗水都流進眼睛裡,一定很難受,於是替我準備了頭套,那是一個印滿骷髏頭的藍色頭套,
看起來很酷,可惜戴在我這個胖呼呼的歐吉桑頭上,實在酷不起來。但戴上頭套的感覺真好,汗水會順著額角流下,不再流進眼睛裡,騎起車來感覺舒服多了。騎到五十四公里處,我的腳又開始不聽使喚,但我決定靠意志力克服,硬是不肯下來牽車,我知道只要一下車就再也沒有勇氣跨上去,唯一解決的辦法是硬撐,撐到哪兒算哪兒。這次是宋培弘陪我騎在最後,他是黑輪社最小的小朋友,才三十歲,腳力甚佳,卻一路陪我慢慢騎。有時涂雋會來接替培弘陪我,培弘就往前騎,在前面等我們。涂雋不時問我,「老大,你還好吧!」我沒力氣回答,只能點點頭。秋日微雨,滿山紅葉,我卻沒有太多欣賞的雅致,只想著兩腳切莫停下來,一腳一腳踩上去。騎到五十六點五公里的大彎,我幾乎要放棄了,但想到一下車就前功盡棄,於是咬著牙繼續往前踩。過了五十七公里,轉個彎,五十八公里是全程陡坡的終點,往後就是略有起伏的小坡了。隊友們在公車候車亭等我,我居然就這樣撐過來了。
在候車亭略事休息,補充水分,再次跨上胭脂馬,往莫內咖啡騎去。這次很順利地騎到莫內咖啡,涂雋同樣為我點好香柚冰砂、美式咖啡和鬆餅。
第二次騎一○六公路即順利抵達莫內咖啡,對我是很大的鼓舞,雖然是死撐活撐才騎上去,但管它怎麼騎的,反正騎到就是騎到了,至於下次如何是下次的事。
二○○七年十一月十一日,星期日,微雨,黃思詒兄和朱師傅約我騎汐萬公路,我壓根兒不知道汐萬公路的路況,而我的想法依舊是「了不起牽上去」。我先開車到黃思詒兄位於內湖的公司,把車停在那兒,然後和黃思詒兄騎車到河濱和大夥兒會合,騎向汐止,轉往汐萬公路。
我有時會覺得自己手氣真不好,每次騎車都是風也蕭蕭,雨也蕭蕭,秋風秋雨,搞得我愁緒滿懷,卻是欲說還休。汐萬公路有一段十二公里的緩坡,約莫七到十度之間,但對我而言,簡直比蜀道還難。朱師傅陪我騎在最後,約莫在上坡開始不到四公里,我就騎不動了,只好下來牽車,朱師傅也陪著我牽車,於是騎騎牽牽,不知幾上幾下,終於遲遲艾艾扺達往風櫃嘴的三叉路,大夥兒已經喝完了地瓜湯。黃思詒兄替我點了地瓜湯,我大口吃將起來,老薑熬的地瓜湯,驅寒生熱,我感動得不知說什麼好。
回程從內湖下山,坡度甚陡,我死命握著煞車,握得手都紅腫起來。上回騎巴卡也是這樣,下坡時煞車握太用力,下得山來,手掌通紅。我想我應該學習如何用輕鬆的方式握煞車,控制好下坡路段。
我很難說明自己,何以騎三條路線有兩條鎩羽,仍繼續騎下去。或許我喜歡的並不是騎車本身,而是和騎車相關的種種,包括沿途的風景,友朋相聚之樂,甚或莫內的咖啡,汐萬公路的地瓜湯。
冬天以後,文山地區常常下雨,我並沒有太多騎車的機會,但只要不下雨,涂雋就會約我騎車,我未仔細紀錄騎了幾多次,約莫一兩個禮拜會騎一次,總騎了十幾次吧!我想。
春暖花開以後,晴日多了起來,涂雋常常在星期四打電話給我,約我騎車去莫內,有時也騎小格頭。小格頭的路線較短,七公里的上坡,騎完就到了。我們會在一家咖啡店喝美式咖啡和吃烤大蒜厚片吐司,大口咬將下去,把騎車消耗的能量都補回來。我不是太喜歡小格頭路線,因為上坡太陡,要騎之字形才上得去,下坡時則完全不使力,一路狂飇下山,失去欸乃起伏之美。我還是比較喜歡騎一○六公路,去程有上有下,回程亦有上有下,起落有秩。雖然在五十六到五十八公里之間,有一個比較大的陡坡,但整體來說,一○六公路是我騎車比較喜歡的路線。自春徂秋,我就這樣有一搭沒一搭地騎著車。
二○○八年九月十九日星期五,涂雋和宋培弘到我山邊的研究室,培弘帶來卡踏和卡踏鞋底板,為我換下胭脂馬的踏板。歷經一年的磨煉,我已習慣自由車的踩踏,換上卡踏後,我並沒有太多適應上的困難,涂雋和培弘在研究室外的停車場指導我如何進出卡踏,試了十幾回之後,我已可以勉強順利進出。
二○○八年十月廿五日,我第一次正式穿卡踏鞋上路,一路秋山紅葉,野薑花開得漫山遍野,溪邊芒花蒼蒼。涂雋不時騎到我身邊,指導我如何踩踏,包括往上抬時,如何讓卡踏產生動能;如何交替用左右腳當習慣腳,方便上下車。抵達莫內咖啡時,我幾乎熱淚盈眶。
我不是愛將感謝掛在嘴上的人,半百老翁總是惜語如金,明明心底千萬個感謝,臨到嘴邊,卻是欲說還休。
我從未想過有一天我會愛上騎腳踏車,雖然少年十五二十時,我有一段單車上的歲月,但從未想過有一天自由車會成為我的運動項目。在我成長的年代,身材稍微高大些的都去打籃球了,不然就是排球,我也不例外。直到有一天,左腳十字韌帶受傷,方始改打網球。後來的後來,因為黑輪社的兄弟們,無黑補黑,無輪補輪,一年後,黑輪社成員個個有黑有輪,我也因此騎上兩輪,四界隆隆迤。我要特別感謝涂雋,如果不是他常陪著我騎車,我想我早已放棄。我的胭脂馬七拼八湊,主要零件大部分來自涂雋,包括椅墊、龍頭、輪圈、外胎、齒盤、飛輪、調整工具;車架是宋培弘幫我找的,後來換的輪圈是培弘送的,車褲、卡踏鞋和卡踏是培弘處理的;頭套是菜菜子送的。數了半天,我只出了一雙腳,而且常常踩得有氣無力。
秋晴之日,騎車一○六公路,好友相伴,溪邊的野薑花宛若蝶舞翩翩,漫山遍野的芒花蒼蒼。歲月于邁,想我黑輪社的兄弟們,山水迢遞,說不盡千言萬語。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