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樂園
商品資訊
系列名:不朽
ISBN13:9789570870220
替代書名:Paradise Lost
出版社:聯經
作者:約翰.密爾頓
譯者:邱源貴
出版日:2023/09/21
裝訂/頁數:平裝/648頁
規格:21cm*14.8cm*3.4cm (高/寬/厚)
版次:1
商品簡介
來自挑戰君權與教權的狂飆年代,一部偽裝成聖經故事的政治教育經典!
密爾頓筆下的《失樂園》,藏著撒旦的誘惑,更深藏權力的媚藥……
墮落天使路西法化身成蛇,誘惑人類亞當的另一半夏娃摘食智慧禁果;亞當與夏娃同擔罪恥,而被逐出天庭樂園。這份原罪將世世代代承襲,神與人的關係覆水難收,人能依靠的不再是順服,而是自由意志。
★逢甲大學外文系邱源貴教授傾力譯注
★不朽史詩經典《失樂園》全新中譯本
全詩十二卷,附精彩導論及評介,鉅細靡遺地隨文注釋細數典故,輔以歷代文人名家見解,全面剖析《失樂園》故事及其歷史意義,並深入點評其中蘊藏的政治教育與教育政治,以另類觀點解讀撒旦形象與行徑。
★誕生於君權神授時代,失樂園墮落故事成為勵志詩文
★骨子裡是反壓迫體治的標竿,述說著奴役與自由間的拉扯
《失樂園》長詩問世時恰逢瘟疫肆虐、倫敦焚城災難,政教合一的君主權威也受到克倫威爾一黨的挑戰,人可挺起良心對抗教會,同理便可挺身對抗政府。密爾頓雖英雄化了撒旦:「寧在地獄稱王,不在天堂為僕。」但更藉撒旦之無行與自我矛盾反映對查理二世王政復辟的想法。《失樂園》不僅僅是文學作品,且蘊含飽滿的基督教神話意旨,更是部充斥政治寓言的史詩,密爾頓企圖辯證「上帝之作為」與君權神授等等天賦的正當性,冀望恢復人因犯過而失去的自由與樂園,並哀悼命運多舛的共和體制。本著以深奧的哲學思考、豐富的文學形式和壯麗的描寫而聞名,對後世的文學和思想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約翰.密爾頓 John Milton(1608-1674)
出生於倫敦,是17世紀英國最偉大的詩人之一,亦是重要的政治家和思想家。
他的父親曾延聘多位文化人士,教導他古典和現代語言。曾於劍橋大學研究古典文學和哲學,對希臘和羅馬文化有深入的了解。畢業後,他追求寫作和學術事業,同時關心政治和社會事件。
密爾頓是一位堅定的共和主義者,支持英國議會革命,反對國王的絕對權力。他的政治觀點體現在《論出版自由》(Areopagitica)中,該著述為辯護言論自由的重要論文,對後世的言論自由運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然而,他最著名的作品是《失樂園》(Paradise Lost),這部史詩被公認為英國文學史上的巨著。
密爾頓的作品呈現了他對自由和正義的追求,也展示了對人性、宗教和社會議題的深刻洞察力。他對文學的貢獻和在思想上的影響力,使他成為英國文學史中的重要人物之一。
晚年時視力受損,但仍堅持繼續寫作。去世至今,他的著作仍然被廣泛閱讀和研究,並對當代社會的價值觀和自由意識產生著深遠的影響。
譯者簡介
邱源貴
美國賓州州立印第安那大學英美文學系博士,現為逢甲大學外國語文學系專任教授。曾任職於成功大學外文系、中山大學藝術管理研究所、中山大學劇場藝術學系。
研究領域包括英國文藝復興暨17世紀文學、中古英國文學、西洋戲劇、當代英美小說等。
目次
《失樂園》導論
一、《失樂園》故事
二、《失樂園》的歷史意義
三、《失樂園》的英雄
四、從古典時期到現當代文人名家對《失樂園》的評判
五、《失樂園》原文版本
六、《失樂園》的翻譯
七、《失樂園》的翻譯策略
密爾頓其人其事
密爾頓年表
《失樂園》全譯
詩序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卷十一
卷十二
《失樂園》評介
《失樂園》的政治教育與教育政治
撒旦之「惡土行」與「故鄉憶」:密爾頓《失樂園》之另類讀法
譯後記
參考書目
英漢/漢英詞語對照表
《聖經》名詞/篇名對譯表
書摘/試閱
《失樂園》導論
一、《失樂園》故事
《失樂園》是部出版於 17 世紀風雨飄搖、人心惶惶時的史詩,總長約一萬二千多行(因十卷版與十二卷版稍有不同)。乍看之下,這是部談宗教、談墮落的史詩,詩人密爾頓其實並未明言他的企圖是什麼,雖然在卷一開端處,他曾謂欲以此詩「表彰上帝無疆之造化功程」([He] may assert eternal providence),以證「上帝之作為乃為正當」(justify the ways of God to men)。故事的主軸可分兩部分,一是撒旦自以為是上帝的第一受造物,當受尊崇,為眾天使之長,甚而以「頭生子」(first-born)自況,睥睨同儕,以為是「上帝之繼承人」,不想竟有「上帝之子」者,可持「金杖」而治,為「獨一無二之受高舉者」(Only begotten Son),「高居王位,就如同上帝一樣,享有天上至福」(throned.../ Equal to God,見卷三 305-306 行),此舉讓撒旦及其夥眾立時成為「第二手的作品」(the work/ Of secondary hands;見卷五 853-854 行),「合眾天使之質,就等於他,那位受高舉之上帝之子」(all angelic nature joined in one,/ Equal to him, begotten Son;見卷五 834-835 行)。更甚者,「眾生無論是住在天上、人間、或是人世之下的陰間,都要自發地向你磕頭、跪拜」(Under Thee as Head Supreme/ Thrones, princedoms, pow’rs, dominions I [God the Father] reduce/ All knees to Thee [God the Son] shall bow,見卷三 319-321 行)。正是不想被看輕(他自己所謂的 injured pride—自尊遭損,以及 injured merit—有功卻未受祿,見卷一 98 行),撒旦乃鋌而走險,欲取代上帝而為天之首,卻不想,奸計未酬而為上帝所逐,遭譴而下地獄,輾轉反復在火湖般的牢籠中,惶惶不可終日,乃竊思引人同禍,冀以毀上帝造宇宙天地之功,是以乃有人類墮落一事。
故事的另一主軸在聖子承聖父之意,共造天地,與父同功,遂得聖父褒獎,而榮擢為眾天使之長,並率軍而敗撒旦等叛逆之徒,恢復天庭秩序,且自願成為人獲罪後之「贖價」(ransom),「一命抵一命」(life for life),受死還債,當滿天庭都面面相覷,無一出聲相援犯過之人時,唯有聖子願「暫卸榮輝」(glory...put off),降生為人,「讓死神盡情發洩他的怒氣」(let Death wreck all his rage,見卷三 240-241 行),「讓天父降怒於他」(on me [God the Son] let thine anger fall,見卷三 237 行)而免世人之罪。「人類因亞當而滅亡,但滅亡多少你就能復興多少/沒有你,誰都沒辦法復興」(in him [Adam] perish all men, so in thee [God the Son]/ ...shall [all] be restored,/ As many as are restored, without thee none,見卷三 287-289 行)。此一替死之功,足證聖子非僅與生享有權柄(birthright),而係與人同罪同死,用他豐豐富富的愛,造就了滿滿的榮光,用屈辱赴死的義,成就了聖子之為人王與天君—萬世之王及四宇之君,聖父聖子同光同榮,是以人當敬愛聖子,「如同敬愛聖父,榮耀聖子,如同榮耀聖父」(Adore the Son and honor Him as Me [God the Father]!,見卷三 343 行);「所有天上眾生都應向他頷首屈膝,公認他是你們的主/誰要背叛他,就是背叛我〔耶和華上帝〕」(to him shall bow/ All knees in Heaven, and shall confess him Lord...Him who disobeys/ Me [God the Father] disobeys,見卷五 611-612 行)。
但這故事的兩軸交界就是人類。撒旦意欲蠱惑亞當與夏娃,同其一起墮落,以遂其敗亂上帝創造宇宙萬物之事功,報其墜入地獄深淵之大仇。亞當與夏娃遂成其復仇之工具及其出氣筒,不想亞當與夏娃竟受撒旦誘惑而吃了禁樹之果,此一違逆之行,啟動了連鎖反應,乃有基督降世為人,受死而復活、升天之事。
依此看來,密爾頓顯然是以《聖經‧創世紀》(Genesis)前三章,從開天闢地開始到亞當與夏娃陷落而獲救的故事,作為創作發想的根源。但這只是他創作的梗概。他還需要為故事添加血肉。於是乎我們看到有撒旦的自怨自艾,他的違逆叛上、興兵作亂,他的狡黠奸詐,以及他與「罪神」(Sin)和「死神」(Death)三合一,甚至他與天上天使三番兩次的勝負交鋒。當然我們也看到聖父聖子的先見先知,早早料定撒旦的反叛、天兵天將的廝殺、人類的墮落、聖子降生為人以死掙得人之再生等等。而亞當、夏娃分別自述其與造物主的遭遇,其與彼此的相依、愛憐乃至愛令智昏,不分青紅皂白,一意生死相隨,雖為撒旦狡計所害,終能攜手共赴難,這一切的一切,堪稱他們是人中龍鳳,是典型的以「堅毅」(fortitude,見卷九 31 行)著稱的英雄人物,不愧為人類始祖。
加上了前述這些枝枝葉葉,就成了《失樂園》的基型。但是密爾頓是熟讀史詩的詩人,熟知並挪用各種史詩套路(conventions)。先是繼承傳統,讓故事「攔腰」—從中間開始(in medias res),於是讀者首先見到的不是天地自混沌創造出來,而是撒旦被打落在地獄火湖中,輾轉反側,形容大變,舔傷自憐,卻又冥頑不靈,惡向膽邊生,自恃有不朽之身,雖是敗軍殘將,仍鼓勇誇口要與上帝再做一番爭鬥,明的不行就來暗的,以偷襲上帝的最後受造物—人類—為手段,要讓上帝自毀其功,以為報復;所以就整備了已然被打得七葷八素的散兵游勇,要孤注一擲的垂死掙扎。於是密爾頓就藉此在卷一後部及卷二前部,以荷馬(Homer)對戰爭英雄的「點將錄」(cataloguing)的方式,描繪了撒旦旗下的各個魔頭以及他們的能耐(毋寧說是他們所以成為異教徒敬畏的神祇之因)。在卷三,密爾頓模仿史詩《伊里亞德》(Iliad)中,特洛伊(Troy)王普賴阿姆(King Priam)在海倫(Helen)的協助下從城樓上往下看,指認出希臘聯軍的各號人物,同時也點出該城太子赫克托(Hector)對她的同情來,因而有聖父與聖子坐在天上寶座,向下看了撒旦及其同夥的一舉一動,對他們的痴心妄想,多所揶揄,但也預示人之終將墮落,而聖子同情人類,願降生為人,以己之死拯救墮落人類的大愛胸懷。
前三卷書的故事,以撒旦飛離地獄深淵,在地獄與天門交界處徘徊,伺機找尋上帝新造物的落腳處作結。接下來,就由人類登場,但他們的事蹟卻是透過撒旦偷窺的眼光而為我們讀者所知。撒旦垂降在生命樹/禁樹的樹梢頂,偷聽又偷看人類的舉止。亞當與夏娃分述自己的創造過程,相知相惜、愛戀繾綣的依偎在一起,惹得撒旦又忌又恨。惟上帝既已偵知撒旦的企圖,遂遣天使拉斐爾到人間,要提醒人類不要違逆上帝的敕令:不得吃禁樹之果,以免遭天譴。但拉斐爾拗不過亞當的提問與好奇,遂說起天庭上因撒旦不服、不滿聖子之受高舉、晉封(begotten,未必是「出生」之義),遂勾串其他三分之一不明事因的天使,而發動反聖子(其實就是反聖父)的戰爭。戰況之激烈、人馬之雜沓,可與任何史詩之戰爭規模相比。戰爭之結束,是由聖子在聖父的加持下,披掛聖父之輝榮,秉持聖父的權力,駕有聖父之火焰戰車,裝備有聖父之弓弩與雷霆,以聖王彌賽亞之姿,破敵卻賊,驅趕撒旦及其叛眾,從天盡頭處,跌落入無垠深淵,裡面滿是常燒不滅之火、永澆不息之硫磺。拉斐爾又應亞當之請,講述天地、宇宙之起造以及人之創造等開天闢地之事。最終拉斐爾給了亞當一個忠告:「要謙卑明理」(Be lowly wise,見卷八 173 行),以知所當知之事為滿足;同時也勸勉亞當「愛上帝,就是要順服祂,遵守祂的誡命!要當心,別讓激情動搖你的判斷,做出你的自由意志不允許的事!」:(見卷八 634-636 行:Him whom to love is to obey, and keep/ His great command; take heed lest Passion sway/ Thy Judgment to do aught...),並警告不論他或子孫,「福禍全在你身上:千萬當心!我跟所有其他天使都會為你的堅毅而開心不已。要牢牢站穩!要站立還是仆跌,都在你的自由抉擇。你本身是完美的,無需外在的協助,就能擯退一切逾越的誘惑!」(見卷八 640-642 行:to stand or fall/ Free in thine own Arbitrement it lies./ Perfect within, no outward aid require;/ And all temptation to transgress repel)。但人終敵不過好奇心和虛榮心,以致受到逃離地獄火湖,一心要尋人晦氣的撒旦撩撥,行險僥倖,終致惹禍上身。
故事後三卷,講的主要是亞當與夏娃何以墮落,以及上帝震怒,對人類不守信約要施以嚴懲,以彰顯「公義」(justice);惟聖子憐憫人類,為人類「求情」(mercy),願做人類之「中保」(mediator),降世為人,捨己而作萬人的「贖價」。聖子的垂憐和慈愛,終讓亞當與夏娃獲得救贖的機會,但仍須被趕出樂園。但在此之前,上帝遣使者來給因犯過而惶惶不安的人類開示。此處密爾頓運用的是史詩中常有的「預言」(prophecy)模式,讓上帝所遣之執命天使米迦勒帶領亞當登上山嶺,展示在他面前,其後代子孫在他墮落之後,未來會因罪愆而發生的種種大事。其間有殺戮、有爭鬥;有快樂、有悲苦;有毀滅,有再造,直至聖子以「女人子裔」(Seed of the Woman)之身,降生在人間,受盡種種屈辱苦楚,為人類而死,死後第三天自死者中復活,以替人死的方式,給與人類永生的救贖。事說至此,米迦勒乃轉而執行上帝之命令,驅趕人類離開「樂園」,亞當與夏娃儘管不願也不捨,無奈山上下來一隊的基路伯(Cherubim),手執焰花四射之火劍,逐步逼來,遂不得不攜手走出「樂園」,迎向未知。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