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權謀與命運的博弈,政治風暴高潮迭起
「政權,自古以來便由許多高明的騙術所堆疊而起」
政治家、學者、官員、反叛者……
每個角色皆有其動機和目標,且看人性抉擇於政治迷宮中!
【政治陰謀與權謀】
故事開始於「康無賴」的出現,描述了他的政治陰謀和醜陋嘴臉。與此同時,「繆文豪」正在京邸創作一本新書,這本書對政治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引起了政界和學界的廣泛關注。然而,政治場中的陰謀不斷升級,角色們為了爭奪權力,展開了激烈的權謀和爭鬥。
【角色命運的組成】
在故事的進展中,每個角色都面臨著命運的變數。「繆文豪」失去了他的新書,康有為在政治權力的爭奪中遭遇困境,康學試圖避免終止,安御史參與評估偽聖的行為,各個角色的命運隨著政治局勢不斷變化。同時,神祕女性角色的出現增加了更多的情節和複雜性。
【政治鬥爭的史詩】
當故事達到高潮時,政治局勢即將發生變化,政變即將爆發。角色們參與政治鬥爭,試圖維護自身利益和理念。一些主要角色陷入險境,但也有義士參與,試圖挽救危機。最終,故事將政治陰謀、權謀和命運的組成帶入劇情,引人入勝。
紛紛世事似殘棋,末路天涯最可悲;
保國保皇原是假,為賢為聖總相欺。
未諳貨殖稱商祖,也學耶穌無教師;
君死未能從地下,賜環何日更無期!
本書特色:本書是一部引人入勝的政治小說,透過精彩的故事情節和精心刻劃的角色發展,探討了政治、權謀和命運等重要主題。這政治風暴中的角色們在權力的誘惑和陰謀糾纏中努力生存,讓人不斷思考人性在政治面前的抉擇與挑戰。
「政權,自古以來便由許多高明的騙術所堆疊而起」
政治家、學者、官員、反叛者……
每個角色皆有其動機和目標,且看人性抉擇於政治迷宮中!
【政治陰謀與權謀】
故事開始於「康無賴」的出現,描述了他的政治陰謀和醜陋嘴臉。與此同時,「繆文豪」正在京邸創作一本新書,這本書對政治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引起了政界和學界的廣泛關注。然而,政治場中的陰謀不斷升級,角色們為了爭奪權力,展開了激烈的權謀和爭鬥。
【角色命運的組成】
在故事的進展中,每個角色都面臨著命運的變數。「繆文豪」失去了他的新書,康有為在政治權力的爭奪中遭遇困境,康學試圖避免終止,安御史參與評估偽聖的行為,各個角色的命運隨著政治局勢不斷變化。同時,神祕女性角色的出現增加了更多的情節和複雜性。
【政治鬥爭的史詩】
當故事達到高潮時,政治局勢即將發生變化,政變即將爆發。角色們參與政治鬥爭,試圖維護自身利益和理念。一些主要角色陷入險境,但也有義士參與,試圖挽救危機。最終,故事將政治陰謀、權謀和命運的組成帶入劇情,引人入勝。
紛紛世事似殘棋,末路天涯最可悲;
保國保皇原是假,為賢為聖總相欺。
未諳貨殖稱商祖,也學耶穌無教師;
君死未能從地下,賜環何日更無期!
本書特色:本書是一部引人入勝的政治小說,透過精彩的故事情節和精心刻劃的角色發展,探討了政治、權謀和命運等重要主題。這政治風暴中的角色們在權力的誘惑和陰謀糾纏中努力生存,讓人不斷思考人性在政治面前的抉擇與挑戰。
作者簡介
黃世仲(西元1872~1913年),別名黃小配或配工,別號禺山世次郎,清末民初政治家、報人、小說家。青年時與其兄黃伯耀至南洋謀生,因能文而為僑界所重。同盟會成員,曾任《中國日報》記者,並參與《世界公益報》、《廣東日報》、《有所謂唯一趣報》等革命報刊編輯,同時在《時事畫報》等報刊連載長篇小說。先後創辦旬刊《香港少年報》和《廣東白話報》。主要作品有《洪秀全演義》、《廿載繁華夢》、《黨人碑》等。
目次
第一回 康無賴館堂出奇醜 繆文豪京邸著新書
第二回 遇棍徒繆寄萍失書 爭山長康有為喪氣
第三回 熱名場偽聖掇鄉科 落孫山公車陳腐策
第四回 于御史割席拒狂生 黠娘兒登輪追蕩子
第五回 康學究避債吟劣詩 安御史據情參偽聖
第六回 朱一新論學究淵源 陳千秋夭壽歸泉壤
第七回 變宗旨遺書通革黨 詐傳道踏月涉荒山
第八回 談聖道即景觸風情 為金錢榮歸爭局董
第九回 據局戳計打康舉人 謀官階巧騙翁師傅
第十回 請舉賢翁同龢中計 聞變政清太后驚心
第十一回 革禮垣天子信讒言 亂宮闈妖人陳奏摺
第十二回 康長素挾仇謀國後 譚嗣同被騙入京師
第十三回 託革命當面寫書函 賺舉兵瞞心稱密詔
第十四回 陷同黨隻身逃險地 救危機義士入京津
第十五回 釀黨獄陷入罹死罪 赴筵會懼友洩真情
第十六回 戲雛姬失禮相臣家 索密詔逐出東洋境
第二回 遇棍徒繆寄萍失書 爭山長康有為喪氣
第三回 熱名場偽聖掇鄉科 落孫山公車陳腐策
第四回 于御史割席拒狂生 黠娘兒登輪追蕩子
第五回 康學究避債吟劣詩 安御史據情參偽聖
第六回 朱一新論學究淵源 陳千秋夭壽歸泉壤
第七回 變宗旨遺書通革黨 詐傳道踏月涉荒山
第八回 談聖道即景觸風情 為金錢榮歸爭局董
第九回 據局戳計打康舉人 謀官階巧騙翁師傅
第十回 請舉賢翁同龢中計 聞變政清太后驚心
第十一回 革禮垣天子信讒言 亂宮闈妖人陳奏摺
第十二回 康長素挾仇謀國後 譚嗣同被騙入京師
第十三回 託革命當面寫書函 賺舉兵瞞心稱密詔
第十四回 陷同黨隻身逃險地 救危機義士入京津
第十五回 釀黨獄陷入罹死罪 赴筵會懼友洩真情
第十六回 戲雛姬失禮相臣家 索密詔逐出東洋境
書摘/試閱
第一回 康無賴館堂出奇醜 繆文豪京邸著新書
詩曰:
紛紛世事似殘棋,末路天涯最可悲;
保國保皇原是假,為賢為聖總相欺。
未諳貨殖稱商祖,也學耶穌無教師;
君死未能從地下,賜環何日更無期!
兄弟想你們也看過《東周列國演義》的了,那呂不韋曾問他侍妾趙氏道:「扶立一人為王,其利何如?」因當日秦王把太子王孫異人為質於趙,呂不韋見了,謂王孫異人是奇貨可居,這一句話今日人人能說的。誰想今日還有人抱一個皇帝當是奇貨可居的,這就奇了。而今且說出那人是誰?就是清廷當他是一個大大欽犯的,那人姓康名有為號長素,論起他的名字,盡有個原故:那有為二字是富有四海貴為天子之意,那長素二字因孔子稱為素王,他就要長於素王之意。就他的名字想起來,可見姓康的人格。初時想做皇帝要改有為名字,後來量自己做皇帝不來,就要做聖人,因此稱為長素。說書人且慢慢說來,看他配做聖人不配,就明白了。閒語少說。
且說康有為本廣東省南海縣西樵人氏。他父親名康贊修,是個舉人身分,因為出身做官,在縣裡因事替清廷盡忠死了,清廷就賞了康有為一個蔭生。他有位族中兄長喚做康有濟,那一年竟進了邑庠,就合族慶鬧起來。那康有為本最好自誇的,奈這時讀了十來年書籍沒點長進,偏是康有濟反得個生員回來,心中頗覺羞愧,便認真在八股裡頭做點工夫。奈應了幾次童試不能獲售,就是府縣試也不曾前列過一次,肚子裡好不憂鬱!自忖天天自誇自大,若科場不得志,盡會被人識破的。就轉過一點法子,說稱自己是不要考小試的,將來時來運到,就不難進身了。但口中雖如此說,究竟不能令人輕信的。左思右想,明知自己工夫不大好,但口裡斷不能認一句不好的,便再要尋師求學,好為應試之計。因一日求科舉不得,便一日心裡不安。
恰那年從學的那位老師姓朱名次琦,別字子勷,在九江本籍授徒。那朱次琦本是一個進士,曾任山西襄陵知縣,辭官後,已設帳課學多年。論起朱次琦那人,實是個道學先生,所以一切館規,倒與尋常不同:凡衣服不能穿綢縐,非父兄請假不能出進,很是嚴肅的。那康有為是個狂蕩之人,哪裡受得這般管束,故初時唯買通館童偷自出去,或夜裡不在館歇宿,就把床子放下帳子,又把鞋子放床口地上,好欺騙朱次琦。朱次琦哪裡懂得他的詭祕,所以康有為就掩飾了數月,但畢竟不能自由。正要逃學而去,猛然想起那朱次琦是有名的道學,若從他三兩年,盡增些名望,他日可以對人稱聖稱賢。因此便勉強忍耐,自己反裝起道學來,改穿兩件布衣,登一對布鞋,扮得十分樸素,行動也裝作平正,言語也裝做端方,連同學的房子也不進去談天。又天天拿著本書,亂哦亂讀,好像十分勤學一般。看官試想:康有為這些人,放蕩慣了,一旦如此,不知捱了無數辛苦,志在博個虛名。恰到那年又是小試之期,同學的倒紛紛前往應試,單是康有為不去。朱次琦見得他可異。因九江離西樵不遠,早知康有為因求名不遂,已悻悻不樂,今忽然不願應試,料知他必有個原因。原來康有為自己要誇張好文學,若仍不獲售,更為失羞,故不如自高自大,裝造不考小試,就是這個原故。當下康有為在朱館念了兩年書,便出來到省城居住。
到了次年已是鄉科,本來他是個蔭監生,盡可考遺才應鄉舉,他卻自忖,南闈由監生中舉的額數很少,料自己斷不能取中,不如走赴北闈應順天鄉舉,還易一點。便打算籌備費用入京。唯往返及應試使用,統通算來,盡要數百金才得。他自己是不名一錢的,如何去得,唯有向親朋借貸。又想,自己縱然要應北闈,亦不宜對人說,因防不能中舉回來,為因從前誇口,不免被人恥笑。是以這回入京,總須祕密,中得時好對人說。若不能中舉,就認沒有赴應北闈便是。只是要個人借款,究借什麼名目才好?想了想忽得了一計,分頭向親朋借貸,或三二十元或一二十元不等,只說有事應用,並不說要籌程費。果然尋著十來人借了,湊成三幾百銀子,不動聲色,附輪往北京而來。先到南海館住下。
這時廣東赴北闈的原有千數百人,康有為要擺自己架子,不免矜奇立異,凡有向他請問名姓的,他只說一個康字,便不說不去。又有問他道:「你只說一個字,誰知得你的名字呢?」康有為道:「我提出一個康字,還不識我嗎?」各人聽得,都道他荒謬,就拂袖去了。因此上凡識得他是康有為的,都不屑與他說話。那康有為又因京城裡許多同鄉京官,自己恨不能巴結上一名舉人進士,只是個蔭監生,實在失色。於是逢人說話,就稱自己是康布衣,並不認是蔭生。又有問他:「因怎地要稱布衣的?」康有為道:「我是不屑做官不屑求名的,就要自稱布衣。」各人聽得,暗忖他明明是到來赴應北闈,如何又稱不屑求名?真是奇怪!有些忍不住的,就駁他道:「你說不屑求名,你這回因何又來赴應北闈呢?」康有為道:「我並不是來應北闈,不過是來京遊玩的罷了。因我若要求名,不知中舉中進士入詞館幾時了,還待今日麼?」各人聽了,又見他言語真不入耳,自此更不與他相見了。康有為見人人鄙厭自己,便更裝成獨立不羈,好像廣東全省的人,倒不配與他交處一樣。
那日合當有事,正廣東會館祀魁之時,大小官員倒先後到了。那康有為欲乘這個機會出個驚人手段,便預早到了。先到大堂,踞了上座。凡有到來的,他卻置之不理,亦不招呼,只煌然高坐。不多時,侍讀學士李文田到來,突見一人在大堂踞了上位,卻不認得是康有為。唯人叢中許多認得他的,倒竊竊議論。李文田以為他是別省什麼佳客,急拉一人至僻處問個底細。卻答道:「什麼佳客!他不過是廣東人新到來取應北闈的,名喚康有為便是。」李文田心中大怒,正要扯他下來,忽報吏部侍郎許應蹼來了,一切人都肅立恭迎,李文田也並出來迎接到裡面。本來這個上首位正是許應蹼坐的,李文田便直向康有為道:「這個座位卻不是你應坐的,快些下來,免至出醜!」康有為道:「天下達尊三,爵一、齒一、德一,任你如何老成,我先人為國盡忠,故我也是個難(灰)蔭生,又有德之人,三達尊我有其二,盡該坐這位,你不必多管!」李文田正欲答言,旁邊先有一位駁他道:「你昨天才說是不屑求名的自稱布衣,今天又誇自己是蔭生麼?」康有為已滿面通紅,不能答語。李文田又道:「這裡是北京,是朝廷所在,朝廷莫如爵。這廣東館又是同鄉聚集地,論鄉黨又莫如齒,你是無爵無齒之人,若果有德,待你真能輔世長民時再說罷了。」康有為更不能答,那些鄙他的便一齊扯了康有為下來,然後分坐以次行禮。
那康有為這回當場出醜,更不敢再留在廣東館。快些急步跑出來,垂頭喪氣回至南海館裡。閉上房門,翻身躺在床上,覺這一口氣非同小可。自忖道,不過因姓許的是個侍郎,他們就巴結他,要扯自己下來,讓他坐去。在大庭廣眾之中,如此沒面目,怎好見人?因此反恨李文田不已。但究竟無可如何,整整在房子裡兩天也不敢出來,連飯也不敢吃,只在房子裡吃些乾糧充饑。才兩天,連乾糧也吃盡了。難道自要餓死?才勉強開門出來,仍低頭俯首,不敢像從前傲氣。偏那些同寓的人又說三說四,要來嘲諷他,個個把《孟子》書「朝廷莫如爵」三句當念書一般。又有些說道:「布衣耶,蔭生耶?赴北闈耶,不屑求名耶?」你一言,我一語,氣得康有為有氣沒處伸。康有為自忖如此受辱,料在這裡安身不牢。且自己說過不屑求名,又不認是到來應試,將來盡要入場的,豈不是令人知見,如何是好?那時欲要回粵時,又捨不得這場科試,好歹皇天庇佑,要中名舉人。若不回去,怕入場時既被人譏諷,若不幸名落孫山,那時更自難堪。想了又想,沒奈何,把行李遷至朋友處,然後進場。
已非一日,已是場期,康有為便檢執了考籃,進場去了。一連進了三場出來,凡所作的文字,自然心裡自讚。有時向人說及場裡文章,就自誇道:「可惜順天鄉試歷科解元都是直隸的,若不然,我這場文字還不中解元麼?但雖不得解元,亦盡中五名前的了。」這等話逢人便說。自出場後,天天望開榜,更心裡形容開榜中了怎麼樣?簪花拜客怎麼樣?回籍謁祖怎麼樣?好似賭仔望贏彩一般。不提防到了開榜之期,那康有為就整夜不睡,聽候報喜。不想自第六名起,直至榜尾,總沒自己名字。朋友見的因日前他太過誇口,到時也不好意思,只得慰道:「還有經魁五名,盡有分兒的。」康有為道:「不差,我這回定然是經魁的。」及到天明,不特沒康有為名字,連一個康字也沒有,康有為好不大失意,忽轉念猶望得一名副榜也好,誰想連副榜也不見己名,一場掃興!雖不中也不打緊,奈自己日前誇大口,皆由望中舉人之心熱度過甚,到這時更自無味。正要收拾行李回去,忽憶起自己來時,在廣東並不認是來赴北闈,若急切回去,怎能避得赴北闈之名?不如暫留京城也好。唯留在京裡,凡是廣東人都不願與自己相交,不如結交些外省人,不識得自己底蘊的更妙。
便央人介紹,要結交外省的人。恰可那協辦大學士戶部尚書軍機大臣翁同龢正提倡《公羊》學的時候,因翁大學士是個上書房師傅,毓慶宮行走,故在軍機裡很有權的。一切京官倒趨風氣,要講《公羊》,一來望升官,二來望放差,自然要迎合翁同龢的意旨。凡在翰苑人員,什麼公羊婆羊之聲不絕於耳。就中最著的如王仁堪、文廷式、姜劍雲、繆寄萍都在翰林院裡算一時大文豪的。康有為細想王仁堪曾任廣東主考,文廷式又在廣東住了十來年,料不曾聞得自己名字,必瞧自己不上,不如結交姜繆二人罷了。便親自悄悄走往琉璃廠,先買了一部《公羊》回來,不分日夜,看了兩天,便攜名刺往見繆寄萍。原來那繆寄萍最好結交文士,凡文士到來,無不接見的。當下接進去分坐後,先通了姓名,康有為說幾句寒暄話,就趕速說到《公羊》去。那繆寄萍見康有為要說《公羊》,已見得奇異。唯康有為正最近看了《公羊》,自然說得一二,繆寄萍更大發議論說起來,康有為又隨他口氣來說,繆寄萍不勝之喜,便拿了一部自撰的原稿出來,面上寫著是《新學偽經辨》五個字,交康有為看,隨道:「這是小弟新著的,要再勘然後出版,老兄請賜一觀。」康有為接著看了,覺內裡大意是尊重《公羊》,以左氏為非真的。自忖道:若得此稿,自己出名字刊了行世,不患無名譽。便一頭看,一頭要計算賺騙繆寄萍之書。正是:
未得科名殊失志,欲謀著述博能文。
要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詩曰:
紛紛世事似殘棋,末路天涯最可悲;
保國保皇原是假,為賢為聖總相欺。
未諳貨殖稱商祖,也學耶穌無教師;
君死未能從地下,賜環何日更無期!
兄弟想你們也看過《東周列國演義》的了,那呂不韋曾問他侍妾趙氏道:「扶立一人為王,其利何如?」因當日秦王把太子王孫異人為質於趙,呂不韋見了,謂王孫異人是奇貨可居,這一句話今日人人能說的。誰想今日還有人抱一個皇帝當是奇貨可居的,這就奇了。而今且說出那人是誰?就是清廷當他是一個大大欽犯的,那人姓康名有為號長素,論起他的名字,盡有個原故:那有為二字是富有四海貴為天子之意,那長素二字因孔子稱為素王,他就要長於素王之意。就他的名字想起來,可見姓康的人格。初時想做皇帝要改有為名字,後來量自己做皇帝不來,就要做聖人,因此稱為長素。說書人且慢慢說來,看他配做聖人不配,就明白了。閒語少說。
且說康有為本廣東省南海縣西樵人氏。他父親名康贊修,是個舉人身分,因為出身做官,在縣裡因事替清廷盡忠死了,清廷就賞了康有為一個蔭生。他有位族中兄長喚做康有濟,那一年竟進了邑庠,就合族慶鬧起來。那康有為本最好自誇的,奈這時讀了十來年書籍沒點長進,偏是康有濟反得個生員回來,心中頗覺羞愧,便認真在八股裡頭做點工夫。奈應了幾次童試不能獲售,就是府縣試也不曾前列過一次,肚子裡好不憂鬱!自忖天天自誇自大,若科場不得志,盡會被人識破的。就轉過一點法子,說稱自己是不要考小試的,將來時來運到,就不難進身了。但口中雖如此說,究竟不能令人輕信的。左思右想,明知自己工夫不大好,但口裡斷不能認一句不好的,便再要尋師求學,好為應試之計。因一日求科舉不得,便一日心裡不安。
恰那年從學的那位老師姓朱名次琦,別字子勷,在九江本籍授徒。那朱次琦本是一個進士,曾任山西襄陵知縣,辭官後,已設帳課學多年。論起朱次琦那人,實是個道學先生,所以一切館規,倒與尋常不同:凡衣服不能穿綢縐,非父兄請假不能出進,很是嚴肅的。那康有為是個狂蕩之人,哪裡受得這般管束,故初時唯買通館童偷自出去,或夜裡不在館歇宿,就把床子放下帳子,又把鞋子放床口地上,好欺騙朱次琦。朱次琦哪裡懂得他的詭祕,所以康有為就掩飾了數月,但畢竟不能自由。正要逃學而去,猛然想起那朱次琦是有名的道學,若從他三兩年,盡增些名望,他日可以對人稱聖稱賢。因此便勉強忍耐,自己反裝起道學來,改穿兩件布衣,登一對布鞋,扮得十分樸素,行動也裝作平正,言語也裝做端方,連同學的房子也不進去談天。又天天拿著本書,亂哦亂讀,好像十分勤學一般。看官試想:康有為這些人,放蕩慣了,一旦如此,不知捱了無數辛苦,志在博個虛名。恰到那年又是小試之期,同學的倒紛紛前往應試,單是康有為不去。朱次琦見得他可異。因九江離西樵不遠,早知康有為因求名不遂,已悻悻不樂,今忽然不願應試,料知他必有個原因。原來康有為自己要誇張好文學,若仍不獲售,更為失羞,故不如自高自大,裝造不考小試,就是這個原故。當下康有為在朱館念了兩年書,便出來到省城居住。
到了次年已是鄉科,本來他是個蔭監生,盡可考遺才應鄉舉,他卻自忖,南闈由監生中舉的額數很少,料自己斷不能取中,不如走赴北闈應順天鄉舉,還易一點。便打算籌備費用入京。唯往返及應試使用,統通算來,盡要數百金才得。他自己是不名一錢的,如何去得,唯有向親朋借貸。又想,自己縱然要應北闈,亦不宜對人說,因防不能中舉回來,為因從前誇口,不免被人恥笑。是以這回入京,總須祕密,中得時好對人說。若不能中舉,就認沒有赴應北闈便是。只是要個人借款,究借什麼名目才好?想了想忽得了一計,分頭向親朋借貸,或三二十元或一二十元不等,只說有事應用,並不說要籌程費。果然尋著十來人借了,湊成三幾百銀子,不動聲色,附輪往北京而來。先到南海館住下。
這時廣東赴北闈的原有千數百人,康有為要擺自己架子,不免矜奇立異,凡有向他請問名姓的,他只說一個康字,便不說不去。又有問他道:「你只說一個字,誰知得你的名字呢?」康有為道:「我提出一個康字,還不識我嗎?」各人聽得,都道他荒謬,就拂袖去了。因此上凡識得他是康有為的,都不屑與他說話。那康有為又因京城裡許多同鄉京官,自己恨不能巴結上一名舉人進士,只是個蔭監生,實在失色。於是逢人說話,就稱自己是康布衣,並不認是蔭生。又有問他:「因怎地要稱布衣的?」康有為道:「我是不屑做官不屑求名的,就要自稱布衣。」各人聽得,暗忖他明明是到來赴應北闈,如何又稱不屑求名?真是奇怪!有些忍不住的,就駁他道:「你說不屑求名,你這回因何又來赴應北闈呢?」康有為道:「我並不是來應北闈,不過是來京遊玩的罷了。因我若要求名,不知中舉中進士入詞館幾時了,還待今日麼?」各人聽了,又見他言語真不入耳,自此更不與他相見了。康有為見人人鄙厭自己,便更裝成獨立不羈,好像廣東全省的人,倒不配與他交處一樣。
那日合當有事,正廣東會館祀魁之時,大小官員倒先後到了。那康有為欲乘這個機會出個驚人手段,便預早到了。先到大堂,踞了上座。凡有到來的,他卻置之不理,亦不招呼,只煌然高坐。不多時,侍讀學士李文田到來,突見一人在大堂踞了上位,卻不認得是康有為。唯人叢中許多認得他的,倒竊竊議論。李文田以為他是別省什麼佳客,急拉一人至僻處問個底細。卻答道:「什麼佳客!他不過是廣東人新到來取應北闈的,名喚康有為便是。」李文田心中大怒,正要扯他下來,忽報吏部侍郎許應蹼來了,一切人都肅立恭迎,李文田也並出來迎接到裡面。本來這個上首位正是許應蹼坐的,李文田便直向康有為道:「這個座位卻不是你應坐的,快些下來,免至出醜!」康有為道:「天下達尊三,爵一、齒一、德一,任你如何老成,我先人為國盡忠,故我也是個難(灰)蔭生,又有德之人,三達尊我有其二,盡該坐這位,你不必多管!」李文田正欲答言,旁邊先有一位駁他道:「你昨天才說是不屑求名的自稱布衣,今天又誇自己是蔭生麼?」康有為已滿面通紅,不能答語。李文田又道:「這裡是北京,是朝廷所在,朝廷莫如爵。這廣東館又是同鄉聚集地,論鄉黨又莫如齒,你是無爵無齒之人,若果有德,待你真能輔世長民時再說罷了。」康有為更不能答,那些鄙他的便一齊扯了康有為下來,然後分坐以次行禮。
那康有為這回當場出醜,更不敢再留在廣東館。快些急步跑出來,垂頭喪氣回至南海館裡。閉上房門,翻身躺在床上,覺這一口氣非同小可。自忖道,不過因姓許的是個侍郎,他們就巴結他,要扯自己下來,讓他坐去。在大庭廣眾之中,如此沒面目,怎好見人?因此反恨李文田不已。但究竟無可如何,整整在房子裡兩天也不敢出來,連飯也不敢吃,只在房子裡吃些乾糧充饑。才兩天,連乾糧也吃盡了。難道自要餓死?才勉強開門出來,仍低頭俯首,不敢像從前傲氣。偏那些同寓的人又說三說四,要來嘲諷他,個個把《孟子》書「朝廷莫如爵」三句當念書一般。又有些說道:「布衣耶,蔭生耶?赴北闈耶,不屑求名耶?」你一言,我一語,氣得康有為有氣沒處伸。康有為自忖如此受辱,料在這裡安身不牢。且自己說過不屑求名,又不認是到來應試,將來盡要入場的,豈不是令人知見,如何是好?那時欲要回粵時,又捨不得這場科試,好歹皇天庇佑,要中名舉人。若不回去,怕入場時既被人譏諷,若不幸名落孫山,那時更自難堪。想了又想,沒奈何,把行李遷至朋友處,然後進場。
已非一日,已是場期,康有為便檢執了考籃,進場去了。一連進了三場出來,凡所作的文字,自然心裡自讚。有時向人說及場裡文章,就自誇道:「可惜順天鄉試歷科解元都是直隸的,若不然,我這場文字還不中解元麼?但雖不得解元,亦盡中五名前的了。」這等話逢人便說。自出場後,天天望開榜,更心裡形容開榜中了怎麼樣?簪花拜客怎麼樣?回籍謁祖怎麼樣?好似賭仔望贏彩一般。不提防到了開榜之期,那康有為就整夜不睡,聽候報喜。不想自第六名起,直至榜尾,總沒自己名字。朋友見的因日前他太過誇口,到時也不好意思,只得慰道:「還有經魁五名,盡有分兒的。」康有為道:「不差,我這回定然是經魁的。」及到天明,不特沒康有為名字,連一個康字也沒有,康有為好不大失意,忽轉念猶望得一名副榜也好,誰想連副榜也不見己名,一場掃興!雖不中也不打緊,奈自己日前誇大口,皆由望中舉人之心熱度過甚,到這時更自無味。正要收拾行李回去,忽憶起自己來時,在廣東並不認是來赴北闈,若急切回去,怎能避得赴北闈之名?不如暫留京城也好。唯留在京裡,凡是廣東人都不願與自己相交,不如結交些外省人,不識得自己底蘊的更妙。
便央人介紹,要結交外省的人。恰可那協辦大學士戶部尚書軍機大臣翁同龢正提倡《公羊》學的時候,因翁大學士是個上書房師傅,毓慶宮行走,故在軍機裡很有權的。一切京官倒趨風氣,要講《公羊》,一來望升官,二來望放差,自然要迎合翁同龢的意旨。凡在翰苑人員,什麼公羊婆羊之聲不絕於耳。就中最著的如王仁堪、文廷式、姜劍雲、繆寄萍都在翰林院裡算一時大文豪的。康有為細想王仁堪曾任廣東主考,文廷式又在廣東住了十來年,料不曾聞得自己名字,必瞧自己不上,不如結交姜繆二人罷了。便親自悄悄走往琉璃廠,先買了一部《公羊》回來,不分日夜,看了兩天,便攜名刺往見繆寄萍。原來那繆寄萍最好結交文士,凡文士到來,無不接見的。當下接進去分坐後,先通了姓名,康有為說幾句寒暄話,就趕速說到《公羊》去。那繆寄萍見康有為要說《公羊》,已見得奇異。唯康有為正最近看了《公羊》,自然說得一二,繆寄萍更大發議論說起來,康有為又隨他口氣來說,繆寄萍不勝之喜,便拿了一部自撰的原稿出來,面上寫著是《新學偽經辨》五個字,交康有為看,隨道:「這是小弟新著的,要再勘然後出版,老兄請賜一觀。」康有為接著看了,覺內裡大意是尊重《公羊》,以左氏為非真的。自忖道:若得此稿,自己出名字刊了行世,不患無名譽。便一頭看,一頭要計算賺騙繆寄萍之書。正是:
未得科名殊失志,欲謀著述博能文。
要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