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6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5 點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序
目次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本書就訓詁學的性質與作用、理論與法則、方式與方法,詳徵博考,加以深入淺出的論述。其中:對訓詁的歷史與經驗作重點論述;大量徵引古今學者研究成果,復有作者深探力索的新得。溝通古今,切合實用。溝通訓詁與文字、音韻、目錄、校勘諸學科;復溝通語言學家的「小學」功夫與文章學家的「詞章」功夫。通學科之郵,無門戶之見,是名副其實的「通論」。一義一例,皆作者六十年間讀書治學的甘苦之談,無浮泛夸誕之語,可以導人入門,亦可導人深造。且提要鉤玄,言約義豐,尤便教學。若干大學已用為教材,或指定為研究生必讀之書。
作者簡介
吳孟復
原名常燾,以字行。安徽廬江人。
一九三六年畢業於無錫國學專修學校。一九四四年任上海法政學院教授,旋任國立暨南大學副教授。後執教於合肥、淮北等師範學院,兼圖書館館長、中文系主任,現任安徽教育學院教授,兼《安徽古籍叢書》編審會主任。
早歲師事唐文治、陳衍、姚永樸、柳詒徵諸大師。學貫文史,兼擅詩文。中年以後,專治目錄學、訓詁學。博聞強杞,深探力索。考據詞章,融於一冶。實事求是,曲證旁通。其著作計有《訓詁通論》、《古書讀校法》、《古文辭類纂校注》等。
序
序
我得讀吳孟復先生《訓詁通論》,怡然胸懷開朗,以為,吳先生此作,確乎當得起此學之通論了。
訓詁之學,其要旨在于求得前人之言語所傳達的意義之本真。古人重經書,訓詁之起,起于解經,其初的地位是「經學附庸」,這是很自然的。吳先生《通論》說:「訓詁學是研究語義的。由于它研究的是古書上的語義,所以又屬于文獻語言學」。此論實得「訓詁」之本,實至為切當。至愿并世學人為「訓詁」下定義時有會于斯言。把「訓詁」說得泛了或求之過深,反而不足以詳「訓詁」之功,明「訓詁」之職責。
訓詁學研究的是古書上的語義,則訓詁學自不能不要求熟悉于古。這有兩個方面:一是語言文字方面,一是古文獻所關涉的諸多方面。所謂諸多方面,比如戴震說的如果不知「恆星七政所以運行」,不知「古者宮室衣服等制」,不知「古今地理沿革」,不知「鳥默蟲魚草木之狀類名號」,則〈堯典〉、〈禹貢〉、《禮》、《詩》之經「難明」。可見諸多方面所包者廣。《爾雅》為訓詁字書之祖,即含有〈釋親〉、〈釋宮〉、〈釋器〉、〈釋樂〉、〈釋天〉、〈釋地〉、〈釋丘〉、〈釋山〉、〈釋水〉、〈釋草〉、〈釋木〉、〈釋蟲〉、〈釋魚〉、〈釋鳥〉、〈釋獸〉、〈釋畜〉等篇,前人對此往往以「名物制度」概括之。吳先生《通論》對這方面再三致意,指出「詞語中還有大量的名物、制度之名,有的還涉及歷史沿革」,又指出「詞義的訓釋,涉及到哲學史、地理沿革、科學史等方面,自不可掉以輕心,望文生訓」。我亦愿為訓詁者不忽視這點。
在語言文字方面,《通論》則特別致意。就著漢文字、音韻的特點及其使用特點,《通論》鄭重、反復闡明「今音、古音、今形、古形、今義、古義,六者互相求」之旨,鄭重、反復闡明「就古音以求古義,不限形體」之旨。《通論》又特別致意于古人行文的習慣──詞章,謂昔人所重之詞章指「語法、修辭、邏輯」,講詞章即「領會古人的文理與語氣」,亦即是「審詞氣」、「通文法」,亦即「講求、明瞭古人用詞、造句、修辭、行文中一些比較特殊的規律」。《通論》凡四講,我以為,其第二講「訓詁與文字、音韻」,第三講「訓詁與詞氣、文法」實其主體部分。特別笫三講,第一節「必須分清字、詞及合成詞的構詞方式」,講明:一、注意字與詞之分別,特別對多音詞不能拆開來解釋;二、對合成詞要注意詞的構成方式,如平列結構不能誤作偏正結構。第二節「必須分清詞之虛實及詞義通別」,講明:一、分清虛詞與實詞;二、注意分清詞義的區別與相通。第三節「必須體會文理、語氣,注意修辭特點」,講明:一、聯系上下文,領會古人的語意、語氣;二、根據古人修辭的習慣,推定詞義,于古人用詞、造句、修辭、行文之規律,指陳詳明,實為本書一大優點。
訓詁,有其理論、法則,有其方式、方法,深入而淺出地闡明此理論、法則,方式、方法,著為一書以導夫先路、導人入門、導人深造,無門戶主奴之見、無浮泛夸誕之言,簡要而閎通,我深服于吳先生之《訓詁通論》。唐文治大師世所宗仰,出其門者多大儒。孟復先生少嘗受業于大師,是能光大師門者。予讀其書,敬其人,因謹為之序。
殷煥先
一九九○年夏日于山東大學之南園
目次
緒 論
一、為什麼要學訓詁學
二、為什麼既要尊重故訓,又不能墨守故訓
三、用訓詁解決哪些方面的問題
第一講 訓詁及其歷史
第一節 訓詁釋名
第二節 訓詁與傳注
第三節 實用與理論
第四節 訓詁的歷史與經驗
第二講 訓詁與文字、音韻
第一節 訓詁與文字形體
第二節 訓詁與古音聲韻
第三講 訓詁與詞氣、文法
第一節 必須分清字、詞及合成詞的構詞方式
第二節 必須分清詞之虛實及詞義通別
第三節 必須體會文理、語氣,注意修辭特點
第四講 訓詁的方式、方法
第一節 代言與義界
第二節 形訓、聲訓與義訓
第三節 訓詁用語示例
第四節 古書校注述例
附錄:古代辭書簡說
後記
一、為什麼要學訓詁學
二、為什麼既要尊重故訓,又不能墨守故訓
三、用訓詁解決哪些方面的問題
第一講 訓詁及其歷史
第一節 訓詁釋名
第二節 訓詁與傳注
第三節 實用與理論
第四節 訓詁的歷史與經驗
第二講 訓詁與文字、音韻
第一節 訓詁與文字形體
第二節 訓詁與古音聲韻
第三講 訓詁與詞氣、文法
第一節 必須分清字、詞及合成詞的構詞方式
第二節 必須分清詞之虛實及詞義通別
第三節 必須體會文理、語氣,注意修辭特點
第四講 訓詁的方式、方法
第一節 代言與義界
第二節 形訓、聲訓與義訓
第三節 訓詁用語示例
第四節 古書校注述例
附錄:古代辭書簡說
後記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