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12/26年度盤點作業,門市店休一天,網路書店將暫停出貨,12/27將恢復正常營業,造成不便敬請見諒
辨喜(平)
滿額折
辨喜(平)
辨喜(平)
辨喜(平)
辨喜(平)
辨喜(平)
辨喜(平)
辨喜(平)
辨喜(平)
辨喜(平)

辨喜(平)

商品資訊

定價
:NT$ 260 元
優惠價
90234
庫存:2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7 點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辨喜(Swani Vivekananda, 1863-1902年)是印度近代著名的哲學家、社會活動 家和印度教改革家。他的哲學思想被稱為新吠檀多主義,關於其哲學思想的中文著作 尚不多見。本書全面介紹了他以業瑜伽(實踐之到)、信瑜伽(仁愛之道)、王瑜伽 (冥想之道)、智瑜伽(智慧之道)為中心之哲學,概述民族主義、民主主義、造就 新人、融合東西文化等觀點,分析了他對西方哲學和宗教、印度近代梵社,特別是他 的導師羅摩克里希那和印度傳統哲學思想的繼承,描述他對印度國內外羅摩克里希那 運動的貢獻和印度獨立運動的精神先驅作用。最後概括學術界和宗教界對辨喜思想的 研究概況。而他推動的羅摩克里希那運動至今在世界上仍有相當力量;他的思想為當 代中國,特別是對處理傳統文化和現代化的問題上提供了借鑒。

作者簡介

 馬小鶴

一九四九年五月生於上海。一九八二年畢業於復旦大學歷史系,獲學士學位;一九八五年二月獲碩士學位,留校任助教、講師;一九八七年九月考取在職博士候選人,一九八九至一九九一年七月赴哈佛大學訪問。一九九三至一九九六年在香港《亞洲周刊》任撰述員、編輯。發表的論文有〈清代前期人口數字勘誤〉、〈米國缽息德城考〉、〈公元八世紀初的粟特〉等,著有《伊本‧赫勒敦》、《甘地》等書。

 自 序

寫作《甘地》一書的一個視角是研究甘地所代表的印度傳統文化復興,為中國新儒家提供一些借鑒。在研究的過程中,我越來越體會到,一方面,甘地的許多基本價值取向與新儒家有類似之處,另一方面,兩者之間有重大的差別。新儒家在近現代的命運,可以用黃克劍、周勤一本論當代新儒家的著作的書名來概括:《寂寞中的復興》。即使以第一代新儒家中最能身體力行的梁漱溟來說,在他最能發揮作用的時代,他對中國民眾的影響,與甘地對印度大眾的影響也不可同日而語。其他代表人物中,除張君勱、徐復觀有一些現實政治經驗之外,基本上都是學者型的。至於第三代新儒家,正如霍韜晦先生指出的:「似乎全躲於學院,受已經相當現代化了的學術體制保護,在學術資源上是很理想了,但存在的感受卻似乎太弱。」無論從主觀條件還是從客觀條件來說,指望新儒家在可以預見的將來出現甘地式的人物,都是不切實際的。可以說,甘地與新儒家的可比性不大,甘地發動、組織、領導大規模群眾運動、將宗教倫理與政治結合起來的實踐是當代新儒家無法模仿的。
 
但是,甘地的出現不是印度歷史上純粹偶然的現象。除了印度的文化傳統、社會各界渴望祖國獨立的強大動力和英國統治的特點這些客觀條件之外,甘地是從拉姆莫漢‧羅易(1772-1833)以來文藝復興思潮的頂峰。有許多先驅者為甘地的出現準備了思想資源。其中辨喜是一個承前啟後的關鍵人物。辨喜本人並未參與政治活動,但他為以後的政治運動奠定了思想基礎。辨喜對佛陀的推崇,可以與梁漱溟、熊十力對佛學的鑽研相比較;辨喜對西方哲學的吸收,可以與牟宗三、唐君毅的學貫中西相比較;辨喜在歐美的活動,可以與張君勱、方東美在海外講學著述相比較。辨喜的繼承者在海外,主要是美國數十處地方堅持文化學術活動,吸引的群眾儘管不是很多,不及有些印度教教派,但著述宏富,始終是印度文化的代表之一,反過來,對印度本身也有持續不斷的影響。顯然,辨喜及其後繼者與新儒家更有可比性。辨喜在其短暫而輝煌的一生中取得的巨大成就,對當代新儒家應該是有借鑒意義的。
 
辨喜席不暇暖地奔走於歐美和印度各地,弘揚新吠檀多,但是他並不排斥其他宗教和文化。相反,他在一世紀前的世界宗教會議上最震動人心的思想,就是百川匯海、各種宗教既保持個性、又互相合作共存的思想。他當年毅然遠渡重洋,前往美國參加這個會議的一個原因,是因為美國是一個保護宗教自由、思想和知識多元主義的國家,希望在美國找到弘揚新吠檀多的廣闊天地。當年的美國確實以非常友好的態度接納了辨喜。我住過數年的波士頓,是當年辨喜首先遇到知音的城市。哈佛大學希臘研究教授萊特為沒有證書的辨喜寫了參加世界宗教會議的介紹信。後來辨喜曾在哈佛作過著名的演講,我訪問哈佛期間,在圖書館裡看到過這篇演講當年的版本。波士頓的吠檀多研究會一直活動到今天,我曾訪問過那裡,聽過演講,買過書籍。辨喜百川歸海的思想和美國兼容並蓄的現實都值得新儒家借鑒。
 
韋政通先生指出新儒家和西化派有若干相同的格調,「雙方皆不免偏狹武斷,缺乏開放的心靈,視野和胸襟也不夠開闊;不能寬容異見,也缺乏自我批判的精神」。他認為,「沒有一個個人或一個學派能獨占真理,就如同沒有一個民族能獨占文明一樣,人類的文明是世界上所有民族共同創造的業績,歷史上的真理也是由無數終身獻身於學術思想的哲人(不限於哲學家),出入於千門萬戶,在交光互影中才能顯現它的光輝。」其他宗教和學派共存合作,才能在中國文化重建工作上更上一層樓。
 
馬小鶴

目次

自 序
前 言
第一章 印度文藝復興與辨喜的生平
第一節 印度文藝復興
第二節 辨喜的家世、教育和雲遊印度
第三節 震撼西方
第四節 鞠躬盡瘁
第二章 新吠檀多主義
第一節 吠檀多哲學
第二節 業瑜伽──實踐之道
第三節 信瑜伽──仁愛之道
第四節 王瑜伽──冥想之道
第五節 智瑜伽──智慧之道
第三章 行動的吠檀多
第一節 精神的民族主義
第二節 民主主義和造就新人
第三節 新婆羅門社會
第四節 東西方文化的融合
第四章 西學東漸和東方傳統
第一節 西學東漸
第二節 梵社和羅摩克里希那
第三節 東方傳統
第五章 篳路藍縷
第一節 印度的羅摩克里希那運動
第二節 在印度之外的影響
第三節 印度民族解放運動的先驅
第六章 研究狀況和啟示
第一節 研究狀況
第二節 辨喜對當代中國的啟示
年 表
參考書目
索 引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234
庫存:2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