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本書原系《中國古代文學理論體系》的笫二種《範疇論》,經修訂易為今名。旨在全面清理中國古代文學批評範疇的發生發展歷史、範疇的構成方式、主要特征和系統聯系。由于以詩文、詞曲、戲劇和小說等各體文範疇的運用為考察對象,以揭示範疇間橫向的邏輯聯系和結構體系為研究目的,使得全書既保持了傳統文學理論批評本身所固有的豐富與靈動,又凸現了範疇的理論品性及其之于當代文學、美學建設的意義,被稱為是第一部在歷史考辨與理論建構相結合的基礎上,全方位拓展範疇研究界域,提出了許多前人沒有提出過的問題,給人以很大啟發的完整系統的範疇學專
作者簡介
汪涌豪,浙江鎮海人。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1999年上海高校優秀青年教師獎和2002年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師獎獲得者。2004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貼。1988—2000年為日本九州大學客座教授,2005—2006年為神戶大學特任教授。主要從事中國古代文學研究,兼治古代哲學與史學。著有《中國古典美學風骨論》 (1994年)、《當代視界中的文論傳統》(2003年)、《批評的考究》(2003年)和《中國游俠史》(中文版2001年、日本版2004年) 、《游俠人格》(大陸版1996年、臺灣版1997年)等八種,主編有《中國詩學》(4卷 1999年)、《漢語言文學原典精讀系列》(20種 2007年)等三種。曾獲得中國圖書獎及省部級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多項。
目次
緒言
第一章 范疇的哲學定義
第一節 術語、概念和范疇的界定
第二節 范疇的理論地位
第三節 范疇的意義與研究價值
第二章 范疇的構成范式
第一節 范疇的語言形式與構成
一、漢語特性籠蓋下的文學批評
二、范疇的結構與活性
三、象形的意義
第二節 取式于自然與人事
一、在仰觀俯察中肯認
二、感性形態的獲得
三、對感官用語的援用
第三節向觀念論趨進
一、單個范疇存在形態的演變
二、系統范疇的抽象化趨勢
三、由有跡之形走向虛眇之境
第三章 范疇的主要特征
第一節 直覺思維的碩果
一、范疇的整體性與直接性
二、認識超越的實現
三、善會其通與全息呈示
第二節 超越邏輯
一、充滿暗示性的定義
二、模糊識別與解讀
三、具象批評與范疇的模糊性
第三節 可運作的動態系統
一、承傳變易的雙向運動
二、歷史性與學派性
三、范疇的衍生力及其統序特征
第四章 范疇與創作風尚
第一節 歷史的轉捩
一、由范疇出現頻率切入
二、“百代之中”的中唐
第二節 風骨范疇與漢唐文學理想
一、六朝文學背景下“風骨”的提出
二、對唐初文風的匡正
三、完滿的落幕
第三節 作為宋元人心境折射的平淡范疇
一、以道家思想為底里
二、沉靜于內省的境域
三、平簡清野之美
四、由陶詩的發現看平淡理想的確立
第四節 格調:明清人回歸傳統的旗幟
一、從“體格”、“氣格”到“格韻”、“格致”
二、“調”的涵義與“格調”的意指
三、“格調”之于總結期文學批評的意義
第五節 一個正反合的過程
一、理性思潮的沖蕩與相關范疇的抬升
二、禪宗、理學與心學對范疇的滋養
三、“以復古為解放”的范疇統合
第五章 范疇與文體
第一節 詩文體式與范疇
一、唐前文體探討中基本范疇的確立
二、兩宋詩文范疇創設的豐富
三、明清范疇詮解和運用的成熟
四、相關概念、范疇例釋
1.“響”
2.“脈”
3.“波瀾”
4.“圓”
5.“老”
6.“本色”
7.“家數”
8.諸范疇的聯通和意義小結
第二節 詞的體式與范疇
一、宋代詞學范疇解說
二、騷雅與沉郁:元明以后范疇的振興
三、詞學范疇總結與重要范疇分釋
1.“妥溜”
2.“澀”
3.“深靜”
4.諸范疇的聯通和意義小結
第三節 曲的體式與范疇
一、詞曲體制同異與范疇的分際
二、元明清諸家曲學范疇論要
三、曲學范疇總結和重要范疇分釋
1.“豪辣灝爛”
2.“俊”
3.諸范疇的聯通和意義小結
第四節 戲劇體式與范疇
一、明代劇學范疇通論
二、清代劇學范疇與金圣嘆、李漁的貢獻
三、劇學范疇總結與重要范疇分釋
1.“局段”
2.“主腦”
3.“機趣”
4.諸范疇的聯通和意義小結
第五節 小說體式與范疇
一、小說觀念的萌起與明清小說范疇
二、晚清的進步
三、小說范疇總結與重要范疇分釋
1.“幻”
2.“避犯”
3.“白描”
4.諸范疇的聯通和意義小結
第六節 諸文體與范疇的對應關系
一、各體文論范疇成熟度與理論品級
二、各體類范疇集束與小結
1.詩文體式范疇集束
2.詞曲體式范疇集束
3.戲劇、小說體式范疇集束
4.幾點小結
第六章 元范疇:文學理論體系的樞紐
第一節 元范疇問題的提出
一、范疇的位序與元范疇的界定
二、確立過程中諸種觀點的研判
三、元范疇的唯一與多元
第二節 根植于傳統文化的考察
一、“天人合一”的文化精神及其對文學的浸入
1.“天人合一”的提出與儒道兩家的論述
2.通天盡人的“人文”追求
二、由此確立的元范疇的剖解
1.“道”與文學的歸趣
2.“氣”的本原意義
3.作為創作發生論和接受論的“興”范疇
4.“象”的發現與營構
5.執中平允與“和”生萬物
三、元范疇聯結成的范疇體系構架
1.元范疇的相互關系
2.元范疇之于體系構建的可能
第七章 范疇的邏輯體系
第一節 本原性范疇
一、主體本原及相關范疇序列
二、客體本原及相關范疇的聯結
第二節 創作論范疇
一、指涉創作發動的范疇序列
二、揭示創作思維規律的范疇系統
三、“才”與“法”:關于創作機理范疇
第三節 作品形態和風格論范疇
一、風格范疇體系的導入途徑
二、作品物質構成提供的視點
三、基于格制體調等實性構成的規范范疇
四、虛性構成形態的規范范疇
五、對冥合主客體的生態構成的范疇指說
第四節 鑒賞與批評論范疇
一、規范批評主體的范疇序列
二、涵括批評原則和方法的范疇序列
第五節 范疇體系的整合
一、“潛體系”狀態下范疇勾連的凸現
二、一個尚未閉合的系統
結語
后記
第一章 范疇的哲學定義
第一節 術語、概念和范疇的界定
第二節 范疇的理論地位
第三節 范疇的意義與研究價值
第二章 范疇的構成范式
第一節 范疇的語言形式與構成
一、漢語特性籠蓋下的文學批評
二、范疇的結構與活性
三、象形的意義
第二節 取式于自然與人事
一、在仰觀俯察中肯認
二、感性形態的獲得
三、對感官用語的援用
第三節向觀念論趨進
一、單個范疇存在形態的演變
二、系統范疇的抽象化趨勢
三、由有跡之形走向虛眇之境
第三章 范疇的主要特征
第一節 直覺思維的碩果
一、范疇的整體性與直接性
二、認識超越的實現
三、善會其通與全息呈示
第二節 超越邏輯
一、充滿暗示性的定義
二、模糊識別與解讀
三、具象批評與范疇的模糊性
第三節 可運作的動態系統
一、承傳變易的雙向運動
二、歷史性與學派性
三、范疇的衍生力及其統序特征
第四章 范疇與創作風尚
第一節 歷史的轉捩
一、由范疇出現頻率切入
二、“百代之中”的中唐
第二節 風骨范疇與漢唐文學理想
一、六朝文學背景下“風骨”的提出
二、對唐初文風的匡正
三、完滿的落幕
第三節 作為宋元人心境折射的平淡范疇
一、以道家思想為底里
二、沉靜于內省的境域
三、平簡清野之美
四、由陶詩的發現看平淡理想的確立
第四節 格調:明清人回歸傳統的旗幟
一、從“體格”、“氣格”到“格韻”、“格致”
二、“調”的涵義與“格調”的意指
三、“格調”之于總結期文學批評的意義
第五節 一個正反合的過程
一、理性思潮的沖蕩與相關范疇的抬升
二、禪宗、理學與心學對范疇的滋養
三、“以復古為解放”的范疇統合
第五章 范疇與文體
第一節 詩文體式與范疇
一、唐前文體探討中基本范疇的確立
二、兩宋詩文范疇創設的豐富
三、明清范疇詮解和運用的成熟
四、相關概念、范疇例釋
1.“響”
2.“脈”
3.“波瀾”
4.“圓”
5.“老”
6.“本色”
7.“家數”
8.諸范疇的聯通和意義小結
第二節 詞的體式與范疇
一、宋代詞學范疇解說
二、騷雅與沉郁:元明以后范疇的振興
三、詞學范疇總結與重要范疇分釋
1.“妥溜”
2.“澀”
3.“深靜”
4.諸范疇的聯通和意義小結
第三節 曲的體式與范疇
一、詞曲體制同異與范疇的分際
二、元明清諸家曲學范疇論要
三、曲學范疇總結和重要范疇分釋
1.“豪辣灝爛”
2.“俊”
3.諸范疇的聯通和意義小結
第四節 戲劇體式與范疇
一、明代劇學范疇通論
二、清代劇學范疇與金圣嘆、李漁的貢獻
三、劇學范疇總結與重要范疇分釋
1.“局段”
2.“主腦”
3.“機趣”
4.諸范疇的聯通和意義小結
第五節 小說體式與范疇
一、小說觀念的萌起與明清小說范疇
二、晚清的進步
三、小說范疇總結與重要范疇分釋
1.“幻”
2.“避犯”
3.“白描”
4.諸范疇的聯通和意義小結
第六節 諸文體與范疇的對應關系
一、各體文論范疇成熟度與理論品級
二、各體類范疇集束與小結
1.詩文體式范疇集束
2.詞曲體式范疇集束
3.戲劇、小說體式范疇集束
4.幾點小結
第六章 元范疇:文學理論體系的樞紐
第一節 元范疇問題的提出
一、范疇的位序與元范疇的界定
二、確立過程中諸種觀點的研判
三、元范疇的唯一與多元
第二節 根植于傳統文化的考察
一、“天人合一”的文化精神及其對文學的浸入
1.“天人合一”的提出與儒道兩家的論述
2.通天盡人的“人文”追求
二、由此確立的元范疇的剖解
1.“道”與文學的歸趣
2.“氣”的本原意義
3.作為創作發生論和接受論的“興”范疇
4.“象”的發現與營構
5.執中平允與“和”生萬物
三、元范疇聯結成的范疇體系構架
1.元范疇的相互關系
2.元范疇之于體系構建的可能
第七章 范疇的邏輯體系
第一節 本原性范疇
一、主體本原及相關范疇序列
二、客體本原及相關范疇的聯結
第二節 創作論范疇
一、指涉創作發動的范疇序列
二、揭示創作思維規律的范疇系統
三、“才”與“法”:關于創作機理范疇
第三節 作品形態和風格論范疇
一、風格范疇體系的導入途徑
二、作品物質構成提供的視點
三、基于格制體調等實性構成的規范范疇
四、虛性構成形態的規范范疇
五、對冥合主客體的生態構成的范疇指說
第四節 鑒賞與批評論范疇
一、規范批評主體的范疇序列
二、涵括批評原則和方法的范疇序列
第五節 范疇體系的整合
一、“潛體系”狀態下范疇勾連的凸現
二、一個尚未閉合的系統
結語
后記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