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青銅器銘文是研究先秦歷史最直接、最原始、最真實的文獻資料,也是鑒藏青銅器的首要依據。而青銅器銘文年代的確定,又是實現其文獻價值和文物價值至關重要的問題。
《金文歷朔疏證》,八卷,首一卷。吳其昌撰。書中以《嘯堂集古錄》(宋王俅撰)、《?古錄金文》(清吳式芬輯)、《?齋集古錄》(清吳大澄輯)、《綴遺齋彝器款識考識》(清方浚益輯)、《貞松堂集古遺文》(羅振玉編)、《周金文存》(鄒安輯)、《善齋吉金錄》(劉體智輯)為主要取材依據,參以宋迄民國時期著錄的數千種青銅器銘文,以西周時期為限。審視選擇其中有歷朔記載或人名、地名、記事記史透露年代信息的三一二種青銅器銘文進行考證、疏解,以詳細而準確地研究銘文的年、月、日和朔望問題,是為卷一至卷五的“疏證”部分。卷七至卷八則列“金文疑年表”,選擇二三四種無年代信息,但銘文在三十字以上且有裨史實考證的青銅器銘文,以進行年代的考察與推斷,從而奠定了後代金文年代專題研究的基礎。
《金文歷朔疏證》成書于上世紀二十年代,至今仍具有較高的文獻價值和學術價值。民國時期雖曾印過兩次(燕京大學《燕京學報》抽印本、上海商務印書館《國立武漢大學叢書》本),但擁藏者不多,頗不便學者利用。故我社據國家圖書館藏本影印出版,以滿足研究先秦歷史尤其是周代歷史的專家學者和青銅器鑒藏者的需要。
《金文歷朔疏證》,八卷,首一卷。吳其昌撰。書中以《嘯堂集古錄》(宋王俅撰)、《?古錄金文》(清吳式芬輯)、《?齋集古錄》(清吳大澄輯)、《綴遺齋彝器款識考識》(清方浚益輯)、《貞松堂集古遺文》(羅振玉編)、《周金文存》(鄒安輯)、《善齋吉金錄》(劉體智輯)為主要取材依據,參以宋迄民國時期著錄的數千種青銅器銘文,以西周時期為限。審視選擇其中有歷朔記載或人名、地名、記事記史透露年代信息的三一二種青銅器銘文進行考證、疏解,以詳細而準確地研究銘文的年、月、日和朔望問題,是為卷一至卷五的“疏證”部分。卷七至卷八則列“金文疑年表”,選擇二三四種無年代信息,但銘文在三十字以上且有裨史實考證的青銅器銘文,以進行年代的考察與推斷,從而奠定了後代金文年代專題研究的基礎。
《金文歷朔疏證》成書于上世紀二十年代,至今仍具有較高的文獻價值和學術價值。民國時期雖曾印過兩次(燕京大學《燕京學報》抽印本、上海商務印書館《國立武漢大學叢書》本),但擁藏者不多,頗不便學者利用。故我社據國家圖書館藏本影印出版,以滿足研究先秦歷史尤其是周代歷史的專家學者和青銅器鑒藏者的需要。
作者簡介
吳其昌(1904或1905——1944)浙江海寧人,字子馨,別字正廠。早年于清華大學研究院師從國學大師梁啟超。先後擔任南開大學、輔仁大學、清華大學、武漢大學教授。曾是中國營造學社、北京考古學社、中國博物館協會、禹貢學會會員。是近現代著名的學者。主要著作尚有《金文世系譜》(已編入《國家圖書館藏金文研究資料叢刊》)、《殷墟書契解詁》、《子馨文在》,與梁廷燦合編《飲冰室藏書目初編》》等。另據作者介紹,尚有數篇金文研究成果刊登在當時的著名學術刊物上:《叢 甲骨金文中所涵殷歷推證》(《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四本第三分本)、《殷周之際年歷推證》(清華研究院《國學論叢》第二卷第一號)、《駁郭鼎堂先生毛公鼎之年代》(上海《東方雜志》第三十卷第二十三號)、《日本新城博士〈周初之年代商兌〉》(《國學論叢》第二卷第一號)。有興趣者可一并參考。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