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古典詩詞的女兒-葉嘉瑩
基於回圈經濟的現代農業研究﹕高效生態農業的(簡體書)
滿額折

基於回圈經濟的現代農業研究﹕高效生態農業的(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32 元
定價
:NT$ 192 元
優惠價
87167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5 點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致力于現代化建設已成為今日世界農業發展的潮流與趨勢,也是新時期中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首要任務與重要基礎。 當前,中國農業和農村發展正處于深刻變化的關鍵時期,如何用現代理念引領中國農業發展,繼續穩定、完善、強化支農惠農政策,已成為迫切需要研究解決的重大現實問題。黨的十六大明確提出了建設現代農業的重大任務,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進一步提出了推進現代農業建設的新要求;2006年底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更是明確要求“要下大力氣轉變農業增長方式,建設現代農業,促進農業又好又快發展”。可以說,整個學界、業界和政界,甚至于全球,從未像今天這樣如此關注著中國農業現代化的進程及其發展變革問題。但不同國家(或地區)、不同歷史時期,現代農業的內涵、標準與發展層次(從一次現代化到二次現代化)等,也是不盡相同的。 高效生態農業是近年來浙江現代農業發展實踐中,逐步探索、創新發展出來的先進農業發展模式,是現代農業發展到一個新的階段必然要涉足的重要趨勢與方向(二次農業現代化)。但各方面對此的研究還很缺乏,理論界和政府相關部門還存在不少爭議。本書從快速發展、演進的浙江現代農業建設實踐出發,試圖通過基于循環經濟和可持續發展戰略的現代農業發展理論基礎與運行機理的研究,對這一應用前景廣闊的現代農業發展模式進行較全面、系統的分析與歸納總結,力求找到支撐系統的主要構件和基本要素,建立起一個相對完整的高效生態農業基本理論及其實踐分析框架,使其能夠合理解釋、科學指導新時期浙江乃至全國現代農業與新農村建設實踐。 在簡要分析、回顧前人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筆者綜合運用循環經濟學、農業經濟學、區域經濟學以及發展經濟學等相關學科理論,以大量實地調查(包括訪談與問卷調查)為基礎,以理論分析和實證研究相結合為特色,對浙江高效生態農業的起源、發展演變及其科學內涵等進行了較深入的分析與歸納總結,著重對高效生態農業的典型實踐模式、發展成效及其主要影響因素等進行了較深入的調查與實證研究,同時對其發展策略與相應組織制度(政策)安排進行研究、設計,得出了世界農業“從一次現代化到二次現代化”的發展演變規律及其科學內涵、基本特征,初步回答了什么是高效生態農業、怎樣建設高效生態農業以及如何提高建設高效生態農業的能力等方面問題,為知識經濟、信息經濟以及循環經濟時代,中國沿海發達地區乃至全國農業現代化與新農村建設,提供部分理論與實踐指導依據。 全書共9章,除導論及全文總結與討論外,主要分理論篇與實踐篇進行較全面、系統的分析與闡述。 上篇,高效生態農業的理論研究(第2—4章)。 本篇首先回顧了農業現代化和循環經濟的主要理論及其實踐研究進展( 第2章),同時有選擇地分析、比較了以色列等主要農業發達國家和中國臺灣地區及遼寧、江蘇、上海、福建等省(市)現代持續農業建設的成功實踐及其發展趨勢(第3章),較系統地歸納、總結出了世界農業“從一次現代化到二次現代化”的發展演變規律及其科學內涵、基本特征,以期為高效生態農業的提出與發展完善,乃至整個農業現代化建設提供部分理論與實踐指導依據;在此基礎上,本篇繼續以循環經濟及其相關理論與實踐為指導,就浙江高效生態農業的起源、發展演變及其科學內涵、基本特征、主要功能與重大意義,以及高效生態農業的主要實踐模式、發展思路與框架等進行較深入的分析、考證與歸納、推理(第4章,為本研究的核心章節之一) ,對高效生態農業這一發展迅速、應用前景廣闊的現代農業發展模式進行較科學、全面的系統研究與探索,初步構建出這一新興研究領域的基本理論與實踐分析框架。 本篇研究認為,高效生態農業是一種以市場為導向,以循環經濟“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為基本原則(3R原則),以資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環利用為核心,以追求更大經濟效益、更少資源消耗、更低環境污染和更多勞動力就業為目標的先進農業發展模式,是效益農業導人循環經濟與生態學理念引發的發展形態變革,也是生態農業按照現代化大生產的目標和產業競爭的指向實現的轉型升級;既具有現代農業的一般特征,又充分體現和滿足了人多地少、資源相對緊缺、經濟較發達地區現代農業發展的必然要求及其特殊性,使現代農業真正建立在技術上可行、經濟上合理、社會可接受、環境更友好的基礎之上,實現生產、生活與生態的良性循環,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和現實指導性,是新時期浙江現代農業發展的現實選擇與發展創新,也是沿海發達地區乃至全國農業二次現代化的成功探索與典型實踐。 下篇,高效生態農業的實踐研究(第5—8章)。 主要是以當面訪談和調查問卷相結合的方式,對高效生態農業的發展背景、現狀、趨勢,尤其是對影響農戶是否參與高效生態農業的種種因素及其決策機制等進行較深入的調查研究(獲得了317份有效問卷),同時以高效生態養殖業為例,進一步調查、評估當前高效生態農業建設的成效及其面臨問題與挑戰(共獲得167份有效問卷),并就高效生態農業綜合評價指標體系及其發展策略與政府扶持體系,以及可能的組織與制度(政策)安排等也進行了初步的研究、設計,提出了進一步發展的方向與重點。 本篇首先應用Logistic回歸模型,對影響農戶是否參與高效生態農業建設的種種因素及其決策機制等進行實證研究(第5章)。實證分析結果表明:當前農戶是否采用高效生態農業發展模式,主要受其耕地面積、農業收入水平以及他們是否參與農業合作經濟組織、是否獲得過金融貸款等因素的影響,但不同因素影響程度和顯著性不盡相同,尤其是耕地面積在10%顯著水平下具有負向影響(另3個變量皆為正向影響)值得注意;戶主特征變量、環境特征變量以及農戶質量安全與生態意識變量的影響不顯著,沒有進入到最終估計模型中。 其次是以高效生態養殖為例(第6章),對生態養殖小區主要技術依托也進行當面訪談與問卷調查,對其創建的成效及其環境管理問題等進行了更進一步的統計分析,對高效生態養殖戶與其他高效生態農業戶間可能存在的區別也進行了統計分析,同時就浙江省平湖市“以生態畜牧業為依托,以畜禽糞便及農業廢棄物資源化、無害化處理與高效生態種植業規模化、標準化、清潔化生產有機結合的,種、養、加相結合”縣域高效生態農業建設模式,進行了進一步實地調研與歸納總結,得出若干有意義的啟示。 再次是簡要分析、總結高效生態農業評價指標體系構建的基本原理、目的與方法,綜合運用專家咨詢法(Delphi)和層次分析法(AHP)以及因子分析法,初步建立了高效生態農業的候選指標庫(一般評價指標體系)以及區域與微觀(農戶或農場)層次的具體評價指標體系,同時對以上指標體系的實踐應用與發展完善進行探討。既豐富了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思路與方法,也有利于各行為主體根據當地實際及評價目的靈活應用。 在此基礎上,本研究還初步構建了一個既適合浙江省經濟社會與農業發展實際,又符合WTO規則要求的、相對完整的區域高效生態農業發展戰略與政府扶持政策體系(第8章),并從微觀、中觀和宏觀三個層面,對保障高效生態農業又好又快發展所需要的主要組織與制度(政策)創新問題進行初步研究、設計,以期從技術上、制度上和觀念上為現代農業又好又快發展提供良好氛圍與運行機制,推動區域經濟發展與優化升級。 總之,本研究較系統地歸納、總結出了世界農業“從一次現代化到二次現代化”的發展演變規律及其科學內涵、基本特征,深入分析并闡明了高效生態農業的理論基礎與運行機理,得出了將高效生態農業作為一項現代產業發展的重大意義及其廣闊應用前景,以及相應的區域發展策略、政府扶持體系與組織制度(政策)安排,認為高效生態農業是沿海發達地區二次農業現代化的成功探索與典型實踐。既豐富了現代農業和循環經濟理論研究的內容、思路與方法,也有利于政府部門對高效生態農業(二次農業現代化)的扶持、引導與服務,最終走出一條具有時代特征、中國特色、區域特點的、人與自然持久和諧的現代農業可持續發展之路。研究成果可供政府及有關部門決策參考,對當前沿海發達地區乃至全國現代農業建設均有一定指導意義。

作者簡介

鄧啟明,男,1973年5月生,福建省漳平市人,浙江大學中國農村發展研究院(CARD)博士、浙江理工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教授。主要從事現代農業與循環經濟、海峽兩岸經貿合作、區域經濟理論與政策等方面研究。先后參加(或參與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浙江省社科規劃重大委托項目、福建省科技廳重點項目等多項課題研究,在《農業經濟問題》、《農業工程學報》、《自然災害學報》、《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中國科技期刊研究》等國家一級或核心期刊發表論文20余篇。曾獲浙江大學“光華獎學金”、浙江大學“三好研究生”、浙江大學“優秀畢業生(博士)”等榮譽稱號。

目次

1 導論
 1.1 研究的背景與意義
1.1.1 實踐發展的需要
1.1.2 理論研究的需要
1.1.3 其他方面的需要
 1.2 研究的主要目標與內容
1.2.1 研究的主要目標
1.2.2 研究的主要內容
 1.3 擬解決的關鍵問題
1.3.1 什么是高效生態農業
1.3.2 怎樣建設高效生態農業
1.3.3 如何提高建設高效生態農業的能力
1.3.4 如何對高效生態農業進行實證分析
 1.4 研究的思路與方法
1.4.1 研究的思路
1.4.2 研究的方法
 1.5 主要創新點與不足
1.5.1 主要創新點
1.5.2 主要不足之處
2 農業現代化及循環經濟理論與實踐研究進展
 2.1 農業現代化理論與實踐研究進展
2.1.1 農業現代化理論的提出與實踐發展
2.1.2 中國農業現代化的發展現狀與趨勢
 2.2 循環經濟理論與實踐研究進展
2.2.1 循環經濟理論的發展階段
2.2.2 循環經濟理論的運行機理
2.2.3 循環經濟理論的發展戰略
2.2.4 循環經濟理論的成功實踐
 2.3 農業循環經濟理論與實踐研究進展
2.3.1 循環型農業的基本內涵
2.3.2 循環型農業的研究內容
2.3.3 循環型農業的實踐模式
2.3.4 循環型農業的發展道路
 2.4 簡要評述與研究選題
3 二次現代化:現代農業建設的新趨勢與方向
 3.1 主要發達國家農業現代化歷程及其發展變革
3.1.1 主要發達國家農業現代化的實踐與成效
3.1.2 主要發達國家現代農業發展變革的趨勢
 3.2 以色列資源節約型現代農業的發展變革及啟示
3.2.1 以色列資源節約型現代農業的背景分析
3.2.2 以色列資源節約型現代農業的成效分析
3.2.3 以色列資源節約型現代農業建設的經驗
3.2.4 以色列資源節約型現代農業建設的啟示
 3.3 中國臺灣地區現代永續農業的發展變革及啟示
3.3.1 臺灣地區農業現代化的背景分析
3.3.2 臺灣地區農業現代化的發展歷程
3.3.3 臺灣地區農業現代化的成效分析
3.3.4 臺灣地區新農業運動之施政架構
3.3.5 臺灣地區現代農業發展趨勢分析
3.3.6 臺灣地區現代農業建設經驗借鑒
 3.4 中國大陸循環型農業的典型實踐及其成效分析
3.4.1 遼寧省
3.4.2 江蘇省
3.4.3 上海市
3.4.4 福建省
 3.5 二次農業現代化:現代農業發展變革的新趨勢
3.5.1 二次農業現代化的內涵與基本特征
3.5.2 現代持續農業發展變革的經驗借鑒
4 高效生態農業:浙江現代農業發展的新選擇
 4.1 浙江高效生態農業的理論與實踐基礎
4.1.1 農業發展階段論
4.1.2 農業持續發展論
4.1.3 農業多功能性論
4.1.4 生態農業及其在浙江的實踐
4.1.5 效益農業的提出與成功實踐
4.1.6 其他方面的理論與實踐基礎
 4.2 浙江高效生態農業的提出與實踐發展
4.2.1 高效生態農業的提出
4.2.2 高效生態農業的生動實踐
 4.3 循環經濟視角下的浙江高效生態農業
4.3.1 高效生態農業的科學內涵
4.3.2 高效生態農業的基本特征
4.3.3 高效生態農業的主要功能
 4.4 浙江高效生態農業的發展思路與框架
4.4.1 高效生態農業的SWOT分析
4.4.2 高效生態農業的發展前景
4.4.3 高效生態農業的發展框架
5 影響不同主體參與高效生態農業的因素分析
 5.1 研究的問題與目標
 5.2 理論分析與研究假說
5.2.1 理論分析
5.2.2 研究假說
 5.3 數據來源與樣本概況
5.3.1 數據來源
5.3.2 樣本特征
5.3.3 統計分析
 5.4 模型的選擇與解釋變量說明
5.4.1 Logistic模型構建
5.4.2 模型解釋變量說明
 5.5 模型估計結果及其分析說明
5.5.1 計量模型估計結果
5.5.2 模型估計結果分析
 5.6 主要結論與政策啟示
5.6.1 主要結論
5.6.2 政策含義
6 基于生態養殖的高效生態農業建設成效分析
 6.1 問題的提出與研究思路
 6.2 浙江畜牧業的發展現狀與生態養殖小區建設
6.2.1 浙江畜牧業的發展現狀
6.2.2 浙江生態養殖小區建設。
 6.3 基于技術骨干的生態養殖小區建設成效分析
6.3.1 數據來源
6.3.2 樣本特征
6.3.3 統計分析
 6.4 生態養殖戶與其他高效生態農業戶間的比較
6.4.1 戶主特征與家庭特征比較
6.4.2 質量安全及生態意識比較
6.4.3 所在地環境特征比較
6.4.4 政府扶持與引導比較
6.4.5 組織化與社會化服務比較
 6.5 典型案例分析:金色平湖的綠色“點金術”
6.5.1 發展背景
6.5.2 模式創新
6.5.3 成功之路
 6.6 若干結論與政策啟示
7 高效生態農業評價指標體系構建與實踐應用
 7.1 問題的提出與研究思路
 7.2 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原理
7.2.1 評價指標體系的構成
7.2.2 指標體系的構建原則
7.2.3 評價標準的相對性與權重的確定
7.2.4 研究的目標與評價指標體系構建
7.2.5 評價指標體系的應用程序與方法
 7.3 綜合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
7.3.1 與已有評價指標體系的關系
7.3.2 一般評價指標體系的設計
7.3.3 指標體系及相關指標描述
7.3.4 具體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
 7.4 評價指標體系的應用與完善
7.4.1 指標權重的初步確定
7.4.2 應用前景與發展完善
8 高效生態農業政府扶持體系與組織制度創新
 8.1 問題的提出與研究思路
 8.2 政府扶持農業的主要理論與政策依據
8.2.1 主要理論依據
8.2.2 WTO《農業協議》相關規定
8.2.3 農業支持與保護的客觀必然性
 8.3 高效生態農業發展策略與政府扶持體系構建
8.3.1 政府扶持目標與發展策略選擇
8.3.2 政府需要加強的重點扶持領域
8.3.3 政府扶持政策與實施體系構建
 8.4 推進高效生態農業發展需要的組織制度創新
8.4.1 培育核心農戶,建立健全生產經營者進入退出機制
8.4.2 加強人力資源開發,解決農業勞動者的結構性矛盾
8.4.3 加強農業專業合作,提高組織化程度與市場競爭力
8.4.4 深化農地制度改革,為適度規模經營提供制度保障
 8.5 對現代農業發展循環經濟的補充思考
9 結論與展望
 9.1 主要結論
 9.2 政策啟示
 9.3 發展前景
 9.4 需要進一步研究的問題
附錄
 附錄1 浙江高效生態農業發展情況調查問卷
 附錄2 浙江省生態養殖小區(養豬場)建設與環境管理問題調查問卷
參考文獻
后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67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