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古典詩詞的女兒-葉嘉瑩
慣於爭鳴的印度人:印度人的歷史‧文化與身份論集(簡體書)
滿額折

慣於爭鳴的印度人:印度人的歷史‧文化與身份論集(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45 元
定價
:NT$ 270 元
優惠價
87235
絕版無法訂購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印度是一個極端多樣化的國家,擁有眾多不同的追求,大相徑庭的信仰,判然有異的風俗和異彩紛呈的觀點。《慣于爭鳴的印度人》是諾貝爾獎得主、經濟學家阿馬蒂亞·森的一部發人深省的論文選集。該書從印度由來已久的爭鳴傳統這一角度出發,提綱挈領地表明了了解當代印度—— 包括其生機勃勃的民主制度——的必要性。 爭鳴傳統不僅影響了印度文學、文化、政治、科學與數學發展的歷史,而且還影響了構威其宗教多樣性之基礎的知識多元主義。知識多元主義包括屬于印度教哲學范圍之內的非正統見解,也包括印度的其他宗教經驗,從佛教、耆那教和無神論在早期的盛行,到與外來宗教尤其是伊斯蘭教的具有建設性的遭遇,如此等等,不一而足。要想理解當代印度所面臨的政治、社會、文化與經濟挑戰,就應當充分認識其多元主義的、相互作用的和生生不息的傳統。 森認為,通過互動進程,特別是在后殖民世界,外來觀點也會對民族本體認知產生影響。西方往往將印度視為一個具有無窮無盡的精神性和無緣無故的神秘主義的地方。然而,印度具有懷疑主義和追求理性的悠久傳統,除了在數學、天文學、語言學、醫學和政治經濟學等世俗領域的貢獻之外,或許還擁有所有文明古國之中規模最為龐大的不可知論和無神論文獻。森還論述了印度豐富的知識遺產的方方面面,包括從公元前四世紀和前三世紀的僑底利耶與阿育王直至十六世紀的阿克巴所概述的經世治國哲學:印度在公元第一千紀與中國之密切關系的歷史及其至今依然存續的重要意義:印度古老而嚴謹的歷法:薩蒂亞吉特·拉伊的電影:具有遠見卓識的詩人羅賓德羅納特·泰戈爾與莫漢達斯·甘地之間關于印度過去、現在和未來的辯論。 森認為,理解和利用印度豐富的爭鳴傳統,對于印度民主制度的成功,對于捍衛其世俗政治,對于消除各種與階級、種姓、性別及社群有關的不平等現象,對于南亞次大陸的和平事業,都是至關重要的。

作者簡介

阿馬蒂亞·森(Amartya Sen)是199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也是第一位獲此殊榮的亞洲人。他1933年生于印度,現在仍然保持印度國籍。他1953年在印度完成大學學業后赴劍橋大學就讀,1959年取得博士學位。森曾執教于倫敦經濟學院、牛津大學、哈佛大學等著名學府,現任劍橋大學三一學院院長。森的學術思想繼承了從亞里士多德到亞當·斯密等古典思想家的遺產,他對全世界各地遭受苦難的人們深切關心,享有“經濟學的良心”的美譽。森的思想已經產生了重大影響,聯合國出版的《人類發展報告》就是按照他的理論框架設計的。197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肯尼思·阿羅認為,“在社會選擇、福利經濟學基礎理論、更廣泛的分配倫理學以及與這些領域相關的測量問題上,森是一位無可懷疑的大師。” 阿馬蒂亞·森的代表作《以自由看待發展》已于2002年由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最新力作《身份認同與暴力》也將于2007年由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

目次

中譯本序

梵文語詞變音標志方法
第一編 直言與異議
一、慣于爭鳴的印度人
二、不平等、不穩定與不平之鳴
三、印度:大與小
四、移民社群與世界
第二編 文化與交流
五、泰戈爾與他的印度
六、我們的文化,他們的文化
七、印度的傳統與西方的想象
八、中國與印度
第三編 政治與抗爭
九、與命運之神的幽會
十、印度的階級
十一、女人與男人
十二、印度與原子彈
第四編 理性與身份
十三、理性的范疇
十四、世俗主義與不滿因素
十五、透過歷法看印度
十六、印度人的身份
注釋
人名索引
總索引
譯後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235
絕版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