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購書領優惠,滿額享折扣!
資本效率理論與產業增長(簡體書)
滿額折

資本效率理論與產業增長(簡體書)

商品資訊

定價
:NT$ 126 元
優惠價
87110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3 點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資本的效率對產業增長及產業結構變動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從微觀上說,不同產業部門的發展首先取決于該部門的資本運行效率,資本效率是資源利用率、競爭能力等因素的綜合反映。從宏觀上說,資本效率又表現為資本的配置效率,資本在不同產業部門的構成和組合對資本的增殖效率也有著重要的決定作用。因此,資本效率和產業結構都是產業增長過程中內生的變量,是經濟運行中要素稟賦結構變化的必然結果。資本效率和產業增長的相互關系表明,提高資本效率不能脫離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而產業結構的調整又必須以資本效率的提高為基礎。
圍繞資本理論這一永恒的論題,以及資本、資本效率與產業增長的相互關系,不同時期、不同學派的經濟學者進行了廣泛深入的研究,提出了很多有價值的見解。本書在分析評述西方各流派資本理論的基礎上,運用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和方法,結合我國經濟發展中產業結構變動的現實和趨勢,從新的研究視角,即立足于分析資本要素效率和產業增長的關系,探討促進我國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有效途徑。
本書共分上下兩篇。上篇是分析資本效率與產業增長關系的理論基礎部分。通過介紹西方資本理論的演變及關于“資本的爭論”,分別介紹了前古典經濟學、古典經濟學、新古典經濟學和凱恩斯主義經濟學資本理論的演變過程,提煉出了資本理論演變史上各流派的分歧與論爭。然后,通過分析馬克思主義資本理論的內核,提示了資本的本質屬性和特殊屬性。最后,對不同資本理論背景下的資本效率進行分析,提出實現資本效率的條件及西方資本效率分析方法的可借鑒之處。通過對產業資本產出效率與產業增長的關聯性分析,提出產業資本在我國產業變革中的重要作用。
本書的下篇是資本效率與產業增長的現實分析部分。通過研究資本效率影響產業結構變動的途徑,分析了資本的積累效率、資本資產的定價效率、投融資效率及風險投入等影響產業結構變動的途徑。然后分別用橫向比較和動態分析的方法,分析了產業結構合理化的效率標準,比較了中外產業結構變動過程中資本投入產出規模和資本效率的差異,以及不同發展階段資本效率與產業結構變動的相互關系等,系統地分析了資本效率與產業結構變動兩者問的相關性。在前面論證基礎上,一方面,從資本效率對產業的生命周期變動的影響這個獨特的視角,分析了產業結構演進的規律,闡述了產業階段性演進的推動因素,提出了產業的更新替代及產業問的戰略轉移的策略與方法。另一方面,探討了資本效率與產業結構變動中存在的潛在矛盾、矛盾的實質和表現以及深層作用機理。最后是本書的的結論部分,主要針對我國經濟發展過程中的產業結構現狀,提出了提高資本效率與產業結構良性互動的內容和對策。
作為分析資本效率與產業結構關系的基礎,本書第1章“西方資本理論的演變及關于資本的爭論”,主要梳理了西方資本理論發展體系及理論框架,綜述了前古典經濟學對資本理論的早期研究、古典學派的資本理論雛形及對資本本質的認識、新古典傳統下的資本理論及其內部的理論分歧、凱恩斯主義的資本理論體系及其內部的理論論爭,以及“劍橋資本爭論”及資本理論的困境。本章通過資本理論及其發展歷程的綜述,為資本效率問題的分析與考察奠定了一定的理論基礎,更為我們正確分析資本效率與產業增長的關系提供了理論依據。
第2章分析“馬克思主義資本理論的內核”。概括性地分析了馬克思對資本要素本質特性及其表現的認識,以及資本背后隱藏的社會經濟關系—— 對資本特殊性的認識,揭示出了資本理論與我國經濟運行的現實存在的矛盾。馬克思在批判地研究古典學派對資本本質特性的認識的同時,敏銳地洞察到了古典學派受其不徹底的勞動價值論的狹隘的理論束縛和階級局限,把資本錯誤地等同于一般生產資料,把利潤等同于資本的產物,進而把資本神秘化,使資本與勞動的關系形成一種混亂。通過對大量古典學派的著作與文獻的研究,馬克思看到了資本要素背后隱藏的社會經濟關系,在馬克思資本理論體系中,資本雖然具有價值特性、增殖特性、運動特性、積累特性等,但資本不是一般的生產要素,而是經濟要素,是一定生產關系的代表,資本本質上體現的對剩余勞動的索取權。馬克思通過資本與勞動的替代關系及資本有機構成的發展趨勢,看到了資本既是一種創造財富、實現價值增殖的客觀存在,又是代表一種特殊性質的價值運動形式。因此,資本不但具有作為生產要素的自然屬性,同時也具有代表特殊生產關系的社會屬性。資本要素所具備的社會屬性,是它有別于其他生產要素的獨特的本性。馬克思資本理論體系為我們分析中國產業增長的實質提供了理論依據。
第3章“不同資本理論背景下的資本效率分析”。通過分析西方資本理論爭論對資本效率的思辨,以及馬克思資本理論中的資本效率分析,揭示了實現資本效率的內在與外在條件,指出在效率分析方法上,要科學地分析和批判地借鑒西方經濟學資本效率分析方法。本章的研究的目的在于通過分析資本效率,科學地認識資本要素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運行過程中,資本要素作為最為稀缺的生產要素,仍具有資本的一般特性。
資本要素的存在形式包括生息資本、產業資本、金融資本、虛擬資本等,不同形式的資本其效率表現方式也不盡相同。馬克思主義經濟學體系對資本效率的分析包含三個層面的論述,第一個層面是分析實現資本。效率的外在條件,涉及資本流動性、市場均衡、資本要素的占有條件等問題;第二個層面是關于資本運行效率的分析,包括競爭機制、資本與其他生產要素的結合程度、剩余價值率和利潤率、資本積累等問題,是一個微觀的分析;第三個層面則是對社會總資本運、行和配置效率的分析,主要包括資本有機構成、平均利潤率的形成、利率、信用問題等方面,是一種宏觀上的分析。西方經濟學則從資本的積累形成、產業結構、信息、投融資效率分析資本效率及其影響。關于資本效率的標準,不同的理論學派給出了不同的界定,衡量資本效率的指標也不相同,具體來說,現存的衡量資本效率的指標體系大致分為:單個資本的使用效率、社會總資本的貢獻率、資本產出增長貢獻率、單位資本的邊際收益率、資本規模報酬率等指標。總之,衡量資本效率的指標應是一個系統的綜合的指標體系。本書中將資本的“投入產出率”作為判斷效率的重要標準。
第4章“產業資本效率與經濟增長”。著重分析了經濟增長理論體系中的產業資本效率,指出產業資本產出效率與產業增長具有很大的關聯性。在經濟增長的宏觀背景下,資本效率與各產業經濟增長存在著必然的聯系,從而,產業經濟總增長率與資本效率存在高度的相關性,即:在資本增長率不變的情況下,資本效率越高,各產業經濟增長率也越高,產業結構調整只有與資本相結合,通過市場的優勝劣汰,使優勢產業具備無限擴張的能力,才能提高其產業盈利能力,進而形成一個良性循環。對其作用機理,新古典增長模型、索洛模型和內生經濟增長模型等都給予了描述。從我國的情況分析,經濟增長在相當程度上依賴于生產要素使用效率(或全要素生產率)的提高,其中,資本效率對我國整體經濟增長的貢獻又是決定性的。在不考慮體制改革因素和勞動力因素的前提下,資本效率、產業結構優化已成為推動我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因素。
第5章“資本效率影響產業結構變動的途徑分析”。從理論上說,資本效率影響產業增長的途徑是多方面的,這一章從四個方面進行了系統的剖析。一是資本的積累效率是產業擴張的基礎,資本效率的高低會直接影響到各個產業積累能力,在其他條件不變下影響產業增長的速度。二是資本資產的定價水平會影響到資本在產業問的配置,資本效率高的產業使資本盈利預期相對較高,從而資本資產定價水平相應提高,這種信號傳導效應引導了社會資本向該產業領域的集中,也提高了產業內部的資產質量和競爭能力。三是資本的投融資效率決定了產業擴張的規模,任何產業擴張都依賴于投資增長率和投融資效率,而投融資效率既受儲蓄向投資轉化的能力制約,又受轉化方向的限制,當前我國投融資效率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為投資領域狹小、融資下降、盲目投資和過度投資嚴重、投機盛行等。四是資本的風險投入是產業成長發育的催生劑,資本風險配置效率使創新性技術產業的生長成為可能,由于風險投資資本承擔風險能力較強,專業性較強,因而大大加快產業升級和新產業的發育。
第6章“產業結構中資本規模與效率的橫向比較”。對產業結構合理性進行分析后提出,產業結構合理化的標準具體是什么?這一問題長期以來一直存在很大的爭論,因為產業結構既受到資源、運輸等自然條件的制約,也受到國家產業發展導向的影響,更要考慮到國家經濟安全、區域均衡發展等因素。但是,即使在上述因素的作用下,提高資本的使用和配置效率也是根本性的要求,是經濟長期增長必不可少的條件,因此,必須從不同產業問資本的投入產出規模和效率來分析和評價產業結構的合理性。一般來說,在產業結構變動過程中資本規模的變化和效率的差異體現在其對經濟增長的貢獻上,而產業結構合理化的依據是產業經濟中各生產要素的客觀比例關系。從資本效率角度來說,產業結構與資本要素匹配性的標準,主要是看資本的可利用程度,這可以通過瓶頸產業和過剩產業的存在進行判斷。從國外的發展經驗看,我國產業結構存在著結構性的偏差和矛盾,資本在不同產業間的投入比例不科學,從而不同產業的經濟比重是不合理的,這表明產業資本效率長期處于較低水平。這主要是因為我國的資本市場建設不完善、不規范,存在信息不透明、競爭不公平等問題,產業結構也沒有隨著資本市場規模的擴大而同步走向合理化,資本市場所固有的引導資金流向、流量、流速和流程的內在機制和功能被大大弱化,仍存在著以行政壟斷手段替代市場機制的傾向。
第7章“資本效率與產業增長的動態考察”。資本效率與產業結構變動的正相關性可以在對國內和國外兩方面的經驗中得到驗證。從我國產業結構的歷史變遷來看,第一產業所占比重呈現持續下降的趨勢,第二產業增加值所占比重則不斷上升,成為推動經濟增長的主導力量,第三產業增加值所占比重基本保持穩定,不僅如此,我國產業結構變動還呈現出較強的區域性特點。對我國資本在產業問流動趨勢的考察表明,資本向新興優勢產業流動是主要趨勢,資本流動的方向要受到匯率和利率這兩大杠桿的調節。從根源上看,資本的流動是由資本在不同產業間的運行效率存在差異性引發的。一般而言,發展中國家資本效率對經濟增長的貢獻要遠遠大于發達國家。從國外的經驗看,發達國家中資本效率的提高對產業發展模式所起到的作用是巨大的,特別是新興產業部門中資本效率的提高,會改變現產業結構其他部門中資本的相對效率,從而揭示了未來產業結構變動的方向。發達國家中資本的流動使其產業結構的構建和調整已經完成,追求資本效率使制度創新和技術進步成為產業結構調整的主要動力,從而使發達國家更多地形成了產業群的發展態勢,其產業升級還具有快速擴散效應。因此,我國產業的更新換代和戰略轉移,既要立足國情,大力促進第三產業的興起,也要促進新興產業的發育和迅速成長。
第8章“資本效率與產業結構演進的現實規律”。理解資本效率與產業結構變動的關系,必須正確把握資本效率與產業結構演進的規律與趨勢。從靜態上看,產業結構反映的是各產業間的“投入”與“產出”的量的比例關系;從動態上看,產業結構則提示了各個產業由于資本相對效率的變化導致起主導作用的產業部門不斷更新替代的規律。就單個產業局部而言,資本效率與產業結構變動的相互關系表現為產業的生命周期變動,因此遵循著發育期、幼稚期、成長期到成熟期,直至衰退期的自然演進規律。產業結構的演進呈現出歷史性、階段性的特征,第一、第二和第三產業的發展是逐步遞進的,而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發展的規模和速度必須分別以第一、第二產業的發展狀況為出發點和界限。在產業結構變動中,勞動生產率、資本與勞動的結合程度、科技進步起著基礎性作用,此外還要受消費需求結構變化、地域差異性、生產要素稟賦差異性的影響,當上述條件發生根本改變時,產業結構發生戰略轉移,產業間戰略轉移的直接誘因是資本的增殖性流動,其根源則是資本效率的差異。
第9章“資本效率與產業結構的潛在矛盾分析”。在看到資本效率對促進產業結構合理化正面作用的同時,我們必須認識到,提高資本效率與產業結構變動之間也存在著潛在的矛盾,那種單純強調資本效率的觀點在實踐中也是有害的。資本效率與產業結構變動潛在矛盾的實質是,資本效率引起的產業結構變動過程是一個資本排斥勞動力的過程。由于產業結構是一定歷史和自然資源稟賦性的產物,承擔著容納大量的就業任務,牽扯到各方面的利益,而且資本在固定資產上的投資具有專用性,因此,辯證地分析,現實的產業結構對提高資本效率有很大的阻礙作用,資本效率的提高對產業結構的合理化同樣具有一定的潛在的負面影響。這主要表現在,由于注重資本的效率,不同的資本圍繞利益展開的競爭使資源、能源和環境受到嚴重破壞。一些弱勢產業和行業特別是第一產業會受到沖擊,從而導致忽視要素稟賦結構、盲目投資和重復建設,使部分地區出現產業空心化現象,甚至使政府產業政策出現對資本的過度依賴傾向。從資本效率矛盾的形成機理看,其主要原因在于制度性缺陷、金融體制缺陷、信用制度缺陷、信息化建設滯后及資本市場結構不平衡等,因此,在提高資本效率和產業結構優化的關系上,要兼顧經濟社會發展的和諧發展與人和自然的和諧發展,擺脫單純強調資本效率破壞產業結構平衡或只強調結構優化忽視資本效率的片面觀點。
第10章“資本效率與我國產業增長的驅動力”。該部分是本書的結論部分,探討了形成資本效率與產業結構良性互動的主要內容和相關對策,解決資本效率與產業結構變動潛在矛盾的前提條件是通過提高社會資本的配置效率,實現產業結構的升級,關鍵在于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培育新興技術產業的發展。中國是一個人口大國,在社會主義經濟運行過程中,資本是各種生產要素中最為稀缺的要素,提高資本要素的投入產出效率應當是整個產業結構升級的主要標志之一。改革開放以來,人們往往輕視資本效率,直接影響了各產業之間的協調,處理好資本效率與產業結構調整的關系,必須充分發揮市場在配置資源方面的基礎性作用,通過市場競爭,形成社會平均利潤率,進一步理順價格關系,把因資源稀缺性帶來的超額收益留給資源產地,按照市場原則培育優勢產業,使優勢產業的培植真正能夠獲得優勢利益超過市場競爭,使處于劣勢的產業退出市場,減少重復建設造成的巨大資源浪費。
從宏觀方面來看,提高資本效率目的在于發展資本密集型和資本產出效率比較高的行業,從微觀方面來看,通過提高資本效率,使那些符合產業發展方向、成長性良好、技術含量高的企業,能夠得到超常的發展,并由此促進新興產業的成長。
在結論部分,本書指出了提高資本效率,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協調好政府與市場這兩個主體在資源配置中的相互關系的必要性。一方面,在我國目前市場要素發育不良、市場體系不健全、市場的資源配置功能受到極大抑制的狀態下,完全依靠市場達到優化資本要素配置的經濟機制尚未形成,涉及到公共物品等外部性較大的投資,不能忽視政府的作用。另一方面,我們也要警惕借助行政力量進行資本要素配置、攫取高額利潤的傾向,因為這種不正常的狀態常常影響對一些高成長性產業的投資預期,進而誤導正常資本向不正常的投機資本轉化。提高資本的市場化程度,使各生產要素配置趨于合理化,進而推動產業結構向更高級的程度發展,是我們在實踐中所要達到的目標。
目前,我國提高資本效率的潛力及空問仍然很大,尚有大量的資本還沒有得到完全、恰當的利用,這為我們解決產業結構和資本效率的良性互動創造了條件。在具體策略和措施上,當前主要應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培育充分的市場競爭環境,促進第三產業的正常發育,順利完成勞動力的產業間轉移,二是建立完善的金融體系,提高社會閑置資本的使用效率和產業資本形成的規模,三是動員社會全部資本,重視民營資本的健康發展,加速產業結構升級,四是通過加大資本投入的政策導向,促使資本向著高成長性,高利潤率、高附加值的新興產業流動,培育新興技術產業的發展。
對資本效率理論和產業增長的研究,為理解我國產業結構調整優化的艱巨性和復雜性提供了一個新視角。改革開放至今是我國經濟增長最快的時期,產業結構更是處于變動最快的歷史階段,但相對于我國人口大國的充足的勞動力資源,資本在今后相當長的時期內仍將是生產要素中最為稀缺的要素,提高資本要素的投入產出效率應當是整個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主要標志之一。從另一角度看,資本效率和產業結構都是經濟增長過程中不斷發展變化的變量,并且相互影響,本書所做的研究只能是對各種相關理論的進一步補充和闡釋,要全面把握其規律并用以指導我國產業調整的實踐,還需要我們結合經濟增長的過程做進一步的深入研究。

作者簡介

孫詠梅,遼寧綏中人。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應用經濟學博士后,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理論經濟學博士,清華大學中國公有資產研究中心秘書長,西安工業大學副教授,山西文化產業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近年來主要致力于社會主義經濟理論與實踐、經濟增長方式、產業經濟、公有資產等問題的研究。先后主持和參與完成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一等)及省部級等科研課題14項,參寫經濟學著作4部,在《經濟學動態》、《人民日報》等刊物發表淪文50余篇,其中20余篇論文被CSSCI收錄,并多次被《新華文摘》、《人大報刊復印資料》等刊物轉載。

目次

內容提要
導論
 0.1 研究背景和國內外研究現狀
 0.2 結構安排及研究方法
 0.3 主要內容
上篇 資本理論與資本效率研究
 第1章 西方資本理論的演變及關于資本的爭論
1.1 西方資本理論發展體系及理論框架
1.2 前古典經濟學對資本理論的早期研究
1.3 古典學派的資本理論雛形及對資本本質的認識
1.4 新古典傳統下的資本理論及其內部的分歧
1.5 凱恩斯主義的資本理論體系及其內部的理論論爭
1.6 “劍橋資本爭論”及資本理論的困境
 第2章 馬克思主義資本理論的內核
2.1 對資本要素本質特性及其表現的認識
2.2 資本背后隱藏的社會經濟關系——對資本特殊性的分析
2.3 資本理論與我國經濟運行的現實
 第3章 不同資本理論背景下的資本效率分析
3.1 西方資本理論爭論對資本效率的思辨
3.2 馬克思資本理論中的資本效率分析
3.3 實現資本效率的內在與外在條件
3.4 西方經濟學資本效率分析方法的借鑒
 第4章 產業資本效率與經濟增長
4.1 產業資本效率與經濟增長理論體系
4.2 產業資本產出效率與產業增長的關聯性分析
4.3 產業資本效率與我國產業變革 
下篇 資本效率與產業增長分析
 第5章 資本效率影響產業結構變動的途徑分析
5.1 資本的積累效率與產業結構變動
5.2 資本資產的定價效率與產業資本的合理配置
5.3 資本的投融資效率與產業資本的擴張
5.4 資本的風險投入及創新性產業的發育
 第6章 產業結構中資本規模和效率的橫向比較
6.1 產業結構合理性的評價
6.2 不同產業投入產出規模的中外比較
6.3 對我國不同產業投入產出規模差異性的比較
 第7章 資本效率與產業增長的動態考察
7.1 資本要素的流動性與我國產業結構變動
7.2 資本效率與我國三次產業結構的歷史變動
7.3 對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產業結構變動情況的分析
7.4 從國外經驗看資本效率與產業結構變動趨勢的關系
 第8章 資本效率與產業結構演進的現實規律
8.1 資本效率與產業的生命周期變動
8.2 產業階段性演進的推動因素分析
8.3 資本增殖性流動與產業間的戰略轉移
 第9章 資本效率與產業結構的潛在矛盾分析
9.1 資本效率與產業結構變動潛在矛盾的表現
9.2 資本效率與產業結構潛在矛盾的實質及后果
9.3 資本效率與產業結構矛盾的作用機理分析
 第10章 資本效率與我國產業增長的驅動力
10.1 解決資本效率與產業結構變動潛在矛盾的前提條件
10.2 資本效率與產業結構良性互動的主要內容
10.3 社會資本配置效率與產業結構升級
10.4 資本效率的提高與新興技術產業的培育
參考文獻
后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10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