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本書是
作者簡介
艾曉明,生於1953年11月。1987年底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
作者簡介
艾曉明,生于1953年11月。1987年底畢業于北京師范大學,文學博士。博士畢業后在中國青年政治學院任教,在香港、英國、美國、加拿大等地大學和研究機構作訪問研究。1994年調入中山大學中文系,現為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教研室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山大學人文教育重點項目“性別教育論壇”負責人,“婦女與社會性別譯叢”項目主持人。
著有《青年巴金及其文學視界》、《中國左翼文學思潮探源》、《從文本到彼岸》等,主持翻譯《女性主義思潮導論》、《語言與社會性別導論》、《激情的疏離:女性主義電影理論導論》。
2004年后主要工作為女性主義與電影研究和紀錄片制作,導演紀錄片《陰道獨自·幕后故事》、《天堂花園》、《中原紀事》、《關愛之家》等。《關愛之家》獲2008年華語紀錄片節(香港)長片組亞軍獎。
著有《青年巴金及其文學視界》、《中國左翼文學思潮探源》、《從文本到彼岸》等,主持翻譯《女性主義思潮導論》、《語言與社會性別導論》、《激情的疏離:女性主義電影理論導論》。
2004年后主要工作為女性主義與電影研究和紀錄片制作,導演紀錄片《陰道獨自·幕后故事》、《天堂花園》、《中原紀事》、《關愛之家》等。《關愛之家》獲2008年華語紀錄片節(香港)長片組亞軍獎。
目次
作者簡歷
第一篇 發掘女性寫作的傳統
艾曉明:戲劇性諷刺——論蕭紅小說文體的獨特素質
艾曉明:女性的洞察——蕭紅最后一部小說《馬伯樂》
艾曉明:反傳奇——解讀張愛玲的《傾城之戀》
顏湘茹:現代的聚焦視角:都市女性建構——《現代》城市小說研究
第二篇 性、性別與身體的政治
陳翠平:革命話語中的情欲書寫——對“十七年”小說中女性形象的解讀之一
艾曉明:當代中國女作家的創作關懷和自我想象
陳靜梅:擺蕩在死亡與欲望之間——論張賢亮小說中的性別政治
高泓:邁向重讀之路:性別視界下的莫言家族小說
柯倩婷:鏡像、身體與自我——論王安憶的《長恨歌》
第三篇 性別敘事與身份建構
艾曉明:雌雄同體:性與類之想象——關于董啟章的《雙身》及其他小說
艾曉明:戲弄古今——討論李碧華的三部傳奇小說
凌逾:反線性的性別敘述與文體創意——以西西編織文字飛氈的網結體為例
陳瑜:別樣的歷史書寫——黃碧云小說《烈女圖》分析
第四篇 跨文化視野下的中國女性
胡屏:“講故事”與母女主題的新寫法——論湯亭亭的《女勇士》
胡屏:被遺忘的女性寫作——華裔美國女作家德齡個案研究
朱坤領:《大地》:賽珍珠對中國的書寫
楊媛:“自我”與“他者”形象的建構——美國華裔作家譚恩美研究
第一篇 發掘女性寫作的傳統
艾曉明:戲劇性諷刺——論蕭紅小說文體的獨特素質
艾曉明:女性的洞察——蕭紅最后一部小說《馬伯樂》
艾曉明:反傳奇——解讀張愛玲的《傾城之戀》
顏湘茹:現代的聚焦視角:都市女性建構——《現代》城市小說研究
第二篇 性、性別與身體的政治
陳翠平:革命話語中的情欲書寫——對“十七年”小說中女性形象的解讀之一
艾曉明:當代中國女作家的創作關懷和自我想象
陳靜梅:擺蕩在死亡與欲望之間——論張賢亮小說中的性別政治
高泓:邁向重讀之路:性別視界下的莫言家族小說
柯倩婷:鏡像、身體與自我——論王安憶的《長恨歌》
第三篇 性別敘事與身份建構
艾曉明:雌雄同體:性與類之想象——關于董啟章的《雙身》及其他小說
艾曉明:戲弄古今——討論李碧華的三部傳奇小說
凌逾:反線性的性別敘述與文體創意——以西西編織文字飛氈的網結體為例
陳瑜:別樣的歷史書寫——黃碧云小說《烈女圖》分析
第四篇 跨文化視野下的中國女性
胡屏:“講故事”與母女主題的新寫法——論湯亭亭的《女勇士》
胡屏:被遺忘的女性寫作——華裔美國女作家德齡個案研究
朱坤領:《大地》:賽珍珠對中國的書寫
楊媛:“自我”與“他者”形象的建構——美國華裔作家譚恩美研究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