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購書領優惠,滿額享折扣!
中國古典散文:從中世紀到近代的散文、遊記、筆(簡體書)
滿額折

中國古典散文:從中世紀到近代的散文、遊記、筆(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39 元
定價
:NT$ 234 元
優惠價
87204
缺貨無法訂購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本書從散文、游記、筆記和書信四種文體分門別類梳理各類散文作品變遷。古典散文(狹義的文學性散文)︰從區分廣義散文與狹義散文入手,指出中國古代文學性散文的發展以韓愈等的古文運動為發端,在唐宋八大家達到高峰,並在明清有進一步發展,游記作為散文文學的一部分,詳細闡述其成為獨立文體的過程及其興衰的表現與背後的動因,並將研究視野延伸入加世紀,展現了現代游記的新圖景;古典筆記發源于兩漢,歷經南朝唐代的流變,在宋朝成為獨立的文體;書信盡現中國古人的人情世態、義膽柔情,藝術性和個人性成為書信文本作為文學文本的兩大特色,有時甚至藝術性超過了交流的實用性。本書縱觀古今橫鑒時局闡興衰緣起,集西方漢學專門研究成果,采經典文本細究審美特性。

作者簡介

顧彬,波恩大學漢學系教授,德國著名漢學家、詩人、翻譯家。其研究領域以中國古典文學、現當代文學以及中國思想史為主。

目次

前言
顧彬:古典散文
一 導言:散文、隨筆
二 在概念語境中的散文
三 中世紀
(一)韓愈
(二)柳宗元
四 近代早期
(一)歐陽修
(二)蘇東坡
(三)王安石
(四)曾鞏
五 展望:近代后期
(一)袁宏道
(二)李漁
參考文獻
梅綺雯:游記
一 游記是散文文學的一部分
二 散文—游記文學的雛形及其早期實例
(一)構成范式的文本
(二)游記散文的早期實例
(三)早期的地理著作
(四)佛教游記
三 類別形成時期:8—9世紀
(一)條件和雛形
(二)柳宗元和游記類別的形成
(三)李翱和第一篇文人行記
四 類別鞏固時期:11—13世紀
(一)游記和地方的記錄:陳述內容在區分過程中的分化和獨立
(二)行記
五 潛在的發展時期:13—15世紀
(一)遠程游記
(二)游記文學:功能的加強和第一批文本目錄
六 游記的復興:15—16世紀
(一)旅游的解放2
(二)傳記與靈性—16世紀晚期的游記文學
(三)從考察自己到考察世界
七 游記文學的繁榮期:17世紀早期
(一)游記中的文學獨創性
(二)邊境旅行:旅游日記和遠程旅行
八 明朝滅亡后的中國國內游記文學
(一)地理學的轉折點
(二)旅行從娛樂到負擔
(三)游記作為哀喪之事
九 旅行的復興:18世紀—19世紀中葉
(一)游記作為限定的藝術形式
(二)移民占地和遠程旅行
十 新的地平線:到西方去旅行
附:展望:20世紀的游記文學
參考文獻
陶德文:古典筆記
一 導言
二 起源與開端
三 自成一體的隨筆記錄:宋朝
四 從元朝至明朝末年
五 傳統筆記文體的最后發展階段:清朝
參考文獻
司馬濤:書信
一 導言
二 中國早期書信:漢朝至六朝
(一)一個令人震驚的個人文檔
(二)付諸信紙的自我辯護
(三)軟硬兼施的威脅信
(四)兩位學者間的通信
(五)借信訴苦的丈夫
(六)為友人與酒而作
(七)位高權重者會在信中說
(八)絕交信
三 作為藝術形式的書信:唐朝至宋朝
(一)幾封請求信
(二)來自異地的書信
(三)批判性的自我審查
(四)信念的力量
四 轉向抒情:明朝至清朝2耶
(一)批評與尋覓
(二)警世者言
(三)一次揭露
(四)知心談話
(五)內心沖突
(六)針砭時弊
(七)真情告白及愛情
(八)遺書
五 后記
參考文獻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204
缺貨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