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定價:88 元
定價
:NT$ 528 元優惠價
:87 折 459 元
絕版無法訂購
商品簡介
目次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本書系統地介紹了編解碼理論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基本應用。全書內容可以分為4部分:第一部分內容為緒論、信息論基本知識、糾錯碼基本理論與基本概念以及糾錯碼的代數基礎;第二部分內容為線性分組碼、循環碼、卷積碼以及級聯碼等;第三部分內容為Turbo碼、LDPC碼以及統一編碼和密度進化理論;第四部分內容為現有的移動通信中的糾錯碼、無線信道估計與Turbo碼補償解碼、未來移動通信中的LDPC碼以及未來移動通信標準中的調制技術。
本書的特點是盡量避免枯燥的數學證明和深奧的理論分析,注重強調糾錯碼技術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實際應用。本書可以作為通信領域工程技術人員的參考書,也可以作為通信專業高年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材。
本書的特點是盡量避免枯燥的數學證明和深奧的理論分析,注重強調糾錯碼技術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實際應用。本書可以作為通信領域工程技術人員的參考書,也可以作為通信專業高年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材。
目次
第1章 緒論
1.1 糾錯碼理論的歷史回顧
1.2 近十年來糾錯碼理論的突破性發展
第2章 信息論基礎
2.1 熵和互信息的概念
2.2 信道容量的概念
2.3 糾錯碼與信道容量的關系
第3章 糾錯碼的基本概念
3.1 差錯控制的基本概念
3.2 差錯控制系統
3.3 糾錯碼的基本概念
3.3.1 編碼效率
3.3.2 編碼增益
3.3.3 信息碼元與監督碼元
3.3.4 許用碼組與禁用碼組
3.3.5 編碼距離
3.4 檢錯糾錯能力與最小碼間距離dmin的關系
3.5 差錯控制編碼的效用
3.6 糾錯碼的分類
第4章 糾錯碼的代數基礎
4.1 整數的基本知識
4.2 代數系統的基本概念
4.3 多項式剩余類環
4.3.1 關于多項式的幾個定義
4.3.2 多項式的運算規則
4.3.3 多項式剩余類構成有限域
4.4 有限域代數的基礎知識
4.5 中國剩余定理(孫子定理)
第5章 線性分組碼
5.1 線性分組碼的基本概念
5.2 碼的校驗矩陣與生成矩陣
5.3 線性分組碼的伴隨式與解碼方法
5.4 最大距離碼與完備碼
5.5 漢明碼與格雷碼
5.6 哈達瑪碼(Hadamard Code)與瑞德-穆勒碼(Reed-Muller Code)
5.7 線性分組碼的性能限
5.8 線性分組碼在第三代移動通信系統中的應用
5.8.1 編碼器結構
5.8.2 解碼算法
5.8.3 仿真驗證
5.8.4 結論
第6章 循環碼
6.1 循環碼的基本概念
6.2 循環碼的多項式描述
6.3 循環碼的矩陣描述
6.4 縮短循環碼與循環冗余校驗碼
6.5 Fire(弗爾)碼和QR(平方剩余)碼
6.6 BCH碼和R-S碼
6.7 多項式乘除法電路
6.7.1 多項式乘法電路
6.7.2 多項式除法電路
6.7.3 多項式乘除法電路
6.7.4 循環碼的編碼電路
6.8 循環碼的解碼
6.8.1 梅杰特解碼器
6.8.2 捕錯解碼器
6.8.3 縮短循環碼的解碼
6.9 BCH碼和R-S碼的編碼構造
6.9.1 BCH碼的構造方法
6.9.2 R-S碼的構造方法
6.10 BCH碼和R-S碼的解碼方法
6.10.1 關鍵方程的引入
6.10.2 多項式的歐幾里德算法
6.10.3 BCH/R-S碼的解碼步驟
6.10.4 仿真結果
6.11 刪除信道下的解碼
第7章 卷積碼
7.1 卷積碼的基本概念
7.2 卷積碼的描述
7.2.1 卷積碼的矩陣描述
7.2.2 卷積碼的樹圖描述
7.2.3 卷積碼的狀態圖描述
7.2.4 卷積碼的網格圖描述
7.2.5 卷積碼的多項式表示
7.3 卷積碼的維特比解碼算法
7.3.1 維特比解碼算法的基本原理
7.3.2 維特比解碼算法的性能
7.4 卷積碼的距離特性
7.5 卷積碼距離譜的信號流圖法
7.5.1 線性狀態方程法
7.5.2 圖解變換法
7.6 卷積碼的性能分析
7.7 卷積碼在通信中的應用
第8章 交織碼、級聯碼與TCM和PCM
8.1 交織
8.1.1 塊交織
8.1.2 比特翻轉交織
8.1.3 權位倒置交織器的提出
8.2 級聯碼
8.3 網格編碼調制(TCM)
8.3.1 8PSK 4狀態的TCM
8.3.2 一般的TCM
8.4 CPM調制和解調技術
8.4.1 CPM信號的一般表達式及其線性近似模型
8.4.2 GSM中的調制技術——GMSK調制
8.4.3 無線信道下的CPM信號的最佳解調技術——MLSE均衡解調技術
第9章 Turbo碼
9.1 Turbo碼的編碼方法
9.2 Turbo碼的解碼方法
9.2.1 MAP、Log_MAP和Max_Log_MAP算法
9.2.2 SOVA算法
9.2.3 各種算法小結
9.3 Turbo碼的分量碼與交織器的設計
9.4 Turbo碼解碼質量的估值技術
9.4.1 對誤幀率的估值算法研究
9.4.2 對誤碼率的估值算法研究
9.4.3 仿真比較性研究
9.4.4 結論
9.5 Turbo碼的自適應迭代算法
9.5.1 自適應迭代解碼算法的研究綜述
9.5.2 新的自適應迭代算法
9.5.3 仿真比較性研究
9.5.4 結論
9.6 Turbo碼在第三代移動通信中的應用
9.6.1 Turbo碼在cdma2000中的應用
9.6.2 Turbo碼在WCDMA系統中的應用
9.6.3 卷積Turbo碼在WiMAX系統中的應用
9.6.4 協議中Turbo碼的比較研究
9.7 本章總結
第10章 LDPC碼
10.1 LDPC碼的提出和再發現
10.2 Gallager碼編碼原理
10.3 Gallager碼解碼原理
10.4 非規則LDPC碼的編碼構造方法
10.4.1 監督矩陣的構造方法
10.4.2 從監督矩陣到生成矩陣的編碼方法
10.5 LDPC碼的迭代算法——和積算法
10.5.1 初始化
10.5.2 迭代過程
10.6 LDPC碼的性能分析和數學建模
10.6.1 Gallager碼的性能分析
10.6.2 Luby對非規則LDPC碼的性能分析
10.7 LDPC碼的高效解碼實現方法
10.7.1 基于似然比值的LDPC解碼實現方法
10.7.2 新的差分解碼算法及其簡化算法的提出
10.7.3 仿真測試和對比
10.7.4 結論
10.8 多進制LDPC碼
10.8.1 多進制LDPC碼的構造
10.8.2 多進制LDPC碼的解碼
10.8.3 GF(q)域上的LDPC碼的解碼性能
10.8.4 結論
10.9 本章總結
第11章 統一編解碼與密度進化理論
11.1 要素圖與和積算法
11.1.1 計算單個邊緣函數
11.1.2 計算所有邊緣函數
11.2 前/后向算法的要素圖解釋
11.2.1 前/后向算法的要素圖表示
11.2.2 Turbo碼的迭代解碼的要素圖表示
11.3 LDPC碼和RA碼的要素圖解釋
11.3.1 LDPC碼
11.3.2 RA碼
11.3.3 二進制變量和校驗式的簡化
11.4 密度進化的分析方法
11.4.1 密度進化模型和高斯近似
11.4.2 解碼收斂的動態模型
11.5 本章總結
第12章 移動通信系統中的信道編碼
12.1 GSM系統的信道編碼
12.1.1 GSM的信道編碼方案
12.1.2 全速率語音信道(TCH/FS)的信道編碼
12.2 IS95系統中的信道編碼
12.2.1 檢錯CRC
12.2.2 前向糾錯碼(FEC)
12.2.3 交織編碼
12.3 cdma2000系統的信道編碼
12.3.1 檢錯CRC
12.3.2 前向糾錯碼FEC
12.3.3 交織編碼
12.4 WCDMA系統的信道編碼
12.4.1 信道編碼/復用流程
12.4.2 WCDMA系統中的信道檢錯、糾錯編碼
12.4.3 WCDMA系統中不同業務數據的編碼/復用過程
12.5 協議比較
第13章 無線信道估計與Turbo碼的補償解碼
13.1 Nakagami衰落信道下的信噪比(半盲)估值及其在Turbo解碼中的應用
13.1.1 系統模型及Nakagami衰落隨機變量的兩個定理
13.1.2 Nakagami信道下SNR估值的新算法
13.1.3 Turbo解碼信道補償估值算法及其對解碼精度的靈敏性仿真對比測試
13.1.4 結論
13.2 Nakagami衰落信道下的信道狀態(全盲)估值算法及其在Turbo解碼中的應用
13.2.1 研究綜述
13.2.2 Nakagami信道下SNR估值的新算法及全盲估值算法
13.2.3 Turbo解碼信道補償估值算法及其對解碼精度的靈敏性仿真對比測試
13.2.4 結論
13.3 本章總結
第14章 未來移動通信標準中的低密度校驗碼
14.1 802.16e LDPC碼部分協議介紹
14.2 中興關于LDPC碼的提案內容介紹
14.2.1 LDPC母碼編碼器介紹
14.2.2 用于低于母碼碼率的LDPC縮短編碼方式
14.2.3 用于高于母碼碼率的LDPC打孔編碼方式
14.3 三菱關于LDPC碼的提案內容介紹
14.3.1 三菱LDPC碼的構造和描述
14.3.2 適用于多碼率的RC-LDPC碼
14.4 我們提出的一種增強型的LDPC碼
14.5 仿真結果
14.5.1 802.16e仿真結果圖
14.5.2 中興仿真結果圖
14.5.3 3種方案比較圖
14.5.4 我們提出的增強型LDPC碼的仿真性能
14.6 結論
第15章 未來移動通信標準中的調制技術
15.1 簡介
15.2 OFDM
15.3 旋轉調制(Rotationmodulation)技術
15.3.1 普通調制方式
15.3.2 旋轉調制技術
15.3.3 OFDM調制的旋轉調制符號映射與時頻二維交織
15.3.4 最大似然解調器
15.4 LDPC-OFDM仿真系統
15.5 結論
參考文獻
1.1 糾錯碼理論的歷史回顧
1.2 近十年來糾錯碼理論的突破性發展
第2章 信息論基礎
2.1 熵和互信息的概念
2.2 信道容量的概念
2.3 糾錯碼與信道容量的關系
第3章 糾錯碼的基本概念
3.1 差錯控制的基本概念
3.2 差錯控制系統
3.3 糾錯碼的基本概念
3.3.1 編碼效率
3.3.2 編碼增益
3.3.3 信息碼元與監督碼元
3.3.4 許用碼組與禁用碼組
3.3.5 編碼距離
3.4 檢錯糾錯能力與最小碼間距離dmin的關系
3.5 差錯控制編碼的效用
3.6 糾錯碼的分類
第4章 糾錯碼的代數基礎
4.1 整數的基本知識
4.2 代數系統的基本概念
4.3 多項式剩余類環
4.3.1 關于多項式的幾個定義
4.3.2 多項式的運算規則
4.3.3 多項式剩余類構成有限域
4.4 有限域代數的基礎知識
4.5 中國剩余定理(孫子定理)
第5章 線性分組碼
5.1 線性分組碼的基本概念
5.2 碼的校驗矩陣與生成矩陣
5.3 線性分組碼的伴隨式與解碼方法
5.4 最大距離碼與完備碼
5.5 漢明碼與格雷碼
5.6 哈達瑪碼(Hadamard Code)與瑞德-穆勒碼(Reed-Muller Code)
5.7 線性分組碼的性能限
5.8 線性分組碼在第三代移動通信系統中的應用
5.8.1 編碼器結構
5.8.2 解碼算法
5.8.3 仿真驗證
5.8.4 結論
第6章 循環碼
6.1 循環碼的基本概念
6.2 循環碼的多項式描述
6.3 循環碼的矩陣描述
6.4 縮短循環碼與循環冗余校驗碼
6.5 Fire(弗爾)碼和QR(平方剩余)碼
6.6 BCH碼和R-S碼
6.7 多項式乘除法電路
6.7.1 多項式乘法電路
6.7.2 多項式除法電路
6.7.3 多項式乘除法電路
6.7.4 循環碼的編碼電路
6.8 循環碼的解碼
6.8.1 梅杰特解碼器
6.8.2 捕錯解碼器
6.8.3 縮短循環碼的解碼
6.9 BCH碼和R-S碼的編碼構造
6.9.1 BCH碼的構造方法
6.9.2 R-S碼的構造方法
6.10 BCH碼和R-S碼的解碼方法
6.10.1 關鍵方程的引入
6.10.2 多項式的歐幾里德算法
6.10.3 BCH/R-S碼的解碼步驟
6.10.4 仿真結果
6.11 刪除信道下的解碼
第7章 卷積碼
7.1 卷積碼的基本概念
7.2 卷積碼的描述
7.2.1 卷積碼的矩陣描述
7.2.2 卷積碼的樹圖描述
7.2.3 卷積碼的狀態圖描述
7.2.4 卷積碼的網格圖描述
7.2.5 卷積碼的多項式表示
7.3 卷積碼的維特比解碼算法
7.3.1 維特比解碼算法的基本原理
7.3.2 維特比解碼算法的性能
7.4 卷積碼的距離特性
7.5 卷積碼距離譜的信號流圖法
7.5.1 線性狀態方程法
7.5.2 圖解變換法
7.6 卷積碼的性能分析
7.7 卷積碼在通信中的應用
第8章 交織碼、級聯碼與TCM和PCM
8.1 交織
8.1.1 塊交織
8.1.2 比特翻轉交織
8.1.3 權位倒置交織器的提出
8.2 級聯碼
8.3 網格編碼調制(TCM)
8.3.1 8PSK 4狀態的TCM
8.3.2 一般的TCM
8.4 CPM調制和解調技術
8.4.1 CPM信號的一般表達式及其線性近似模型
8.4.2 GSM中的調制技術——GMSK調制
8.4.3 無線信道下的CPM信號的最佳解調技術——MLSE均衡解調技術
第9章 Turbo碼
9.1 Turbo碼的編碼方法
9.2 Turbo碼的解碼方法
9.2.1 MAP、Log_MAP和Max_Log_MAP算法
9.2.2 SOVA算法
9.2.3 各種算法小結
9.3 Turbo碼的分量碼與交織器的設計
9.4 Turbo碼解碼質量的估值技術
9.4.1 對誤幀率的估值算法研究
9.4.2 對誤碼率的估值算法研究
9.4.3 仿真比較性研究
9.4.4 結論
9.5 Turbo碼的自適應迭代算法
9.5.1 自適應迭代解碼算法的研究綜述
9.5.2 新的自適應迭代算法
9.5.3 仿真比較性研究
9.5.4 結論
9.6 Turbo碼在第三代移動通信中的應用
9.6.1 Turbo碼在cdma2000中的應用
9.6.2 Turbo碼在WCDMA系統中的應用
9.6.3 卷積Turbo碼在WiMAX系統中的應用
9.6.4 協議中Turbo碼的比較研究
9.7 本章總結
第10章 LDPC碼
10.1 LDPC碼的提出和再發現
10.2 Gallager碼編碼原理
10.3 Gallager碼解碼原理
10.4 非規則LDPC碼的編碼構造方法
10.4.1 監督矩陣的構造方法
10.4.2 從監督矩陣到生成矩陣的編碼方法
10.5 LDPC碼的迭代算法——和積算法
10.5.1 初始化
10.5.2 迭代過程
10.6 LDPC碼的性能分析和數學建模
10.6.1 Gallager碼的性能分析
10.6.2 Luby對非規則LDPC碼的性能分析
10.7 LDPC碼的高效解碼實現方法
10.7.1 基于似然比值的LDPC解碼實現方法
10.7.2 新的差分解碼算法及其簡化算法的提出
10.7.3 仿真測試和對比
10.7.4 結論
10.8 多進制LDPC碼
10.8.1 多進制LDPC碼的構造
10.8.2 多進制LDPC碼的解碼
10.8.3 GF(q)域上的LDPC碼的解碼性能
10.8.4 結論
10.9 本章總結
第11章 統一編解碼與密度進化理論
11.1 要素圖與和積算法
11.1.1 計算單個邊緣函數
11.1.2 計算所有邊緣函數
11.2 前/后向算法的要素圖解釋
11.2.1 前/后向算法的要素圖表示
11.2.2 Turbo碼的迭代解碼的要素圖表示
11.3 LDPC碼和RA碼的要素圖解釋
11.3.1 LDPC碼
11.3.2 RA碼
11.3.3 二進制變量和校驗式的簡化
11.4 密度進化的分析方法
11.4.1 密度進化模型和高斯近似
11.4.2 解碼收斂的動態模型
11.5 本章總結
第12章 移動通信系統中的信道編碼
12.1 GSM系統的信道編碼
12.1.1 GSM的信道編碼方案
12.1.2 全速率語音信道(TCH/FS)的信道編碼
12.2 IS95系統中的信道編碼
12.2.1 檢錯CRC
12.2.2 前向糾錯碼(FEC)
12.2.3 交織編碼
12.3 cdma2000系統的信道編碼
12.3.1 檢錯CRC
12.3.2 前向糾錯碼FEC
12.3.3 交織編碼
12.4 WCDMA系統的信道編碼
12.4.1 信道編碼/復用流程
12.4.2 WCDMA系統中的信道檢錯、糾錯編碼
12.4.3 WCDMA系統中不同業務數據的編碼/復用過程
12.5 協議比較
第13章 無線信道估計與Turbo碼的補償解碼
13.1 Nakagami衰落信道下的信噪比(半盲)估值及其在Turbo解碼中的應用
13.1.1 系統模型及Nakagami衰落隨機變量的兩個定理
13.1.2 Nakagami信道下SNR估值的新算法
13.1.3 Turbo解碼信道補償估值算法及其對解碼精度的靈敏性仿真對比測試
13.1.4 結論
13.2 Nakagami衰落信道下的信道狀態(全盲)估值算法及其在Turbo解碼中的應用
13.2.1 研究綜述
13.2.2 Nakagami信道下SNR估值的新算法及全盲估值算法
13.2.3 Turbo解碼信道補償估值算法及其對解碼精度的靈敏性仿真對比測試
13.2.4 結論
13.3 本章總結
第14章 未來移動通信標準中的低密度校驗碼
14.1 802.16e LDPC碼部分協議介紹
14.2 中興關于LDPC碼的提案內容介紹
14.2.1 LDPC母碼編碼器介紹
14.2.2 用于低于母碼碼率的LDPC縮短編碼方式
14.2.3 用于高于母碼碼率的LDPC打孔編碼方式
14.3 三菱關于LDPC碼的提案內容介紹
14.3.1 三菱LDPC碼的構造和描述
14.3.2 適用于多碼率的RC-LDPC碼
14.4 我們提出的一種增強型的LDPC碼
14.5 仿真結果
14.5.1 802.16e仿真結果圖
14.5.2 中興仿真結果圖
14.5.3 3種方案比較圖
14.5.4 我們提出的增強型LDPC碼的仿真性能
14.6 結論
第15章 未來移動通信標準中的調制技術
15.1 簡介
15.2 OFDM
15.3 旋轉調制(Rotationmodulation)技術
15.3.1 普通調制方式
15.3.2 旋轉調制技術
15.3.3 OFDM調制的旋轉調制符號映射與時頻二維交織
15.3.4 最大似然解調器
15.4 LDPC-OFDM仿真系統
15.5 結論
參考文獻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