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目次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獨立董事制度是在英美法系國家“一元董事會”的公司治理結構基礎上形成并發展起來的。“一元董事會”的特點是董事會集決策權與監督權于一身。在20世紀60年代,西方公司高層管理人員的權力不斷擴大,并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了董事會,使得董事會的監督職能弱化,出現了普遍的“內部人控制”現象。為此,英美法系國家在20世紀六七十年代之后,對“一元董事會 ”模式進行了改良性制度創新,在不改變“一元制”模式的前提下,通過引入外部獨立董事來強化董事會的監督權。經過數十年的發展,獨立董事在董事會中的地位日益加強,據DELI)2000年調查,董事會中的獨立董事比例,美國為62%,英國為34%。《財富》500強企業董事會成員平均11人,其中獨立董事平均9人;標準普爾500指數的1164家公司中,獨立董事比例為62.2%。
中國從20世紀80年代后期開始,實施股份改造和現代企業制度建設。當時的公司制度采用的是大陸法系“二元制”的公司治理結構,即在董事會之外另設與董事會平行的監事會,負責對董事會和公司高層管理人員的監督。
從十幾年的實踐來看,中國“二元制”下的監事會監督效果,與制度設計者的初衷相云甚遠,因而學術界近幾年關于引入獨立董事制度的呼聲日漸高漲。這種呼聲最終在2001年8月31日中國證監會《關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獨立董事制度的指導意見》中得到體現。《指導意見》要求“上市公司董事會成員中應有l/3以上為獨立董事”。將英美法系公司治理中的獨立董事制度引入大陸法系的公司治理中,實際上這可看作是一種制度嫁接。這種制度嫁接可能會產生三種不同的效果:1.最優效果,制度嫁接成功。中國的公司治理實現改良性制度創新。新的董事會結構中,獨立董事與監事會各司其職,互為補充,實現對公司高管人員的有效監督;同時對公司決策的有效性產生積極影響。這種效果無疑是制度設計者的最優目標。2.次優效果,制度嫁接比較成功。公司治理成功地實現制度轉軌。監事會的職能逐漸萎縮,獨立董事逐步取代監事會的職能,并在實踐中逐步強化獨立董事的監督職能。中國的公司治理實際上成為一元董事會結構,雖然無法避免其固有缺點,但相對于無效的二元結構,仍不失為一種次優結果。3.非優結果,制度嫁接失敗。獨立董事雖然大量進入董事會,但同監事在職能上會有沖突,造成監督權的混亂;或者,獨立董事無法有效行權,“內部人控制”得不到緩解;甚至由于獨立董事對企業營運管理的生疏,造成董事會決策資源損失,決策科學性下降。這無疑是制度設計者最不希望看到的結果。
獨立董事制度的研究是一個重要的課題.國內外許多學者對此做了大量的理論研究和實證研究,而且許多研究是非常有價值的。筆者的選題正是在前人大量有參考價值研究工作的基礎上進行的。該課題研究主要出于以下幾個目的: 1.對國內外關于獨立董事制度的研究進行綜述,從而了解國內外研究已經取得的成果和有待深入研究的問題。2.構建獨立董事制度研究的理論基礎體系,從而為獨立董事制度的研究和設計、獨立董事制度的實踐探尋理論淵源。3.對國(境)外兩種不同法律體系條件下(“一元法系”和“大陸法系” 即“二元法系”)獨立董事制度的典型進行分析,并對中國和國外獨立董事制度進行比較,從而探尋獨立董事制度的一般性和特殊性規律,為中國獨立董事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提供一定的參考和借鑒。4.對獨立董事制度用博弈分析方法進行分析,構建博弈模型,這在分析的視角上有一定的新意和深度,從而使獨立董事制度的分析比較深入,進而有助于加深對獨立董事制度的理解。5.對中國上市公司獨立董事制度與企業業績的相關性進行實證分析,從2002年和2003年上市公司中選出一定數量的樣本,用計量經濟學的分析方法和數量經濟的計算機分析軟件(Eviews3.1)進行分析,探尋中國獨立董事制度的效果及其程度,找出中國獨立董事的基本態勢。6.對中國獨立董事制度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探討中國獨立董事制度的目標模式,提出完善中國獨立董事制度的對策建議。
筆者認為,中國應選擇目標模式三。這個目標模式,筆者把它稱為綜合型獨立董事制度模式。這種模式在中國有其可行性:一方面,引進了比較有效的獨立董事及其委員會制度;另一方面,符合現行的公司法律規范,實施難度小。在短期內一股獨大和董事長兼總經理等問題不會有很大改觀的情況下,引入外部監督力量,能發揮較好的監督作用。當然,獨立董事與監事會并存履行監督職能,肯定監督成本過高。從長遠看,隨著上市公司股權結構、治理結構、獨立董事制度的改進和完善,應逐步縮小監事會職能,加強獨立董事職能,充分發揮獨立董事制度的作用。4.完善中國獨立董事制度的對策建議:(1)完善獨立董事運行機制。注重發揮專門委員會的作用;重視獨立董事召集人的作用;建立獨立董事與股東的聯系渠道;改進獨立董事的提名和選舉辦法;進一步明確對獨立董事的激勵方式。(2)建立有效的制度環境和政策體系。逐步進行股權結構的調整;為中小股東更方便地參與公司治理創造條件。(3)制定獨立董事法,構建執業準則。(4)建立獨立董事的行業自律體系。成立獨立董事協會;成立獨立董事事務所。(5)完善獨立董事責任與保障機制。責任與薪酬掛鉤;健全獨立董事的保險機制。(6)營造誠信的外部環境。關于獨立董事制度的研究,有待進一步深入探討的問題還很多,如對獨立董事制度的成本和收益的分析,獨立董事制度的法律體系的架構,社會、文化、政治、道德等制度環境對獨立董事制度的制度績效的影響,獨立董事制度的制度體系架構,獨立董事制度績效的評價指標體系,中國獨立董事制度與監事會制度的協調和整合,中國獨立董事制度所需要的制度環境等問題,都需要在今后加強研究。
中國從20世紀80年代后期開始,實施股份改造和現代企業制度建設。當時的公司制度采用的是大陸法系“二元制”的公司治理結構,即在董事會之外另設與董事會平行的監事會,負責對董事會和公司高層管理人員的監督。
從十幾年的實踐來看,中國“二元制”下的監事會監督效果,與制度設計者的初衷相云甚遠,因而學術界近幾年關于引入獨立董事制度的呼聲日漸高漲。這種呼聲最終在2001年8月31日中國證監會《關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獨立董事制度的指導意見》中得到體現。《指導意見》要求“上市公司董事會成員中應有l/3以上為獨立董事”。將英美法系公司治理中的獨立董事制度引入大陸法系的公司治理中,實際上這可看作是一種制度嫁接。這種制度嫁接可能會產生三種不同的效果:1.最優效果,制度嫁接成功。中國的公司治理實現改良性制度創新。新的董事會結構中,獨立董事與監事會各司其職,互為補充,實現對公司高管人員的有效監督;同時對公司決策的有效性產生積極影響。這種效果無疑是制度設計者的最優目標。2.次優效果,制度嫁接比較成功。公司治理成功地實現制度轉軌。監事會的職能逐漸萎縮,獨立董事逐步取代監事會的職能,并在實踐中逐步強化獨立董事的監督職能。中國的公司治理實際上成為一元董事會結構,雖然無法避免其固有缺點,但相對于無效的二元結構,仍不失為一種次優結果。3.非優結果,制度嫁接失敗。獨立董事雖然大量進入董事會,但同監事在職能上會有沖突,造成監督權的混亂;或者,獨立董事無法有效行權,“內部人控制”得不到緩解;甚至由于獨立董事對企業營運管理的生疏,造成董事會決策資源損失,決策科學性下降。這無疑是制度設計者最不希望看到的結果。
獨立董事制度的研究是一個重要的課題.國內外許多學者對此做了大量的理論研究和實證研究,而且許多研究是非常有價值的。筆者的選題正是在前人大量有參考價值研究工作的基礎上進行的。該課題研究主要出于以下幾個目的: 1.對國內外關于獨立董事制度的研究進行綜述,從而了解國內外研究已經取得的成果和有待深入研究的問題。2.構建獨立董事制度研究的理論基礎體系,從而為獨立董事制度的研究和設計、獨立董事制度的實踐探尋理論淵源。3.對國(境)外兩種不同法律體系條件下(“一元法系”和“大陸法系” 即“二元法系”)獨立董事制度的典型進行分析,并對中國和國外獨立董事制度進行比較,從而探尋獨立董事制度的一般性和特殊性規律,為中國獨立董事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提供一定的參考和借鑒。4.對獨立董事制度用博弈分析方法進行分析,構建博弈模型,這在分析的視角上有一定的新意和深度,從而使獨立董事制度的分析比較深入,進而有助于加深對獨立董事制度的理解。5.對中國上市公司獨立董事制度與企業業績的相關性進行實證分析,從2002年和2003年上市公司中選出一定數量的樣本,用計量經濟學的分析方法和數量經濟的計算機分析軟件(Eviews3.1)進行分析,探尋中國獨立董事制度的效果及其程度,找出中國獨立董事的基本態勢。6.對中國獨立董事制度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探討中國獨立董事制度的目標模式,提出完善中國獨立董事制度的對策建議。
筆者認為,中國應選擇目標模式三。這個目標模式,筆者把它稱為綜合型獨立董事制度模式。這種模式在中國有其可行性:一方面,引進了比較有效的獨立董事及其委員會制度;另一方面,符合現行的公司法律規范,實施難度小。在短期內一股獨大和董事長兼總經理等問題不會有很大改觀的情況下,引入外部監督力量,能發揮較好的監督作用。當然,獨立董事與監事會并存履行監督職能,肯定監督成本過高。從長遠看,隨著上市公司股權結構、治理結構、獨立董事制度的改進和完善,應逐步縮小監事會職能,加強獨立董事職能,充分發揮獨立董事制度的作用。4.完善中國獨立董事制度的對策建議:(1)完善獨立董事運行機制。注重發揮專門委員會的作用;重視獨立董事召集人的作用;建立獨立董事與股東的聯系渠道;改進獨立董事的提名和選舉辦法;進一步明確對獨立董事的激勵方式。(2)建立有效的制度環境和政策體系。逐步進行股權結構的調整;為中小股東更方便地參與公司治理創造條件。(3)制定獨立董事法,構建執業準則。(4)建立獨立董事的行業自律體系。成立獨立董事協會;成立獨立董事事務所。(5)完善獨立董事責任與保障機制。責任與薪酬掛鉤;健全獨立董事的保險機制。(6)營造誠信的外部環境。關于獨立董事制度的研究,有待進一步深入探討的問題還很多,如對獨立董事制度的成本和收益的分析,獨立董事制度的法律體系的架構,社會、文化、政治、道德等制度環境對獨立董事制度的制度績效的影響,獨立董事制度的制度體系架構,獨立董事制度績效的評價指標體系,中國獨立董事制度與監事會制度的協調和整合,中國獨立董事制度所需要的制度環境等問題,都需要在今后加強研究。
目次
內容提要
導論
0.1 研究獨立董事制度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
0.1.1 理論意義
0.1.2 實踐意義
0.2 課題研究目的、方法和主要思路
0.2.1 研究目的
0.2.2 主要研究方法
0.2.3 研究的主要思路
第一章 獨立董事制度概述
1.1 董事的分類
1.1.1 按照董事的來源分類
1.1.2 按照董事的功能分類
1.2 獨立董事的含義及特征
1.2.1 獨立董事的含義
1.2.2 獨立董事的特征
1.3 獨立董事獨立性的界定
1.3.1 概括式界定法
1.3.2 列舉式界定法
1.3.3 概括式和列舉式相結合的界定方法
1.4 獨立董事制度的含義
1.5 獨立董事制度的目的和作用
1.5.1 設立獨立董事制度的目的
1.5.2 獨立董事制度的作用
1.6 獨立董事制度產生的原因
1.7 獨立董事制度的歷史考察及其發展趨勢
第二章 國內外關于獨立董事制度研究綜述
2.1 國外獨立董事制度研究的主要內容
2.1.1 獨立董事的選擇機制
2.1.2 關于獨立董事的角色研究
2.1.3 獨立董事在董事會中的構成比例及影響因素
2.1.4 獨立董事制度與企業業績
2.1.5 獨立董事履行的職責
2.1.6 獨立董事與企業首席執行官(CE0)的關系
2.1.7 獨立董事與管理層的報酬水平問題
2.1.8 獨立董事與企業購并
2.1.9 不同制度環境下獨立董事對公司的作用和影響
2.2 國內關于獨立董事制度研究綜述
2.2.1 獨立董事制度的引入
2.2.2 獨立董事的作用
2.2.3 獨立董事的選擇
2.2.4 獨立董事的職能與權力
2.2.5 獨立董事的激勵機制
2.2.6 獨立董事在董事會中的比例
2.2.7 獨立董事與監事會的關系
2.2.8 獨立董事向誰負責
2.2.9 獨立董事的保障問題
第三章 獨立董事制度的理論基礎
3.1 公司治理理論
3.1.1 公司治理的內涵
3.1.2 公司治理的主體和客體
3.1.3 公司治理的基本模式
3.2 委托代理理論
3.2.1 委托代理關系的內涵
3.2.2 委托代理理論的假設條件
3.2.3 委托代理理論的主要觀點
3.2.4 委托代理理論研究近況
3.3 激勵約束理論
3.3.1 內容型激勵理論
3.3.2 過程型激勵理論
3.3.3 解決激勵問題的主要方法
3.4 相關利益者理論
3.4.1 相關利益者的定義
3.4.2 相關利益者與公司治理
3.4.3 相關利益者理論與獨立董事制度
第四章 若干國家和地區獨立董事制度的實踐
4.1 美國獨立董事制度
4.1.1 美國獨立董事獨立性的界定
4.1.2 美國獨立董事的選任
4.1.3 美國獨立董事的職責
4.1.4 美國獨立董事職權的行使
4.1.5 美國獨立董事的報酬
4.2 英國獨立董事制度
4.2.1 英國獨立董事獨立性的界定
4.2.2 英國獨立董事的任免
4.2.3 英國獨立董事的職責
4.2.4 英國獨立董事的報酬
4.3 日本獨立董事制度
4.3.1 日本獨立董事的演進
4.3.2 日本現行獨立董事制度概要
4.4 韓國及中國香港獨立董事制度
4.4.1 韓國獨立董事制度
4.4.2 扣國香港獨立董事制度
第五章 中國與國外獨立董事制度的比較
5.1 制度規定形式的比較
5.2 獨立董事獨立性規定的比較
5.3 獨立董事人數與比例規定的比較
5.4 獨立董事任職資格的比較
5.5 獨立董事職責與行使職權機構的比較
5.6 獨立董事薪酬激勵的比較
第六章 獨立董事制度的博弈模型分析
6.1 博弈論與納什均衡
6.2 現代博弈論對獨立董事制度的理解
6.3 獨立董事產生的博弈分析模型
6.3.1 模型的建立
6.3.2 模型對獨立董事產生的解釋
6.3.3 模型的結論和可供檢驗的含義
6.4 獨立董事與經營者完全信息靜態博弈——納什均衡
6.5 獨立董事與CE0不完全信息動態博弈分析
6.5.1 博弈模型
6.5.2 博弈均衡的求解
6.5.3 對求解結果的解釋
6.5.4 模型的缺陷
6.6 獨立董事在中國公司治理結構中作用的博弈模型分析
6.6.1 引入獨立董事前公司利益相關者之間的博弈分析
6.6.2 委托人與代理人的博弈分析
6.6.3 獨立董事引人后獨立董事與“內部人控制”的博弈分析
第七章 獨立董事制度與企業績效相關性的實證分析
7.1 獨立董事制度與公司績效相關性研究的簡述
7.1.1 國外的研究
7.1.2 國內的研究
7.2 扣國上市公司獨立董事制度的實證分析
7.2.1 實證分析的目的
7.2.2 實證分析的方法
7.2.3 2002年886家樣本公司的實證分析
7.2.4 2003年392家樣本公司的實證分析
7.2.5 2002年與2003年獨立董事及企業業績的比較
7.3 本章小結
第八章 中國上市公司獨立董事制度——現狀、問題、目標模式和對策建議
8.1 中國上市公司獨立董事制度的現狀
8.1.1 中國上市公司獨立董事制度的建立過程
8.1.2 辛國上市公司獨立董事制度的制度框架和主要內答
8.1.3 中國上市公司引入獨立董事制度的進展情況
8.2 中國獨立董事制度存在的主要問題
8.2.1 目前獨立董事制度的主要問題
8.2.2 獨立董事制度在制度層面的主要問題
8.3 中國獨立董事制度目標模式的選擇
8.3.1 目標模式選擇的客觀依據
8.3.2 可供選擇的目標模式
8.4 完善中國獨立董事制度的對策建議
8.4.1 完善獨立董事運行機制
8.4.2 建立有效的制度環境和政策體系
8.4.3 制定獨立董事法,構建執業準則
8.4.4 建立獨立董事的行業自律體系
8.4.5 完善獨立董事責任與保障機制
8.4.6 營造誠信的外部環境
8.5 本章小結
結束語
參考文獻
附錄1:2002年上市公司獨立董事及企業業績相關數據情況表(886家樣本)
附錄2:2003年我國部分上市公司獨立董事及企業業績相關數據情況表(392樣本)
導論
0.1 研究獨立董事制度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
0.1.1 理論意義
0.1.2 實踐意義
0.2 課題研究目的、方法和主要思路
0.2.1 研究目的
0.2.2 主要研究方法
0.2.3 研究的主要思路
第一章 獨立董事制度概述
1.1 董事的分類
1.1.1 按照董事的來源分類
1.1.2 按照董事的功能分類
1.2 獨立董事的含義及特征
1.2.1 獨立董事的含義
1.2.2 獨立董事的特征
1.3 獨立董事獨立性的界定
1.3.1 概括式界定法
1.3.2 列舉式界定法
1.3.3 概括式和列舉式相結合的界定方法
1.4 獨立董事制度的含義
1.5 獨立董事制度的目的和作用
1.5.1 設立獨立董事制度的目的
1.5.2 獨立董事制度的作用
1.6 獨立董事制度產生的原因
1.7 獨立董事制度的歷史考察及其發展趨勢
第二章 國內外關于獨立董事制度研究綜述
2.1 國外獨立董事制度研究的主要內容
2.1.1 獨立董事的選擇機制
2.1.2 關于獨立董事的角色研究
2.1.3 獨立董事在董事會中的構成比例及影響因素
2.1.4 獨立董事制度與企業業績
2.1.5 獨立董事履行的職責
2.1.6 獨立董事與企業首席執行官(CE0)的關系
2.1.7 獨立董事與管理層的報酬水平問題
2.1.8 獨立董事與企業購并
2.1.9 不同制度環境下獨立董事對公司的作用和影響
2.2 國內關于獨立董事制度研究綜述
2.2.1 獨立董事制度的引入
2.2.2 獨立董事的作用
2.2.3 獨立董事的選擇
2.2.4 獨立董事的職能與權力
2.2.5 獨立董事的激勵機制
2.2.6 獨立董事在董事會中的比例
2.2.7 獨立董事與監事會的關系
2.2.8 獨立董事向誰負責
2.2.9 獨立董事的保障問題
第三章 獨立董事制度的理論基礎
3.1 公司治理理論
3.1.1 公司治理的內涵
3.1.2 公司治理的主體和客體
3.1.3 公司治理的基本模式
3.2 委托代理理論
3.2.1 委托代理關系的內涵
3.2.2 委托代理理論的假設條件
3.2.3 委托代理理論的主要觀點
3.2.4 委托代理理論研究近況
3.3 激勵約束理論
3.3.1 內容型激勵理論
3.3.2 過程型激勵理論
3.3.3 解決激勵問題的主要方法
3.4 相關利益者理論
3.4.1 相關利益者的定義
3.4.2 相關利益者與公司治理
3.4.3 相關利益者理論與獨立董事制度
第四章 若干國家和地區獨立董事制度的實踐
4.1 美國獨立董事制度
4.1.1 美國獨立董事獨立性的界定
4.1.2 美國獨立董事的選任
4.1.3 美國獨立董事的職責
4.1.4 美國獨立董事職權的行使
4.1.5 美國獨立董事的報酬
4.2 英國獨立董事制度
4.2.1 英國獨立董事獨立性的界定
4.2.2 英國獨立董事的任免
4.2.3 英國獨立董事的職責
4.2.4 英國獨立董事的報酬
4.3 日本獨立董事制度
4.3.1 日本獨立董事的演進
4.3.2 日本現行獨立董事制度概要
4.4 韓國及中國香港獨立董事制度
4.4.1 韓國獨立董事制度
4.4.2 扣國香港獨立董事制度
第五章 中國與國外獨立董事制度的比較
5.1 制度規定形式的比較
5.2 獨立董事獨立性規定的比較
5.3 獨立董事人數與比例規定的比較
5.4 獨立董事任職資格的比較
5.5 獨立董事職責與行使職權機構的比較
5.6 獨立董事薪酬激勵的比較
第六章 獨立董事制度的博弈模型分析
6.1 博弈論與納什均衡
6.2 現代博弈論對獨立董事制度的理解
6.3 獨立董事產生的博弈分析模型
6.3.1 模型的建立
6.3.2 模型對獨立董事產生的解釋
6.3.3 模型的結論和可供檢驗的含義
6.4 獨立董事與經營者完全信息靜態博弈——納什均衡
6.5 獨立董事與CE0不完全信息動態博弈分析
6.5.1 博弈模型
6.5.2 博弈均衡的求解
6.5.3 對求解結果的解釋
6.5.4 模型的缺陷
6.6 獨立董事在中國公司治理結構中作用的博弈模型分析
6.6.1 引入獨立董事前公司利益相關者之間的博弈分析
6.6.2 委托人與代理人的博弈分析
6.6.3 獨立董事引人后獨立董事與“內部人控制”的博弈分析
第七章 獨立董事制度與企業績效相關性的實證分析
7.1 獨立董事制度與公司績效相關性研究的簡述
7.1.1 國外的研究
7.1.2 國內的研究
7.2 扣國上市公司獨立董事制度的實證分析
7.2.1 實證分析的目的
7.2.2 實證分析的方法
7.2.3 2002年886家樣本公司的實證分析
7.2.4 2003年392家樣本公司的實證分析
7.2.5 2002年與2003年獨立董事及企業業績的比較
7.3 本章小結
第八章 中國上市公司獨立董事制度——現狀、問題、目標模式和對策建議
8.1 中國上市公司獨立董事制度的現狀
8.1.1 中國上市公司獨立董事制度的建立過程
8.1.2 辛國上市公司獨立董事制度的制度框架和主要內答
8.1.3 中國上市公司引入獨立董事制度的進展情況
8.2 中國獨立董事制度存在的主要問題
8.2.1 目前獨立董事制度的主要問題
8.2.2 獨立董事制度在制度層面的主要問題
8.3 中國獨立董事制度目標模式的選擇
8.3.1 目標模式選擇的客觀依據
8.3.2 可供選擇的目標模式
8.4 完善中國獨立董事制度的對策建議
8.4.1 完善獨立董事運行機制
8.4.2 建立有效的制度環境和政策體系
8.4.3 制定獨立董事法,構建執業準則
8.4.4 建立獨立董事的行業自律體系
8.4.5 完善獨立董事責任與保障機制
8.4.6 營造誠信的外部環境
8.5 本章小結
結束語
參考文獻
附錄1:2002年上市公司獨立董事及企業業績相關數據情況表(886家樣本)
附錄2:2003年我國部分上市公司獨立董事及企業業績相關數據情況表(392樣本)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