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本書以大陸法系民法物權理論為基礎,以2007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為主要依據,充分吸收國內外物權理論研究的最新成果,緊密結合我國司法實務,對物權的一般理論、所有權制度、用益物權制度、擔保物權制度和占有制度進行了全面的闡述。本書在編章節的安排上,基本遵循了我國物權法的體例;在內容上,既有對我國物權法中主要制度立法背景的介紹和立法精神的闡述,也有對大陸法系國家相關制度的簡要介紹;在觀點上,不局限于對現行《物權法》規定的解釋,對于現行立法中的缺憾也進行了分析評價,并提出相應的完善建議。 本書既是一部學習物權法的教材,也是一部研究物權法的參考文獻。 書中許多觀點對于完善我國的物權立法,解決司法實務中存在的疑難問題,均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作者簡介
馬俊駒 男,1941年3月生,北京人。清華大學法學院教授、民商法專業博士生導師,同時擔任清華大學學術委員會副主任,清華大學環境資源與能源法研究中心主任,中國民法研究會顧問及該研究會學術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委員、仲裁員等職。1962—1966年在北京政法學院(現中國政法大學)法律系本科學習;1967—1979年在法院從事民、刑事審判工作;1979—1982年在北京政法學院攻讀民法專業研究生,獲法學碩士學位。1982—1997年在武漢大學法學院任教,先后晉升為副教授、教授,并遴選為民商法專業博士生導師。在此期間擔任過法律系主任、法學院院長、律師學院院長等職務,并兼任武漢市人大常委會委員、法制工作委員會委員、湖北省法學會副會長、科技法學會副會長、中國法學會民法經濟法研究會副會長等職。先后主持和承擔了國家社會科學基金、省市和學校科研基金及中外合作課題的研究工作,參與了《合同法》、《物權法》、 《可再生能源促進法》法律的起草和論證工作,并應邀赴德國、法國、日本、美國和我國港、澳、臺地區講學和進行學術交流。獨著、主編、合著學術著作20余部,其中代表性著作有《法人制度通論》、 《現代企業法律制度研究》和《民法原論》;在全國各類法學期刊上發表論文100余篇,其中代表性的論文有《財產權制度的歷史評析和現實思考》、 《法人制度的基本理論和立法問題探討》、 《人格權的理論基礎及其立法體例》等。
目次
第一編 總論
第一章 物權法概述
第一節 物權法的概念、特征及調整對象
第二節 物權法的體系
第三節 物權法基本原則
第四節 物權法的發展
第二章 物權概述
第一節 物權的概念
第二節 物權的客體
第三節 物權的分類
第四節 物權體系的歷史形成
第五節 物權的效力
第三章 物權變動
第一節 物權變動的形態
第二節 物權變動的公示方法
第三節 物權變動的公示效力
第四節 物權行為理論及評價
第四章 物權的保護
第一節 物權的私法保護
第二節 物權的公法保護
第二編 所有權
第五章 所有權通論
第一節 所有權的意義
第二節 所有權的性質
第三節 所有權的權能
第四節 所有權的限制
第五節 國家、集體、私人所有權
第六節 不動產、動產所有權
第六章 不動產所有權
第一節 土地所有權
第二節 建筑物區分所有權
第三節 不動產相鄰關系
第七章 動產所有權
第一節 善意取得
第二節 拾得遺失物
第三節 發現埋藏物
第四節 添附
第五節 先占
第八章 共有
第一節 共有關系概述
第二節 共同共有
第三節 按份共有
第四節 準共有
第三編 用益物權
第九章 用益物權概述
第一節 用益物權的意義
第二節 用益物權的分類
第十章 土地承包經營權
第一節 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概念和特點
第二節 土地承包經營權的取得
第三節 土地承包經營權的內容
第四節 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消滅
第十一章 建設用地使用權
第一節 建設用地使用權的概念與特征
第二節 建設用地使用權的種類
第三節 建設用地使用權的取得
第四節 建設用地使用權的內容
第五節 建設用地使用權的消滅
第十二章 宅基地使用權
第一節 宅基地使用權的概念和特征
第二節 宅基地使用權的取得
第三節 宅基地使用權的內容
第四節 宅基地使用權的消滅
第十三章 地役權
第一節 地役權的概念和特點
第二節 地役權的取得
第三節 地役權的內容
第四節 地役權的消滅
第十四章 居住權
第一節 居住權的概念和特征
第二節 居住權的設立
第三節 居住權的內容
第四節 居住權的消滅
第十五章 典權
第一節 典權的概念與特征
第二節 典權的設定
第三節 典權的內容
第四節 典權的消滅
第五節 典權存廢論
第十六章 準物權
第一節 準物權概述
第二節 采礦權
第三節 水權
第四節 漁業權
第四編 擔保物權
第十七章 擔保物權概述
第一節 擔保物權的功能
第二節 擔保物權的性質
第三節 擔保物權的分類
第十八章 抵押權
第一節 抵押權的概念和特征
第二節 抵押權的設定
第三節 抵押權的客體
第四節 抵押權的效力
第五節 抵押權的實行
第六節 抵押權的消滅
第七節 權利抵押
第八節 財團抵押
第九節 最高額抵押
第十節 所有人抵押
第十一節 共同抵押
第十九章 質權
第一節 質權的概念和特點
第二節 動產質權
第三節 權利質權
第四節 營業質權
第二十章 留置權
第一節 留置權的概念和性質
第二節 留置權的成立和行使條件
第三節 留置權的效力
第四節 留置權的消滅
第二十一章 非典型擔保
第一節 非典型擔保概述
第二節 讓與擔保
第三節 所有權保留
第四節 建立我國非典型擔保制度的法律思考
第二十二章 擔保物權的競合
第一節 抵押權與其他擔保物權的競合
第二節 質權與其他擔保物權的競合
第三節 非典型擔保與典型擔保的競合
第四節 完善我國擔保物權競合立法的法律思考
第五編 占有
第二十三章 占有
第一節 占有的意義和性質
第二節 占有的分類
第三節 占有的取得和消滅
第四節 占有的效力
第五節 占有的保護
第六節 準占有
附錄:《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
后記
第一章 物權法概述
第一節 物權法的概念、特征及調整對象
第二節 物權法的體系
第三節 物權法基本原則
第四節 物權法的發展
第二章 物權概述
第一節 物權的概念
第二節 物權的客體
第三節 物權的分類
第四節 物權體系的歷史形成
第五節 物權的效力
第三章 物權變動
第一節 物權變動的形態
第二節 物權變動的公示方法
第三節 物權變動的公示效力
第四節 物權行為理論及評價
第四章 物權的保護
第一節 物權的私法保護
第二節 物權的公法保護
第二編 所有權
第五章 所有權通論
第一節 所有權的意義
第二節 所有權的性質
第三節 所有權的權能
第四節 所有權的限制
第五節 國家、集體、私人所有權
第六節 不動產、動產所有權
第六章 不動產所有權
第一節 土地所有權
第二節 建筑物區分所有權
第三節 不動產相鄰關系
第七章 動產所有權
第一節 善意取得
第二節 拾得遺失物
第三節 發現埋藏物
第四節 添附
第五節 先占
第八章 共有
第一節 共有關系概述
第二節 共同共有
第三節 按份共有
第四節 準共有
第三編 用益物權
第九章 用益物權概述
第一節 用益物權的意義
第二節 用益物權的分類
第十章 土地承包經營權
第一節 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概念和特點
第二節 土地承包經營權的取得
第三節 土地承包經營權的內容
第四節 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消滅
第十一章 建設用地使用權
第一節 建設用地使用權的概念與特征
第二節 建設用地使用權的種類
第三節 建設用地使用權的取得
第四節 建設用地使用權的內容
第五節 建設用地使用權的消滅
第十二章 宅基地使用權
第一節 宅基地使用權的概念和特征
第二節 宅基地使用權的取得
第三節 宅基地使用權的內容
第四節 宅基地使用權的消滅
第十三章 地役權
第一節 地役權的概念和特點
第二節 地役權的取得
第三節 地役權的內容
第四節 地役權的消滅
第十四章 居住權
第一節 居住權的概念和特征
第二節 居住權的設立
第三節 居住權的內容
第四節 居住權的消滅
第十五章 典權
第一節 典權的概念與特征
第二節 典權的設定
第三節 典權的內容
第四節 典權的消滅
第五節 典權存廢論
第十六章 準物權
第一節 準物權概述
第二節 采礦權
第三節 水權
第四節 漁業權
第四編 擔保物權
第十七章 擔保物權概述
第一節 擔保物權的功能
第二節 擔保物權的性質
第三節 擔保物權的分類
第十八章 抵押權
第一節 抵押權的概念和特征
第二節 抵押權的設定
第三節 抵押權的客體
第四節 抵押權的效力
第五節 抵押權的實行
第六節 抵押權的消滅
第七節 權利抵押
第八節 財團抵押
第九節 最高額抵押
第十節 所有人抵押
第十一節 共同抵押
第十九章 質權
第一節 質權的概念和特點
第二節 動產質權
第三節 權利質權
第四節 營業質權
第二十章 留置權
第一節 留置權的概念和性質
第二節 留置權的成立和行使條件
第三節 留置權的效力
第四節 留置權的消滅
第二十一章 非典型擔保
第一節 非典型擔保概述
第二節 讓與擔保
第三節 所有權保留
第四節 建立我國非典型擔保制度的法律思考
第二十二章 擔保物權的競合
第一節 抵押權與其他擔保物權的競合
第二節 質權與其他擔保物權的競合
第三節 非典型擔保與典型擔保的競合
第四節 完善我國擔保物權競合立法的法律思考
第五編 占有
第二十三章 占有
第一節 占有的意義和性質
第二節 占有的分類
第三節 占有的取得和消滅
第四節 占有的效力
第五節 占有的保護
第六節 準占有
附錄:《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
后記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