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續發展的理論與測度方法(簡體書)
商品資訊
系列名:當代建築節能理論與政策論叢
ISBN13:9787112086917
出版社: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作者:韓英
出版日:2007/01/16
裝訂/頁數:平裝/231頁
版次:1
商品簡介
目次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本書研究可持續發展的基本理論與測度方法。 目前,可持續發展的研究已經取得了很大的進展,關于可持續發展的研究文獻浩如煙海。但是,作為一個龐大而復雜的研究領域,對可持續發展的研究并不透徹,這直接導致了可持續發展在實踐中的可操作性不強,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實施不力。在當今世界各國對可持續發展戰略的推廣實施呼聲越來越大,對可持續發展實踐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之際,研究如何提高可持續發展這一倫理規范的可行性有著重要的意義。而要想達到提高可持續發展可行性與實踐操作性的目的,則首先必須透徹理解可持續發展的基本理論及其度量方法。這是因為,可持續發展概念、理論的清晰化為其操作性的增強提供基礎,而如何度量可持續發展水平,可持續發展測度方法的清晰化又是提高可持續發展可行性的基礎。可持續發展的基本理論與應用方法研究上的不透徹,才導致了對于可持續發展實踐的指導不力,致使可持續發展的司操作性及可行性不強。本書從可持續發展的基本理論與測度方法的同步研究入手,為可持續發展的可行性研究作出理論上的嘗試與努力。
目次
序
前言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及意義
一、本書所針對的問題
二、研究背景及意義
第二節 國內外相關研究概述
一、可持續發展思想的歷史考察
二、國外研究成果、研究現狀與趨勢
三、國內研究概況與有待解決的問題
第二章 可持續發展的內涵解析與實現條件分析
第一節 發展與可持續性的概念闡釋
一、發展的概念
二、發展是受限制的
三、可持續性概念
第二節 可持續發展的內涵
第三節 弱可持續發展與強可持續發展實現的必要條件分析
一、弱可持續發展實現的必要條件
二、強可持續發展實現的必要條件
第四節 不確定性與不可逆轉性
一、不確定性
二、不可逆轉性
第五節 最低安全標準
第六節 本章小結
一、可持續發展的內涵解析
二、可持續發展的實現條件分析
第三章 可持續發展中代際公平的經濟學分析
第一節 可持續發展中的公平原則
一、代內公平
二、代際公平
第二節 代際公平的經濟學分析
一、代際公平的經濟學描述
二、代際補償的途徑
三、Howarth模型與代際交疊中的代際財產轉移
第三節 正值貼現率對代際公平的影響
一、正值貼現率對資源代際配置的影響
二、正值貼現率的選擇對自然資源與環境的影響
第四節 本章小結
第四章 可再生資源的最優利用
第一節 可再生資源的生物增長過程分析
一、可再生資源的分類
二、可再生資源的生物增長過程分析
第二節 可再生資源收獲的靜態分析
一、開放一進入條件下可再生資源的收獲
二、資源為私人產權下的靜態均衡
第三節 可再生資源收獲的動態分析
一、資源為私人產權下的動態均衡
二、靜態和動態的穩態分析比較
第四節 可再生資源的利用政策
一、責任制漁業
二、交易成本
第五節 本章小結
第五章 不可再生資源的最優利用
第一節 不可再生資源的概念與特點
第二節 霍特林規則
第三節 不可再生資源的最優利用
第四節 不可再生資源利用率的度量
一、不可再生資源利用率:一個判斷與度量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尺度
二、不可再生資源利用率度量指標的設置與測度
第五節 本章小結
第六章 自然資源與環境經濟價值測度理論和方法
第一節 自然資源與環境經濟價值的內涵
一、自然資源與環境提供的服務概述
二、自然資源與環境經濟價值的構成
第二節 自然資源與環境經濟價值的測度方法
一、間接測度法
二、直接測度法
第三節 本章小結
第七章 可持續發展的測度方法之一——單一指標測度法
第一節 可持續發展測度方法概述
一、單一指標測度方法
二、指標體系測度方法
第二節 單一指標測度方法
一、EDP(經環境因素調整后的國內產值)
二、國家財富
三、真實儲蓄
四、生態占用
五、人文發展指數
第三節 本章小結
第八章 可持續發展的測度方法之二——指標體系測度法
第一節 指標體系測度方法的選擇
一、可持續發展測度的特性描述
二、單一指標測度方法的不足
三、指標體系測度方法的優點
第二節 可持續發展指標體系的結構模式分析
一、驅動力一狀態一響應指標體系模式
二、菜單型指標體系模式
三、專題型指標體系模式
第三節 可持續發展指標體系的構建
一、指標體系理論
二、構建可持續發展指標體系的指導思想及基本原則
三、可持續發展指標的選擇
四、對可持續發展指標體系建設的評論
第四節 可持續發展指標體系的綜合評價方法
一、層次分析法
二、主成分分析法
第五節 本章小結
第九章 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第一節 水資源概述
一、水資源的含義
二、水資源的屬性
三、水資源的經濟特性分析
四、水資源數量“
五、水資源量供需平衡管理
六、海水利用
第二節 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理論
一、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理論基礎
二、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的內涵
三、水資源可持續利用代際轉移模型
第三節 水資源可持續利用評價指標體系
一、設計原則
二、水資源可持續利用指標體系
三、水資源可持續利用評價標準的確立
四、水資源可持續利用評價評述
參考文獻
前言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及意義
一、本書所針對的問題
二、研究背景及意義
第二節 國內外相關研究概述
一、可持續發展思想的歷史考察
二、國外研究成果、研究現狀與趨勢
三、國內研究概況與有待解決的問題
第二章 可持續發展的內涵解析與實現條件分析
第一節 發展與可持續性的概念闡釋
一、發展的概念
二、發展是受限制的
三、可持續性概念
第二節 可持續發展的內涵
第三節 弱可持續發展與強可持續發展實現的必要條件分析
一、弱可持續發展實現的必要條件
二、強可持續發展實現的必要條件
第四節 不確定性與不可逆轉性
一、不確定性
二、不可逆轉性
第五節 最低安全標準
第六節 本章小結
一、可持續發展的內涵解析
二、可持續發展的實現條件分析
第三章 可持續發展中代際公平的經濟學分析
第一節 可持續發展中的公平原則
一、代內公平
二、代際公平
第二節 代際公平的經濟學分析
一、代際公平的經濟學描述
二、代際補償的途徑
三、Howarth模型與代際交疊中的代際財產轉移
第三節 正值貼現率對代際公平的影響
一、正值貼現率對資源代際配置的影響
二、正值貼現率的選擇對自然資源與環境的影響
第四節 本章小結
第四章 可再生資源的最優利用
第一節 可再生資源的生物增長過程分析
一、可再生資源的分類
二、可再生資源的生物增長過程分析
第二節 可再生資源收獲的靜態分析
一、開放一進入條件下可再生資源的收獲
二、資源為私人產權下的靜態均衡
第三節 可再生資源收獲的動態分析
一、資源為私人產權下的動態均衡
二、靜態和動態的穩態分析比較
第四節 可再生資源的利用政策
一、責任制漁業
二、交易成本
第五節 本章小結
第五章 不可再生資源的最優利用
第一節 不可再生資源的概念與特點
第二節 霍特林規則
第三節 不可再生資源的最優利用
第四節 不可再生資源利用率的度量
一、不可再生資源利用率:一個判斷與度量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尺度
二、不可再生資源利用率度量指標的設置與測度
第五節 本章小結
第六章 自然資源與環境經濟價值測度理論和方法
第一節 自然資源與環境經濟價值的內涵
一、自然資源與環境提供的服務概述
二、自然資源與環境經濟價值的構成
第二節 自然資源與環境經濟價值的測度方法
一、間接測度法
二、直接測度法
第三節 本章小結
第七章 可持續發展的測度方法之一——單一指標測度法
第一節 可持續發展測度方法概述
一、單一指標測度方法
二、指標體系測度方法
第二節 單一指標測度方法
一、EDP(經環境因素調整后的國內產值)
二、國家財富
三、真實儲蓄
四、生態占用
五、人文發展指數
第三節 本章小結
第八章 可持續發展的測度方法之二——指標體系測度法
第一節 指標體系測度方法的選擇
一、可持續發展測度的特性描述
二、單一指標測度方法的不足
三、指標體系測度方法的優點
第二節 可持續發展指標體系的結構模式分析
一、驅動力一狀態一響應指標體系模式
二、菜單型指標體系模式
三、專題型指標體系模式
第三節 可持續發展指標體系的構建
一、指標體系理論
二、構建可持續發展指標體系的指導思想及基本原則
三、可持續發展指標的選擇
四、對可持續發展指標體系建設的評論
第四節 可持續發展指標體系的綜合評價方法
一、層次分析法
二、主成分分析法
第五節 本章小結
第九章 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第一節 水資源概述
一、水資源的含義
二、水資源的屬性
三、水資源的經濟特性分析
四、水資源數量“
五、水資源量供需平衡管理
六、海水利用
第二節 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理論
一、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理論基礎
二、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的內涵
三、水資源可持續利用代際轉移模型
第三節 水資源可持續利用評價指標體系
一、設計原則
二、水資源可持續利用指標體系
三、水資源可持續利用評價標準的確立
四、水資源可持續利用評價評述
參考文獻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