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地方吏投制度研究(簡體書)
商品資訊
ISBN13:9787545800098
出版社:上海書店(上海世紀)
作者:周保明
出版日:2009/02/01
裝訂/頁數:平裝/650頁
規格:26cm*19cm (高/寬)
版次:1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承宋元之勢,明末清初以來,地方吏役制度獲得高度發展,在科舉選官的背景下,吏役的作用越來越重要,反映出官制對吏役制的依賴程度越來越高。本書通過對以書吏和差役為代表的地方吏役系統的分析,圍繞作為基層地方政府的州縣衙門,探究其運作機制和制度內部的合理因素。透過吏役的多重身份,分析該制度運作所反映的地方行政的實際過程和吏役行為失范的若干表現,以及國家、社會對地方吏弊防治所做的努力。清代地方政府結構既存在局限又具有某種意義上的合理性,體現出高度集權“官僚君主制”的政治制度設計與“地方吏役制度”實踐之間的互動。
作者簡介
周保明,男,1974年生,甘肅文縣人。畢業于西北師范大學歷史系和華東師范大學歷史系,分別獲得碩士、博士學位,現供職于華東師大圖書館古籍部。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心古代史、清代史,已發表相關論文數篇。
目次
序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課題之研究旨趣
一、研究的目的與意圖
二、研究的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
第二節 研究范圍的解說
一、吏和役
二、吏役與地方吏役
三、“地方吏役制度”的形成
第三節 相關研究的回顧
一、名義、來源與待遇
二、身份、作用與地位
三、危害、原因及影響
四、監察、管理與控制
五、要點評析
第四節 方法及研究思路
一、方法問題
二、寫作思路與結構安排
第五節 資料來源和使用
第二章 清代地方政府的構成
第一節 清代的地方政府
一、地方各級政府的隸屬關系
二、府以下政府機構的設置
三、地方政府中的“缺”
第二節 知州與知縣
一、州縣官的選任及其職掌
二、對州縣官的要求及其自我約束
第三節 州縣佐貳與屬官
一、知州的佐貳和屬官
二、知縣的佐貳和屬官
三、佐貳屬官的有關問題
第四節 州縣衙署吏役分布
一、州縣衙署的組織結構
二、吏役在州縣衙門中的分布
第五節 州縣幕友與長隨
一、清代州縣衙門的幕友
二、清代州縣衙門的長隨
第三章 清代地方吏役人事制度(一)
第一節 清代地方吏役選用程序
一、明代之回顧
二、清代地方吏役的類別
三、清代地方吏役的承充
第二節 清代地方吏役的職責范圍
一、新官上任
二、事分各房
三、吏書職責
四、三班役務
第三節 清代地方吏役的配額問題
一、清代地方經制書吏額數
二、清代地方衙役數額之估算
三、清代地方吏役數額之討論
四、事后的分析
第四章 清代地方吏役人事制度(二)
第一節 地方吏役的經濟待遇
一、清代地方吏役的工食銀
二、吏役工食銀之發放及相關問題
三、清代關于地方吏役工食銀的討論
第二節 吏役的政治權利與社會地位
一、清代地方吏員出職及其途徑
二、清代地方政府中的吏員出身
三、清代地方吏役的社會地位
第五章 清代地方吏役的監察與管理(一)
第一節 吏役違例之懲處
一、稽察部門和監管方式
二、地方吏役違例之懲處
第二節 地方官失察吏役
一、有關律例條文的變化
二、官長失察吏役過犯處罰舉例
第三節 成為被告的地方吏役
一、官長參究
二、鄉民控告
三、吏役互訐
第六章 清代地方吏役的監察與管理(二)
第一節 衙門規矩的確立
一、衙門事體
二、六種“規矩”
第二節 州縣吏役控制原則及實踐
一、清代州縣吏役控制原則
二、州縣吏役控制之實踐
第三節 果報勸說與地方吏役控制
一、勸善教化
二、果報實錄
三、影響及評價
第七章 吏役行政與清代地方社會
第一節 地方吏役對司法系統的破壞
一、詞訟中的弊端
二、捕役亂法種種
三、擾亂社會治安
第二節 吏役對地方稅收系統的破壞
一、錢糧征收之弊
二、吏役私雕假印
三、危害漕務辦理
第三節 吏役弊政與地方其他行政事務
一、文檔工作之吏役“通弊”
二、吏役對考試制度的破壞
三、吏役對災荒賑濟的破壞
第四節 清代地方的“吏役病官”
第五節 清代的地方陋規
一、清代地方陋規的種類與收取形式
二、清代地方陋規收入的分配與用途
三、清代地方陋規的合理性及其限度
第八章 吏役、地方政府與官僚政治
第一節 清代地方吏役的權力來源
一、官長之假以事權
二、官長之包庇縱容
三、吏役之主動爭取
四、吏役亂法的群體性基礎
第二節 清代地方吏役行為與制度環境
一、清代地方吏役行政的現實需要
二、清代地方科層制管理結構的缺陷
三、清代地方吏役、地方與中央
四、吏役行為與心態失衡
第三節 清代地方政制的合理性
第九章 清代地方吏弊防治思想及其變化
第一節 強化官長威權以弱化吏役擅權之可能
一、“所行皆是吏自畏服”
二、官久任而吏遷轉
三、裁并“治官之官”以省事
第二節 提高吏役自身素質以弱化其危害之可能
一、“復差役”、“用士人”以清其源
二、“去之”或“額之”以除冗濫
三、增加工食、給出身以令自重
第三節 去例案太繁、省文法以改善施政環境
第四節 影響及意義
參考書目
一 古代文獻
二 今人論著
后記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課題之研究旨趣
一、研究的目的與意圖
二、研究的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
第二節 研究范圍的解說
一、吏和役
二、吏役與地方吏役
三、“地方吏役制度”的形成
第三節 相關研究的回顧
一、名義、來源與待遇
二、身份、作用與地位
三、危害、原因及影響
四、監察、管理與控制
五、要點評析
第四節 方法及研究思路
一、方法問題
二、寫作思路與結構安排
第五節 資料來源和使用
第二章 清代地方政府的構成
第一節 清代的地方政府
一、地方各級政府的隸屬關系
二、府以下政府機構的設置
三、地方政府中的“缺”
第二節 知州與知縣
一、州縣官的選任及其職掌
二、對州縣官的要求及其自我約束
第三節 州縣佐貳與屬官
一、知州的佐貳和屬官
二、知縣的佐貳和屬官
三、佐貳屬官的有關問題
第四節 州縣衙署吏役分布
一、州縣衙署的組織結構
二、吏役在州縣衙門中的分布
第五節 州縣幕友與長隨
一、清代州縣衙門的幕友
二、清代州縣衙門的長隨
第三章 清代地方吏役人事制度(一)
第一節 清代地方吏役選用程序
一、明代之回顧
二、清代地方吏役的類別
三、清代地方吏役的承充
第二節 清代地方吏役的職責范圍
一、新官上任
二、事分各房
三、吏書職責
四、三班役務
第三節 清代地方吏役的配額問題
一、清代地方經制書吏額數
二、清代地方衙役數額之估算
三、清代地方吏役數額之討論
四、事后的分析
第四章 清代地方吏役人事制度(二)
第一節 地方吏役的經濟待遇
一、清代地方吏役的工食銀
二、吏役工食銀之發放及相關問題
三、清代關于地方吏役工食銀的討論
第二節 吏役的政治權利與社會地位
一、清代地方吏員出職及其途徑
二、清代地方政府中的吏員出身
三、清代地方吏役的社會地位
第五章 清代地方吏役的監察與管理(一)
第一節 吏役違例之懲處
一、稽察部門和監管方式
二、地方吏役違例之懲處
第二節 地方官失察吏役
一、有關律例條文的變化
二、官長失察吏役過犯處罰舉例
第三節 成為被告的地方吏役
一、官長參究
二、鄉民控告
三、吏役互訐
第六章 清代地方吏役的監察與管理(二)
第一節 衙門規矩的確立
一、衙門事體
二、六種“規矩”
第二節 州縣吏役控制原則及實踐
一、清代州縣吏役控制原則
二、州縣吏役控制之實踐
第三節 果報勸說與地方吏役控制
一、勸善教化
二、果報實錄
三、影響及評價
第七章 吏役行政與清代地方社會
第一節 地方吏役對司法系統的破壞
一、詞訟中的弊端
二、捕役亂法種種
三、擾亂社會治安
第二節 吏役對地方稅收系統的破壞
一、錢糧征收之弊
二、吏役私雕假印
三、危害漕務辦理
第三節 吏役弊政與地方其他行政事務
一、文檔工作之吏役“通弊”
二、吏役對考試制度的破壞
三、吏役對災荒賑濟的破壞
第四節 清代地方的“吏役病官”
第五節 清代的地方陋規
一、清代地方陋規的種類與收取形式
二、清代地方陋規收入的分配與用途
三、清代地方陋規的合理性及其限度
第八章 吏役、地方政府與官僚政治
第一節 清代地方吏役的權力來源
一、官長之假以事權
二、官長之包庇縱容
三、吏役之主動爭取
四、吏役亂法的群體性基礎
第二節 清代地方吏役行為與制度環境
一、清代地方吏役行政的現實需要
二、清代地方科層制管理結構的缺陷
三、清代地方吏役、地方與中央
四、吏役行為與心態失衡
第三節 清代地方政制的合理性
第九章 清代地方吏弊防治思想及其變化
第一節 強化官長威權以弱化吏役擅權之可能
一、“所行皆是吏自畏服”
二、官久任而吏遷轉
三、裁并“治官之官”以省事
第二節 提高吏役自身素質以弱化其危害之可能
一、“復差役”、“用士人”以清其源
二、“去之”或“額之”以除冗濫
三、增加工食、給出身以令自重
第三節 去例案太繁、省文法以改善施政環境
第四節 影響及意義
參考書目
一 古代文獻
二 今人論著
后記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