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本書是大學歷史學科本科生基礎課教材,分章節講述了歷史學的性質,學科特點,從事歷史學研究需要訓練,簡要介紹了一些基本的研究方法。
目次
第一章導論:史學概論源流/1
一、 起源於西方/1
二、 現代中國的史學概論/3
三、 當代中國的史學概論/5
四、 本書宗旨/8
第二章歷史、歷史學家與歷史學/9
第一節歷史/9
一、 史字源流/9
二、 過去與歷史/12
第二節歷史學與歷史學家/14
一、 歷史學與科學/14
二、 觀察歷史的兩種方式/17
三、 歷史學科/20
四、 歷史學家/23
第三節歷史學有什麼用? /25
一、 史學之功用/25
二、 現代歷史學的用途/26
三、 歷史學與思維訓練/28
第三章歷史研究的邏輯起點:史料收集/33
第一節歷史研究的起點/33
第二節歷史學只是史料學? /35
一、 過往史/35
二、 史料/38
第三節史海導航:工具書/42
一、 現代學術與工具書/42二、 知識的查閱/45
三、 書目/47
四、 史料學/54
第四節史料分類法/56
一、 史料分類法概說/56
二、 二分法源流/57
三、 中國古代史料分類/59
第五節史料收集程序舉例/61
第四章歷史研究的實際起點:選題/66
第一節問題的提出/66
一、 何謂選題? /66
二、 新手的有利條件與不足/67
三、 經驗之談/69
四、 三種係數/69
第二節可行性調查/71
一、 可行性調查的範疇/71
二、 研究計劃/76
第三節歷史學家的選題技巧/78
一、 小題大做/78
二、 舉偶/80
第四節作業選題/83
第五章理解史料:傳統輔助學科/85
第一節傳統輔助學科/85
第二節年代學(Chronology)/86
一、 中國年代學/87
二、 公元紀年/90
三、 年代學與歷史學/92
第三節書學、文書學與檔案學/95
一、 書學(Paleography)/95二、 文書學(Diplomatics)/97
三、 檔案學(Archives)/99
第四節語言學(Philology)/101
一、 識字/101
二、 訓詁/103
三、 翻譯/106
第五節校勘學(Textual Criticism)/108
一、 校勘四法/108
二、 校勘新法/109
三、 校勘“怪圈”/111
第六章理解歷史現象:現代輔助學科/115
第一節現代史學與社會科學/116
第二節視野的拓展/119
第三節新史料的利用:歷史人口學/125
一、 馬爾薩斯與現代人口史/125
二、 劍橋人口小組的研究/127
三、 中國人口史的實踐/130
第四節史學科學化:經濟史/132
第五節歷史發生學:結構、文化與事件/137
第七章考據/143
第一節考據之緣起/143
一、 說考據/143
二、 中國考據傳統/145
三、 西方考據傳統/146
第二節內部考據(Internal Criticism)/148
一、 文獻/148
二、 標點/150
三、 讀不通?獲取信息/152
第三節外部考據(External Criticism)/157
一、 時間/158
二、 地點/161
三、 作者/162
四、 史事/164
第四節證據的運用原則/166
一、 確證、通識與闕疑/166
二、 意見性史料的利用/168
三、 尊重證據與考據的真精神/169
第五節示例兩則/171
一、 《辭海》“竹刻”條辨誤/171
二、 “同觀福音”源流/172
第八章歷史寫作/176
第一節歷史寫作與文章/176
一、 古代歷史寫作原則/176
二、 現代歷史寫作與敘事/178
第二節從記載到研究/182
一、 記載與研究/182
二、 折中於記載與研究之間/186
第三節現代歷史寫作/188
一、 論文的緣起/188
二、 學術規範/190
三、 論文寫作技巧/191
第九章傳統中的史學/196
第一節傳統與史學/196
一、 靜態傳統與動態傳統/196
二、 史學傳統/197
三、 史學傳統三重奏/201
第二節史事的傳統/202
第三節口傳與歷史記憶/205
一、 古代之口述歷史/205
二、 民俗口述歷史/208
三、 口述史學/210
第四節史文傳統/213
一、 古代史文與考據/214
二、 辭章/217
第五節史義傳統/219
第十章歷史是什麼? ——思辨的歷史哲學/223
第一節思辨的歷史哲學的緣起/224
一、 古代歷史作品中的歷史哲學/224
二、 西方中世紀的歷史哲學/226
三、 歷史哲學的興起/229
第二節黑格爾和馬克思/233
一、 黑格爾/233
二、 卡爾·馬克思/236
第三節現代歷史學.....
第十一章 歷史學是什麼?——分析的歷史哲學
後記
書摘/試閱
第一節 歷史
一、史字源流
對“史”字的古典訓釋來自《說文解字》。在那里許慎說:“史,記事者也,從又持中,中、正也。”清代學者段玉裁引用《玉藻》對此作了一些註解:古代帝王的事蹟由左史負責記錄,言論則由右史記載,這裡用記事泛指記錄。對於“正”字,他解釋說:“君舉必書,良史書法不隱。”對於許君的釋義,“又”指手,後人沒有疑義,所引起爭議的一點乃是“持中”。按許慎的理解,“中”是形容詞,“正也”,指客觀公正。但是,從辭源上講,“中”到底為何物,竟可被手持呢?王國維在清代學者吳大瀓、江永等人的考據成果之上,借鑒日本學者的研究成果,作了較為系統的新詮釋。他說,所謂“中”就是古代官員置於案頭用以盛“算”(籌碼之類)的“算器”,引申為“文書”。據《周禮》記載,每當舉辦“射”的活動的時候,用“中”形器具,裝盛所射之算,由太史負責辦理。而“中”這種器具也可以用來裝“竹簡”,竹簡多了,編在一起就成為簿書,因此,當時的薄書也被稱為“中”。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