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全球植物多樣性正在急劇下降,探索植物多樣性的有效保護和可持續利用途徑是人類社會共同面臨的重要任務。《植物資源保護》共14章,以全新的視角對植物資源的保護和可持續利用的理論與實踐進行了詮釋。將植物資源的保護與當地社區的生計發展緊密結合,在保護和利用之間尋求平衡。更為重要的是,書中對優先保護的植物或地區的認證方法、遷地保護和就地保護的途徑。以及如何達到資源的可持續利用目的等內容都進行了詳盡的闡述。
作者簡介
裴盛基 1938年生,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研究生導師:中國民族植物學會主席、中國植物學會藥用植物與植物藥專業委員會顧問,中國生態學會中藥資源生態專業委員會副主任,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國家公園與自然保護委員會(WCPA)委員,自然保護區文化與精神價值工作組(CSVPA)成員,物種委員會藥用植物組成員,Journal of Ethnobotany國際編委,Society of Ethnobotanists高級會員。歷任原中國科學院云南熱帶植物研究所所長,昆明植物研究所副所長,國際山地綜合發展中心(ICIMOD)資源環境部主任,生物多樣性專家,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國際技術顧問,國際民族生物學會(ISE)主席。主要從事植物資源、植物分類、民族植物學研究。發表學術論文,論著120多篇(部),獲國內外科技獎項12項,是我國民族植物學的開創者,榮獲民族植物學家協會最高獎哈什伯杰獎和美國東西方研究協會杰出獎。
淮虎銀 1966年生,揚州大學生物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Society of Ethnobotanists終身會員。1991年獲得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理學碩士學位,研究方向為地植物學;2000年獲得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理學博士學位,研究方向為民族植物學。近年來一直從宰民族植物學,植物資源學和植物生態學的教學與科研工作,主持和參加各類科研項目10余項,公開發表論文40余篇。
淮虎銀 1966年生,揚州大學生物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Society of Ethnobotanists終身會員。1991年獲得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理學碩士學位,研究方向為地植物學;2000年獲得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理學博士學位,研究方向為民族植物學。近年來一直從宰民族植物學,植物資源學和植物生態學的教學與科研工作,主持和參加各類科研項目10余項,公開發表論文40余篇。
目次
第一章 植物資源保護展望
第一節 植物與保護
第二節 以植物多樣性為重點的保護
第三節 關于植物資源的保護
第四節 以生態系統的服務功能為重點的保護
第五節 植物保護的途徑
第二章 威脅植物的因子
第一節 生物和生態過程引起的威脅
第二節 人為因素:植物流失的根本原因
第三節 人類活動直接造成植物損失
第四節 外來入侵物種和基因
第五節 氣候變化
第六節 污染物
第三章 行動者與行動平臺
第一節 植物保護工作者的作用
第二節 政府的作用
第三節 國際和地區保護協議的任務
第四節 植物研究機構、網絡、協會和非政府組織的任務
第四章 信息、知識、學習和研究
第一節 信息
第二節 知識
第三節 學習
第四節 研究
第五節 怎樣使生物多樣性研究有助于保護工作
第五章 植物的生活
第一節 植物的類型和名稱
第二節 人類對植物類型的影響
第三節 活體植物
第四節 植被類型
第五節 植被動態
第六章 植物與土地管理
第一節 資源的獲取和社會規范
第二節 管理過程、工具和體系
第三節 以保護為目的的景觀管理
第四節 案例研究:巴基斯坦阿尤布國家公園內的飼草飼料系統
第七章 植物的價值、意義和用途
第一節 植物的象征意義和屬性
第二節 需求、動機與價值
第三節 植物作為原材料
第四節 植物的利用前景
第八章 植物的分布格局
第一節 查明植物物種的分布格局
第二節 植物的進化
第三節 決定植物格局的環境和歷史因素
第四節 冰川期的影響
第五節 人類與植物地理學
第六節 案例研究:基納巴盧民族植物學項目
(馬來西亞民族植物學編目)
第九章 植物及其分布地:選擇、優先和標準
第一節 展望
第二節 植物資源分布區的保護
第三節 植物種類
第四節 植物的分布地
第五節 大尺度植物分布格局的保護
第六節 案例研究:烏干達布溫底地區社會優先使用的植物資源
第十章 植物資源的使用權、所有權和保護
第一節 所有權和資源權
第二節 傳統習俗與保護
第三節 法律法規
第四節 保護區
第五節 案例研究:埃塞俄比亞的教堂森林
第十一章 就地保護的方法與途徑
第一節 當地:植物保護的核心
第二節 資源供應可持續性的評估
第三節 加強資源的管理
第四節 資源管理過程中的合作
第五節 尋找野生植物代用品
第六節 建立保護工作的文化支持系統
第七節 生計支撐與植物保護相互關聯
第八節 案例研究:尼泊爾藏醫和藥用植物保護
第十二章 社區參與項目
第一節 應用民族植物學的用處
第二節 社區項目的準備工作
第三節 野外工作的目的和意義
第四節 野外工作方法與技巧
第十三章 遷地保護
第一節 遷地保護與保留式保護
第二節 植物遺傳資源系統
第三節 再引種、恢復和復興
第十四章 植物貿易
第一節 貿易中的野生植物
第二節 野生植物貿易的歷史動態
第三節 對保護有利的活動
第四節 標準與認證
第五節 市場體系和市場研究
第六節 案例研究:肯尼亞木雕行業認證
參考文獻
縮略詞
名詞索引
植物種、屬拉丁名索引
第一節 植物與保護
第二節 以植物多樣性為重點的保護
第三節 關于植物資源的保護
第四節 以生態系統的服務功能為重點的保護
第五節 植物保護的途徑
第二章 威脅植物的因子
第一節 生物和生態過程引起的威脅
第二節 人為因素:植物流失的根本原因
第三節 人類活動直接造成植物損失
第四節 外來入侵物種和基因
第五節 氣候變化
第六節 污染物
第三章 行動者與行動平臺
第一節 植物保護工作者的作用
第二節 政府的作用
第三節 國際和地區保護協議的任務
第四節 植物研究機構、網絡、協會和非政府組織的任務
第四章 信息、知識、學習和研究
第一節 信息
第二節 知識
第三節 學習
第四節 研究
第五節 怎樣使生物多樣性研究有助于保護工作
第五章 植物的生活
第一節 植物的類型和名稱
第二節 人類對植物類型的影響
第三節 活體植物
第四節 植被類型
第五節 植被動態
第六章 植物與土地管理
第一節 資源的獲取和社會規范
第二節 管理過程、工具和體系
第三節 以保護為目的的景觀管理
第四節 案例研究:巴基斯坦阿尤布國家公園內的飼草飼料系統
第七章 植物的價值、意義和用途
第一節 植物的象征意義和屬性
第二節 需求、動機與價值
第三節 植物作為原材料
第四節 植物的利用前景
第八章 植物的分布格局
第一節 查明植物物種的分布格局
第二節 植物的進化
第三節 決定植物格局的環境和歷史因素
第四節 冰川期的影響
第五節 人類與植物地理學
第六節 案例研究:基納巴盧民族植物學項目
(馬來西亞民族植物學編目)
第九章 植物及其分布地:選擇、優先和標準
第一節 展望
第二節 植物資源分布區的保護
第三節 植物種類
第四節 植物的分布地
第五節 大尺度植物分布格局的保護
第六節 案例研究:烏干達布溫底地區社會優先使用的植物資源
第十章 植物資源的使用權、所有權和保護
第一節 所有權和資源權
第二節 傳統習俗與保護
第三節 法律法規
第四節 保護區
第五節 案例研究:埃塞俄比亞的教堂森林
第十一章 就地保護的方法與途徑
第一節 當地:植物保護的核心
第二節 資源供應可持續性的評估
第三節 加強資源的管理
第四節 資源管理過程中的合作
第五節 尋找野生植物代用品
第六節 建立保護工作的文化支持系統
第七節 生計支撐與植物保護相互關聯
第八節 案例研究:尼泊爾藏醫和藥用植物保護
第十二章 社區參與項目
第一節 應用民族植物學的用處
第二節 社區項目的準備工作
第三節 野外工作的目的和意義
第四節 野外工作方法與技巧
第十三章 遷地保護
第一節 遷地保護與保留式保護
第二節 植物遺傳資源系統
第三節 再引種、恢復和復興
第十四章 植物貿易
第一節 貿易中的野生植物
第二節 野生植物貿易的歷史動態
第三節 對保護有利的活動
第四節 標準與認證
第五節 市場體系和市場研究
第六節 案例研究:肯尼亞木雕行業認證
參考文獻
縮略詞
名詞索引
植物種、屬拉丁名索引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