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一個人從在胎中孕育直到死去,甚至到死去很久很久,都始終處于民俗的環境中。民俗像空氣一樣,是人們須臾不能離開的。對于民眾社會來說,民俗又是溝通情感的紐帶,是彼此認同的標志,是規范行為的準繩,是維系群體團結的黏合劑,是世世代代錘煉和傳承的文化傳統。本書是《中國民俗文化叢書》之一《民間喪葬習俗》,為您詳細介紹了中國傳統喪葬文化與民間傳統喪葬習俗。
作者簡介
陳淑君,浙江師範大學圖書館副研究館員。發表《婚姻習俗與文化》、《民間喪葬習俗》等多部著作。
陳華文,浙江師範大學人文學院教授。發表《民俗文化學》、《喪葬史》等多部著作。
張旭,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曾任《群眾文化》、《文化月刊》主編,現為文化部社會文化圖書館司(非物質文化遺產司)司長。
劉魁立,著名民俗學家,民間文藝學家,哲學博士(俄羅斯),研究員、教授、博導,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中國民俗學會理事長。
陳華文,浙江師範大學人文學院教授。發表《民俗文化學》、《喪葬史》等多部著作。
張旭,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曾任《群眾文化》、《文化月刊》主編,現為文化部社會文化圖書館司(非物質文化遺產司)司長。
劉魁立,著名民俗學家,民間文藝學家,哲學博士(俄羅斯),研究員、教授、博導,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中國民俗學會理事長。
目次
第一章 喪葬習俗的起源
喪葬的內涵與演進脈絡
靈魂引發的喪葬
伴隨著喪葬習俗的信仰文化
第二章 民間喪葬儀式
有序的民間喪葬儀式
喪葬習俗的地方化
第三章 喪服習俗與居喪文化
禮制化的喪服
居喪及其發展演變
第四章 墓地與墓式
墓地及其選擇的習俗
形態各異的墓式
第五章 不同的葬法和葬式
豐富多彩的葬法
形態各異的葬式
第六章 殯葬改革與新農村建設
殯葬改革的必要性
目前殯葬改革存在的問題
殯葬改革是利國利民的大事
後記
喪葬的內涵與演進脈絡
靈魂引發的喪葬
伴隨著喪葬習俗的信仰文化
第二章 民間喪葬儀式
有序的民間喪葬儀式
喪葬習俗的地方化
第三章 喪服習俗與居喪文化
禮制化的喪服
居喪及其發展演變
第四章 墓地與墓式
墓地及其選擇的習俗
形態各異的墓式
第五章 不同的葬法和葬式
豐富多彩的葬法
形態各異的葬式
第六章 殯葬改革與新農村建設
殯葬改革的必要性
目前殯葬改革存在的問題
殯葬改革是利國利民的大事
後記
書摘/試閱
6.岩緣式
這是一種利用海邊陡峭懸崖突出的狹窄的岩緣所形成的天然平臺安放棺材的葬法,在臺灣的蘭嶼等地有存在。懸棺葬除了船形棺外,也有整木挖鑿的圓形棺、整木挖鑿的方形棺、木板拼合的棺材等形式。其中,船形棺由整塊木頭挖鑿而成,形似今天在江河中使用的小船,在福建武夷山的金雞洞內還存有20多具。懸棺葬有一次葬也有二次葬,各地沒有絕對的規制。至於因為什麼原因形成了懸棺葬,至今學術界還沒有一個統一的定論。樹葬樹葬是一種非常古老的葬法,它的主要形式是把死者置於深山或野外的大樹上,任其風化;後來,有稍作改進的方式是將死者陳放于專門製作的棚架上。由於置放屍體後任其風化,故樹葬也稱“風葬”、“天葬”、“掛葬”、“木葬”、“空葬”或“懸空葬”。從目前可知的情況來看,樹葬可以分為兩大類。
1.直接置屍於樹
這大約是樹葬中最原始的葬法,其方法是直接把屍體擱置樹上,任其風化。《周書•異域上》載,庫莫奚,“死者則以葦薄裹屍,懸之樹上”,是典型的樹葬。方式濟《龍沙紀略》所說的“東北邊有風葬之俗,人死,以芻裹屍,懸深山大樹間,將腐,解其懸,布屍於地,以碎石逐體薄掩之,如其形然”則是樹葬加土葬之類的二次葬,此時,樹葬僅僅是一種過渡形式。內蒙鄂溫克人死後,有的也以樹皮裹屍懸掛於樹上,實行樹葬。廣西大瑤山地區茶山瑤在小孩死後,以棕樹皮等將死者包裹好後,擱置於竹筐,然後將竹筐掛在村寨附近的樹上,任其腐爛,人們叫它為“掛葬”,認為這樣,孩子的靈魂就容易轉世投胎。這種習俗,在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白玉縣的山岩地區也存在。他們對兩歲以下夭折的嬰兒,用樺樹皮(或木板箱、木桶)等包裹之後,掛葬於樹枝交叉之處。當地習俗認為,選擇枝葉繁茂的樹安置死者,表達的是希望多生續養的求嗣欲念,相反,則是不再增嗣的象徵。所以,此俗與生育緊密相連。
直接置屍於樹的葬法,還有兩種變異的形式。一是縛屍於樹。《大清一統志》卷三百九十四載:“夭苗,在(都勻)府境陳蒙爛土壩等處,一名黑苗。緝木葉以為上服,衣短裙。女子年十五六構竹樓野外居之,死不葬,以藤蔓束之樹間。”則是將屍體置於樹上之後,還用藤蔓加以固定。二是置屍于天然的樹洞中或以刀斧等工具在樹上鑿穴以葬。這種葬法曾在鄂倫春人中實行。而珞巴族在行“天葬”時也有將死者直接置人人工鑿制的大樹槽內,行樹幹葬的。
這是一種利用海邊陡峭懸崖突出的狹窄的岩緣所形成的天然平臺安放棺材的葬法,在臺灣的蘭嶼等地有存在。懸棺葬除了船形棺外,也有整木挖鑿的圓形棺、整木挖鑿的方形棺、木板拼合的棺材等形式。其中,船形棺由整塊木頭挖鑿而成,形似今天在江河中使用的小船,在福建武夷山的金雞洞內還存有20多具。懸棺葬有一次葬也有二次葬,各地沒有絕對的規制。至於因為什麼原因形成了懸棺葬,至今學術界還沒有一個統一的定論。樹葬樹葬是一種非常古老的葬法,它的主要形式是把死者置於深山或野外的大樹上,任其風化;後來,有稍作改進的方式是將死者陳放于專門製作的棚架上。由於置放屍體後任其風化,故樹葬也稱“風葬”、“天葬”、“掛葬”、“木葬”、“空葬”或“懸空葬”。從目前可知的情況來看,樹葬可以分為兩大類。
1.直接置屍於樹
這大約是樹葬中最原始的葬法,其方法是直接把屍體擱置樹上,任其風化。《周書•異域上》載,庫莫奚,“死者則以葦薄裹屍,懸之樹上”,是典型的樹葬。方式濟《龍沙紀略》所說的“東北邊有風葬之俗,人死,以芻裹屍,懸深山大樹間,將腐,解其懸,布屍於地,以碎石逐體薄掩之,如其形然”則是樹葬加土葬之類的二次葬,此時,樹葬僅僅是一種過渡形式。內蒙鄂溫克人死後,有的也以樹皮裹屍懸掛於樹上,實行樹葬。廣西大瑤山地區茶山瑤在小孩死後,以棕樹皮等將死者包裹好後,擱置於竹筐,然後將竹筐掛在村寨附近的樹上,任其腐爛,人們叫它為“掛葬”,認為這樣,孩子的靈魂就容易轉世投胎。這種習俗,在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白玉縣的山岩地區也存在。他們對兩歲以下夭折的嬰兒,用樺樹皮(或木板箱、木桶)等包裹之後,掛葬於樹枝交叉之處。當地習俗認為,選擇枝葉繁茂的樹安置死者,表達的是希望多生續養的求嗣欲念,相反,則是不再增嗣的象徵。所以,此俗與生育緊密相連。
直接置屍於樹的葬法,還有兩種變異的形式。一是縛屍於樹。《大清一統志》卷三百九十四載:“夭苗,在(都勻)府境陳蒙爛土壩等處,一名黑苗。緝木葉以為上服,衣短裙。女子年十五六構竹樓野外居之,死不葬,以藤蔓束之樹間。”則是將屍體置於樹上之後,還用藤蔓加以固定。二是置屍于天然的樹洞中或以刀斧等工具在樹上鑿穴以葬。這種葬法曾在鄂倫春人中實行。而珞巴族在行“天葬”時也有將死者直接置人人工鑿制的大樹槽內,行樹幹葬的。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