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定價:16 元
定價
:NT$ 96 元優惠價
:87 折 84 元
絕版無法訂購
商品簡介
目次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本書分上下兩編。上編為民族學理論概括與探索,包括20世紀中期以前的西方民族學理論、當工西方民族學理論、馬克思主義民族學和民族學中國化的理論探索。下編為民族學研究方法,包括民族學實地調查方法、歷史文獻研究法、跨文化比較研究法和跨學科結合研究方法。每章之末附有思考題及主要參考書目。
目次
導言
上編 民族學理論概括與探索
第一章 20世紀中期以前的西方民族學理論
第一節 文化進化論
一、文化進化論的思想淵源
二、文化進化論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學術思想
第二節 文化傳播論
一、德奧文化傳播論
二、英國文化傳播論
第三節 歷史特殊論
一、歷史特殊論的基本立場
二、“文化區”和“年代—區域”概念
三、種族平等的主張和文化價值觀
四、語言學方面的貢獻
五、體質人類學方面的貢獻
第四節 文化功能論
一、馬凌諾斯基的文化功能理論
二、拉得克利夫-布朗的結構功能理論
第五節 心理人類學
一、弗洛伊德的影響與心理學派的產生
二 卡迪納與林頓的心理人類學理論
三、本尼迪克特的文化模式論
四、米德的個人與文化關係研究
第六節 法國社會學年刊派
小 結
第二章 當代西方民族學理論
第一節 結構主義
一、列維-斯特勞斯的學術生涯和思想背景
二、列維-斯特勞斯的主要學術思想
第二節 新進化論
一、懷特的新進化論
二、斯圖爾德的新進化論
三、蔡爾德
四、薩林斯和塞維斯
第三節 新心理人類學
一、心理人類學的發展
二、認知人類學的發展
第四節 文化相對論
小 結
第三章 馬克思主義民族學
第一節 馬克思主義民族學
一、馬克思主義民族學的創立
二、馬克思主義民族學的基本特徵
第二節 蘇維埃民族學
一、蘇維埃民族學的產生與發展
二、蘇維埃民族學的特點與歷史貢獻
第三節 馬克思主義民族學在中國的發展
一、馬克思主義民族學在中國的早期傳播
二、新中國馬克思主義民族學的建立和發展
第四節 西方馬克思主義民族學
一、西方馬克思主義民族學產生的歷史時代
二、西方主要的“馬克思主義”民族學派與思潮
小 結
第四章 民族學中國化的理論探索
第一節 民族學中國化的緣起
一、民族學中國化的歷史背景
二、中國化問題的由來
第二節 民族學中國化的理論
一、以綜合的道路發展中國學術
二、借助某一學派理論建立中國化體系
三、批判繼承建構中國學科
四、強調特殊形成中國特色
五、民族學中國化理論的發展
第三節 民族學中國化的實踐
一、開展廣泛的田野調查
二、努力開拓民族學的應用途徑
三、著力學科規範建設
第四節 中國民族學的學科特點
一、民族學在中國的特點
二、國際學術界對中國民族學的評價
小 結
下編 民族學研 究方法
第五章 民族學實地調查法
第一節 實地調查方法及意義
第二節 實地調查的特點
一、社會性和多元性
二、歷史性和現實性
三、實踐性和探索性
四、艱苦性和變化性
第三節 實地調查的類型
一、自觀和他觀
二、宏觀和微觀
三、社區和個案
四、定性和定量
五、專題和綜合
第四節 實地調查前的準備
一、課題選擇
二、文獻準備
三、物質準備
四、調查提綱
第五節 實地調查的具體方法
一、觀察與參與觀察
二、個別訪問
三、調查會
四、問卷法
五、譜系調查法
六、自傳調查法
七、定點跟蹤調查法
八、文物文獻搜集
第六節 實地調查的記錄和調查報告
一、調查記錄方式
二、關於調查報告
小結
第六章 跨文化比較研究法
第一節 跨文化比較研究的含義及不同觀點
第二節 拉德克利夫-布朗的比較社會學
第三節 默多克的跨文化比較研究法
一、人類關係區域檔案及其運用
二、默多克的跨文化比較研究法
三、跨文化比較研究法的幾個方法論問題
第四節 跨文化比較研究的事例評述
一、《非洲政治體系》的分析框架
二、《社會結構》的評析
小 結
第七章 歷史文獻研究法
第一節 歷史學與民族學的關係
一、研究對象與范圍的異同
二、初民社會與現代社會
三、民族學中的歷史主義
第二節 如何解釋人類社會
一、不同學派就是不同的角度
二、中國民族學界重視歷史
三、什麼是歷史民族學
第三節 歷史文獻的范圍與種類
一、史書類
二、檔案文件類
三、史部以外之群籍
四、少數民族古文字文獻
第四節 歷史文獻的搜集與整理
一、較強的現實性
二、利用目錄和類書
三、文獻的整理
第五節 歷史文獻的考釋分析與使用
一、歷史文獻的考釋
二、歷史文獻的分析
三、歷史文獻的使用
小 結
第八章 民族學中的跨學科綜合研究法
第一節 民族學的跨學科研究
一、跨學科綜合研究是由民族學的自身特點所決定的
二、邊緣學科
三、應用人類學與跨學科綜合研究
第二節 民族學與體質人類學
一、學術體系與體質人類學定位
二、體質人類學對民族學研究的作用
第三節 民族學與語言學
一、民族學視野下的語言現象
二、民族學視野下的語言學
三、語言、文化與世界
第四節 民族學與考古學
一、考古學的學科屬性
二、民族學對考古學發展的促進
三、考古學方法在民族學中的應用
第五節 民族學與社會學
一、民族學與社會學的關係
二、社會學方法對民族學的意義
第六節 民族學與人口學
一、民族學中人口研究的意義
二、中國的少數民族人口研究
三、蘇聯民族人口學
四、西方人類學中的人口研究
第七節 民族學與生態學
一、人類文化與生態環境
二、民族學視野下的生態人類學
第八節 數理統計方法在民族學中的應用
一、歷史背景
二、民族學中運用統計方法的意義
三、運用統計方法發現模式
四、跨文化比較研究
五、統計分析中應注意的一些問題
第九節 民族學的影視表現與研究
一、影視民族學
二、國外民族志電影
三、國內民族志電影
小 結
後記
上編 民族學理論概括與探索
第一章 20世紀中期以前的西方民族學理論
第一節 文化進化論
一、文化進化論的思想淵源
二、文化進化論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學術思想
第二節 文化傳播論
一、德奧文化傳播論
二、英國文化傳播論
第三節 歷史特殊論
一、歷史特殊論的基本立場
二、“文化區”和“年代—區域”概念
三、種族平等的主張和文化價值觀
四、語言學方面的貢獻
五、體質人類學方面的貢獻
第四節 文化功能論
一、馬凌諾斯基的文化功能理論
二、拉得克利夫-布朗的結構功能理論
第五節 心理人類學
一、弗洛伊德的影響與心理學派的產生
二 卡迪納與林頓的心理人類學理論
三、本尼迪克特的文化模式論
四、米德的個人與文化關係研究
第六節 法國社會學年刊派
小 結
第二章 當代西方民族學理論
第一節 結構主義
一、列維-斯特勞斯的學術生涯和思想背景
二、列維-斯特勞斯的主要學術思想
第二節 新進化論
一、懷特的新進化論
二、斯圖爾德的新進化論
三、蔡爾德
四、薩林斯和塞維斯
第三節 新心理人類學
一、心理人類學的發展
二、認知人類學的發展
第四節 文化相對論
小 結
第三章 馬克思主義民族學
第一節 馬克思主義民族學
一、馬克思主義民族學的創立
二、馬克思主義民族學的基本特徵
第二節 蘇維埃民族學
一、蘇維埃民族學的產生與發展
二、蘇維埃民族學的特點與歷史貢獻
第三節 馬克思主義民族學在中國的發展
一、馬克思主義民族學在中國的早期傳播
二、新中國馬克思主義民族學的建立和發展
第四節 西方馬克思主義民族學
一、西方馬克思主義民族學產生的歷史時代
二、西方主要的“馬克思主義”民族學派與思潮
小 結
第四章 民族學中國化的理論探索
第一節 民族學中國化的緣起
一、民族學中國化的歷史背景
二、中國化問題的由來
第二節 民族學中國化的理論
一、以綜合的道路發展中國學術
二、借助某一學派理論建立中國化體系
三、批判繼承建構中國學科
四、強調特殊形成中國特色
五、民族學中國化理論的發展
第三節 民族學中國化的實踐
一、開展廣泛的田野調查
二、努力開拓民族學的應用途徑
三、著力學科規範建設
第四節 中國民族學的學科特點
一、民族學在中國的特點
二、國際學術界對中國民族學的評價
小 結
下編 民族學研 究方法
第五章 民族學實地調查法
第一節 實地調查方法及意義
第二節 實地調查的特點
一、社會性和多元性
二、歷史性和現實性
三、實踐性和探索性
四、艱苦性和變化性
第三節 實地調查的類型
一、自觀和他觀
二、宏觀和微觀
三、社區和個案
四、定性和定量
五、專題和綜合
第四節 實地調查前的準備
一、課題選擇
二、文獻準備
三、物質準備
四、調查提綱
第五節 實地調查的具體方法
一、觀察與參與觀察
二、個別訪問
三、調查會
四、問卷法
五、譜系調查法
六、自傳調查法
七、定點跟蹤調查法
八、文物文獻搜集
第六節 實地調查的記錄和調查報告
一、調查記錄方式
二、關於調查報告
小結
第六章 跨文化比較研究法
第一節 跨文化比較研究的含義及不同觀點
第二節 拉德克利夫-布朗的比較社會學
第三節 默多克的跨文化比較研究法
一、人類關係區域檔案及其運用
二、默多克的跨文化比較研究法
三、跨文化比較研究法的幾個方法論問題
第四節 跨文化比較研究的事例評述
一、《非洲政治體系》的分析框架
二、《社會結構》的評析
小 結
第七章 歷史文獻研究法
第一節 歷史學與民族學的關係
一、研究對象與范圍的異同
二、初民社會與現代社會
三、民族學中的歷史主義
第二節 如何解釋人類社會
一、不同學派就是不同的角度
二、中國民族學界重視歷史
三、什麼是歷史民族學
第三節 歷史文獻的范圍與種類
一、史書類
二、檔案文件類
三、史部以外之群籍
四、少數民族古文字文獻
第四節 歷史文獻的搜集與整理
一、較強的現實性
二、利用目錄和類書
三、文獻的整理
第五節 歷史文獻的考釋分析與使用
一、歷史文獻的考釋
二、歷史文獻的分析
三、歷史文獻的使用
小 結
第八章 民族學中的跨學科綜合研究法
第一節 民族學的跨學科研究
一、跨學科綜合研究是由民族學的自身特點所決定的
二、邊緣學科
三、應用人類學與跨學科綜合研究
第二節 民族學與體質人類學
一、學術體系與體質人類學定位
二、體質人類學對民族學研究的作用
第三節 民族學與語言學
一、民族學視野下的語言現象
二、民族學視野下的語言學
三、語言、文化與世界
第四節 民族學與考古學
一、考古學的學科屬性
二、民族學對考古學發展的促進
三、考古學方法在民族學中的應用
第五節 民族學與社會學
一、民族學與社會學的關係
二、社會學方法對民族學的意義
第六節 民族學與人口學
一、民族學中人口研究的意義
二、中國的少數民族人口研究
三、蘇聯民族人口學
四、西方人類學中的人口研究
第七節 民族學與生態學
一、人類文化與生態環境
二、民族學視野下的生態人類學
第八節 數理統計方法在民族學中的應用
一、歷史背景
二、民族學中運用統計方法的意義
三、運用統計方法發現模式
四、跨文化比較研究
五、統計分析中應注意的一些問題
第九節 民族學的影視表現與研究
一、影視民族學
二、國外民族志電影
三、國內民族志電影
小 結
後記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