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原住民”歷史與政策研究(簡體書)
商品資訊
系列名:中國社會科學院重點學科.民族學人類學系列
ISBN13:9787509709566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作者:陳建樾
出版日:2009/11/01
裝訂/頁數:平裝/288頁
規格:26cm*19cm (高/寬)
人民幣定價:49 元
定價
:NT$ 294 元優惠價
:87 折 256 元
絕版無法訂購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臺灣原住民是中華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員。在歷史上,臺灣原住民先后被稱為“夷”、“番”、“高山族”、“山胞”、“原住民”,具體包括泰雅、賽夏、布農等11個已獲認定的少數民族。據2004年統計臺灣地區共有原住民44萬多人。該書對臺灣原住民的歷史、有關當局歷來對原住民的政策,分階段、分專題進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自己獨特的見解。對讀者了解臺灣、了解臺灣歷史、了解臺灣原住民很有幫助,是一本研究臺灣問題不可多得的好書。
作者簡介
陳建樾,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民族理論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員,中國民族理論學會常務理事。
目次
緒論 當代中國大陸的臺灣“原住民”研究述略
第一節 1949年以前的臺灣“原住民”研究概述
第二節 臺灣“原住民”研究在新中國的艱難起步(1949~1978年)
第三節 臺灣“原住民”研究的再出發(1978~2000年)
第一章 “化外”與“化內”:1980年代前臺灣“原住民”政策述評
第一節 清朝政府對臺灣“原住民”事務的管理和“原住民”政策
第二節 荷蘭、西班牙和日本殖民時代的臺灣“原住民”政策
第三節 從臺灣光復到1980年代前的臺灣“原住民”政策
第四節 臺灣“原住民”政策的簡要述評
第二章 走向民粹化的族群政治:1980年代以來的臺灣“原住民”運動與“原住民”政策研究
第一節 族群化與民粹化:臺灣的政治生態特徵和“原住民”運動的時代背景
第二節 族群政治與民粹政治的策略互動:臺灣“原住民”運動的發展歷程
第三節 從“正名”到“自治”:臺灣“原住民”政策的調整和“原住民”運動的民粹化
第三章 “出世”與“入世”:光復前的基督教與“原住民”的政治互動
第一節 殖民與傳教的共謀:宗教、殖民及其對“原住民”原始宗教的破壞
第二節 “路加之門”與傳教本土化:再傳來臺的基督教與殖民地政治權力結構的改變
第三節 “教化蕃人”與媚日保教:日據前期的臺灣“原住民”與基督教(1895~1931年)
第四節 皇民化與奉公挺身:日據后期的臺灣“原住民”與長老教會(1931~1945年)
第四章 政與教:光復以來的臺灣長老教會與“原住民”問題
第一節 山地傳教中的政教關係:臺灣光復后的長老教會(1947~1983年)
第二節 從“普世教協事件”、“自決運動”與“三次宣言”:長老教會與臺灣當局在政教關係上的碰撞與沖突
第三節 支持黨外運動與介入“原運”:“臺獨”勢力與長老教會在“原住民”問題上的力量整合
第四節 “建立新而獨立的臺灣”:長老教會操控“原運”的主軸
第五節 族際政治背景下的政與教:臺灣族群政治中的政教關係
第五章 “族”與“國”:李春生與清末民初的臺灣
第一節 從洋務救國到媚日求榮:折射清末民初臺灣歷史光影的李春生
第二節 從族與國的爭議到國與族的整合:李春生思想嬗變的時代大背景
第三節 從“求富求變”到“以天道爭”:李春生關於族與國的切割與漢奸邏輯
第四節 從李春生到林茂生、蔣渭水:族與國撕裂后的臺灣與祖國大陸的關聯性
第六章 “臺獨”理論與民族分裂
第一節 乙未割臺與“臺灣民主國”:“臺獨”理論對臺灣史的歪曲
第二節 政治自治與非暴力抵抗:“臺獨”論者對臺灣議會設置請愿運動的臆測
第三節 “文化自治”與“臺灣獨立”:抗日運動在臺灣的不同路徑
第四節 臺灣光復與“二二八”:從地方自治到“臺獨”的“高度自治”
第五節 “臺灣民族”與“中華民族”:民族認同在島內外的對峙
第六節 從文化復興到“臺灣意識論戰”:“臺獨”力量的集聚與泛濫
第七章 文化認同、差異政治與“一國兩制”——兼評蕭新煌的《新臺灣人的心:國家認同的新圖像》
第一節 統一多民族國家在經濟全球化時代的認同危機:問題的提出
第二節 經濟全球化時代的文化認同和被認同的文化
第三節 統一多民族國家內部的差異政治與“一國兩制”構想的認同基礎
第一節 1949年以前的臺灣“原住民”研究概述
第二節 臺灣“原住民”研究在新中國的艱難起步(1949~1978年)
第三節 臺灣“原住民”研究的再出發(1978~2000年)
第一章 “化外”與“化內”:1980年代前臺灣“原住民”政策述評
第一節 清朝政府對臺灣“原住民”事務的管理和“原住民”政策
第二節 荷蘭、西班牙和日本殖民時代的臺灣“原住民”政策
第三節 從臺灣光復到1980年代前的臺灣“原住民”政策
第四節 臺灣“原住民”政策的簡要述評
第二章 走向民粹化的族群政治:1980年代以來的臺灣“原住民”運動與“原住民”政策研究
第一節 族群化與民粹化:臺灣的政治生態特徵和“原住民”運動的時代背景
第二節 族群政治與民粹政治的策略互動:臺灣“原住民”運動的發展歷程
第三節 從“正名”到“自治”:臺灣“原住民”政策的調整和“原住民”運動的民粹化
第三章 “出世”與“入世”:光復前的基督教與“原住民”的政治互動
第一節 殖民與傳教的共謀:宗教、殖民及其對“原住民”原始宗教的破壞
第二節 “路加之門”與傳教本土化:再傳來臺的基督教與殖民地政治權力結構的改變
第三節 “教化蕃人”與媚日保教:日據前期的臺灣“原住民”與基督教(1895~1931年)
第四節 皇民化與奉公挺身:日據后期的臺灣“原住民”與長老教會(1931~1945年)
第四章 政與教:光復以來的臺灣長老教會與“原住民”問題
第一節 山地傳教中的政教關係:臺灣光復后的長老教會(1947~1983年)
第二節 從“普世教協事件”、“自決運動”與“三次宣言”:長老教會與臺灣當局在政教關係上的碰撞與沖突
第三節 支持黨外運動與介入“原運”:“臺獨”勢力與長老教會在“原住民”問題上的力量整合
第四節 “建立新而獨立的臺灣”:長老教會操控“原運”的主軸
第五節 族際政治背景下的政與教:臺灣族群政治中的政教關係
第五章 “族”與“國”:李春生與清末民初的臺灣
第一節 從洋務救國到媚日求榮:折射清末民初臺灣歷史光影的李春生
第二節 從族與國的爭議到國與族的整合:李春生思想嬗變的時代大背景
第三節 從“求富求變”到“以天道爭”:李春生關於族與國的切割與漢奸邏輯
第四節 從李春生到林茂生、蔣渭水:族與國撕裂后的臺灣與祖國大陸的關聯性
第六章 “臺獨”理論與民族分裂
第一節 乙未割臺與“臺灣民主國”:“臺獨”理論對臺灣史的歪曲
第二節 政治自治與非暴力抵抗:“臺獨”論者對臺灣議會設置請愿運動的臆測
第三節 “文化自治”與“臺灣獨立”:抗日運動在臺灣的不同路徑
第四節 臺灣光復與“二二八”:從地方自治到“臺獨”的“高度自治”
第五節 “臺灣民族”與“中華民族”:民族認同在島內外的對峙
第六節 從文化復興到“臺灣意識論戰”:“臺獨”力量的集聚與泛濫
第七章 文化認同、差異政治與“一國兩制”——兼評蕭新煌的《新臺灣人的心:國家認同的新圖像》
第一節 統一多民族國家在經濟全球化時代的認同危機:問題的提出
第二節 經濟全球化時代的文化認同和被認同的文化
第三節 統一多民族國家內部的差異政治與“一國兩制”構想的認同基礎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