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地震是地殼的快速振動,是地球上經常發生的自然現象。全世界每年約發生地震500萬次。1900年以來,中國共發生6級以上地震800多次,每年約8次,中國因地震造成死亡的人數,占國內所有自然災害包括洪水、山林火災等總人數的54%。地震是人類必須面對的重大災難。2008年5月12日中國汶川發生了特大地震,震級為8級,87419人死亡或失蹤,汶川成為一片廢墟。抗震救災成為首要任務,關於抗震救災的建議層出不窮,但其中部分觀點是錯誤的,有可能給地震中的民眾帶來災難。
本書主要探討地震災害對策。全書共分為8章,第1章為緒論,簡要介紹本文寫作背景和如何閱讀本書;2~7章分別介紹地震的基本知識、地震災害、預防災害、應對災害、災害救援、災后重建;第8章為對地震災害的思考,涉及到地震、工程建設、醫療、社會科學、法律、政府組織、公益性組織等多方面知識。
本書有利于使民眾科學、理性、建設性的對待地震災害,學到有效的防震、應對、救援、重建等知識。
本書可作為土木工程、水利工程、城市規劃、土建、交通等行政主管部門施政決策的參考,也可作為大專院校、科研單位、設計、施工單位指導震災之后的恢復和重建的依據;還可以作為普及培訓抗震減災人員專業知識的輔助教材。
本書主要探討地震災害對策。全書共分為8章,第1章為緒論,簡要介紹本文寫作背景和如何閱讀本書;2~7章分別介紹地震的基本知識、地震災害、預防災害、應對災害、災害救援、災后重建;第8章為對地震災害的思考,涉及到地震、工程建設、醫療、社會科學、法律、政府組織、公益性組織等多方面知識。
本書有利于使民眾科學、理性、建設性的對待地震災害,學到有效的防震、應對、救援、重建等知識。
本書可作為土木工程、水利工程、城市規劃、土建、交通等行政主管部門施政決策的參考,也可作為大專院校、科研單位、設計、施工單位指導震災之后的恢復和重建的依據;還可以作為普及培訓抗震減災人員專業知識的輔助教材。
作者簡介
姚攀峰 男,1976年生,河南省太康縣人。清華大學碩士,國家一級注冊結構工程師,國家注冊巖土工程師,高級工程師。現在中冶京誠工程技術有限公司工作。 從事工程設計10多年,對結構工程、巖土工程、工程抗震有較深的認識和理解。作為第一作者先后在《工程地質學報》、《建築結構》等雜志發表論文11篇(含正式錄用論文),在中國土木工程學會第十屆土力學及巖士工程學術會議(2007,重慶,國家一級學術會議)作報告1次。提出了廣義朗肯土壓力理論、非飽和土土力學工程應用方法和箭尾形夯點布置與施工方法,獲得國家專利1項,部分研究成果被王思敬院士等專家引用。 此外,參考了北京地鐵五號線、錦屏大壩(國家重點項目)等工程的設計,作為結構專業負責人或主要設計人完成了UHN10號、UHN4號、國貿三期(北京市重點工程)、鐵科院永豐創新基地(北京市重點工程)等工程的設計任務。
目次
第1章 緒論
1.1 背景及意義
1.2 閱覽導讀
1.3 地震史話
1.3.1 張衡與地動儀
1.3.2 查爾斯·里克特和震級
1.4 重點問題與解答
第2章 地震基本知識
2.1 地球的構造
2.2 板塊構造運動
2.3 地震的類型和成因
2.4 震源、震中、地震波
2.5 震級、烈度、抗震設防烈度
2.5.1 震級
2.5.2 地震烈度
2.5.3 抗震設防烈度
2.5.4 汶川地震的震中、震級、地震烈度
2.6 世界地震分布區域
2.7 中國的地震分布區域
2.8 地震預報
2.8.1 觸發地震的外力及發震機制十分復雜
2.8.2 監測技術及理論認識十分有限
2.8.3 地震的發生具有突發性和瞬時性
2.8.4 地震預報的種種學說
2.8.5 地震預報與異常現象
2.8.6 地震預報的管理、發布程序
2.9 地震史話
2.9.1 赫頓和地質學
2.9.2 地核之父——奧爾德姆
2.9.3 羅伯特·馬萊
2.10 重點問題與解答
第3章 地震災害類型
3.1 地震災害特點
3.1.1 多發性
3.1.2 突發性
3.1.3 瞬時性
3.1.4 選擇性
3.1.5 次生性
3.2 原生災害
3.2.1 造山運動
3.2.2 地裂
3.2.3 地陷
3.2.4 液化
3.2.5 工程結構破壞
3.3 次生災害
3.3.1 滑坡
3.3.2 泥石流
3.3.3 火災
3.3.4 污染
3.3.5 海嘯
3.3.6 洪災
3.4 誘發災害
3.5 不同地區的災害類型
3.6 地震史話
3.6.1 華縣大地震
3.6.2 康熙皇帝住進防震棚
3.6.3 阪神地震
3.7 重點問題與解答
第4章 預防地震災害
4.1 防震策略
4.2 房屋防震
4.2.1 房屋簡介
4.2.2 房屋結構的抗震性能
4.2.3 房屋的常用結構形式及抗震性能
4.2.4 不同體型的結構抗震性能
4.2.5 不同設計的結構抗震性能
4.2.6 不同施工質量的房屋抗震性能
4.2.7 汶川地震房屋狀況
4.2.8 結構防震的體制建設
4.2.9 建築防震
……
第5章 應對地震災害
第6章 地震災害救援
第7章 地震災害重建
第8章 地震災害思考
附錄
參考文獻
後記
1.1 背景及意義
1.2 閱覽導讀
1.3 地震史話
1.3.1 張衡與地動儀
1.3.2 查爾斯·里克特和震級
1.4 重點問題與解答
第2章 地震基本知識
2.1 地球的構造
2.2 板塊構造運動
2.3 地震的類型和成因
2.4 震源、震中、地震波
2.5 震級、烈度、抗震設防烈度
2.5.1 震級
2.5.2 地震烈度
2.5.3 抗震設防烈度
2.5.4 汶川地震的震中、震級、地震烈度
2.6 世界地震分布區域
2.7 中國的地震分布區域
2.8 地震預報
2.8.1 觸發地震的外力及發震機制十分復雜
2.8.2 監測技術及理論認識十分有限
2.8.3 地震的發生具有突發性和瞬時性
2.8.4 地震預報的種種學說
2.8.5 地震預報與異常現象
2.8.6 地震預報的管理、發布程序
2.9 地震史話
2.9.1 赫頓和地質學
2.9.2 地核之父——奧爾德姆
2.9.3 羅伯特·馬萊
2.10 重點問題與解答
第3章 地震災害類型
3.1 地震災害特點
3.1.1 多發性
3.1.2 突發性
3.1.3 瞬時性
3.1.4 選擇性
3.1.5 次生性
3.2 原生災害
3.2.1 造山運動
3.2.2 地裂
3.2.3 地陷
3.2.4 液化
3.2.5 工程結構破壞
3.3 次生災害
3.3.1 滑坡
3.3.2 泥石流
3.3.3 火災
3.3.4 污染
3.3.5 海嘯
3.3.6 洪災
3.4 誘發災害
3.5 不同地區的災害類型
3.6 地震史話
3.6.1 華縣大地震
3.6.2 康熙皇帝住進防震棚
3.6.3 阪神地震
3.7 重點問題與解答
第4章 預防地震災害
4.1 防震策略
4.2 房屋防震
4.2.1 房屋簡介
4.2.2 房屋結構的抗震性能
4.2.3 房屋的常用結構形式及抗震性能
4.2.4 不同體型的結構抗震性能
4.2.5 不同設計的結構抗震性能
4.2.6 不同施工質量的房屋抗震性能
4.2.7 汶川地震房屋狀況
4.2.8 結構防震的體制建設
4.2.9 建築防震
……
第5章 應對地震災害
第6章 地震災害救援
第7章 地震災害重建
第8章 地震災害思考
附錄
參考文獻
後記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