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20世紀90年代以來,雖然自由化進程中的政府管制逐漸放松,但放松絕不意味著放棄。從銀行機構存在的高風險運營狀況看,一國政府實施必要的銀行監管還是非常有益的,但此時的銀行監管應當關注監管的有效性以及對銀行系統的影響。
從監管實踐的發展進程來看,銀行監管的發展史實際上就是一部有關銀行穩定與銀行效率相互博弈的歷史。以往的銀行監管多把兩者割裂開來,而對銀行穩定與銀行效率的協調部分重視不夠。事實上,銀行監管的關鍵並不在于監管本身是嚴格的還是寬松的,而應在于監管是否有效。與其說構建在穩定基礎之上的銀行監管是有效的,還不如說建立在穩定基礎之上同時協調銀行效率的銀行監管更為有效。
本書主要采用對比分析法和回歸分析法來對銀行運營穩定性、運營效率以及有效銀行監管的相關理論及體系等內容展開分析。分析的重點側重于基於穩定與效率相互協調的有效銀行監管體系構建,并指出資本充足監管及市場約束對提高銀行機構的運營效率有著積極的影響,且對此進行了相關論證。同時,本書還提出有效銀行監管應當注重銀行發展外部監督與內部治理等因素進行有機統一的新觀點。
從監管實踐的發展進程來看,銀行監管的發展史實際上就是一部有關銀行穩定與銀行效率相互博弈的歷史。以往的銀行監管多把兩者割裂開來,而對銀行穩定與銀行效率的協調部分重視不夠。事實上,銀行監管的關鍵並不在于監管本身是嚴格的還是寬松的,而應在于監管是否有效。與其說構建在穩定基礎之上的銀行監管是有效的,還不如說建立在穩定基礎之上同時協調銀行效率的銀行監管更為有效。
本書主要采用對比分析法和回歸分析法來對銀行運營穩定性、運營效率以及有效銀行監管的相關理論及體系等內容展開分析。分析的重點側重于基於穩定與效率相互協調的有效銀行監管體系構建,并指出資本充足監管及市場約束對提高銀行機構的運營效率有著積極的影響,且對此進行了相關論證。同時,本書還提出有效銀行監管應當注重銀行發展外部監督與內部治理等因素進行有機統一的新觀點。
作者簡介
王學龍,男,1965年出生,河北滄州人,經濟學博士,天津財經大學經濟學院副教授,復旦大學應用經濟學博士后流動站在站博士后。研究專長:銀行監管及相關政策。
近5年來,先后在國內專業核心期刊發表學術論文22篇,出版專著2部,主編教材1部,參編著作、教材各2部,主持省部級項目1項,參加省部級項目1項,參加天津市教委項目3項。
近5年來,先后在國內專業核心期刊發表學術論文22篇,出版專著2部,主編教材1部,參編著作、教材各2部,主持省部級項目1項,參加省部級項目1項,參加天津市教委項目3項。
目次
前言
引言
1 導論
1.1 研究的目的、依據及意義
1.1.1 研究目的
1.1.2 研究依據
1.1.3 研究意義
1.2 國內外研究動態
1.2.1 國外研究狀況
1.2.2 國內研究狀況
1.2.3 現有研究存在的不足
1.3 研究內容及研究思路
1.3.1 研究內容
1.3.2 研究思路
1.4 研究方法、創新點及不足之處
1.4.1 研究方法
1.4.2 創新點
1.4.3 不足之處
2 銀行監管理論
2.1 銀行監管的理論根基
2.1.1 負外部效應
2.2.2 銀行體系的維持
2.1.3 保護中小儲蓄者的利益
2.2 銀行監管的理論發展
2.2.1 理論發展萌芽期
2.2.2 理論發展進化期
2.2.3 理論發展新時期
2.2.4 理論發展成熟期
2.3 銀行監管理論的具體表現
2.3.1 監管權利說
2.3.2 監管俘獲說
2.3.3 私人授權說
2.3.4 聲譽擔憂說
2.3.5 代表假說
2.3.6 金融脆弱性理論
2.3.7 銀行擠兌模型
2.4 銀行監管理論評述
2.4.1 監管方式的變化折射出不同時期監管目標存有差異
2.4.2 監管理論的發展演繹出主流經濟學思想的變化脈絡
2.4.3 銀行監管理論自始至終都滯后于金融發展的實踐
2.4.4 銀行監管理論呈現出銀行發展與銀行穩定的兩難選擇
2.4.5 銀行監管理論需要面對國際間的金融合作問題
3 銀行運營穩定及效率
3.1 銀行運營環境變化
3.1.1 金融自由化增加了銀行運營的風險
3.1.2 併購凸顯了銀行運營追求高效率
3.2 銀行運營的“兩難”選擇
3.2.1 金融發展理論的新內涵
3.2.2 穩定與效率的“兩難”選擇
3.3 銀行運營行為
3.3.1 行為主體的有限理性——基於信息不對稱的分析
3.3.2 行為動機的趨風險性——基於委托代理的分析
3.3.3 行業特性對銀行運營行為的影響
3.4 銀行運營效率——股東以及債權人的雙重約束
4 有效銀行監管基礎
4.1 監管獨立
4.1.1 監管獨立及其構成
4.1.2 監管獨立性缺失的影響
4.1.3 監管獨立與央行獨立
4.2 商業銀行公司治理
4.2.1 銀行公司治理的界定
4.2.2 銀行公司治理的特徵
4.2.3 商業銀行公司治理有效性的影響因素
4.2.4 公司治理對提高監管有效性的功效
4.3 內部控制
4.3.1 內部控制概述
4.3.2 內部控制對有效監管的影響
5 資本充足監管:理論與實證
5.1 資本充足監管的動因
5.1.1 資本充足監管的由來
5.1.2 資本充足監管的動因
5.1.3 《巴塞爾協議》對資本充足監管的認定
5.2 資本充足監管與銀行穩定
5.2.1 銀行穩定的界定
5.2.2 資本充足監管的實際影響
5.3 資本充足監管與銀行效率
5.3.1 銀行效率及其測量
5.3.2 資本充足監管對銀行效率的影響
5.4 模型分析與實證檢驗
5.4.1 模型分析
5.4.2 實證檢驗
5.5 結論
6 市場約束運行機理及功效
6.1 市場約束及其表現
6.2 存款人約束
6.2.1 存款人約束的運行機理
6.2.2 存款人約束的有效性
6.2.3 存款人約束模型
6.3 股東及債券持有人約束
6.3.1 股東約束
6.3.2 債券持有人約束
6.4 市場約束對銀行監管的補充
7 我國銀行業的有效監管
7.1 我國銀行業監管的目標定位
7.1.1 銀行監管的目標定位
7.1.2 銀行監管的行為選擇
7.2 我國銀行業監管的現狀
7.2.1 監管基礎存在不完善之處
7.2.2 資本充足水平出現下降
7.2.3 商業銀行計提資產減值準備的標準不統一
7.2.4 部分商業銀行不良貸款撥備情況不達標
7.2.5 資本約束對銀行效率的提升功能未得到應有重視
7.2.6 市場約束的輔助功能未得到有效發揮
7.3 結論及建議
7.3.1 銀行監管需要清晰的監管目標加以指引
7.3.2 “內外結合”是提高監管有效性的重要保障
7.3.3 自身積累可以確保銀行資本充足水平的提高
7.3.4 市場約束對銀行監管提供有益的補充
參考文獻
後記
引言
1 導論
1.1 研究的目的、依據及意義
1.1.1 研究目的
1.1.2 研究依據
1.1.3 研究意義
1.2 國內外研究動態
1.2.1 國外研究狀況
1.2.2 國內研究狀況
1.2.3 現有研究存在的不足
1.3 研究內容及研究思路
1.3.1 研究內容
1.3.2 研究思路
1.4 研究方法、創新點及不足之處
1.4.1 研究方法
1.4.2 創新點
1.4.3 不足之處
2 銀行監管理論
2.1 銀行監管的理論根基
2.1.1 負外部效應
2.2.2 銀行體系的維持
2.1.3 保護中小儲蓄者的利益
2.2 銀行監管的理論發展
2.2.1 理論發展萌芽期
2.2.2 理論發展進化期
2.2.3 理論發展新時期
2.2.4 理論發展成熟期
2.3 銀行監管理論的具體表現
2.3.1 監管權利說
2.3.2 監管俘獲說
2.3.3 私人授權說
2.3.4 聲譽擔憂說
2.3.5 代表假說
2.3.6 金融脆弱性理論
2.3.7 銀行擠兌模型
2.4 銀行監管理論評述
2.4.1 監管方式的變化折射出不同時期監管目標存有差異
2.4.2 監管理論的發展演繹出主流經濟學思想的變化脈絡
2.4.3 銀行監管理論自始至終都滯后于金融發展的實踐
2.4.4 銀行監管理論呈現出銀行發展與銀行穩定的兩難選擇
2.4.5 銀行監管理論需要面對國際間的金融合作問題
3 銀行運營穩定及效率
3.1 銀行運營環境變化
3.1.1 金融自由化增加了銀行運營的風險
3.1.2 併購凸顯了銀行運營追求高效率
3.2 銀行運營的“兩難”選擇
3.2.1 金融發展理論的新內涵
3.2.2 穩定與效率的“兩難”選擇
3.3 銀行運營行為
3.3.1 行為主體的有限理性——基於信息不對稱的分析
3.3.2 行為動機的趨風險性——基於委托代理的分析
3.3.3 行業特性對銀行運營行為的影響
3.4 銀行運營效率——股東以及債權人的雙重約束
4 有效銀行監管基礎
4.1 監管獨立
4.1.1 監管獨立及其構成
4.1.2 監管獨立性缺失的影響
4.1.3 監管獨立與央行獨立
4.2 商業銀行公司治理
4.2.1 銀行公司治理的界定
4.2.2 銀行公司治理的特徵
4.2.3 商業銀行公司治理有效性的影響因素
4.2.4 公司治理對提高監管有效性的功效
4.3 內部控制
4.3.1 內部控制概述
4.3.2 內部控制對有效監管的影響
5 資本充足監管:理論與實證
5.1 資本充足監管的動因
5.1.1 資本充足監管的由來
5.1.2 資本充足監管的動因
5.1.3 《巴塞爾協議》對資本充足監管的認定
5.2 資本充足監管與銀行穩定
5.2.1 銀行穩定的界定
5.2.2 資本充足監管的實際影響
5.3 資本充足監管與銀行效率
5.3.1 銀行效率及其測量
5.3.2 資本充足監管對銀行效率的影響
5.4 模型分析與實證檢驗
5.4.1 模型分析
5.4.2 實證檢驗
5.5 結論
6 市場約束運行機理及功效
6.1 市場約束及其表現
6.2 存款人約束
6.2.1 存款人約束的運行機理
6.2.2 存款人約束的有效性
6.2.3 存款人約束模型
6.3 股東及債券持有人約束
6.3.1 股東約束
6.3.2 債券持有人約束
6.4 市場約束對銀行監管的補充
7 我國銀行業的有效監管
7.1 我國銀行業監管的目標定位
7.1.1 銀行監管的目標定位
7.1.2 銀行監管的行為選擇
7.2 我國銀行業監管的現狀
7.2.1 監管基礎存在不完善之處
7.2.2 資本充足水平出現下降
7.2.3 商業銀行計提資產減值準備的標準不統一
7.2.4 部分商業銀行不良貸款撥備情況不達標
7.2.5 資本約束對銀行效率的提升功能未得到應有重視
7.2.6 市場約束的輔助功能未得到有效發揮
7.3 結論及建議
7.3.1 銀行監管需要清晰的監管目標加以指引
7.3.2 “內外結合”是提高監管有效性的重要保障
7.3.3 自身積累可以確保銀行資本充足水平的提高
7.3.4 市場約束對銀行監管提供有益的補充
參考文獻
後記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