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澍江溫病學講稿(簡體書)
商品資訊
系列名:中醫名家名師講稿叢書
ISBN13:9787117121392
出版社:人民衛生出版社
作者:孟澍江
出版日:2020/04/08
裝訂/頁數:平裝/315頁
規格:26cm*19cm (高/寬)
版次:一版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本書根據他講授《溫病學》5版教材的講稿整理而成。全書分為上篇總論、中篇各論和下篇溫病名著選講三個部分。書中以章為教學單位,對《溫病學》教材的內容進行了精心的組織,體現了他對《溫病學》這門學科的認識,以及如何對該學科的“三基”內容予以突出,其中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和表述,萬法,以及如何由淺入深,前后聯系,分析比較等,都是值得我們認真學習和借鑒的。
本書可供中醫藥院校教師講授《溫病學》時參考,也可供學習和研究溫病學的廣大讀者閱讀。
本書可供中醫藥院校教師講授《溫病學》時參考,也可供學習和研究溫病學的廣大讀者閱讀。
作者簡介
孟澍江(1921-2004),男,漢族,江蘇高郵市人,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曾任南京中醫學院傷寒溫病教研組副組長、診斷學教研組組長、溫病學教研室主任、圖書館館長、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及中醫專家組成員、衛生部全國中醫藥教材編審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江蘇省中醫學會溫病學組主任委員等職。曾獲得江蘇省優秀研究生導師等光榮稱號,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孟氏17歲時從師蘇北名醫王少江,學成后在鄉里懸壺。1955年入江蘇省中醫學校深造,翌年畢業留校任教。從事中醫工作60余年,具有豐富的教學和臨床經驗。他是現代溫病學的學科創始人,他與同事一起,首次對散在于多部古代著作的溫病學內容進行了梳理,按現代學科和課程體系,編寫了用現代語言表述、符合現代課程體系要求的溫病學教材,擔任了中醫院校第15版全國統編教材《溫病學》的主編。同時,他還是一位臨床大家,精通內科、婦科、兒科,對熱性病、脾胃病、肝膽病、男子不育、婦女不孕、月經病等的診治尤為擅長,對各種疑難病證的處治有獨到之處。他領銜的南京中醫藥大學溫病學學科一直在全國同行中處于領先地位,在1982年即被確定為博士學位授予點,先后培養了20余名碩士研究生和9名博士研究生,并主持了8屆全國溫病學師資進修班,為全國各地輸送了大批教學、科研、臨床骨干。自從事中醫教育工作以來,他擔任過傷寒論、溫病學、診斷學、中醫內科學、中醫各家學說等多門課程的教學工作,是我國著名的溫病學家和中醫教育家,被稱為中醫溫病學界的泰斗。 孟氏著作甚豐。他主編的《溫病學新編》、《溫病學講義》、《溫病學》等被選用為全國高等中醫院校統一教材,另外又編寫了《溫病綱要》、《溫病學教學參考資料》、《溫病學概要》、《溫熱病專輯》、《溫病學》(教學參考叢書)、《葉天士外感溫熱篇薛生白濕熱病篇闡釋》、《溫病的理論與臨床》等十余部醫學專著,在省級以上的醫學雜志上發表了“談談溫病治療中的滋陰法”、“溫病學的發展與展望”、“溫病衛氣營血學說若干問題的探討”等30余篇學術論文。
目次
上篇 總 論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章 溫病的概念
第三章 溫病的病因與發病
第四章 溫病的辨證理論
第五章 溫病常用診法
第六章 溫病的治療
第七章 溫病的預防
中篇 各 論
第一章 風溫
第二章 春溫
第三章 暑溫
附:冒暑、暑穢
第四章 濕溫
第五章 伏暑
第六章 秋燥
第七章 溫毒
大頭瘟
爛喉痧
下篇 溫病名著選講
第一章 《溫熱論》選講
第二章 《濕熱病篇》選講
第三章 《溫病條辨》選講
附錄 引用方劑匯編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章 溫病的概念
第三章 溫病的病因與發病
第四章 溫病的辨證理論
第五章 溫病常用診法
第六章 溫病的治療
第七章 溫病的預防
中篇 各 論
第一章 風溫
第二章 春溫
第三章 暑溫
附:冒暑、暑穢
第四章 濕溫
第五章 伏暑
第六章 秋燥
第七章 溫毒
大頭瘟
爛喉痧
下篇 溫病名著選講
第一章 《溫熱論》選講
第二章 《濕熱病篇》選講
第三章 《溫病條辨》選講
附錄 引用方劑匯編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