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造性的採訪(第三版)(簡體書)
商品資訊
系列名:新聞與傳播學譯叢·國外經典教材系列
ISBN13:9787300116945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作者:(美)肯‧梅茨勒
譯者:李麗穎
出版日:2020/07/01
裝訂/頁數:平裝/198頁
規格:27.5cm*21.5cm*0.8cm (高/寬/厚)
版次:一版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本書運用大量案例和插圖,結合作者多年來新聞采訪實踐和教學的經驗,形象生動地介紹了新聞采訪各個環節的方法和技巧。例如:如何成功地策劃和準備采訪,如何從采訪對象那里獲取有意義的信息,如何營造和諧友善的采訪氣氛,如何借助電子手段進行采訪等等。書中深入探討了“采訪的倫理道德”這個業內人士多年來非常關注的問題,還就如何將采訪轉化為報道提出了若干操作性極強的指導性建議。此書已被美國許多新聞院校采用為專業教材,并被列為新聞記者的必讀書目。
作者簡介
肯·梅茨勒(Ken Metzler),1956年畢業于美國俄勒岡大學,獲新聞學學士學位,之后做過五年新聞記者。1961年獲美國西北大學新聞學碩士學位,同年開始在該大學任教。現任俄勒岡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名譽教授。1972年開始講授新聞采訪課程,曾在世界多個城市主持學術研討會,討論新聞采訪和信息采集的各種方法。其代表作《創造性的采訪》多年來一直被美國各大院校新聞學院作為專業教材廣泛使用。
目次
第1章 你的采訪問題何在
顯性問題
隱性問題
第2章 何為采訪?
不帶個人評價的傾聽——一條基本原則
記者如何獲取信息
什麼是新聞采訪
創造性的采訪
創造性的提問
采訪的類型——直接采訪和間接采訪
第3章 采訪的十個步驟
明確采訪目的
進行背景調查
進行采訪預約
策劃采訪
與采訪對象見面打破僵局
提第一個問題
營造輕鬆和諧的采訪氛圍
提問敏感問題(Asking the Bomb)
提問敏感問題之后的情感恢復
總結本次采訪
第4章 采訪要素——個案史
明確采訪目的
背景調查
策劃采訪
電話采訪
需要牢記在心的一些要點
第5章 提問
提問的語言要簡單叫了
開放式問題和封閉式問題
提問的順序漏斗
使采訪開始的提問
過濾型問題
探究型(加強型)問題
與事實有關的提問五個“W”
概念界定型的提問l
數字問題
評論性問題
創造性問題
誘導性問題、內容過剩問題和垃圾問題
第6章 采訪中對話的延伸
研究的價值
新聞采訪問題的文獻回頤
“溫柔”提問的重要性
非語言的交流
人際交流的基礎
第7章 受訪
一夜成名者的尷尬
為什麼要接受采訪?
采訪對象是否需要建立一個全國性的組織?
被訪者的訪前準備
記者在采訪中使用的花招
最后的幾點說明
第8章 采訪策劃
采訪策劃的第一步——明確采訪目的l
提出采訪要求
做作業
研究采訪對象的性格和興趣
準備提問的領域
預測答案
制訂具體的采訪計劃
保持策劃的彈性
關於策劃的幾點補充
第9章 失敗的教訓
第10章 學會傾聽
進攻性的傾聽(Aggressive Iistening)?
怎樣成為職業傾聽家i
第11章 新聞觀察
對“文學性新聞”創作研究的新要求
新聞觀察的三種類型
應該觀察什麼
第12章 引語和逸事的采訪
學會識別引語
引語的采訪
刺激對方講出一些逸事
第13章 電話采訪、采訪記錄與采訪錄音
電話采訪}
做采訪記錄
使用錄音機
第14章 特殊問題
難以約見的采訪對象
詢問敏感性問題
采訪的精確忤
如何麗對被訪者的敵意
他們是否存講真話
使模糊的記憶漸漸清晰
托詞回避的被訪者
不可以公開的言論
新聞發布會
你會怎麼寫我?
枯燥乏味的采訪對象
“無準備的“戰役”
第15章 電子輔助采訪?
通過收發電了郵件進行的采訪
國際互聯網對采訪的幫助
收集新聞線索
從網上查閱資料
第16章 廣播電視采訪
廣播電視采訪有哪些不同
廣播電視采訪的三種形式
廣播電視采訪的提問
第17章 特定新聞領域的采訪
不同采訪領域的采訪方式
特定領域新聞采訪的基本原則
怎樣開始某一領域的新聞采訪
采訪某一新的領域需要遵循的基本步驟
新聞的三個來源
事態不明情況下的提問
第18章 多重采訪項目
多重采訪項目的實質
多重采訪項目的特殊要求
第19章 人物采訪
人物采訪的分類
人物采訪的用途
人物處理時需要注意的幾個問題
如何進行人物采訪
可用于人物采訪的個提問
記住采訪者
第20章 采訪的倫理道德問題
欺騙
背叛
歪曲
侵犯個人隱私
采訪對象的“權利法案”
總結
第21章 通向事實真相的十個步驟
附錄A 采訪練習
附錄B 采訪報告示例
參考文獻
書中提到的采訪
索引
譯後記
顯性問題
隱性問題
第2章 何為采訪?
不帶個人評價的傾聽——一條基本原則
記者如何獲取信息
什麼是新聞采訪
創造性的采訪
創造性的提問
采訪的類型——直接采訪和間接采訪
第3章 采訪的十個步驟
明確采訪目的
進行背景調查
進行采訪預約
策劃采訪
與采訪對象見面打破僵局
提第一個問題
營造輕鬆和諧的采訪氛圍
提問敏感問題(Asking the Bomb)
提問敏感問題之后的情感恢復
總結本次采訪
第4章 采訪要素——個案史
明確采訪目的
背景調查
策劃采訪
電話采訪
需要牢記在心的一些要點
第5章 提問
提問的語言要簡單叫了
開放式問題和封閉式問題
提問的順序漏斗
使采訪開始的提問
過濾型問題
探究型(加強型)問題
與事實有關的提問五個“W”
概念界定型的提問l
數字問題
評論性問題
創造性問題
誘導性問題、內容過剩問題和垃圾問題
第6章 采訪中對話的延伸
研究的價值
新聞采訪問題的文獻回頤
“溫柔”提問的重要性
非語言的交流
人際交流的基礎
第7章 受訪
一夜成名者的尷尬
為什麼要接受采訪?
采訪對象是否需要建立一個全國性的組織?
被訪者的訪前準備
記者在采訪中使用的花招
最后的幾點說明
第8章 采訪策劃
采訪策劃的第一步——明確采訪目的l
提出采訪要求
做作業
研究采訪對象的性格和興趣
準備提問的領域
預測答案
制訂具體的采訪計劃
保持策劃的彈性
關於策劃的幾點補充
第9章 失敗的教訓
第10章 學會傾聽
進攻性的傾聽(Aggressive Iistening)?
怎樣成為職業傾聽家i
第11章 新聞觀察
對“文學性新聞”創作研究的新要求
新聞觀察的三種類型
應該觀察什麼
第12章 引語和逸事的采訪
學會識別引語
引語的采訪
刺激對方講出一些逸事
第13章 電話采訪、采訪記錄與采訪錄音
電話采訪}
做采訪記錄
使用錄音機
第14章 特殊問題
難以約見的采訪對象
詢問敏感性問題
采訪的精確忤
如何麗對被訪者的敵意
他們是否存講真話
使模糊的記憶漸漸清晰
托詞回避的被訪者
不可以公開的言論
新聞發布會
你會怎麼寫我?
枯燥乏味的采訪對象
“無準備的“戰役”
第15章 電子輔助采訪?
通過收發電了郵件進行的采訪
國際互聯網對采訪的幫助
收集新聞線索
從網上查閱資料
第16章 廣播電視采訪
廣播電視采訪有哪些不同
廣播電視采訪的三種形式
廣播電視采訪的提問
第17章 特定新聞領域的采訪
不同采訪領域的采訪方式
特定領域新聞采訪的基本原則
怎樣開始某一領域的新聞采訪
采訪某一新的領域需要遵循的基本步驟
新聞的三個來源
事態不明情況下的提問
第18章 多重采訪項目
多重采訪項目的實質
多重采訪項目的特殊要求
第19章 人物采訪
人物采訪的分類
人物采訪的用途
人物處理時需要注意的幾個問題
如何進行人物采訪
可用于人物采訪的個提問
記住采訪者
第20章 采訪的倫理道德問題
欺騙
背叛
歪曲
侵犯個人隱私
采訪對象的“權利法案”
總結
第21章 通向事實真相的十個步驟
附錄A 采訪練習
附錄B 采訪報告示例
參考文獻
書中提到的采訪
索引
譯後記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