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目次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一部政治史,既是翻天覆地的革命史,又是治國安邦的執政史。長期以來,對于革命史的研究昌盛不衰,而對于執政史的研究鮮有問津。其原因蓋在于革命者的身份總是正方,而執政者往往被冠以反方之名。至于今日,革命者們值得敬仰,但執政者的教訓與得失亦當引起應有的關注。基於此,我們就中國歷代王朝執政史上的重大問題,邀請國內知名學者逐一淪述,成此《資政通鑒》。對于九百年前的《資治通鑑》,我們不敢高攀,唯師法其精神,略效一二而已。
目次
緒論
(一)中國傳統外交的基點
(二)中國傳統外交的基本模式
(三)中國傳統外交的姿態與外交地理方向
一 東方型的外交觀:“大國意識”與“世界意識”的錯位
(一)中心與邊緣、華夏與夷狄、中國與天下:中國傳統外交觀的思想基礎
(二)天朝大國意識:游離于想象與現實之間
(三)“大國意識”到“世界意識”的嬗變:中國外交觀的現代化進程
(四)“大國意識”與“世界意識”能夠統一嗎?
二 世界三大外交體系的互動與東亞封貢體系的優劣
(一)世界三大外交體系的內涵與形成
(二)從典型事件來看世界三大外交體系在中國的互動
(三)封貢體系評價
三 陸通還是海通:絲綢之路的輝煌和困境
(一)“鑿空而通之”——張騫與西域的開通
(二)絲綢之路千年歷史概觀:兩條絲路、兩種命運
(三)古曲新譜——絲綢之路的現代啟迪
(四)萬國來朝——鄭和下西洋及其影響
(五)“天朝上國”美夢的破滅——明清海禁政策的失誤
四 文化交流中“人來取之,人來予之”的單向性
(一)先秦秦漢時期——初具規模
(二)魏晉南北朝以及隋唐五代時期——輻射周邊
(三)宋元時期——海陸全盛
(四)明代以及清初年——盛極而衰
五 “師夷長技以制夷”的功利性取向
(一)“師夷長技以制夷”思想的產生及其發展
(二)“中體西用”的洋務運動對“師夷長技以制夷”的實踐
(三)甲午戰爭與“師夷長技以制夷”戰略的失敗
六 在真實與虛幻之問:對傳統外交體制的歷史考察
(一)服事制與先秦朝貢制度的起源
(二)朝貢制度的理論淵源
(三)朝貢制度的內涵及其運作
(四)朝貢制度的時代特徵
七 外交禮儀之爭與中國外交近代化的艱難起步
(一)清前期中俄、中英外交禮儀沖突
(二)新舊兩種不平等制度的碰撞
(三)覲禮之爭與1873年的西禮覲見
八 歷代外交精英的地位和作用
(一)先秦外交精英與早期外交理論的萌芽及其實踐
(二)封建時代外交精英的地位和作用
(三)晚清外交家的抗爭與無奈
(四)民國時期的專職外交人才
九 西學東漸與儒學西傳
(一)傳教士東來和“西學”在中國的傳播
(二)上帝福音的使者:利瑪竇、湯若望
(三)中國傳播“西學”三柱石:徐光啟、李之藻、楊廷筠
(四)儒學西傳:十七至十八世紀歐洲的“中國熱”
(五)華夷之辯:東西方文化的沖突
十 中國近代外交個案分析
(一)觀念歧異與禮儀沖突——馬戛爾尼訪華透視
(二)曾被誤解的外交主張——徐繼畬與神光寺事件評析
(三)強權外交——“馬嘉里案”與《煙臺條約》
(四)在理與勢之間——曾紀澤與《中俄伊犁條約》
(五)屈辱與抗爭——巴黎和會關於“山東問題”的前前后后
(六)南京國民政府初期“改訂新約”運動評析
參考文獻
後記
(一)中國傳統外交的基點
(二)中國傳統外交的基本模式
(三)中國傳統外交的姿態與外交地理方向
一 東方型的外交觀:“大國意識”與“世界意識”的錯位
(一)中心與邊緣、華夏與夷狄、中國與天下:中國傳統外交觀的思想基礎
(二)天朝大國意識:游離于想象與現實之間
(三)“大國意識”到“世界意識”的嬗變:中國外交觀的現代化進程
(四)“大國意識”與“世界意識”能夠統一嗎?
二 世界三大外交體系的互動與東亞封貢體系的優劣
(一)世界三大外交體系的內涵與形成
(二)從典型事件來看世界三大外交體系在中國的互動
(三)封貢體系評價
三 陸通還是海通:絲綢之路的輝煌和困境
(一)“鑿空而通之”——張騫與西域的開通
(二)絲綢之路千年歷史概觀:兩條絲路、兩種命運
(三)古曲新譜——絲綢之路的現代啟迪
(四)萬國來朝——鄭和下西洋及其影響
(五)“天朝上國”美夢的破滅——明清海禁政策的失誤
四 文化交流中“人來取之,人來予之”的單向性
(一)先秦秦漢時期——初具規模
(二)魏晉南北朝以及隋唐五代時期——輻射周邊
(三)宋元時期——海陸全盛
(四)明代以及清初年——盛極而衰
五 “師夷長技以制夷”的功利性取向
(一)“師夷長技以制夷”思想的產生及其發展
(二)“中體西用”的洋務運動對“師夷長技以制夷”的實踐
(三)甲午戰爭與“師夷長技以制夷”戰略的失敗
六 在真實與虛幻之問:對傳統外交體制的歷史考察
(一)服事制與先秦朝貢制度的起源
(二)朝貢制度的理論淵源
(三)朝貢制度的內涵及其運作
(四)朝貢制度的時代特徵
七 外交禮儀之爭與中國外交近代化的艱難起步
(一)清前期中俄、中英外交禮儀沖突
(二)新舊兩種不平等制度的碰撞
(三)覲禮之爭與1873年的西禮覲見
八 歷代外交精英的地位和作用
(一)先秦外交精英與早期外交理論的萌芽及其實踐
(二)封建時代外交精英的地位和作用
(三)晚清外交家的抗爭與無奈
(四)民國時期的專職外交人才
九 西學東漸與儒學西傳
(一)傳教士東來和“西學”在中國的傳播
(二)上帝福音的使者:利瑪竇、湯若望
(三)中國傳播“西學”三柱石:徐光啟、李之藻、楊廷筠
(四)儒學西傳:十七至十八世紀歐洲的“中國熱”
(五)華夷之辯:東西方文化的沖突
十 中國近代外交個案分析
(一)觀念歧異與禮儀沖突——馬戛爾尼訪華透視
(二)曾被誤解的外交主張——徐繼畬與神光寺事件評析
(三)強權外交——“馬嘉里案”與《煙臺條約》
(四)在理與勢之間——曾紀澤與《中俄伊犁條約》
(五)屈辱與抗爭——巴黎和會關於“山東問題”的前前后后
(六)南京國民政府初期“改訂新約”運動評析
參考文獻
後記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