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抗與判定:日本民事訴訟的基本結構(第二版)(簡體書)
商品資訊
ISBN13:9787302227328
出版社:清華大學出版社(大陸)
作者:王亞新
出版日:2010/06/01
裝訂/頁數:平裝/318頁
規格:26cm*19cm (高/寬)
版次:2
人民幣定價:39.5 元
定價
:NT$ 237 元優惠價
:87 折 206 元
絕版無法訂購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在《對抗與判定:日本民事訴訟的基本結構(第2版)》中試圖用“對抗”和”判定”兩個基本要素來把握、歸納淵源于西歐法律傳統,并以發達的市場經濟為背景的民事訴訟所共通的深層結構。日本民事訴訟被視為體現這種結構的制度樣本之一。《對抗與判定:日本民事訴訟的基本結構(第2版)》就是通過對其各領域程序設計與運作的描繪分析,較完整而又具體地例示這一可稱為“對抗·判定”結構的理論模型。
作者認為,我國目前的比較民事訴訟法研究所面臨的一個很難做到兩拿的課題是,如何既能夠完整而深入地把握理解作為參照的國外資料,同時又提供真正可能切合我國現實情況的參考。《對抗與判定:日本民事訴訟的基本結構(第2版)》為了克服這一難題而在方法上做出努力:就在于構筑上述有關民事訴訟基本結構的理論模型,并試圖利用此模型來對日本畏事訴訟制度做出某種整體上的統一說明。作者希望通過這種雖然間接卻可能發掘至深層的比較方法,為進一步深入把握我國民事訴訟的現狀及審判方式改革中面臨的問題提供反思的材料或新的切入視角。
《對抗與判定:日本民事訴訟的基本結構(第2版)》適應于法學專業的本科生、研究生以及司法實務部門的人員閱讀。
作者認為,我國目前的比較民事訴訟法研究所面臨的一個很難做到兩拿的課題是,如何既能夠完整而深入地把握理解作為參照的國外資料,同時又提供真正可能切合我國現實情況的參考。《對抗與判定:日本民事訴訟的基本結構(第2版)》為了克服這一難題而在方法上做出努力:就在于構筑上述有關民事訴訟基本結構的理論模型,并試圖利用此模型來對日本畏事訴訟制度做出某種整體上的統一說明。作者希望通過這種雖然間接卻可能發掘至深層的比較方法,為進一步深入把握我國民事訴訟的現狀及審判方式改革中面臨的問題提供反思的材料或新的切入視角。
《對抗與判定:日本民事訴訟的基本結構(第2版)》適應于法學專業的本科生、研究生以及司法實務部門的人員閱讀。
作者簡介
王亞新,1954年生於貴州省,考進大學之前曾工作八年。1984年畢業于北京大學法律系,本科,1985年公派赴日留學。在京都大學分別獲得法學碩士與博士學位。自1991年起在日本幾家大學歷任助教、講師、副教授和教授。1998年到清華大學工作,現任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目次
序章 本書的方法、內容構成及意義
第一章 日本民事訴訟案件處理流程的實例
一、訴的提起
二、被告的答辯
三、第一次口頭辯論期日
四、原告的書面準備與被告的證據提出
五、用于準備的口頭辯論期口
六、文書提㈩命令的申請
七、現場的實地查看與準備程序的繼續
八、被告的準備書面與裁判所的正式釋明
九、最后——次用于準備的口頭辯論
十、鑑定的申請與鑑定結論
十一、第二次口頭辯論期日
十二、和解期日
十三、裁判所做㈩判決之前的內·郎協議
十四、判決書
第二章 案件處理流程的程序法背景
一、訴狀的記載內容
二、受理起訴的程序
三、案件系屬于訴訟后的裁判所活動
四、答辯方式與第一次口頭辯論的功能
五、準備程序的種類
六、審理對象的形成
七、證據的收集與證據申請
八、審查證據的方式
九、主要開庭期日與證人證言的聽取
十、和解與判決
第三章 日本民事訴訟的基本結構
一、“對抗·判定”的訴訟結構
二、”對抗·判定”結構與糾紛的妥善解決
三、“對抗·判定”結構下訴訟的糾紛解決機制
四、“對抗·判定”結構作用的復雜性
第四章 審判對象的形成:程序與實體
一、審判對象形成的基本問題及一般原理
二、訴訟標的理論
二、作為審判對象的多種“案件事實”
四、辯淪主義原則與案件事實的分類
五、案件“實體形成”的整體結構和意義
第五章 一審程序的展開過程
一、程序進行樣式的分類及意義
二、門頭主義原則與外庭審理的口頭辯論期日
三、早期終結的案件流程及其程序進行樣式
四,日本民事訴訟程序進行樣式存在的問題與改善的努
五、新民事訴訟法中的程序進行樣式,
六、程序的職權進行主義原則與法官裁量的限界
第六章 證據制度與證明
一、理論視角與基本概念
二、關於收集證據的制度
三、證據的提出與審查證據的法定程序
四、作為法官心證形成過程的證明
五、證明度與舉證責任
第七章 調解制度與訴訟上的和解
一、日本調解制度的一般情況
二,民事調解制度的位置及其程序特徵
二、“調審分離”的制度設計與職權調解
四、調解與訴訟上和解的關係
五、訴訟與凋解及訴訟上和解在規範適用上的差異
第八章 判定的形式:判決書與判例制度
一、作為“判定”的判決
二、判決書內容的分析
三、日本民事判決書的新動向
四、判決書與上訴制度
五、上告審判決書與判例制度
六、附:判決書樣本(長期以來通用的傳統樣式)
第九章 判定的終局性:既判力與再審
一、有關判定終局性的概念
二、既判力
三、判決終局性的程序基礎與既判力根據論
四、判決的終局性與再審制度
五、既判力的客觀范圍
六、結語
第十章 少額訴訟制度
一、少額、簡易程序的概念與功能
二、兩種思路與不同少額、簡易程序的比較
二、口本的新少額訴訟程序
四、結語
參考文獻
第二版後記
第一章 日本民事訴訟案件處理流程的實例
一、訴的提起
二、被告的答辯
三、第一次口頭辯論期日
四、原告的書面準備與被告的證據提出
五、用于準備的口頭辯論期口
六、文書提㈩命令的申請
七、現場的實地查看與準備程序的繼續
八、被告的準備書面與裁判所的正式釋明
九、最后——次用于準備的口頭辯論
十、鑑定的申請與鑑定結論
十一、第二次口頭辯論期日
十二、和解期日
十三、裁判所做㈩判決之前的內·郎協議
十四、判決書
第二章 案件處理流程的程序法背景
一、訴狀的記載內容
二、受理起訴的程序
三、案件系屬于訴訟后的裁判所活動
四、答辯方式與第一次口頭辯論的功能
五、準備程序的種類
六、審理對象的形成
七、證據的收集與證據申請
八、審查證據的方式
九、主要開庭期日與證人證言的聽取
十、和解與判決
第三章 日本民事訴訟的基本結構
一、“對抗·判定”的訴訟結構
二、”對抗·判定”結構與糾紛的妥善解決
三、“對抗·判定”結構下訴訟的糾紛解決機制
四、“對抗·判定”結構作用的復雜性
第四章 審判對象的形成:程序與實體
一、審判對象形成的基本問題及一般原理
二、訴訟標的理論
二、作為審判對象的多種“案件事實”
四、辯淪主義原則與案件事實的分類
五、案件“實體形成”的整體結構和意義
第五章 一審程序的展開過程
一、程序進行樣式的分類及意義
二、門頭主義原則與外庭審理的口頭辯論期日
三、早期終結的案件流程及其程序進行樣式
四,日本民事訴訟程序進行樣式存在的問題與改善的努
五、新民事訴訟法中的程序進行樣式,
六、程序的職權進行主義原則與法官裁量的限界
第六章 證據制度與證明
一、理論視角與基本概念
二、關於收集證據的制度
三、證據的提出與審查證據的法定程序
四、作為法官心證形成過程的證明
五、證明度與舉證責任
第七章 調解制度與訴訟上的和解
一、日本調解制度的一般情況
二,民事調解制度的位置及其程序特徵
二、“調審分離”的制度設計與職權調解
四、調解與訴訟上和解的關係
五、訴訟與凋解及訴訟上和解在規範適用上的差異
第八章 判定的形式:判決書與判例制度
一、作為“判定”的判決
二、判決書內容的分析
三、日本民事判決書的新動向
四、判決書與上訴制度
五、上告審判決書與判例制度
六、附:判決書樣本(長期以來通用的傳統樣式)
第九章 判定的終局性:既判力與再審
一、有關判定終局性的概念
二、既判力
三、判決終局性的程序基礎與既判力根據論
四、判決的終局性與再審制度
五、既判力的客觀范圍
六、結語
第十章 少額訴訟制度
一、少額、簡易程序的概念與功能
二、兩種思路與不同少額、簡易程序的比較
二、口本的新少額訴訟程序
四、結語
參考文獻
第二版後記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